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川縣志卷二

關燈
寸陸分柒厘貳毫。

    自吹口至向外第叁孔肆寸柒分陸厘貳毫。

    自吹口至向外第肆孔叁寸柒分捌厘柒毫。

    自吹口至向外第伍孔貳寸捌分叁厘陸毫。

    自吹口至向内最上第壹孔貳寸叁分捌厘壹毫。

     埙 埙形近?圓,上銳下闊,底平頂壹孔為吹口。

    前叁孔,後貳孔。

     黃鐘埙:自頂至底,高貳寸貳分壹厘柒毫,其中大處徑壹寸?分貳厘貳毫,底徑壹寸壹分肆厘捌毫,皆就中空處計算。

    前叁孔自頂孔而下,壹寸玖分?厘壹毫,居中設壹孔為第壹孔,自頂孔而下壹寸柒分陸厘肆毫,偏左設壹孔為第貳孔,自頂孔而下壹寸伍分陸厘捌毫,偏右設壹孔為第叁孔。

    後貳孔,自頂孔而下壹寸叁分貳厘,偏左設壹孔為第肆孔,自頂孔而下玖分捌厘伍毫,偏右設壹孔為第伍孔。

     大呂埙:自頂至底,高貳寸壹分貳厘,其中大處徑壹寸陸分肆厘柒毫,底徑壹寸零玖厘捌毫,皆就中空處計算。

    前叁孔自頂孔而下壹寸捌分捌厘伍毫,為居中;第壹孔自頂孔而下壹寸陸分捌厘柒毫,為偏左;第貳孔自頂孔而下壹寸肆分玖厘玖毫,為偏右;第叁孔;後貳孔自頂孔而下壹寸貳分陸厘叁毫,為偏左;第肆孔自頂孔而下玖分肆厘貳毫,為偏右第玖孔。

     琴 琴通體長叁尺壹寸叁分肆厘柒毫,弦度長貳尺玖寸壹分陸厘。

    嶽山至額貳寸壹分捌厘柒毫,嶽山厚貳分肆厘捌毫。

    額廣伍寸壹分零叁毫,肩廣伍寸捌分叁厘貳毫,腰廣肆寸叁分柒厘肆毫,尾廣肆寸叁分柒厘肆毫。

    鴈足設于弦度肆分之叁。

     弦柒宮弦貳百肆拾綸,商弦貳百有陸綸,角弦壹百柒拾有貳綸,徵弦同商弦,羽弦同角弦,文弦壹百叁拾有捌綸,武弦壹百有肆綸。

     徽拾叁。

    于弦度之半,立第柒徽,以弦度之半,又平分之,立第肆徽。

    第拾徽以第肆徽至嶽山之度平分之,立第壹徽,以第拾徽至焦尾之度平分之,立第拾叁徽,複叁分其弦度壹分,立第伍徽貳分,立第玖徽,以第伍徽至嶽山之度平分之,立第貳徽,以第玖徽至焦尾之度平分之,立第拾貳徽,複伍分其弦度壹分,立第叁徽貳分,立第陸徽叁分,立第捌徽肆分,立第拾壹徽。

     瑟 瑟通體長陸尺伍寸陸分壹厘,弦度長肆尺叁寸柒分肆厘,自前柒分肆厘。

    前梁至首額柒寸貳分玖厘,後梁至尾末壹尺肆寸伍分捌厘。

    前後梁高廣俱柒分貳厘玖毫,首廣壹尺肆寸伍分捌厘,前腰壹尺叁寸捌分伍厘壹毫,後腰壹尺叁寸壹分貳厘貳毫,尾廣壹尺貳寸叁分玖厘叁毫。

    弦貳拾伍無巨細皆貳百肆拾叁綸。

    中壹弦,色黃,兩旁名拾貳弦,色朱,壹弦壹柱,安柱之度,随調轉移。

     鐘 拾陸編鐘:外同一制,随體厚而内高與徑遞減其度,具列如左:倍夷則之鐘,内高柒寸三分壹厘陸毫柒絲,中徑陸寸捌分捌厘零壹絲,上頂、下口,内徑俱肆寸柒分柒厘叁毫壹絲,中容積貳百貳拾伍寸壹拾陸分柒百伍拾伍厘捌百肆拾毫,體厚壹分叁厘叁毫,重壹百柒拾玖兩柒錢。

