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陵縣續志卷之七

關燈
之自後起者如先生,則有若金章王子、翔南郭子分校會闱,世庚李子分校畿闱,蓼龛馬子、汝瀾吳子分校楚闱,葉應牛子、賓王成子分校晉闱,翔南郭子則又分校齊闱,念東高子典試吳會,元庵郭子典試江右,餘小子秀亦謬應關之役。

    計所得人約五百,有奇士。

    乙醜,先生典試武闱,一時赳赳桓桓,亦皆鷹揚而虎視。

    先生之風,又可知矣。

    大率先生表裡洞達,行純而方,意謙而下,施笃而博。

    以正色立朝,即以谿谷自處;以霹靂手拯人于危,即以菩薩心濟人之緩急;以清白吏贻子孫,即以包蒙無擊蒙馭其下,令嗣金振玉息皆道氣。

    将以竟先生未竟之業,傳諸史冊,垂之無窮,以砥砺其方俗廉恥,豈餘小子一日奮髯走墨,所克揚其萬一者哉。

    姑揭其本末,先生高陵人。

     嗚呼痛哉!先生諱萬象,字文煥,更字一章,号耳田。

    早歲嬰荼蓼之苦,兩尊人俱見背,茕茕依伯氏為命,伯氏甚友愛之。

    年象勺出就外傅。

    塾師望先生曰:此雲中鸑鷟,非翡翠之羅可屈緻也。

    敬避席北面禮,于是負笈從李江漪公遊,西河之教于誼最笃。

    俄補博士弟子員,每試辄冠軍,人奇之。

    先生顧扃戶下帷,精濂洛關閩之學,陋風雲月殿之章,毅然以紹明正學為己任,其餘則旁及書史六經以外,不閑吾手。

    故時有墨池之魚飛于世。

    癸酉,領鄉薦。

    鄉人望先生豐頤偉抱,辄加禮焉,曰:異日公輔器也。

    甲戌成進士,授鄢陵令。

    鄢故強邑,其豪貴阡陌,而應賦役者恒窭人子,前後令罔聞知也。

    先生規度定其戶籍,一如蘇頌治江亭故事,徭之重輕務與地之多寡相直。

    雖豪貴撓之,弗沮也。

    一時杼軸之怨平,黃鳥之歌息矣。

    瀕河數困陽候,禾耳生青;居民依熊樹之巅以待盡。

    先生曰:築堤衛田,範文正公不可學哉。

    于是捐木伐石,擇裡中幹者董其事。

    圩閘既成,沮洳皆為沃壤,匪特竈可不沉,且以有秋告矣。

    至今桐鄉之祠與陳陂胡塘比高焉。

    丁醜,課最上,考功授兩尊人诰命。

    戊寅,調繁、曹縣,兩境民 工科給事中魚飛漢墓在張市。

     岢岚道馬雲龍墓在康橋。

     江西瑞金縣知縣郭懷琮墓在吳村東北。

     直隸交河縣知縣周之旦墓在李觀。

     江甯府推官田薰墓在晏村。

     廣東提學道裴憲度墓在距河門東。

     河南上蔡縣知縣李誼墓在上苑[6]。

     江南(雎)〔睢〕甯縣知縣郭允屏墓在張橋裡。

     刑部主事馬體仁墓在窯子頭,内閣學士兼禮部侍郎嘉善曹鑒倫撰墓表。

     表曰:餘與瑤庵公為同年,當己未歲公釋褐南宮,餘亦竊附榜末。

    與瓊林中得識公,見其人清貴凝遠,有名士風,心固賢之而未甚款洽。

    後餘官翰林,公亦由邑宰進比部為部曹,相見甚歡,時相過從歡然無間。

    朝政之暇,間以詩酒倡和往還,交最稱厚。

    居無何,以微疾溘然而逝,為吊且哭,每一念未嘗不泣然涕下。

