淄川縣志卷六下
關燈
小
中
大
芳妻司氏,譚尚臣妻宋氏,孫秉連妻。
王氏薄紹芳妻,生汶母張氏王冠妻,奉旨旌表。
劉氏汪傑妻鄒氏高僩妻王氏,封刑部郎中王逵女高冔妻。
幼失母,偕弟崇義相依為命。
弟就外傅歸,氏辄令誦所受章句,聽之能默識,且曉大義,互相誘勉。
及笄,适高,修婦事尤謹,動合規訓,訓子以義方。
後仲孫舉成進士,曆籍通顯。
弟崇義為甯波太守,名臣巨望,簪绂綿長,皆本于孺人之教也。
胡氏韓汴妻。
胡,邳州應朝孫女。
十七歲适汴,越年,汴病,胡侍湯藥,持齊焚禱,願以身代。
夫亡,胡五日不食,自經死。
禦史疏聞子朝,禮部覆疏,有輕生死如,羽毛含笑,丹心入地;重綱常若鼎呂修姱,矢志淩霄之語。
诏旌其門。
邑人高舉贊曰:于維烈婦,如玉如金。
純白粹精,不受外侵。
取義成仁,殉夫而沉。
所亡者形,所全者心。
帝嘉爾節,物。
渙玉音建坊表,揚光贲泉深。
噫微獨女之貞,抑亦式子士君子之林。
一坊在縣北街,贊刻坊柱。
一坊在荊山南。
墓載通志苗我劉光宇妻。
年二十,夫故,二日自缢死,奉旨旌表。
坊在城北李家莊東。
墓上載通志。
韓氏王祐永妻,太醫院吏目韓明善之女。
十八歲歸祐永三載,生一子,甫三月,而祐永病,一夕附枕語曰:所不即從九泉者,有如此燈。
聞者憂之。
已而夫死,水漿不入口,誓以身殉。
翁姑慰谕之曰:女不思女夫身後事乎?棄此藐孤,與同腐,無謂也。
氏曰:餘惟夫是從,遑恤其孤?天若矜之,他日定可主香火,亦不湏未亡人也。
于是侍者日夕更進,守護又徧謀諸鄰媪勸解之。
一日,謂守者曰:吾視此孤呱呱,吾意半蘇矣。
且以湯粥療二我。
翁姑謂其意可回,守漸懈,乘夫将窆日一刻,無衛者就缢死。
事聞,子朝诏建坊,族表曰貞烈。
時萬曆四十三年也。
有貞烈集刊行于世。
坊在窎橋莊西,載通志。
周氏孫芳妻。
年二十五歲,夫亡,三男皆幼,有欲奪其志者,氏攜七首将自裁,遂得完節。
邑令旌其門。
萬曆乙卯大饑,饑民為亂,相戒勿犯其家。
年八十八卒。
族孫之獬挽聯雲:隻影立孫謀,一庭中諷詩說易;寸心垂母範,百年來傲雪淩霜。
載通志。
劉氏生員孫化妻,郭氏,其妾也。
化卒時,劉方二十一,女十一歲,有子梅鼎甫八月。
劉絕食欲以殉,郭方十七歲,哭谏,誓與共守,同撫孤子。
中更變故,終始不渝。
邑令兩旌其闾。
後劉年至八十七,郭年至七十二而終。
梅鼎為庠生,孫曾繁盛,多以文名。
載通志。
高珩曰:共姜之什,揚烈于國風者數千年矣。
然而人紀不墜,代有賢媛。
若二氏者,矢志一天,娩美萬古,何必姬、姜、王、謝之閨中陶淑有素乎?而煜耀之小星,乃複克弼主母,卒使三尺孤兒,孫曾之書香,發祥日茂,斟酌嬰杵而觀其成,則須眉男子,對彤管而不逮者多矣。
二氏之集蓼茹荠,贻休奕世若此,此自三齊笄袆之大師也,雖蘭台國史中,正自不可多得,豈止般陽邑乘之光乎? 王氏,參政納言侄女,年十六歲,為檢校王廷試繼室,五年而廷試卒。
試先有一子,氏生子應新,甫襁褓,族人利其有,逼氏改嫁,氏矢死不二,族人竟誣訟,試死不明。
