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十五 雜志二
關燈
小
中
大
宣州甯國縣多積首蛇,其長盈尺,黑鱗白章,兩首文彩同,但一首逆鱗耳。
人家庭檻間,動有數十同空,略如蚯蚓。
太子中允關杞曾提舉廣南西路常平倉,行部邕管,一吏人為蟲所毒,舉身潰爛。
有一醫言能治。
呼使視之,曰:“此為天蛇所螫,疾已深,不可為也。
”乃以藥傅其創,有腫起處,以鉗拔之。
有物如蛇,凡取十餘條而疾不起。
又餘家祖茔在錢塘西溪,嘗有一田家,忽病癞,通身潰爛,号呼欲絕。
西溪寺僧識之,曰:“此天蛇毒耳,非癞也。
”取木皮煮,飲一鬥許,令其恣飲。
初識疾減半,兩三日頓愈。
驗其木,乃今之秦皮也。
然不知天蛇何物。
或雲:“草間黃花蜘蛛是也。
人遭其螫,仍為露水所濡,乃成此疾。
”露涉者亦當戒也。
天聖中,侍禦史知雜事章頻使遼,死于虜中。
虜中無棺榇,舉至範陽方就殓,自後遼人常造數漆棺,以銀飾之,每有使人入境,則載以随行,至今為例。
景祐中,黨項首領趙德明卒,其子元昊嗣立。
朝廷遣郎官楊告入蕃吊祭。
告至其國中,元昊遷延遙立,屢促之,然後至前受诏。
及拜起,顧其左右曰:“先王大錯!有國如此,而乃臣屬于人。
”既而飨告于廳,其東屋後若千百人鍛聲。
告陰知其有異志,還朝,秘不敢言。
未幾,元昊果叛。
其徒遇乞,先創造蕃書,獨居一樓上,累年方成,至是獻之。
元昊乃改元,制衣冠、禮樂,下令國中,悉用蕃書、胡禮,自稱大夏。
朝廷興師問罪,彌歳,虜之戰士益少,而舊臣宿将如剛浪?遇、野利輩,多以事誅,元昊力孤,復奉表稱蕃。
朝廷因赦之,許其自新。
元昊乃更稱兀卒曩宵。
慶曆中,契丹舉兵讨元昊,元昊與之戰,屢勝,而契丹至者日益加衆。
元昊望之,大駭曰:“何如此之衆也?”乃使人行成,退數十裡以避之。
契丹不許,引兵壓西師陣。
元昊又為之退舍,如是者三。
凡退百餘裡,每退必盡焚其草萊。
契丹之馬無所食,因其退,乃許平。
元昊遷延數日,以老北師。
契丹馬益病,亟發軍攻之,大敗契丹于金肅城,獲其僞乘輿、器服、子婿、近臣數十人而還。
先是,元昊後房生一子,曰甯令受。
“甯令”者,華言大王也。
其後又納沒臧訛哤之妹,生諒祚而愛之。
甯令受之母恚忌,欲除沒臧氏,授戈于甯令受,使圖之。
甯令受間入元昊之室,卒與元昊遇,遂刺之,不殊而走。
諸大佐沒臧訛哤輩仆甯令,枭之。
明日,元昊死,立諒祚,而舅訛哤相之。
有梁氏者,其先中國人,為訛哤子婦。
諒祚私焉,日視事于國,夜則從諸沒臧氏。
訛哤怼甚,謀伏甲梁氏之宮,須其入以殺之。
梁氏私以告諒祚,乃使召訛哤,執于内室。
沒臧,強宗也,子弟族人在外者八十餘人;悉誅之,夷其宗。
以梁氏為妻,又命其弟乞埋為家相,許其世襲。
諒祚兇忍,好為亂。
治平中,遂舉兵犯慶州大順城。
諒祚乘駱馬,張黃屋,自出督戰。
陴者缊弩射之中,乃解圍去。
創甚,馳入一佛祠。
有牧牛兒不得出,懼伏佛座下,見其脫靴,血涴于踝,使人裹創舁載而去。
至其國,死。
子秉常立,而梁氏自主國事。
梁乞埋死,其子移逋繼之,謂之沒甯令。
“沒甯令”者,華言天大王也。
秉常之世,執國政者有嵬名浪遇,元昊之弟也,最老于軍事;以不附諸梁,遷下治而死。
存者三人,移逋以世襲居長契,次曰都羅馬尾,又次曰關萌訛,略知書,私侍梁氏。
移逋、萌訛皆以昵倖進,唯馬尾粗有戰功,然皆庸才。
秉常荒孱,梁氏自主兵,不以屬其子。
秉常不得志,素慕中國。
有李青者,本秦人,亡虜中。
秉常昵之,因說秉常以河南歸朝廷。
其謀洩,青為梁氏所誅,而秉常廢。
古人論茶,唯言陽羨、顧渚、天柱、蒙頂之類,都未言建溪。
然唐人重串茶粘黑者,則已近乎“建餅”矣。
建茶皆喬木;吳、蜀、淮南唯叢茏而已,品自居下。
建茶勝處曰郝源、曾坑,其間又岔根、山頂二品尤勝。
李氏時号為北苑,置使領之。
信州鉛山縣有苦泉,流以為澗。
挹其水熬之,則成膽礬。
烹膽礬則成銅;熬膽礬鐵釜,久之亦化為銅。
水能為銅,物之變化,固不可測。
按《黃帝素問》有“天五行,地五行,土之所在天為濕,土能生金石,濕亦能生金石,”此其驗也。
又石穴中水,所滴皆為鐘乳、殷孽。
春秋分時,汲井泉則結石花;大?之下,則生陰精石,皆濕之所化也。
如木之氣在天為風,木能生火,風亦能生火。