    其子扶柩歸,餘祖祭而送之都門外,距于今凡四年。

    其子将蔔兆新阡,啟郇孺人之兆合焉。

    餘友張君曾慶志而銘之。

    而其子意猶未已,又思所以光昭公與郇孺人之令德,而先時具書币走三千裡乞于餘,曰:不孝有七尺石樹之隧,幸表我先君之行而勒之石,借以不朽示為馬後者。

    餘按志幽并所撰狀而為之。

     表曰:公姓馬氏,諱體仁,字乾生,瑤庵其别号也。

    其遠祖系漢伏波之苗裔,世居高陵,巍科高第,代有偉人。

    傳至飲賓公,諱君錫者,有隐德,為人倜傥,敦信誼,不寝然諾。

    治家肅而不苛,弗獲用。

    經術顯然中不能,無望之而生丈夫。

    子諱鍵,字元陽,号臨泾。

    配趙儒人。

    其治經術精甚,又工屬文,教授諸弟子,生徒濟濟,多知名士。

    居恒常疾,以明經終其身。

    生子二,長即公也。

    公生而歧嶷,長為博士弟子員,每試辄取高等。

    壬子舉于鄉薦,最後薦于南宮。

    報至太翁,大喜語所親:吾願畢矣!已而,涕涔涔交于頤曰:先君以屬我,不能得之我。

    我乃能得之子,何日腼泉下也!抑郁患疾,晏居深坐幾二十年。

    公亦依依不輕仕,及太翁殁而服除,始就選定興令。

    按,邑近神京,當沖衢,地瘠民貧,事繁且劇。

    公一下車,問民瘼吏弊,而參伍法比,公庭肅然。

    請赈饑、均徭役、息訟讦、禁奢侈,懲奸剔弊。

    期月而一切治理為諸邑冠,種種善政不可勝紀。

    著其大者追,癸酉分校北闱,所得皆一時名宿。

    至今成進士者宗君孔授,李君延嵦,胥門下士。

    時聖駕過詠陽橋,采輿論,大蒙褒嘉,敕左右錄名。

    既而憲府時疏剡薦,緣盜案部以例駁已。

    中丞于公委篆新城,有召杜名。

    去之日,父老、子弟、男女攀轅遮道,不啻如失父母。

    至康熙戊寅年,躬授文林郎。

    太翁得贈如公官,太夫人及夫人元配郇氏、繼配劉氏鹹被恩榮。

    尋以令高第征擢尚書刑曹清吏司主事,遂精爰書,平劑三尺,所谳獄必據律。

    然時時參伍以情,即有所縱舍,廷尉莫能難也。

    故大司寇以治曹見器,令攝晉、楚、江、浙四司,兼理二載,公亦處之綽如。

    會秋審重案,尚書公必挾公從,曰:公不誤我!公上體聖天子如天如生之心,下察諸大獄冤抑難伸之情,多所全活。

    諸曹郎鹹心折公。

    公生平素強寡疾,感微疾竟不起。

    彌留之際,呼其子而教之曰:吾沒後,毋開吊,即扶榇歸,以襄先人大事為諄諄。

    翛然而暝。

     公生崇(正)〔祯〕十二年己卯七月初五日巳時,卒康熙四十年正月初十日巳時,享壽六旬有三。

    今上康熙四十三年十一月二十四日己巳蔔兆新阡,啟郇儒人穴而竁焉。

     嗚呼,以公祖君錫公以積德累仁,以太翁之學問精進,至我公而始以經術起家,大其門庭,蓋斤斤者三世矣,而位不稱德,僅以刑曹終。

    今上方奮然思刑措之風,以天下事付天下才也。

    天既生之而用之矣,既用之而旋奪之,此何意也?天人之際微矣,果非恒所易測乎。

    雖然公以經術播種,而樹德以滋之。