氏抱兒置對,大義侃侃,兒複嬉戲無懼色。
令尹奇之,诃譴族人去,氏獲終志焉。
兒稍長,延師課之,師過刻,應撲者積算而總撲之,氏心痛。
然必顯督兒過,俟兒熟寐,方撫其痕而泣。
以故應新十五摻芹,十八食饩,九入棘闱,未售,僅以歲貢授東光學博,升滿城縣,均苦節之報也。
氏年至八十而卒。
王氏,王孟謙女,淑姿殊人,貞性禀天,擅士女之稱。
十五歲适同邑成象。
萬曆乙卯大歉,婦父潛有饋遺,辄出供翁姑。
象才士,黾勉績學,床第弗昵。
亡幾何,翁姑病逝。
或曰:有傳瘵婦。
父呼婦與象歸甯避之。
象曰:父母之帷,誰為守?婦曰:翁姑之帷,誰為守?因弗果往。
又亡幾何,象亦病。
象自知不起,見嫂氏有他從人者,睨視婦而無言。
婦慰喻懇摯:子寬心自攝,吾家遭此,天也,決不令子作孤魂遊。
脫簪珥供醫養,罄笥無倦色。
象竟死。
象死,婦不哭泣,勺水不入口,而急營殓具,人緻唁慰,不喻,亦不答。
象殓訖,一号投棺傍,伏躬俟盡。
憐婦者百身願贖。
或以一盂進,婦辄曰:人苦不相成,乃爾。
饑三日,唇焦齒黑,熱氣如蒸。
婦父曲為說曰:水不能活人,可蘇一刻苦。
婦曰:吾止覺心中涼甚,弗苦也。
又三日,氣息漸微,則強泣語父曰:兒家貧,翁姑未葬,夫亦露殡,數尺軀無掩具,奈何?父曰:諾,歸為汝圖之。
又三日,父以木來,婦喜轉眉宇,面發異彩,呼父作叩首狀,又呼侍側人理發着衣裳:吾夫俟我,急逐翁姑往矣,隻苦兩足無力,弗任奔走耳。
遂瞑。
年十七歲,無子。
又三日,治棺畢,舉之入,四肢,柔和有香氣。
噫!理順心安,死而猶生,古人豈欺我哉!時丙辰三月也。
一時闾裡啜泣,走相告,急白令長。
令長不善婦,父雖嘉婦行,而未舉,牍遷以去。
又夫家世絕無倡義者,大節因弗聞于世雲。
孫之獬撰。
王氏梁妻傅氏,其妾也。
自少孀居,共勵苦節,撫遺孤一楠,為娶婦徐氏。
未三載,一楠又亡,遺子梁試方周歲。
徐氏上奉兩姑,生事死葬皆如禮,延師教子,中萬曆戊午科舉人。
徐氏壽至九十有一。
王氏蒲棟妻。
棟死,氏方二十四歲,兩子皆在襁褓,家貧無依,以紡績自給,兩子後皆成立。
邑令旌其門曰:柏舟苦節,壽至九十有一。
張氏韓公揚副室。
二十八歲而孀,茹素奉佛,勤儉持家。
教子沖,中順治己醜進士,任白水知縣,遇覃恩,應封太孺人。
苦節四十三年,霜姿雪操,玉骨冰心,壽至七十載。
通志。
鄭氏庠生韓燦妻,益都學憲光溥女。
燦以初試棘闱不售,發憤成疾死。
氏日夜哀号,守柩不去,亦不食旬日,竟死柩前,乃合葬焉,時年十九。
載通志。
畢氏韓茂樞妻,貢生自慎女。
年二十,樞故,遺一女,苦節自誓,違事姑舅者二十年,必誠必敬,曰:代吾夫盡子職也。
為夫墓手植白楊近百株,年久盡成合抱,見者歎為郁郁佳城矣。
屏居自守,非大禮子侄罕見顔色,蓋松柏其心,姜桂其性也。
卒年七十有三。
女适長山太常寺少卿王桢,順治丁亥,寇陷其城,罵賊遇害,奉旨旌表。
事具長山志中。
母女節烈,人稱其懿規有自雲。
張氏庠生王世睿妻。
睿宣化次子,赴鄉試,歸而病殒,氏方十八歲,誕遺腹女。
