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産第十四
關燈
小
中
大
大麥二種。
芒大麥與秋子同;米大麥熟,米自脫。
而米大麥之穗又有六棱、四棱之别,六棱者稈勁,不易仆折,可于隴中種煙草。
稻,宜下地,有早、晚二種,沿澱各村多種之。
平地種者,俗呼旱稻粳子。
糁子,荒陂處種之,穗似谷而分數歧,殼厚,米小,可煮粥。
稗,草之似谷者。
水生者名稻稗,似稻而粒小;旱稗生下濕地,可備荒。
稂,一名童粱,俗呼落稆秫,如蜀秫而粒小,實熟則落。
凡種蜀秫之地,其遺種至明歲則為稂。
莠,似谷之草,俗呼谷莠。
凡地連歲種谷,其莠必多,蓋谷之遺種所化。
(以上單子葉類) 黃豆,有大、小二種,大者早,小者晚。
可食,可醫,可豉,可油,可腐,油滓可糞地。
葉名藿,嫩時可為茹,俗呼豆芽菜。
黑豆,有二種,大者早,小者晚。
其用與黃豆同,而苗稍高,莖葉蔓延,色青帶黑。
炒之曰料豆,土人用以飼馬。
青豆,色青,其用與黃豆同。
茶豆,形如黃豆而色紅,其用與黃豆同。
——以上四種,總名大豆,即戎菽也。
菉豆,色綠,性涼,圓小者佳。
四五月種,蔓延而生;秋開小黃花,莢長二三寸;八九月熟,作粉及湯餌尤佳。
大者名毛菉。
赤豆,夏至後種,九月熟。
小者入藥,大者可面食。
亦有白者、斑者。
豌豆,似菉豆,大而圓,立春種,芒種時熟,苗柔弱宛然,故名。
花如蝴蝶,淡紅可愛。
豇豆,亦有紅、白二種,紅白斑文,蔓延而生,嫩時充菜,老則收子。
藊豆,亦有白、黑二種,好蔓生,多依籬種,否則須架而生。
春種,至秋始結莢,所謂“籬豆花開蟋蟀鳴”是也。
菜豆,有紫、白、青三種,莢肥大,宜為蔬。
蠶豆,豆之最大者,以油炸食最佳。
脂麻,富于脂油,土人用以磨油,味最香。
以張骞自西域得來,故曰胡麻,俗訛作芝麻。
有黑、白二種:白者花白;黑者花淡紅,脂油亦富。
荞麥,莖紅而花白,實作尖錐形,俗呼棱子。
伏天種,秋深始熟,熟畏風搖。
可作煎餅,配蒜食;或作湯餅,謂之河漏。
(以上雙子葉谷類) 芥,味辛烈,菜中之介然者。
根如蔓菁;其花黃,作十字形;子紫,研末泡過為芥醬。
蔓菁,一名蕪菁,一名葑。
根似蘿蔔,葉與花俱似芥。
根尤甘美,鄉人多蓄之以禦冬。
有黃、白二種,間有紫皮者。
芸薹,俗名小菜,子可作油,又名油菜。
根如蔓菁,苌而多須,味尤甘美,葉與花俱相似。
白菜,古謂葵,晉以來謂之菘。
“秋末晚菘”,即白菜也。
味淡而美,消食下氣,止熱避瘴。
最宜合姜食,以姜能制其冷氣也。
其花受蔓菁之花粉,則變為“箭幹白菜”,纖維多而味減,如粱之有稂、谷之有莠、稻之有稗也。
白菜美在葉,蔓菁美在根,與芥及芸薹皆十字科也。
蘿蔔,一名萊菔,言來牟之所服也,食之能解麥毒。
有長、圓二種,長者又有青、白之别,圓者其皮紅。
然亦有一種紅者,長而細,春種,宜生食。
又有脆蘿蔔者,分青、紫二種,夏種,冬日納土窖,至春生食,味尤甘脆。
蘿蔔花亦作十字形,然紫白而不黃。
青菜,根赤,葉綠,以出西域頗陵國,又名菠菜。
東坡詩雲:“北方苦寒今未已,雪底菠陵如鐵甲。
”蓋曆冬長青。
秋種冬食,至春則味減矣。
胡蘿蔔,有紅、黃二種。
根之皮肉皆作紅黃色,含糖甚多,味甘,西人以蘿蔔作糖,即此。
鄉人但供生食,或腌為菹而已。
芫荽,葉細而根多須,綏綏然也。
味香,能和五味,又名香菜。
酒泡熱氣能解痘疹。
甘露,根白似蓮珠,葉似澤蘭。
其根腌為菹,脆美。
莴苣,俗傳出倭國。