     倍南呂之鐘:内高柒寸叁分零柒毫柒絲,中徑陸寸捌分陸厘貳毫壹絲,上頂下徑俱肆寸柒分伍厘伍毫壹絲,中容積貳百貳拾叁寸肆百分寸肆百陸拾分叁百壹拾壹厘陸百捌拾毫,體厚壹分肆厘貳毫,重壹百玖拾貳兩。

     倍無射之鐘:内高柒寸叁分零壹絲,中徑陸寸捌分肆厘陸毫玖絲,上頂、下口内徑俱肆寸柒分叁厘玖毫玖絲,中容積貳百貳拾貳寸壹百伍拾分貳百壹拾壹厘貳百毫,體厚壹分肆厘玖毫陸絲,重貳百零貳兩貳錢 倍應鐘之鐘:内高柒寸貳分玖厘貳毫壹絲,中徑陸寸捌分叁厘零玖絲。

    上頂、下口内徑俱肆寸柒分貳厘叁毫玖絲,中容積貳百貳拾寸柒百?拾分貳拾叁厘肆拾毫,體厚壹分伍厘?毫陸絲,重貳百壹拾叁兩。

     黃鐘之鐘:内高?寸貳分玖厘,中徑陸寸捌分貳厘陸毫陸絲。

    上頂、下口内徑俱肆寸?分壹厘玖毫陸絲,中容積貳百貳拾寸叁百玖拾玖分貳百壹拾壹厘伍百貳拾毫,體厚壹分伍厘玖毫捌絲,重貳百壹拾陸兩。

     大呂之鐘:内高?寸貳分捌厘壹毫肆絲,中徑陸寸捌分零玖毫伍絲。

    上頂、下口内徑俱肆寸?分零貳毫伍絲,中容積貳百壹拾捌寸玖百貳拾伍分叁百肆拾捌厘肆百捌拾毫,體厚壹分陸厘捌毫叁絲,重貳百貳拾?兩伍錢。

     太簇之鐘:内高?寸貳分?厘貳毫肆絲,中徑陸寸?分玖厘壹毫肆絲,上頂、下口内徑俱肆寸陸分捌厘肆毫肆絲,中容積貳百壹拾?寸叁百?拾貳分陸百叁拾陸厘捌百毫,體厚壹分?厘?毫叁絲,重貳百叁拾玖兩?錢。

     夾鐘之鐘:内高?寸貳分陸厘零肆絲,中徑陸寸?分陸厘?毫肆絲,上頂、下口内徑俱肆寸陸分陸厘零肆絲,中容積貳百壹拾伍寸貳百玖拾?分叁百?拾?厘玖百貳拾毫,體厚壹分捌厘玖毫叁絲,重貳百伍拾陸兩。

     姑洗之鐘:内高?寸貳分伍厘零貳絲,中徑陸寸?分肆厘?毫壹絲,上頂、下口内徑俱肆寸陸分肆厘零壹絲,中容積貳百壹拾叁寸伍百伍拾分伍百?拾?厘貳百捌拾毫,體厚壹分玖厘玖毫伍絲,重貳百陸拾玖兩陸錢 仲呂之鐘:内高?寸貳分叁厘陸毫?絲,中徑陸寸?分貳厘,上頂、下口内徑俱肆寸陸分壹厘叁毫,中容積貳百壹拾壹寸貳百壹拾伍分玖百壹拾壹厘肆拾毫,體厚貳分壹厘叁毫,重貳百捌拾捌兩。