翁姑欲奪其志,氏搶地流血欲死。
翁感泣曰:不意婦貞烈如此。
遂以長子世哲之子收嗣之。
事親以孝,撫嗣以慈,茹素奉佛,六十餘年。
甲申寇亂,氏死子兵,年八十歲雲氏女王氏為張其侯妻,十七歲而寡,育一子,未幾亦殇,恸哭不食而卒。
母女貞烈,尤為希觏者也。
趙氏庠生安恂如妻。
幼瞽,母家代聘張氏女,與趙偕适。
天啟癸亥,恂如病笃,趙、張并欲先死以明志,遂入卧室同缢死,時年俱二十。
翼日,恂如始卒。
直指謝公三賓,邑令李公政修,各旌其闾,載通志。
韓氏,郏縣知縣王策妾。
翁可嘉有笃疾,氏割股以進,遂愈。
天啟中,巡撫陳公九疇旌其門曰孝義流芳。
載通志。
王氏新城有明臨清參将王象豐女,适戶部尚書畢自嚴長男際壯,年二十五歲孀居,閱曆險阻,冰薜自茹,雖身處華脢,而未享一日之安。
享年八十四歲卒。
新城王士禛為之傳曰:畢母王孺人者,予之從姑母也。
年十四歲,适淄川白陽畢公長子履禮先生際壯幼賢淑,娴内則,當其有家,家方鼎盛。
戊寅,少保公薨,母相履禮先生治喪,内外井井。
先生同産兄弟三人析爨,後或以浸潤相間者,母折之曰:先少保自松江理官,即以清白聞天下,晚官六卿,而家無餘财,我為蒙婦,讵有不悉,而以雨露之私疑天地耶?衆議遂寝。
壬午,履禮先生殁,藐孤盛錫甫八齡,母一身兼顧複,迄于成立。
厥後盛錫又卒,母年六十有八矣。
撫兩稚孫世溶、世治,自提抱迄授室,推燥就濕,恩勤罔替,人不知其為無父之子也。
蓋母于歸八年而少保公薨,十二年而履禮卒,五十五年而盛錫卒。
凡七十一年,而稱未亡人者六十年。
喪子撫弱孫者又十有七年,壽八十四。
冰霜之操,聖善之德,内外族黨無間言,可謂難矣。
牛氏邑東馬家莊張美妻。
崇祯壬午遭兵亂,美遇害,氏見夫死,持挺擊而罵之,亦被害。
載通志。
國朝賈氏,淄川儒生士鵬女,吏科給事韓源長子茂椿妻。
自歸椿,勤筆饴,紡續持家,言不出以孝閑。
丁亥六月十四日,謝邊攻淄川,俸肄業山中,賊衆砍門,大聲震動。
賈氏摭姑胡,入一園,伏匿萬藋中。
十五日,城内鹵略畢,門巷皆鐵,幕瞂芮榕及蒿,乃榜之,楚甚。
賈曰:吾翁宦燕京,家無金窟,衣物已罄矣,吾義不可辱,請殺哉!勿驚我老姑也。
賊撥刀戟頸,卒釋之去。
一伻劉仆随馬,賈恐傷姑之身,躬為炊爨。
天炎歊,姑泣下。
賈曰:婦在。
母勿懼。
十七日晡,賊複蟻至,劫賈氏,訹姑返其宅,榜之更酷。
賈曰:吾翁不以官為市,無嬴積,令死,速令死,複何言哉!賊不忍殺,驅姑與賈氏,钤之一室。
賈以堅縷紉衣衵數重,告諸婦曰:吾死,姑可全昧爽。
賊又榜抶,賈,大詈曰:爾何不遄殺我!賊欲褫其衣,賈益詈曰:頭可截,衣不可褫。
握發伸頸觸賊,遂遇害。
年四十四歲。
賊忽目眩,頓足投刀,火叫曰:可惜剚此賢孝婦人也。
賊因謂胡孺人曰:吾見人多矣,如汝婦之剛果者實寡,死而保汝,吾何難舍汝妪耶?又賈氏之媳孫氏子此時亦烈死亡,孟津王铎撰。
載通志。
孫氏,淄川拔貢生琰齡女,适韓至臨,修婦事不怠,下至廬田庑舍,刍牧無不閑,相父佐篝燈殖學,不落。
