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法》逸文

關燈
,卻也。

    有前一尺,無卻一寸。

    )〔〈文選.奏彈曹景宗〉注。

    案〈魏志〉引有「前一尺」二句,即正文非注。

    〕 明不寶咫尺之玉,而愛寸陰之旬。

    〔〈文選.魏都賦〉注〕 昏鼓四通為大[鼓上蚤下],夜半三通為晨戒,旦明五通為發晌。

    〔〈周禮.鼓人〉注〕 其有損命以行禮,如會所用儀也。

    若損命則左結旗,司馬授飲,右持苞壺,左承飲,以進。

    〔〈左.成二年〉正義〕 上謀下鬥,圍其三面,闕其一面,所以示生路也。

    〔案〈孫子.軍爭第七〉魏武帝注本無首四字,據《通典》補,又《通典》「闕」作「開」。

    又《孫子》杜佑注「下」作「不」。

    〕 兵者,詭道。

    故能而示之不能。

    〔〈文選.關中詩〉注。

    〕(雪寒案:此是誤引〈孫子.計〉,非出《司馬法》也。

    ) 善守者藏於九地之下,善攻者動於九天之上。

    〔〈文選.馬汧督誄〉注。

    案〈弔魏武帝文〉注引下句。

    〕(雪寒案:此是誤引〈孫子.形〉,且係後世文本之語。

    ) 登車不式,遭喪不服。

    振旅撫師,以征不服。

    率三軍之心,同戰士之力,故怒形則千裡竦,威振則萬物伏。

    是以,名聲暴于夷貉,威棱憺于鄰國。

    〔〈漢書.李廣傳〉〕 見敵作誓,瞻功作賞。

    〔《長短經》九。

    案〈孫子.九地第十一〉魏武帝注同,王皙、張預注下「作」字作「行」。

    〕 一師五旅,一旅五卒。

    〔《玉海》百四十引《李靖問對》〕 上蔔下謀,是謂參之。

    〔〈周禮.大司馬〉注〕 血于鼙鼓者,神戎器也。

    〔〈史記.高祖紀〉索隱〕 從遯不過三舍。

    〔〈史記.晉世家〉集解〕 上多前虜。

    〔〈周禮.司勳〉注〕 閫外之事,將軍裁之。

    〔〈左.襄十九年傳〉正義〕 斬以[彳旬]。

    〔〈說文.彳部〉。

    案〈漢書.高帝紀〉一注「 」作「徇」。

    〕 師多則人[言貴]。

    〔〈說文.言部〉。

    案〈廣韻.十八.隊〉引「人」作「民」,〈文選.魏都賦〉注無「人」字。

    〕 載獻聝,聝者耳。

    〔〈說文.耳部〉〕 善者,忻民之善,閉民之惡。

    〔〈說文.心部〉〕 小罪[耳矢],中罪刖,大罪剄。

    〔〈說文.耳部〉。

    案〈繫傳〉有「之」字。

    〈廣韻.十七.薛〉引首句無「之」字。

    〕 晨夜內鈀車。

    〔〈說文.金部〉〕 騛衛斯輿。

    〔〈說文.馬部〉〕 執羽從杸。

    〔〈說文.殳部〉。

    案〈廣韻.十.虞〉「[人人]」作「從」,《急救篇》十七注亦作「從」。

    〕 窮寇勿追,歸眾勿迫。

    〔〈後漢書.皇甫嵩傳〉注〕(雪寒案:此是誤引〈孫子.軍爭〉,非出《司馬法》。

    ) 進退維時,無曰寡人。

    〔〈長短經.出軍第一〉、〈孫子.謀攻第三〉魏武帝注、杜佑注。

    案《禦覽》一百七十一引《孫子》注「曰」作「白」,非,三百廿二仍作「曰」。

    〕 火攻有五。

    〔〈文選.馬汧督誄〉注〕(雪寒案:此是誤引〈孫子.火攻〉,且係後世文本之語。

    ) 始如處女。

    〔〈文選.射雉賦〉注〕 [由上革下]。

    〔〈說文.月部〉。

    案即「冑」字。

    〕 人故殺人,殺之可也。

    〔曹操〈孫子(注).序〉引見《太平禦覽》。

    案《路史》引注雲「故為故殺」。

    〕 新氣勝舊氣。

    〔〈孫子.軍爭〉篇孟氏注〕 攻城者,攻其所產。

    〔〈左氏.僖六年傳〉正義引「攻城者,攻其所產」。

    案《字典》引「產城,攻其所產」,誤。

    〕 攻城者,攻其所傃。

    〔〈禮記.中庸〉正義〕 雪寒補遺: 天子雕弓,諸侯彤弓,大夫嬰弓,士盧弓。

    〔〈公羊傳.定公四年〉注〕 軍禮:無幹車,無自後射。

    〔〈周禮.秋官.士師〉注〕 不會朝,過聘,則劉。

    廢貢職,擅稱兵,相侵削,廢天子之命,則黜。

    改歷史、衣服、文章,易禮變刑,則放。

    娶同姓,以妾為妻,變太子,專罪,大夫擅立,關絕降交,則幽。

    慢神省哀,奪民之時,重稅粟,畜貨重罰,暴虐自佚,宮室過度,宮婦過數,則削地損爵。

    〔《禦覽》卷六三六引。

    〕 凡一人舉足曰跬;跬,三尺也。

    兩舉足曰步;步,六尺也。

    〔《集韻》跬字〕 輦車所載二畚。

    〔〈左傳.宣公十一年〉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