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八 技藝
關燈
小
中
大
康五年癸巳歳,至熙甯六年癸醜,凡三千二百一年,書傳所載日食,凡四百七十五。
衆曆考驗,雖各有得失,而樸所得為多。
樸能不用算,推古今日月蝕,但口誦乘除,不差一算。
凡大曆悉是算數,令人就耳一讀,即能暗誦;傍通曆則縱橫誦之。
嘗令人寫曆書,寫訖,令附耳讀之,有差一算者,讀至其處,則曰:“此誤某字。
”其精如此。
大乘除皆不下照位,運籌如飛,人眼不能逐。
人有故移其一算者,樸自上至下,手循一遍,至移算處,則撥正而去。
熙甯中撰《奉元曆》,以無候簿,未能盡其術。
自言得六七而已,然已密于他曆。
醫用艾一灼謂之一壯者,以壯人為法。
其言若幹壯,壯人當依此數,老幼羸弱量力減之。
四人分曹共圍棋者,有術可令必勝;以我曹不能者,立于彼曹能者之上,令但求急;先攻其必應,則彼曹能者其所制,不暇恤局;則常以我曹能者當彼不能者。
此虞卿鬥馬術也。
西戎用羊蔔,謂之“跋焦”,蔔師謂之“厮乩。
”必定反。
以艾灼羊髀骨,視其兆,謂之“死跋焦。
”其法;兆之上為神明;近脊處為坐位,坐位者,主位也;近傍處為客位。
蓋西戎之俗,所居正寝,常留中一間,以奉鬼神,不敢居之,謂之神明,主人乃坐其傍,以此占主客勝負。
又有先咒粟以食羊,羊食其粟,則自搖其首,乃殺羊視其五藏,謂之“生跋焦。
”其言極有驗,委細之事,皆能言之。
“生跋焦”土人尤神之。
錢氏據兩浙時,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方兩三級,錢帥登之,患其塔動。
匠師雲:“未布瓦,上輕,故如此。
”方以瓦布之,而動如初。
無可奈何,密使其妻見喻皓之妻,賂以金钗,問塔動之因。
皓笑日:“此易耳。
但逐層布闆訖,便實釘之,則不動矣。
”匠師如其言,塔遂定。
蓋釘闆上下彌束,六幕相聯如胠箧。
人履其闆,六幕相持,自不能動。
人皆伏其精練。
醫者所論人須發眉,雖皆毛類,而所主五藏各異,故有老而須白眉發不白者,或發白而須眉不白者,藏氣有所偏故也。
大率發屬于心,禀火氣,故上生;須屬腎,禀水氣,故下生;眉屬肝,故側生。
男子腎氣外行,上為須,下為勢。
故女子、宦人無勢,則亦無須,而眉發無異于男子,則知不屬腎也。
醫之為術,苟非得之于心,而恃書以為用者,未見能臻其妙。
如術能動鐘乳,按《乳石論》曰:“服鐘乳,當終身忌術。
”五石諸散用鐘乳為主,復用術,理極相反,不知何謂。
餘以問老醫,皆莫能言其義。
按《乳石論》雲:“石性雖溫,而體本沈重,必待其相蒸薄然後發。
”如此,則服石多者,勢自能相蒸,若更以藥觸之,其發必甚。
五石散雜以衆藥,用石殊少,勢不能蒸,須藉外物激之令發耳。
如火少,必因風氣所鼓而後發;火盛,則鼓之反為害,此自然之理也。
故孫思邈雲:“五石散大猛毒。
甯食野葛,不服五石。
遇此方即須焚之,勿為含生之害。
”又曰:“人不服石,庶事不佳;石在身中,萬事休泰。
唯不可服五石散。
”蓋以五石散聚其所惡,激而用之,其發暴故也。
古人處方,大體如此,非此書所能盡也。
況方書仍多僞雜,如《神農本草》最為舊書,其間差誤尤多,醫不可以不知也。
餘一族子,舊服芎藭。
醫鄭叔熊見之雲:“芎藭不可久服,多令人暴死”。
後族子果無疾而卒。
又餘姻家朝士張子通之妻,因病腦風,服芎藭甚久,亦一旦暴亡。
皆餘目見者。
又餘嘗苦腰重,久坐,則旅距十餘步然後能行。
有一将佐見餘日:“得無用苦參潔齒否?”餘時以病齒,用苦參數年矣。
曰:“此病由也。
苦參入齒,其氣傷腎,能使人腰重。
”後有太常少卿舒昭亮用苦參揩齒,歳久亦病腰。
自後悉不用苦參,腰疾皆愈。
此皆方書舊不載者。
世之摹字者,多為行勢牽制,失其舊迹,須當橫摹之,泛然不問其點畫,惟舊迹是循,然後盡其妙也。
古人以散筆作隸書,謂之散隸。
近歳蔡君谟又以散筆作草書,謂之散草,或曰飛草。
其法皆生于飛白,亦自成一家。
四明僧奉真,良醫也。
天章閣待制許元為江淮發運使課于京師。