謝遷之跳踔也,婦歸甯母家。
條而賊至,鹵氏出土窖中,氏大罵曰:賊奴才,速殺我!賊笑曰:未便殺汝。
氏益怒,賊奴才罵不絕口,過官署亭畔,奮身入井死,年二十一歲,時六月十四日也。
孟津王铎撰,山東巡按禦史題請旌表。
部覆:淄川縣韓茂椿妻烈婦賈氏,韓至臨妻烈婦孫氏。
賈氏以身庇姑,被賊殺死,孫氏不受賊擄,投井全貞,俱與例符,均應旌表,每口給銀三十兩,自行建坊。
奉旨依議行。
載通志。
袁氏,拔貢生孫琰齡妻,庠生奇女。
及笄适孫,孫為太史之獬次男,袁以儒家女為宦室婦。
勤儉婉順終其身,尊卑無間言。
丁亥夏,謝寇入城,時氏長女适韓至臨者,方歸甯,同季女母子三人共變,驚愕移時,毅然曰:無難事,有死耳。
二女唯唯,相率潛土窖中。
賊忽蜂集,驅至縣衙,見其渠魁。
衙舍内有一井,長女乘機倒身入井死,即題請旌表烈婦孫氏也。
賊驚,縛袁氏,季女益急,袁喊罵求死不絕口。
賊渠令勿苦之,同諸婢婦輩,锢閉一廢宅中,嚴守其戶。
袁誓死愈堅。
婢子進曰:聞郎君遠脫,幼子潛匿,盍姑待諸?袁曰:奈急不可徒何?果爾,郎君幼子無恙,我死瞑目矣。
取婢子随身針線,母子忽相紉,衣裾襟帶,間密如織。
昧爽時,守賊未集,急呼季女,與共投井。
賊旋覺,袁驚憤猛奔,踴身倒撞,破腦沒水死。
賊滅,得屍,母女衣縫宛然,面色如生。
載通志。
孫烈女即孫琰齡之季女,袁氏所出也,未字。
丁亥寇難,誓與母氏同死,随母投井時,旋為賊所覺,母先女,母先女後,母奮身得入,女複為賊所持,大呼曰:母死矣,姊死矣,速放我死,勿令其久待我也。
号泣不絕聲。
賊令婢婦嚴守,勸慰之,不為少止。
夜深,守者倦寐,潛身仍赴井死。
翟氏庠生高玫妻,益都進士翟世琪之從妹。
丁亥謝寇陷城,氏投井不死,賊救之出,複登樓身墜死,六月十四日也。
越歲啟榇,容如生焉。
載通志。
吳氏韓茂寅妻。
年二十一歲而孀,育一女,方六歲,有遺腹,越六月始舉子。
全守志不移,備曆艱苦。
順治中,胞侄理司李雲間,随署中。
及歸,奉四十金為壽,卻之。
霜操自矢,教子為諸生,享壽七旬餘。
邑侯汪公如龍旌扁曰柏舟節操。
司寇高公珩傳有雲:能以節義著,為宗祏光,且可為閨中模範也。
馬氏唐之傑妻。
順治己醜,南賊北掠,倉卒逃山谷間,與諸難婦兩杜氏皆被據,氏子唐五兒随左。
右。
賊以??拟之,五兒不敢從,遂與諸婦俱驅之南,婦不行。
賊倒戈撻之,複不行。
賊令諸婦系驢上,至南山,氏語杜氏曰:吾等不知誰能脫歸,幸告吾嫂,善視吾兒。
吾不能逃,前路即死矣。
至石以門河,氏曰:吾夫家、母家皆知詩書,爾速殺我!即墜驢,自山崖投河中,不得死。
賊撈出,遂罵賊。
賊怒,交殺之,碎其屍。
難婦逃歸者,曆曆述其事雲。
載通志。
李氏,郭安妻。
安為雠擊死,氏往伏屍号哭,血淚沍凝,以死自誓,訟之官。
驗屍之日,即欲投六龍橋下死。
姑力挽之歸,百計慰解,勸其存遺腹為後嗣計,終不顧。
居二日,服毒不死。
居二日,自缢,又不死,絕食六日乃死。
時年十八歲,順治五年正
