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縣志卷之十九

關燈
以《詩經》中式,登唐文獻榜第二甲,授兵部山海關主事。

    慷慨尚氣節。

    少與新會阮大成友,成中年流落,挈妻子往依之,解衣推食。

    及卒,以禮殡葬,撫其子,并為其女擇配。

    丙申,歲大祲,出粟赈饑,知縣喻燭匾曰“仁洽裡中”。

    改建學宮,殚心營繕。

    凡邑之利害,必率父老陳于當事,豪蠹多憚焉。

     吳國光,字觀光。

    幼失怙恃,弱冠補邑庠,以《詩[5]經》領萬曆己卯鄉薦第一,選授永福教谕,升廣西興安縣知縣。

    路沖務冗,光靜以鎮之,不務苛細。

    築渠堤以濟商民,修學宮以興髦士,清丁糧,廣教化,輿誦日興,屢為院司獎薦。

    有巨珰臨縣,光長揖不拜,大忤之,坐谪福建泉州府教授。

    尋擢浙江樂清縣令。

    抑豪強,潤寒素,卻饋遺,慎獄訟。

    其地有雁蕩山,當道薦紳之遊者,冠蓋相望,縣官仆仆送迎,民亦疲于奔命。

    光簡其夫役,不為權貴所動,卒以受謗左遷。

    解組歸,抵家數月而卒。

    邑令丘體乾曾聘修邑志,所著有《石龍軒寓徐永署》《雁蕩》諸稿。

     鄭文炳,字在中。

    萬曆己卯選貢,初授福建将樂訓導,升高明教谕。

    值歲大祲,簡士之貧者赉之,勸富家厚輸廪粟。

    秩滿,升廣西賓陽學正,署懷遠縣事。

    猺獞攀轅數十裡,弗辍。

    複署融縣事,值師旅,供億浩繁。

    建浮梁一所[6],輸粟三千石,戰馬八百匹,經畫有方,民不為擾,撫按上其功。

    來賓猺亂,縣官挈妻子去。

    兩院謂炳有禦侮才,使往攝篆。

    到治,即止所征兵,單騎入撫,猺峒悉平。

    卒于官。

    著有《奎亭集》數卷。

     陳向廷,字儀翔,燕村人,大谏仲子。

    博學能文。

    萬曆癸巳[7],以選貢入北雍。

    丁酉,領鄉薦。

    戊戌,成進士。

    初授江南徽州府推官,滌煩除苛,百廢具興。

    尋調漢陽。

    丁外艱,起補江西撫州府推官。

    實心惠政,民深感之,建立生祠,進士吳道南為之記。

    庚戌,擢大理寺評事。

    癸醜,升本寺左寺副,轉戶部福建司員外郎。

    乙卯,升本部廣西司郎中。

    尋升山東提學副使。

    卒,年五十。

    著有《百尺樓遺稿》七卷行世。

     吳允诜,字懋集。

    領萬曆癸卯鄉薦。

    博洽淹貫,居鄉課讀,循循善誘。

    或勸之仕,诜曰:“古人不以三公易一日之養。

    诜有老母,菽水終養足矣。

    ”嘗自銘曰:“省事為福,無欲最高。

    ”年六十有五,卒。

    允誨,其弟也。

     吳允誨,字懋陳。

    與兄诜同領萬曆癸卯鄉薦。

    生平性剛介,言笑不苟,人敬而畏之。

    屢上賢書,未嘗有所幹谒。

    所居結小廬,以山水自娛,有澹台、五柳之風。

     洪信,字孺成。

    領萬曆壬午鄉薦,授肇慶恩平教谕。

    升福建連江令。

    革除敝政,約己惠民。

    歸之日,不治家人産,以詩酒終其身。

     龍河,字聖兆。

    歲貢。

    事母孝。

    邑令梁大嗥以其子受業焉,适排戶有絕産,令許以百餘畝,謝弗納。

    順德何千英以舌耕,斃于館,河為具棺殡殓,扶榇送還。

    與浙人屠泰循善,結廬居之。

