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縣志卷之十三
關燈
小
中
大
六年,飓風屢作。
嘉慶二年閏六月,飓風一連四作,拔木倒屋甚多。
六年二月初五夜,星入月中,複出。
七年三月初三日巳刻,白虹貫日。
九年正、二月,連雨,鹽大貴,每百斤洋銀十二員。
十年二月,有黑氣在前,紅氣在後,起于城西南海上,至城東北而去。
暴風飛卷路上行人,有忽高丈餘,昏迷不知人事,面如火燎者。
八月朔,大雨,潦溢。
十二年二月初七日,日有白暈。
初十、十一等日,九龍、蠔湧一帶雨雹,牛畜多被擊死。
十六年八月望夜,彗星見乾戌方,十月中旬始滅。
十七年,邑東路蝗食稻。
十九年八月,雨雹。
十月,大雨。
二十三年九月初九,大雨,潦水溢,鎮沙橋岸皆決,沙河洞等處陂田俱被沖壓崩陷。
寇盜 明 弘治六年,番彜入寇,東莞所千戶袁光捕剿于岑子澳,死之。
正德十一年,番彜佛郎機入寇,占據屯門海澳。
海道汪鋐讨之。
嘉靖十二年,海寇許折桂、溫宗善入寇,東莞千戶顧晟追捕于春花洋,戰死。
後海道江良材平之。
江遣知縣林祭晟,有“勇哉男子,天何不佑”之語。
三十年,海寇何亞八率彜人入寇,東莞所千戶萬裡守南山煙墩,遇賊戰死。
後指揮使李茂材率官兵剿之。
四十五年,流賊黃西喬等屠劫鄉村,總兵俞大猷讨之。
隆慶元年,海賊曾一本入寇,官軍追剿至雷州港,守備李茂材死之。
四年,倭寇流劫鄉村,百戶吳綸率鄉兵戰死。
後總兵郭讨滅之。
五年,倭賊攻大鵬所,舍人康壽柏禦之。
時所城被圍四十餘日,賊具雲梯泊城,柏呼衆堅守,有登陴者手刃之,即碎其梯,圍乃解。
當道以匾旌之。
萬曆八年,老萬山賊肆劫,海防同知周希尹遣兵讨平之。
先,嘉靖己巳,賊據老萬山為害,備倭指揮孫敖以海道林懋舉命征之,遁去。
後複聚,劫掠船隻。
海防同知周希尹遣兵讨之,破其穴而還。
天啟三年,紅毛彜闌入,大船二隻,帆樯蔽空,由佛堂門入,泊庵下。
知縣陶學修親率鄉兵,持兵器,往溪西等處防守,乃去。
崇祯三年,艚賊李魁奇入寇,參将陳拱死之。
艚寇百餘隻闌入,拱督寨兵禦之于佛堂門外,擒七艘,馘之。
賊忿,直至南頭海。
拱以兵少不能禦,入城。
賊因登岸,設雲梯攻城。
守陴者燒大铳,斃賊首,折其梯,賊乃解去。
南頭地方盡被焚劫,巡撫乃發金八百,給官兵及民之被焚[11]殺者。
時賊勢益熾,移泊電白蓮頭港。
巡撫令拱統烏艚及寨船百餘艘出剿。
拱忌同事者分功,督大船自為前鋒,一鼓而敗,拱因死焉。
六年,艚賊劉香入寇,閩撫将鄭芝龍敗之。
劉香乘風突入。
是年二月,直泊虎頭門,殺死守铳台兵,遂抵省河下。
芝龍帥師出剿,戰于赤岡,破之,賊乃遁去。
七年,劉香複入寇。
五月二十日,賊二百餘艘泊南頭。
時總鎮鄧督兵禦之,生擒數賊。
賊遂揚帆,劫新會之江門。
七月初三日,複入南頭。
會飓風大作,我兵乘風擊之,賊敗而去。
八年,劉香複入寇。
閩撫将鄭芝龍平之。
劉香挾康、洪二道官,在船要撫。
春三月,入泊城下,持道檄,索取城中炭、鐵、米、肉。
知縣烏文明與士民堅守不應,每夜然炬傳籌,相持月餘。
香乃縱火城外。
知縣因誓師,出城救火。
守備餘子高以牛酒犒師。
我師奮擊,乃少卻。
五月,會鄭兵遇賊于田尾,剿滅之。
兵死于戰者,制府熊文燦為文,命縣令祭于南頭海濱。
十四年十一月,銀瓶嘴山賊入寇。
賊鼓樂豎幟,直入龍躍頭村,居民震恐。
報至,知縣周希曜密授方略,發兵趨剿,擒賊首綿花王等三十餘人,斬首三百餘級,乃解。
複命兩營、鄉兵追擊之,賊困山中,罕有脫者。
大府題請議叙。
國朝 順治二年十月十五日,海寇黎忠國、徐鄭、石馬等賊,兩次遊移流劫,官兵、鄉勇禦之,無所掠而去。
四年,山寇陳耀破大鵬所城,劫擄而去。
賊首李萬榮據城,羅欽贊盤踞梅沙、葵湧等處,四出流劫。
縣屬鄉村房屋,焚毀過半,殺擄男婦數萬。
十一年,總鎮吳讨之,以水師不利回兵,不能成功。
其後,兩賊不睦,李殺羅欽贊。
至十三年,總兵黃應傑率師,以劉烘為鄉導,圍李萬榮于大鵬