王氏薄紹芳妻,生汶母張氏王冠妻,奉旨旌表。
劉氏汪傑妻鄒氏高僩妻王氏,封刑部郎中王逵女高冔妻。
幼失母,偕弟崇義相依為命。
弟就外傅歸,氏辄令誦所受章句,聽之能默識,且曉大義,互相誘勉。
及笄,适高,修婦事尤謹,動合規訓,訓子以義方。
後仲孫舉成進士,曆籍通顯。
弟崇義為甯波太守,名臣巨望,簪绂綿長,皆本于孺人之教也。
胡氏韓汴妻。
胡,邳州應朝孫女。
十七歲适汴,越年,汴病,胡侍湯藥,持齊焚禱,願以身代。
夫亡,胡五日不食,自經死。
禦史疏聞子朝,禮部覆疏,有輕生死如,羽毛含笑,丹心入地;重綱常若鼎呂修姱,矢志淩霄之語。
诏旌其門。
邑人高舉贊曰:于維烈婦,如玉如金。
純白粹精,不受外侵。
取義成仁,殉夫而沉。
所亡者形,所全者心。
帝嘉爾節,物。
渙玉音建坊表,揚光贲泉深。
噫微獨女之貞,抑亦式子士君子之林。
一坊在縣北街,贊刻坊柱。
一坊在荊山南。
墓載通志苗我劉光宇妻。
年二十,夫故,二日自缢死,奉旨旌表。
坊在城北李家莊東。
墓上載通志。
韓氏王祐永妻,太醫院吏目韓明善之女。
十八歲歸祐永三載,生一子,甫三月,而祐永病,一夕附枕語曰:所不即從九泉者,有如此燈。
聞者憂之。
已而夫死,水漿不入口,誓以身殉。
翁姑慰谕之曰:女不思女夫身後事乎?棄此藐孤,與同腐,無謂也。
氏曰:餘惟夫是從,遑恤其孤?天若矜之,他日定可主香火,亦不湏未亡人也。
于是侍者日夕更進,守護又徧謀諸鄰媪勸解之。
一日,謂守者曰:吾視此孤呱呱,吾意半蘇矣。
且以湯粥療二我。
翁姑謂其意可回,守漸懈,乘夫将窆日一刻,無衛者就缢死。
事聞,子朝诏建坊,族表曰貞烈。
時萬曆四十三年也。
有貞烈集刊行于世。
坊在窎橋莊西,載通志。
周氏孫芳妻。
年二十五歲,夫亡,三男皆幼,有欲奪其志者,氏攜七首将自裁,遂得完節。
邑令旌其門。
萬曆乙卯大饑,饑民為亂,相戒勿犯其家。
年八十八卒。
族孫之獬挽聯雲:隻影立孫謀,一庭中諷詩說易;寸心垂母範,百年來傲雪淩霜。
載通志。
劉氏生員孫化妻,郭氏,其妾也。
化卒時,劉方二十一,女十一歲,有子梅鼎甫八月。
劉絕食欲以殉,郭方十七歲,哭谏,誓與共守,同撫孤子。
中更變故,終始不渝。
邑令兩旌其闾。
後劉年至八十七,郭年至七十二而終。
梅鼎為庠生,孫曾繁盛,多以文名。
載通志。
高珩曰:共姜之什,揚烈于國風者數千年矣。
然而人紀不墜,代有賢媛。
若二氏者,矢志一天,娩美萬古,何必姬、姜、王、謝之閨中陶淑有素乎?而煜耀之小星,乃複克弼主母,卒使三尺孤兒,孫曾之書香,發祥日茂,斟酌嬰杵而觀其成,則須眉男子,對彤管而不逮者多矣。
二氏之集蓼茹荠,贻休奕世若此,此自三齊笄袆之大師也,雖蘭台國史中,正自不可多得,豈止般陽邑乘之光乎? 王氏,參政納言侄女,年十六歲,為檢校王廷試繼室,五年而廷試卒。
試先有一子,氏生子應新,甫襁褓,族人利其有,逼氏改嫁,氏矢死不二,族人竟誣訟,試死不明。
氏抱兒置對,大義侃侃,兒複嬉戲無懼色。
令尹奇之,诃譴族人去,氏獲終志焉。