     蕤賓之鐘:内高?寸貳分貳厘伍毫叁絲,中徑陸寸陸分玖厘?毫貳絲,上頂、下口内徑俱肆寸伍分玖厘零貳絲,中容積貳百零玖寸貳百伍拾分?百陸拾厘叁百貳拾毫,體厚貳分貳厘肆毫肆絲,重叁百零叁兩肆錢 林鐘之鐘:内高?寸貳分壹厘陸毫伍絲,中徑陸寸陸分?厘玖毫陸絲,上頂、下口内徑俱肆寸伍分?厘貳毫陸絲,中容積貳百零?寸?百貳拾玖分貳百零捌厘捌百捌拾毫,體厚貳分叁厘叁毫貳絲,重叁百壹拾伍兩叁錢。

     夷則之鐘:内高?寸貳分壹厘叁毫叁絲,中徑陸寸陸分?厘叁毫貳絲,上頂、上口内徑俱肆寸伍分陸厘陸毫貳絲,中容積貳百零?寸壹百捌拾分肆百?拾捌厘捌拾毫,體厚貳分叁厘陸毫肆絲,重叁百壹拾玖兩陸錢。

     南呂之鐘:内高?寸壹分玖厘?毫貳絲,中徑陸寸陸分肆厘壹毫壹絲,上頂、下口内徑俱肆寸伍分叁厘肆毫壹絲,中容積貳百零肆寸。

    肆百壹拾叁分肆百陸拾陸厘貳百肆拾毫,體厚貳分伍厘貳毫伍絲,重叁百肆拾壹兩叁錢。

     無射之鐘:内高?寸壹分捌厘叁毫?絲,中徑陸寸陸分壹厘肆毫壹絲,上頂下口,内徑俱肆寸伍分零?毫壹絲,中容積貳百零貳寸捌拾肆分叁百玖拾捌厘?百貳拾毫,體厚貳分陸厘陸毫,重叁百伍拾玖兩伍錢。

     應鐘之鐘:内高?寸壹分陸厘伍毫?絲,中徑陸寸伍分?厘捌毫,上頂下口,内徑俱肆寸肆分?厘壹毫,中容積毫百玖拾捌寸玖百?拾壹分伍百壹拾厘肆百毫,體厚貳分捌厘肆毫,重叁百捌拾肆兩。