出河南、山東者,莖粗根肥,稱莴筍。
本境所産者,莖細筍瘦,獨葉可食。
斷之,有白汁流出。
其葉有有缺刻及無缺刻之别。
荼,一名苦菜,俗名曲曲菜。
葉有白汁,似莴苣,味苦,食之能降火清痰。
藕,芙蕖之根。
凡芙蕖行根,如竹行鞭,有節,即地下莖。
節生一葉一花,花葉常偶,故謂之藕。
蘑菇,即菌也。
《雍正通志》雲:“木生者如芝,草生者如蓋,土生者如丁。
”《莊子》雲:“蒸成菌。
”以今考之,大抵植物腐爛,經濕氣、熱度而生者也。
土人總呼為蘑菇。
茴香,土人名小茴香,形、味似蒿而弱小,莖、葉可食,與舶上來者異。
子尤香烈,能療寒疾。
茄子,一名落蘇,有大小長圓、黑白紅紫之别。
生食性寒滑;鐵釜炒食則變黑,以含炭酸多,鐵遇之而生鏽也。
有一種水茄子,形長,味甘,宜生食。
瓠,形長而味甘,一名匏瓜,似黃瓜而肥壯澤潤,最宜與肉烹食。
匏之短柄大腹者曰壺,即今之葫蘆。
壺之細腹者為蒲蘆,俗名腰葫蘆,有大、小二種。
又有長柄大腹者,名油葫蘆,用以澄油。
其小而無柄扁圓者,但供玩具而已。
王瓜,俗名黃瓜,瓜之首見者,故曰王瓜。
生食尤脆,熟食能解新麥之毒。
有春、秋二種,春種者實大;秋種者實小而繁,味尤鮮。
北瓜,一名倭瓜,以來自倭國,故名。
其種最多;又有自哈密來者,名哈密瓜,味稍膻——二者皆不宜生食。
南瓜,有黃、白二種,圓、長二形。
東瓜,皮作淡綠色,經霜後有蠟質浮起,白如粉。
耐寒,又名冬瓜。
西瓜,有長、圓二種,又有大子、小子之别。
大子者,子多而味劣,種之為取子計;小子者,作長圓形,其瓤有紅、黃、白之别,味極甘美。
菜瓜,有大小、長圓各種,又有黑黃青白斑文之别。
老熟者味甘;嫩者脆,可腌為菹。
苦瓜,即甜瓜,生則苦而熟則甘,種類甚多。
土人多種之,夏日鬻之,用
芒大麥與秋子同;米大麥熟,米自脫。
而米大麥之穗又有六棱、四棱之别,六棱者稈勁,不易仆折,可于隴中種煙草。
稻,宜下地,有早、晚二種,沿澱各村多種之。
平地種者,俗呼旱稻粳子。
糁子,荒陂處種之,穗似谷而分數歧,殼厚,米小,可煮粥。
稗,草之似谷者。
水生者名稻稗,似稻而粒小;旱稗生下濕地,可備荒。
稂,一名童粱,俗呼落稆秫,如蜀秫而粒小,實熟則落。
凡種蜀秫之地,其遺種至明歲則為稂。
莠,似谷之草,俗呼谷莠。
凡地連歲種谷,其莠必多,蓋谷之遺種所化。
(以上單子葉類) 黃豆,有大、小二種,大者早,小者晚。
可食,可醫,可豉,可油,可腐,油滓可糞地。
葉名藿,嫩時可為茹,俗呼豆芽菜。
黑豆,有二種,大者早,小者晚。
其用與黃豆同,而苗稍高,莖葉蔓延,色青帶黑。
炒之曰料豆,土人用以飼馬。
青豆,色青,其用與黃豆同。
茶豆,形如黃豆而色紅,其用與黃豆同。
——以上四種,總名大豆,即戎菽也。
菉豆,色綠,性涼,圓小者佳。
四五月種,蔓延而生;秋開小黃花,莢長二三寸;八九月熟,作粉及湯餌尤佳。
大者名毛菉。
赤豆,夏至後種,九月熟。
小者入藥,大者可面食。
亦有白者、斑者。
豌豆,似菉豆,大而圓,立春種,芒種時熟,苗柔弱宛然,故名。
花如蝴蝶,淡紅可愛。
豇豆,亦有紅、白二種,紅白斑文,蔓延而生,嫩時充菜,老則收子。
藊豆,亦有白、黑二種,好蔓生,多依籬種,否則須架而生。
春種,至秋始結莢,所謂“籬豆花開蟋蟀鳴”是也。
菜豆,有紫、白、青三種,莢肥大,宜為蔬。
蠶豆,豆之最大者,以油炸食最佳。
脂麻,富于脂油,土人用以磨油,味最香。
以張骞自西域得來,故曰胡麻,俗訛作芝麻。
有黑、白二種:白者花白;黑者花淡紅,脂油亦富。