兒稍長,延師課之,師過刻,應撲者積算而總撲之,氏心痛。
然必顯督兒過,俟兒熟寐,方撫其痕而泣。
以故應新十五摻芹,十八食饩,九入棘闱,未售,僅以歲貢授東光學博,升滿城縣,均苦節之報也。
氏年至八十而卒。
王氏,王孟謙女,淑姿殊人,貞性禀天,擅士女之稱。
十五歲适同邑成象。
萬曆乙卯大歉,婦父潛有饋遺,辄出供翁姑。
象才士,黾勉績學,床第弗昵。
亡幾何,翁姑病逝。
或曰:有傳瘵婦。
父呼婦與象歸甯避之。
象曰:父母之帷,誰為守?婦曰:翁姑之帷,誰為守?因弗果往。
又亡幾何,象亦病。
象自知不起,見嫂氏有他從人者,睨視婦而無言。
婦慰喻懇摯:子寬心自攝,吾家遭此,天也,決不令子作孤魂遊。
脫簪珥供醫養,罄笥無倦色。
象竟死。
象死,婦不哭泣,勺水不入口,而急營殓具,人緻唁慰,不喻,亦不答。
象殓訖,一号投棺傍,伏躬俟盡。
憐婦者百身願贖。
或以一盂進,婦辄曰:人苦不相成,乃爾。
饑三日,唇焦齒黑,熱氣如蒸。
婦父曲為說曰:水不能活人,可蘇一刻苦。
婦曰:吾止覺心中涼甚,弗苦也。
又三日,氣息漸微,則強泣語父曰:兒家貧,翁姑未葬,夫亦露殡,數尺軀無掩具,奈何?父曰:諾,歸為汝圖之。
又三日,父以木來,婦喜轉眉宇,面發異彩,呼父作叩首狀,又呼侍側人理發着衣裳:吾夫俟我,急逐翁姑往矣,隻苦兩足無力,弗任奔走耳。
遂瞑。
年十七歲,無子。
又三日,治棺畢,舉之入,四肢,柔和有香氣。
噫!理順心安,死而猶生,古人豈欺我哉!時丙辰三月也。
一時闾裡啜泣,走相告,急白令長。
令長不善婦,父雖嘉婦行,而未舉,牍遷以去。
又夫家世絕無倡義者,大節因弗聞于世雲。
孫之獬撰。
王氏梁妻傅氏,其妾也。
自少孀居,共勵苦節,撫遺孤一楠,為娶婦徐氏。
未三載,一楠又亡,遺子梁試方周歲。
徐氏上奉兩姑,生事死葬皆如禮,延師教子,中萬曆戊午科舉人。
徐氏壽至九十有一。
王氏蒲棟妻。
棟死,氏方二十四歲,兩子皆在襁褓,家貧無依,以紡績自給,兩子後皆成立。
邑令旌其門曰:柏舟苦節,壽至九十有一。
張氏韓公揚副室。
二十八歲而孀,茹素奉佛,勤儉持家。
教子沖,中順治己醜進士,任白水知縣,遇覃恩,應封太孺人。
苦節四十三年,霜姿雪操,玉骨冰心,壽至七十載。
通志。
鄭氏庠生韓燦妻,益都學憲光溥女。
燦以初試棘闱不售,發憤成疾死。
氏日夜哀号,守柩不去,亦不食旬日,竟死柩前,乃合葬焉,時年十九。
載通志。
畢氏韓茂樞妻,貢生自慎女。
年二十,樞故,遺一女,苦節自誓,違事姑舅者二十年,必誠必敬,曰:代吾夫盡子職也。
為夫墓手植白楊近百株,年久盡成合抱,見者歎為郁郁佳城矣。
屏居自守,非大禮子侄罕見顔色,蓋松柏其心,姜桂其性也。
卒年七十有三。
女适長山太常寺少卿王桢,順治丁亥,寇陷其城,罵賊遇害,奉旨旌表。
事具長山志中。
母女節烈,人稱其懿規有自雲。
張氏庠生王世睿妻。
睿宣化次子,赴鄉試,歸而病殒,氏方十八歲,誕遺腹女。
翁姑欲奪其志,氏搶地流血欲死。
翁感泣曰:不意婦貞烈如此。