嘉慶二年閏六月,飓風一連四作,拔木倒屋甚多。
六年二月初五夜,星入月中,複出。
七年三月初三日巳刻,白虹貫日。
九年正、二月,連雨,鹽大貴,每百斤洋銀十二員。
十年二月,有黑氣在前,紅氣在後,起于城西南海上,至城東北而去。
暴風飛卷路上行人,有忽高丈餘,昏迷不知人事,面如火燎者。
八月朔,大雨,潦溢。
十二年二月初七日,日有白暈。
初十、十一等日,九龍、蠔湧一帶雨雹,牛畜多被擊死。
十六年八月望夜,彗星見乾戌方,十月中旬始滅。
十七年,邑東路蝗食稻。
十九年八月,雨雹。
十月,大雨。
二十三年九月初九,大雨,潦水溢,鎮沙橋岸皆決,沙河洞等處陂田俱被沖壓崩陷。
寇盜 明 弘治六年,番彜入寇,東莞所千戶袁光捕剿于岑子澳,死之。
正德十一年,番彜佛郎機入寇,占據屯門海澳。
海道汪鋐讨之。
嘉靖十二年,海寇許折桂、溫宗善入寇,東莞千戶顧晟追捕于春花洋,戰死。
後海道江良材平之。
江遣知縣林祭晟,有“勇哉男子,天何不佑”之語。
三十年,海寇何亞八率彜人入寇,東莞所千戶萬裡守南山煙墩,遇賊戰死。
後指揮使李茂材率官兵剿之。
四十五年,流賊黃西喬等屠劫鄉村,總兵俞大猷讨之。
隆慶元年,海賊曾一本入寇,官軍追剿至雷州港,守備李茂材死之。
四年,倭寇流劫鄉村,百戶吳綸率鄉兵戰死。
後總兵郭讨滅之。
五年,倭賊攻大鵬所,舍人康壽柏禦之。
時所城被圍四十餘日,賊具雲梯泊城,柏呼衆堅守,有登陴者手刃之,即碎其梯,圍乃解。
當道以匾旌之。
萬曆八年,老萬山賊肆劫,海防同知周希尹遣兵讨平之。
先,嘉靖己巳,賊據老萬山為害,備倭指揮孫敖以海道林懋舉命征之,遁去。
後複聚,劫掠船隻。
海防同知周希尹遣兵讨之,破其穴而還。
天啟三年,紅毛彜闌入,大船二隻,帆樯蔽空,由佛堂門入,泊庵下。
知縣陶學修親率鄉兵,持兵器,往溪西等處防守,乃去。
崇祯三年,艚賊李魁奇入寇,參将陳拱死之。
艚寇百餘隻闌入,拱督寨兵禦之于佛堂門外,擒七艘,馘之。
賊忿,直至南頭海。
拱以兵少不能禦,入城。
賊因登岸,設雲梯攻城。
守陴者燒大铳,斃賊首,折其梯,賊乃解去。
南頭地方盡被焚劫,巡撫乃發金八百,給官兵及民之被焚[11]殺者。
時賊勢益熾,移泊電白蓮頭港。
巡撫令拱統烏艚及寨船百餘艘出剿。
拱忌同事者分功,督大船自為前鋒,一鼓而敗,拱因死焉。
六年,艚賊劉香入寇,閩撫将鄭芝龍敗之。
劉香乘風突入。
是年二月,直泊虎頭門,殺死守铳台兵,遂抵省河下。
芝龍帥師出剿,戰于赤岡,破之,賊乃遁去。
七年,劉香複入寇。
五月二十日,賊二百餘艘泊南頭。
時總鎮鄧督兵禦之,生擒數賊。
賊遂揚帆,劫新會之江門。
七月初三日,複入南頭。
會飓風大作,我兵乘風擊之,賊敗而去。
八年,劉香複入寇。
閩撫将鄭芝龍平之。
劉香挾康、洪二道官,在船要撫。
春三月,入泊城下,持道檄,索取城中炭、鐵、米、肉。
知縣烏文明與士民堅守不應,每夜然炬傳籌,相持月餘。
香乃縱火城外。
知縣因誓師,出城救火。
守備餘子高以牛酒犒師。
我師奮擊,乃少卻。
五月,會鄭兵遇賊于田尾,剿滅之。
兵死于戰者,制府熊文燦為文,命縣令祭于南頭海濱。
十四年十一月,銀瓶嘴山賊入寇。
賊鼓樂豎幟,直入龍躍頭村,居民震恐。
報至,知縣周希曜密授方略,發兵趨剿,擒賊首綿花王等三十餘人,斬首三百餘級,乃解。
複命兩營、鄉兵追擊之,賊困山中,罕有脫者。
大府題請議叙。
國朝 順治二年十月十五日,海寇黎忠國、徐鄭、石馬等賊,兩次遊移流劫,官兵、鄉勇禦之,無所掠而去。
四年,山寇陳耀破大鵬所城,劫擄而去。
賊首李萬榮據城,羅欽贊盤踞梅沙、葵湧等處,四出流劫。
縣屬鄉村房屋,焚毀過半,殺擄男婦數萬。
十一年,總鎮吳讨之,以水師不利回兵,不能成功。
其後,兩賊不睦,李殺羅欽贊。
至十三年,總兵黃應傑率師,以劉烘為鄉導,圍李萬榮于大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