     磬 拾陸編磬形同一制,厚薄有損益,故聲分清濁。

    股?寸貳分玖厘,其廣伍寸肆分陸厘?毫伍絲,鼓壹尺零玖分叁厘伍毫,其廣叁寸陸分肆厘伍毫,其厚分數具列于左。

     倍夷則之磬,厚陸分零陸毫捌絲,倍南呂之磬,厚陸分肆厘捌毫,倍無射之磬,厚陸分捌厘貳毫陸絲。

    倍應鐘之磬,厚?分壹厘玖毫壹絲,黃鐘之磬厚?分貳厘玖毫。

    大呂之磬厚?分陸厘捌毫。

    毫簇之磬厚捌分零玖毫。

    夾鐘之磬厚捌分陸厘肆毫。

    姑洗之磬厚玖分?厘貳毫。

    仲呂之磬厚玖分?厘貳毫。

    蕤賓之磬厚壹寸零貳厘肆毫。

    林鐘之磬厚壹寸零陸厘肆毫。

    夷則之磬厚壹寸零?厘捌毫?絲。

    南呂之磬厚壹寸壹分伍厘貳毫,無射之磬厚壹寸貳分壹厘叁毫陸絲。

    應鐘之磬厚壹寸貳分玖厘陸毫。

     鼓 鼓大小不等,各以其面之徑數叁分之,得其叁分之壹數,加于腰徑兩旁各一。

     拊 徑?寸貳分玖厘,長壹尺肆寸伍分捌厘。

     柷 上闊下小,狀如鬥,上方貳尺壹寸捌分?厘,下壹尺陸寸玖分零肆毫。

     敔 狀如伏虎,背上有貳拾???铻,用竹長貳尺肆寸,析為拾貳莖,以戛??铻逋體長貳尺壹寸捌分柒厘,??铻之分為柒寸貳分玖厘。

     麾 以绛缯為之,長柒尺,闊壹尺壹寸,上闆繪雲,下闆繪山,以聯首尾。

    前繪升龍,後繪降龍,各塗以金及五色彩雲。

    朱竿長捌尺伍寸,末施銅龍,首塗金,銜其麾。

    下垂以木為架,朱髹,植麾于上。

    奏樂則麾生執之。

    升龍向外,降龍向内,一舉一偃,按樂之起止以指麾之。

     舞器 旌節以紅絨為之,纓上加塗金銅雲監于其上,數玖,長柒尺,以紅絨縧系之,下綴以結。

    竿長捌尺伍寸,朱髹,末施塗金龍,首,銜其節。

    二人執立于東西兩階舞生之前,以導其舞。

     翟以木為之,柄長壹尺肆寸,朱髹,柄端刻龍首,長伍寸,塗以金彩。

    每翟用雉尾三根,插于口中,舞生右手執之以舞。

     籥以竹為之,長壹尺肆寸,叁竅,朱飾,舞生左手執之以舞。

     雅樂詳考樂器:鐘一堵,磬一堵,琴六,瑟二,鳳箫、篪、埙、搏拊如其瑟數。

    箫、笛、笙如其琴數。

    楹鼓一,柷一,敔一。

    樂生三十九人,歌生六人,麾生一人,凡四十六人,俱堂上之樂。

    其叙則麾生一人立神位左,西向,次左柷、右敔,次左右搏拊,各東西對立。

    次左右歌生以次而南,亦東西對立。

    次琴六人,左者以次而東,右者以次而西,俱北向立。

    次左右瑟各一,次左右笙、箫各六,笙在内,箫在外。

    次左右篪、埙、鳳箫及笛,亦以次而東西北向,立于笙箫之後,次左鐘右磬,又次楹鼓居其左焉。

    總之不外八音而巳。

     八音一曰金,金鐘也,世本雲:垂所造。

    周禮編鐘、編磬凡十六枚,謂之堵。

    起八音,倍而設之,鐘一堵,磬一堵,謂之肆。

    其縣曰簨虡,橫者曰簨,縱者曰虛簨,凡二層。

    下簨自右而左,首黃鐘,次大呂,次太簇,次夾鐘,次姑洗,次仲呂,次蕤賓,次林鐘。

    上簨自左而右,首夷則,次南呂,次無射,次應鐘。

    其聲以漸而清,至應鐘,清之極也,又繼之以清。

    黃鐘清、大呂清、太簇清、夾鐘,又清之極而接乎其間者也。

    制法已厚則石,已薄則播,侈則柞,弇則郁,長甬則震,其妙惟斟酌于鉛錫而已。

     八音二曰石,石磬也,世本雲:叔所造。

    爾雅曰:形似犁館。

    惟泗濱之石中律,在縣之次,悉如編鐘。

    其制,黃鐘股博四寸五分,股長九寸,鼓一尺三寸五分,鼓博三寸,其厚一寸,而弦之長如其鼓數。

    十二磬各以其律之長短而三分損益之,已上則摩其旁,已下則摩其耑。

     八音三曰絲。

    絲,琴瑟也。

    世本雲:琴,神農所造。

    凡音以絲為君,絲以琴為君,而瑟又以中徽為君。

    中聲者,七徽是也。

    凡求中聲,令人吹黃鐘律,司琴者聽其音,以右手中指勾一弦,而以左手中指揣摩七徽上下之間求之。

    此弦既定,然後依常法次第調之。

    第一弦為黃鐘,微下為大呂;第二弦太簇微下為夾鐘;第三弦七徽下之半為姑洗正對,中徽為仲呂;第四弦,林鐘正對為蕤賓;第五弦,南呂正對為夷則;第六弦七徽下之半為應鐘,微上為無射。

    正對七徽為清黃鐘,第七弦為清太簇。

    故琴有三準,而中聲居其中馬人皆習而不察。

    其它指法,世多通曉,不著瑟。

    世本雲:宓羲所作二十五弦,具二均之聲,以清中雙彈之。

    外十二弦為中,内十二弦為清。

    凡汞中聲,必使第一弦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