遂以長子世哲之子收嗣之。
事親以孝,撫嗣以慈,茹素奉佛,六十餘年。
甲申寇亂,氏死子兵,年八十歲雲氏女王氏為張其侯妻,十七歲而寡,育一子,未幾亦殇,恸哭不食而卒。
母女貞烈,尤為希觏者也。
趙氏庠生安恂如妻。
幼瞽,母家代聘張氏女,與趙偕适。
天啟癸亥,恂如病笃,趙、張并欲先死以明志,遂入卧室同缢死,時年俱二十。
翼日,恂如始卒。
直指謝公三賓,邑令李公政修,各旌其闾,載通志。
韓氏,郏縣知縣王策妾。
翁可嘉有笃疾,氏割股以進,遂愈。
天啟中,巡撫陳公九疇旌其門曰孝義流芳。
載通志。
王氏新城有明臨清參将王象豐女,适戶部尚書畢自嚴長男際壯,年二十五歲孀居,閱曆險阻,冰薜自茹,雖身處華脢,而未享一日之安。
享年八十四歲卒。
新城王士禛為之傳曰:畢母王孺人者,予之從姑母也。
年十四歲,适淄川白陽畢公長子履禮先生際壯幼賢淑,娴内則,當其有家,家方鼎盛。
戊寅,少保公薨,母相履禮先生治喪,内外井井。
先生同産兄弟三人析爨,後或以浸潤相間者,母折之曰:先少保自松江理官,即以清白聞天下,晚官六卿,而家無餘财,我為蒙婦,讵有不悉,而以雨露之私疑天地耶?衆議遂寝。
壬午,履禮先生殁,藐孤盛錫甫八齡,母一身兼顧複,迄于成立。
厥後盛錫又卒,母年六十有八矣。
撫兩稚孫世溶、世治,自提抱迄授室,推燥就濕,恩勤罔替,人不知其為無父之子也。
蓋母于歸八年而少保公薨,十二年而履禮卒,五十五年而盛錫卒。
凡七十一年,而稱未亡人者六十年。
喪子撫弱孫者又十有七年,壽八十四。
冰霜之操,聖善之德,内外族黨無間言,可謂難矣。
牛氏邑東馬家莊張美妻。
崇祯壬午遭兵亂,美遇害,氏見夫死,持挺擊而罵之,亦被害。
載通志。
國朝賈氏,淄川儒生士鵬女,吏科給事韓源長子茂椿妻。
自歸椿,勤筆饴,紡續持家,言不出以孝閑。
丁亥六月十四日,謝邊攻淄川,俸肄業山中,賊衆砍門,大聲震動。
賈氏摭姑胡,入一園,伏匿萬藋中。
十五日,城内鹵略畢,門巷皆鐵,幕瞂芮榕及蒿,乃榜之,楚甚。
賈曰:吾翁宦燕京,家無金窟,衣物已罄矣,吾義不可辱,請殺哉!勿驚我老姑也。
賊撥刀戟頸,卒釋之去。
一伻劉仆随馬,賈恐傷姑之身,躬為炊爨。
天炎歊,姑泣下。
賈曰:婦在。
母勿懼。
十七日晡,賊複蟻至,劫賈氏,訹姑返其宅,榜之更酷。
賈曰:吾翁不以官為市,無嬴積,令死,速令死,複何言哉!賊不忍殺,驅姑與賈氏,钤之一室。
賈以堅縷紉衣衵數重,告諸婦曰:吾死,姑可全昧爽。
賊又榜抶,賈,大詈曰:爾何不遄殺我!賊欲褫其衣,賈益詈曰:頭可截,衣不可褫。
握發伸頸觸賊,遂遇害。
年四十四歲。
賊忽目眩,頓足投刀,火叫曰:可惜剚此賢孝婦人也。
賊因謂胡孺人曰:吾見人多矣,如汝婦之剛果者實寡,死而保汝,吾何難舍汝妪耶?又賈氏之媳孫氏子此時亦烈死亡,孟津王铎撰。
載通志。
孫氏,淄川拔貢生琰齡女,适韓至臨,修婦事不怠,下至廬田庑舍,刍牧無不閑,相父佐篝燈殖學,不落。
謝遷之跳踔也,婦歸甯母家。
條而賊至,鹵氏出土窖中,氏大罵曰:賊奴才,速殺我!賊笑曰:未便殺汝。