荞麥,莖紅而花白,實作尖錐形,俗呼棱子。
伏天種,秋深始熟,熟畏風搖。
可作煎餅,配蒜食;或作湯餅,謂之河漏。
(以上雙子葉谷類) 芥,味辛烈,菜中之介然者。
根如蔓菁;其花黃,作十字形;子紫,研末泡過為芥醬。
蔓菁,一名蕪菁,一名葑。
根似蘿蔔,葉與花俱似芥。
根尤甘美,鄉人多蓄之以禦冬。
有黃、白二種,間有紫皮者。
芸薹,俗名小菜,子可作油,又名油菜。
根如蔓菁,苌而多須,味尤甘美,葉與花俱相似。
白菜,古謂葵,晉以來謂之菘。
“秋末晚菘”,即白菜也。
味淡而美,消食下氣,止熱避瘴。
最宜合姜食,以姜能制其冷氣也。
其花受蔓菁之花粉,則變為“箭幹白菜”,纖維多而味減,如粱之有稂、谷之有莠、稻之有稗也。
白菜美在葉,蔓菁美在根,與芥及芸薹皆十字科也。
蘿蔔,一名萊菔,言來牟之所服也,食之能解麥毒。
有長、圓二種,長者又有青、白之别,圓者其皮紅。
然亦有一種紅者,長而細,春種,宜生食。
又有脆蘿蔔者,分青、紫二種,夏種,冬日納土窖,至春生食,味尤甘脆。
蘿蔔花亦作十字形,然紫白而不黃。
青菜,根赤,葉綠,以出西域頗陵國,又名菠菜。
東坡詩雲:“北方苦寒今未已,雪底菠陵如鐵甲。
”蓋曆冬長青。
秋種冬食,至春則味減矣。
胡蘿蔔,有紅、黃二種。
根之皮肉皆作紅黃色,含糖甚多,味甘,西人以蘿蔔作糖,即此。
鄉人但供生食,或腌為菹而已。
芫荽,葉細而根多須,綏綏然也。
味香,能和五味,又名香菜。
酒泡熱氣能解痘疹。
甘露,根白似蓮珠,葉似澤蘭。
其根腌為菹,脆美。
莴苣,俗傳出倭國。
出河南、山東者,莖粗根肥,稱莴筍。
本境所産者,莖細筍瘦,獨葉可食。
斷之,有白汁流出。
其葉有有缺刻及無缺刻之别。
荼,一名苦菜,俗名曲曲菜。
葉有白汁,似莴苣,味苦,食之能降火清痰。
藕,芙蕖之根。
凡芙蕖行根,如竹行鞭,有節,即地下莖。
節生一葉一花,花葉常偶,故謂之藕。
蘑菇,即菌也。
《雍正通志》雲:“木生者如芝,草生者如蓋,土生者如丁。
”《莊子》雲:“蒸成菌。
”以今考之,大抵植物腐爛,經濕氣、熱度而生者也。
土人總呼為蘑菇。
茴香,土人名小茴香,形、味似蒿而弱小,莖、葉可食,與舶上來者異。
子尤香烈,能療寒疾。
茄子,一名落蘇,有大小長圓、黑白紅紫之别。
生食性寒滑;鐵釜炒食則變黑,以含炭酸多,鐵遇之而生鏽也。
有一種水茄子,形長,味甘,宜生食。
瓠,形長而味甘,一名匏瓜,似黃瓜而肥壯澤潤,最宜與肉烹食。
匏之短柄大腹者曰壺,即今之葫蘆。
壺之細腹者為蒲蘆,俗名腰葫蘆,有大、小二種。
又有長柄大腹者,名油葫蘆,用以澄油。
其小而無柄扁圓者,但供玩具而已。
王瓜,俗名黃瓜,瓜之首見者,故曰王瓜。
生食尤脆,熟食能解新麥之毒。
有春、秋二種,春種者實大;秋種者實小而繁,味尤鮮。
北瓜,一名倭瓜,以來自倭國,故名。
其種最多;又有自哈密來者,名哈密瓜,味稍膻——二者皆不宜生食。
南瓜,有黃、白二種,圓、長二形。
東瓜,皮作淡綠色,經霜後有蠟質浮起,白如粉。
耐寒,又名冬瓜。
西瓜,有長、圓二種,又有大子、小子之别。
大子者,子多而味劣,種之為取子計;小子者,作長圓形,其瓤有紅、黃、白之别,味極甘美。
菜瓜,有大小、長圓各種,又有黑黃青白斑文之别。
老熟者味甘;嫩者脆,可腌為菹。
苦瓜,即甜瓜,生則苦而熟則甘,種類甚多。
土人多種之,夏日鬻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