蓋五行之性也。
古之節如今之虎符,其用則
人家庭檻間,動有數十同空,略如蚯蚓。
太子中允關杞曾提舉廣南西路常平倉,行部邕管,一吏人為蟲所毒,舉身潰爛。
有一醫言能治。
呼使視之,曰:“此為天蛇所螫,疾已深,不可為也。
”乃以藥傅其創,有腫起處,以鉗拔之。
有物如蛇,凡取十餘條而疾不起。
又餘家祖茔在錢塘西溪,嘗有一田家,忽病癞,通身潰爛,号呼欲絕。
西溪寺僧識之,曰:“此天蛇毒耳,非癞也。
”取木皮煮,飲一鬥許,令其恣飲。
初識疾減半,兩三日頓愈。
驗其木,乃今之秦皮也。
然不知天蛇何物。
或雲:“草間黃花蜘蛛是也。
人遭其螫,仍為露水所濡,乃成此疾。
”露涉者亦當戒也。
天聖中,侍禦史知雜事章頻使遼,死于虜中。
虜中無棺榇,舉至範陽方就殓,自後遼人常造數漆棺,以銀飾之,每有使人入境,則載以随行,至今為例。
景祐中,黨項首領趙德明卒,其子元昊嗣立。
朝廷遣郎官楊告入蕃吊祭。
告至其國中,元昊遷延遙立,屢促之,然後至前受诏。
及拜起,顧其左右曰:“先王大錯!有國如此,而乃臣屬于人。
”既而飨告于廳,其東屋後若千百人鍛聲。
告陰知其有異志,還朝,秘不敢言。
未幾,元昊果叛。
其徒遇乞,先創造蕃書,獨居一樓上,累年方成,至是獻之。
元昊乃改元,制衣冠、禮樂,下令國中,悉用蕃書、胡禮,自稱大夏。
朝廷興師問罪,彌歳,虜之戰士益少,而舊臣宿将如剛浪?遇、野利輩,多以事誅,元昊力孤,復奉表稱蕃。
朝廷因赦之,許其自新。
元昊乃更稱兀卒曩宵。
慶曆中,契丹舉兵讨元昊,元昊與之戰,屢勝,而契丹至者日益加衆。
元昊望之,大駭曰:“何如此之衆也?”乃使人行成,退數十裡以避之。
契丹不許,引兵壓西師陣。
元昊又為之退舍,如是者三。
凡退百餘裡,每退必盡焚其草萊。
契丹之馬無所食,因其退,乃許平。
元昊遷延數日,以老北師。
契丹馬益病,亟發軍攻之,大敗契丹于金肅城,獲其僞乘輿、器服、子婿、近臣數十人而還。
先是,元昊後房生一子,曰甯令受。
“甯令”者,華言大王也。
其後又納沒臧訛哤之妹,生諒祚而愛之。
甯令受之母恚忌,欲除沒臧氏,授戈于甯令受,使圖之。
甯令受間入元昊之室,卒與元昊遇,遂刺之,不殊而走。
諸大佐沒臧訛哤輩仆甯令,枭之。
明日,元昊死,立諒祚,而舅訛哤相之。
有梁氏者,其先中國人,為訛哤子婦。
諒祚私焉,日視事于國,夜則從諸沒臧氏。
訛哤怼甚,謀伏甲梁氏之宮,須其入以殺之。
梁氏私以告諒祚,乃使召訛哤,執于内室。
沒臧,強宗也,子弟族人在外者八十餘人;悉誅之,夷其宗。
以梁氏為妻,又命其弟乞埋為家相,許其世襲。
諒祚兇忍,好為亂。
治平中,遂舉兵犯慶州大順城。
諒祚乘駱馬,張黃屋,自出督戰。
陴者缊弩射之中,乃解圍去。
創甚,馳入一佛祠。
有牧牛兒不得出,懼伏佛座下,見其脫靴,血涴于踝,使人裹創舁載而去。
至其國,死。
子秉常立,而梁氏自主國事。
梁乞埋死,其子移逋繼之,謂之沒甯令。
“沒甯令”者,華言天大王也。
秉常之世,執國政者有嵬名浪遇,元昊之弟也,最老于軍事;以不附諸梁,遷下治而死。
存者三人,移逋以世襲居長契,次曰都羅馬尾,又次曰關萌訛,略知書,私侍梁氏。
移逋、萌訛皆以昵倖進,唯馬尾粗有戰功,然皆庸才。
秉常荒孱,梁氏自主兵,不以屬其子。
秉常不得志,素慕中國。
有李青者,本秦人,亡虜中。
秉常昵之,因說秉常以河南歸朝廷。
其謀洩,青為梁氏所誅,而秉常廢。
古人論茶,唯言陽羨、顧渚、天柱、蒙頂之類,都未言建溪。
然唐人重串茶粘黑者,則已近乎“建餅”矣。
建茶皆喬木;吳、蜀、淮南唯叢茏而已,品自居下。
建茶勝處曰郝源、曾坑,其間又岔根、山頂二品尤勝。
李氏時号為北苑,置使領之。
信州鉛山縣有苦泉,流以為澗。
挹其水熬之,則成膽礬。
烹膽礬則成銅;熬膽礬鐵釜,久之亦化為銅。
水能為銅,物之變化,固不可測。
按《黃帝素問》有“天五行,地五行,土之所在天為濕,土能生金石,濕亦能生金石,”此其驗也。
又石穴中水,所滴皆為鐘乳、殷孽。
春秋分時,汲井泉則結石花;大?之下,則生陰精石,皆濕之所化也。
如木之氣在天為風,木能生火,風亦能生火。
蓋五行之性也。
古之節如今之虎符,其用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