    語雲:是穮是蓘,必有豐年。

    将不盡其身者,必克昌厥後乎。

    餘故因其子之請特表其墓,俾七尺翹然而标于松柏之間,而使過者式焉,以勸為善,非直以示馬之後人。

     吏部主事江西提學道魚鸾翔墓,在其父飛漢墓側。

     劉烈婦高氏墓在店子頭。

     山西陽城縣知縣李毓岐墓在小張村東南。

     贈朝議大夫、詹事府左春坊左庶子兼翰林院侍讀周登秀墓在李觀東。

    旁有其子贈朝議大夫、詹事府左春坊左庶子兼翰林院侍讀際棫墓。

    均有诰命。

    制曰:沛酬庸之慶典,茂對皇庥;宏錫類之殊榮,曲成臣孝。

    爾周登秀,乃詹事府左春坊左庶子兼翰林院侍讀加一級周資陳之祖父。

    箕裘緒遠,詩禮聲宏。

    贻厥孫謀,樹芳規于珂裡;繩其祖武,奏懋績于彤廷。

    茲以覃恩,贈爾為朝議大夫、左春坊左庶子兼翰林院侍讀,加一級,錫之诰命。

    于戲!開堂構以宏基,德鐘家慶;沛絲綸而錫命,澤渥泉石。

     制曰:德門衍慶,淵源早裕。

    夫孫謀盛世推恩,綸綍載揚夫母範。

    爾詹事府左春坊左庶子兼翰林院侍讀加一級周資陳之祖母王氏,高門毓德,華閥傳芳。

    有谷贻孫,賴同心于内助;自天申命,表異數于中閨。

    茲以覃恩,贈爾為恭人。

    于戲!光生褕翟,常昭彤管之輝;德媲珩璜,永著徽章之色。

     制曰:考績酬庸,特重推恩之典;服官資敬,聿隆式谷之功。

    爾周際棫,乃詹事府左春坊左庶子兼翰林院侍讀加一級周資陳之父,世擅清門,代傳素業。

    家風敦厚,垂弓冶之良谟;庭訓方嚴,啟詩書之令緒。

    茲以覃恩,贈爾為朝議大夫詹事府左春坊左庶子兼翰林院侍讀,加一級,錫之诰命。

    于戲!薄嬴金而示誨,世澤長延;錫鞶帶以加榮,天庥勿替。

     制曰:勤勞克著國恩,爰沛于聯常;愛敬同資母道,無殊于前後。

    爾詹事府左春坊左庶子兼翰林院侍讀加一級周資陳之前母王氏,女儀素備,婦順攸彰。

    珩璜和鳴,早振柔明之譽;杯棬整潔,猶傳慈淑之風。

    茲以覃恩,贈爾為恭人。

    于戲!善必稱親,溯母儀而如此;貴因從子,被天澤以常新。

     制曰:宦學方成,讀父書而繼業;愛勞交備,禀母訓以揚名。

    爾詹事府左春坊左庶子兼翰林院侍讀加一級周資陳之母同氏,克樹芳型,尤多慈教,著承筐之雅範;早知率禮無愆,寓徙宅之深心,果見克家有子。

    茲以覃恩,贈爾為恭人。

    于戲!彤毫灑潤,爰推顧複之恩;彩翟流芳,永荷寵綏之典。

     制曰:家法嚴明,先重趨庭之教;(壺)〔壸〕儀純備,尤加畫荻之功。

    爾詹事府左春坊左庶子兼翰林院侍讀加一級周資陳之繼母陳氏,禀聞内則,作配名宗。

    殚育子之劬勞,恩同毛裡;笃因心之慈愛,道在均平。

    茲以覃恩,封爾為太恭人。

    于戲!灑申天之嘉渥,慶澤宏敷;播内德之芳()〔蕤〕,惠風肆好。

     四川資陽縣知縣趙曰睿墓在姜李村。

     即用知縣趙勝墓在姜李村。

     詹事府左春坊左庶子周資陳墓在其祖登秀墓側,其子甘肅大通縣知縣映紫墓在其旁。

     趙烈女臘梅墓在二所寨。