    循死,買棺蔔葬,複助其妻若子返浙。

    其平日好義如此。

    選福建汀州府訓導。

    莅任後,作《進學解》以示諸生,貧者捐資周恤,屢為當道嘉獎。

    卒于官。

     溫一複,弱冠補莞弟子員,撥新安食廪饩。

    文譽藉甚,力行古道。

    嘗論學曰:“輕言自信,易涉自欺。

    ”論仕曰:“願為循良,勿為卓異。

    ”又雲:“做人不昧本心,則愧怍寡;不多上人,則尤悔寡;設身處地,則事理平。

    ”皆至言可師。

    以長子官,贈奉直大夫、知州;以仲子官,贈監察禦史。

    鄒忠介公元标志其墓。

     溫可貞,字爾淳,一複子。

    領萬曆壬午鄉薦。

    奇于數,禮闱屢拟上卷,弗售。

    乃谒铨,得亳州牧。

    時因亢旱,随禱随應,士民歡呼,構靈雨亭,以志其德。

    修文廟,葺湯陵,百廢畢舉。

    鑿河之役,民争助之,報完最早。

    又擒獲大盜花世虎、韓國順等二十餘起,亳賴以安。

    當事者見忌,移滇之南安。

    入滇,即值鳳賊鸱張,彜猡響應。

    郡治無城,亟興版築,城成而賊至。

    督兵禦之,揮刃馳馬,身先士卒,流矢中其股,裹瘡奮擊,擒獲渠魁那珠者哥,斬首八百四十級,餘悉潰散。

    賊自是不敢複至。

    州有礦稅,每患縮額,貞力加厘剔,解數遂溢。

    又以其餘,補數年贖锾之歉。

    兩院上其功,得獎遷。

    貳守思南,乃黔岩郡,苗彜錯處,為陳《八議》以撫之。

    議題而罷。

    貞凡三任,所至民悅,所去民思,其德政難以枚舉。

    仲弟臯谟,成進士,擢禦史,亦多所建白。

    父子兄弟,并祀莞邑鄉賢。

     馮光翰,字國賓。

    萬曆四十八年歲貢,任博羅訓導。

    升廣西賓州學正,轉廉州府教授。

    品行端潔,博雅有聲,扶掖後進,造就英才,而孝友又其天性。

    弟早亡,遺腹幼侄,加意調護,賴以成立。

    司铎三任,圖箧蕭然,士人深景仰之。

     國朝 陳隽蕙,字仲芝[8]。

    順治甲午,以《詩經》中式。

    辛醜會試,登馬世俊榜。

    性灑落不羁,輕财好施,生平布衣之交,貴而彌笃。

    候選于家,适值遷界,居民失業,恻然不忍,率父老力懇上台,特設立歸德場口子竈丁腰牌,使得出界曬煎,存活一方。

    選授河南衛輝府汲縣知縣,地苦沖疲,蕙潔己愛民,深仁厚澤,口碑載道。

    及解組日,行李蕭然,士庶争醵金錢贈之。

     何麟[9]運,号玉書,東莞伯恭靖公之後裔。

    以《易[10]經》領順治辛卯科鄉薦。

    質實淳悫,坦易慈和,與物必誠,不設城府。

    好詩酒,往往以此寄志。

    初任高州府茂名縣教谕,捐俸課士,多方調護,斯文生色。

    故于其升也,諸生屍祝不衰。

    迨秉铎循州,學田所入,恒分以周寒士。

    學使馮大嘉獎之,飛章首薦,遂内轉國子監學正。

    旋晉兵部督捕司務。

    以年老告歸,惟以詩酒自娛,無所幹求。

    厚德高風,兩不可及。

     冼攀龍,字周翰。

    領康熙庚午科鄉薦,選授江南甯國府泾縣知縣、丙子科江南同考試官。

    尋升太倉州知州。

    清風亮節,懋著循聲。

    任滿歸家,無積粟,兩袖清風,晏如也。

    惟以裁成後學為事,曆主文岡講席,邑中知名士多出其門。

     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