氏益怒,賊奴才罵不絕口,過官署亭畔,奮身入井死,年二十一歲,時六月十四日也。
孟津王铎撰,山東巡按禦史題請旌表。
部覆:淄川縣韓茂椿妻烈婦賈氏,韓至臨妻烈婦孫氏。
賈氏以身庇姑,被賊殺死,孫氏不受賊擄,投井全貞,俱與例符,均應旌表,每口給銀三十兩,自行建坊。
奉旨依議行。
載通志。
袁氏,拔貢生孫琰齡妻,庠生奇女。
及笄适孫,孫為太史之獬次男,袁以儒家女為宦室婦。
勤儉婉順終其身,尊卑無間言。
丁亥夏,謝寇入城,時氏長女适韓至臨者,方歸甯,同季女母子三人共變,驚愕移時,毅然曰:無難事,有死耳。
二女唯唯,相率潛土窖中。
賊忽蜂集,驅至縣衙,見其渠魁。
衙舍内有一井,長女乘機倒身入井死,即題請旌表烈婦孫氏也。
賊驚,縛袁氏,季女益急,袁喊罵求死不絕口。
賊渠令勿苦之,同諸婢婦輩,锢閉一廢宅中,嚴守其戶。
袁誓死愈堅。
婢子進曰:聞郎君遠脫,幼子潛匿,盍姑待諸?袁曰:奈急不可徒何?果爾,郎君幼子無恙,我死瞑目矣。
取婢子随身針線,母子忽相紉,衣裾襟帶,間密如織。
昧爽時,守賊未集,急呼季女,與共投井。
賊旋覺,袁驚憤猛奔,踴身倒撞,破腦沒水死。
賊滅,得屍,母女衣縫宛然,面色如生。
載通志。
孫烈女即孫琰齡之季女,袁氏所出也,未字。
丁亥寇難,誓與母氏同死,随母投井時,旋為賊所覺,母先女,母先女後,母奮身得入,女複為賊所持,大呼曰:母死矣,姊死矣,速放我死,勿令其久待我也。
号泣不絕聲。
賊令婢婦嚴守,勸慰之,不為少止。
夜深,守者倦寐,潛身仍赴井死。
翟氏庠生高玫妻,益都進士翟世琪之從妹。
丁亥謝寇陷城,氏投井不死,賊救之出,複登樓身墜死,六月十四日也。
越歲啟榇,容如生焉。
載通志。
吳氏韓茂寅妻。
年二十一歲而孀,育一女,方六歲,有遺腹,越六月始舉子。
全守志不移,備曆艱苦。
順治中,胞侄理司李雲間,随署中。
及歸,奉四十金為壽,卻之。
霜操自矢,教子為諸生,享壽七旬餘。
邑侯汪公如龍旌扁曰柏舟節操。
司寇高公珩傳有雲:能以節義著,為宗祏光,且可為閨中模範也。
馬氏唐之傑妻。
順治己醜,南賊北掠,倉卒逃山谷間,與諸難婦兩杜氏皆被據,氏子唐五兒随左。
右。
賊以??拟之,五兒不敢從,遂與諸婦俱驅之南,婦不行。
賊倒戈撻之,複不行。
賊令諸婦系驢上,至南山,氏語杜氏曰:吾等不知誰能脫歸,幸告吾嫂,善視吾兒。
吾不能逃,前路即死矣。
至石以門河,氏曰:吾夫家、母家皆知詩書,爾速殺我!即墜驢,自山崖投河中,不得死。
賊撈出,遂罵賊。
賊怒,交殺之,碎其屍。
難婦逃歸者,曆曆述其事雲。
載通志。
李氏,郭安妻。
安為雠擊死,氏往伏屍号哭,血淚沍凝,以死自誓,訟之官。
驗屍之日,即欲投六龍橋下死。
姑力挽之歸,百計慰解,勸其存遺腹為後嗣計,終不顧。
居二日,服毒不死。
居二日,自缢,又不死,絕食六日乃死。
時年十八歲,順治五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