     蘭州府儒學教授張士恭墓在墨張村[7]北。

     封奉政大夫署浙江金華府知府、紹興府同知墨興世墓在北屯。

     鞏昌府儒學教授張玺墓在堣原西南。

     湖南巴陵縣知縣陳大綱墓在迎翠門外。

     贈修職郎陳秉義墓在迎翠門外。

    有敕命。

    其子淳化縣教谕廷佐墓在其旁。

     制曰:任使需才,稱職志在官之美;馳驅奏效,報功應錫類之仁。

    爾陳秉義,乃陝西邠州淳化縣教谕陳廷佐之父,雅尚素風,長迎善氣。

    弓冶克勤于庭訓,箕裘丕裕夫家聲。

    茲以覃恩,贈爾為修職郎,錫之敕命。

    于戲!肇顯揚之盛事,國典非私;酬燕翼之深情,臣心彌勵。

     制曰:奉職無愆,懋著勤勞之績;緻身有自,宜酬劬育之恩。

    爾陳氏,乃陝西邠州淳化縣教谕陳廷佐之母,淑範宜家,令儀昌後。

    早相夫而教子,俾移孝以作忠。

    茲以覃恩,贈爾為八品孺人。

    于戲!贲象服之端嚴,誕膺巨典;錫龍章之渙汗,允播德音。

     即用知縣梁景元墓在原後村。

     贈奉政大夫翰林院庶吉士白公諱玉林墓,在孝義坊西南。

    有诰命。

     制曰:寵渥朝章,錫類不遺于一命;祥開家慶,恩爰及夫重闱。

    爾白玉林,乃翰林院庶吉士加四級白遇道之祖父。

    弓裘衍澤,瓜瓞綿庥。

    作述相承,再世式彰。

    其祖武淵源有自,一經早裕夫孫謀。

    茲以覃恩,贈爾為奉政大夫,錫之诰命。

    于戲!舊德惟昭,用廣顯揚之志;新綸特贲,允增泉壤之光。

     制曰:禮由義起,(宏)〔弘〕孝治于中閨;命自天申,贲榮施于太母。

    爾張氏,乃翰林院庶吉士加四級白遇道之祖母,德懋蘭儀,光生槐裡。

    珩璜作則,式垂淑慎之型;荇藻流芬,丕振光昌之緒。

    茲以覃恩,贈爾為宜人。

    于戲!鸾書贲采,合彤史以揚庥;象服增輝,荷雲章而錫慶。

     河南河内縣知縣劉世淇墓在接蜀門西。

     山東沾化縣知縣陳維甯墓在迎翠門外。

     贈奉直大夫任希寶墓在通遠門外。

    有诰命。

     制曰:考績報循,良之最用獎臣勞;推恩溯積,累之遺載揚祖澤。

    爾任希寶,乃提舉銜甘肅兩當縣知縣任懋修之祖父,錫光有慶,樹德務滋。

    嗣清白之芳聲,澤恩再世;衍弓裘之令緒,祜笃一堂。

    茲以覃恩,贈爾為奉直大夫,錫之诰命。

    于戲!聿修念祖,膺懋典而益勵新猷;有谷贻孫,慶幽光而丕彰潛德。

     制曰:冊府酬庸,聿著人臣之懋績;德門積慶,式昭大母之芳征。

    爾賀、賴氏,乃鹽提舉銜甘肅兩當縣知縣任懋修之祖母,箴誡揚芬,珩璜表德。

    職勤内助,宜家久著其賢聲;澤裕後昆,錫類式承乎嘉命。

    茲以覃恩,贈爾為宜人。

    于戲!播徽音于彤管,(壺)〔壸〕範彌光;膺異數于紫泥,天庥允劭。

     贈奉直大夫劉春元墓在接蜀門西南。

     甘肅甯夏府儒學教授孫大才墓在坳下村[8]。

     封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