方欲入對,而其子疾亟,暝而不食,惙惙欲死,逾宿矣。
使奉真視之,曰:“脾已絕,不可治,死在明日。
”元曰:“觀其疾勢,固知其不可救,今方有事須陛對,能延數日之期否?”奉真曰:“如此似可,諸髒皆已衰唯肝髒獨過。
脾為肝所勝,其氣先絕,一髒絕則死。
若急瀉肝氣,令肝氣衰,則脾少緩,可延三日。
過此無術也。
”乃投藥,至晚乃能張目,稍稍復啜粥,明日漸蘇而能食。
元其喜。
奉真笑曰:“此不足喜,肝氣暫舒耳,無能為也。
”後三日果卒。
衆曆考驗,雖各有得失,而樸所得為多。
樸能不用算,推古今日月蝕,但口誦乘除,不差一算。
凡大曆悉是算數,令人就耳一讀,即能暗誦;傍通曆則縱橫誦之。
嘗令人寫曆書,寫訖,令附耳讀之,有差一算者,讀至其處,則曰:“此誤某字。
”其精如此。
大乘除皆不下照位,運籌如飛,人眼不能逐。
人有故移其一算者,樸自上至下,手循一遍,至移算處,則撥正而去。
熙甯中撰《奉元曆》,以無候簿,未能盡其術。
自言得六七而已,然已密于他曆。
醫用艾一灼謂之一壯者,以壯人為法。
其言若幹壯,壯人當依此數,老幼羸弱量力減之。
四人分曹共圍棋者,有術可令必勝;以我曹不能者,立于彼曹能者之上,令但求急;先攻其必應,則彼曹能者其所制,不暇恤局;則常以我曹能者當彼不能者。
此虞卿鬥馬術也。
西戎用羊蔔,謂之“跋焦”,蔔師謂之“厮乩。
”必定反。
以艾灼羊髀骨,視其兆,謂之“死跋焦。
”其法;兆之上為神明;近脊處為坐位,坐位者,主位也;近傍處為客位。
蓋西戎之俗,所居正寝,常留中一間,以奉鬼神,不敢居之,謂之神明,主人乃坐其傍,以此占主客勝負。
又有先咒粟以食羊,羊食其粟,則自搖其首,乃殺羊視其五藏,謂之“生跋焦。
”其言極有驗,委細之事,皆能言之。
“生跋焦”土人尤神之。
錢氏據兩浙時,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方兩三級,錢帥登之,患其塔動。
匠師雲:“未布瓦,上輕,故如此。
”方以瓦布之,而動如初。
無可奈何,密使其妻見喻皓之妻,賂以金钗,問塔動之因。
皓笑日:“此易耳。
但逐層布闆訖,便實釘之,則不動矣。
”匠師如其言,塔遂定。
蓋釘闆上下彌束,六幕相聯如胠箧。
人履其闆,六幕相持,自不能動。
人皆伏其精練。
醫者所論人須發眉,雖皆毛類,而所主五藏各異,故有老而須白眉發不白者,或發白而須眉不白者,藏氣有所偏故也。
大率發屬于心,禀火氣,故上生;須屬腎,禀水氣,故下生;眉屬肝,故側生。
男子腎氣外行,上為須,下為勢。
故女子、宦人無勢,則亦無須,而眉發無異于男子,則知不屬腎也。
醫之為術,苟非得之于心,而恃書以為用者,未見能臻其妙。
如術能動鐘乳,按《乳石論》曰:“服鐘乳,當終身忌術。
”五石諸散用鐘乳為主,復用術,理極相反,不知何謂。
餘以問老醫,皆莫能言其義。
按《乳石論》雲:“石性雖溫,而體本沈重,必待其相蒸薄然後發。
”如此,則服石多者,勢自能相蒸,若更以藥觸之,其發必甚。
五石散雜以衆藥,用石殊少,勢不能蒸,須藉外物激之令發耳。
如火少,必因風氣所鼓而後發;火盛,則鼓之反為害,此自然之理也。
故孫思邈雲:“五石散大猛毒。
甯食野葛,不服五石。
遇此方即須焚之,勿為含生之害。
”又曰:“人不服石,庶事不佳;石在身中,萬事休泰。
唯不可服五石散。
”蓋以五石散聚其所惡,激而用之,其發暴故也。
古人處方,大體如此,非此書所能盡也。
況方書仍多僞雜,如《神農本草》最為舊書,其間差誤尤多,醫不可以不知也。
餘一族子,舊服芎藭。
醫鄭叔熊見之雲:“芎藭不可久服,多令人暴死”。
後族子果無疾而卒。
又餘姻家朝士張子通之妻,因病腦風,服芎藭甚久,亦一旦暴亡。
皆餘目見者。
又餘嘗苦腰重,久坐,則旅距十餘步然後能行。
有一将佐見餘日:“得無用苦參潔齒否?”餘時以病齒,用苦參數年矣。
曰:“此病由也。
苦參入齒,其氣傷腎,能使人腰重。
”後有太常少卿舒昭亮用苦參揩齒,歳久亦病腰。
自後悉不用苦參,腰疾皆愈。
此皆方書舊不載者。
世之摹字者,多為行勢牽制,失其舊迹,須當橫摹之,泛然不問其點畫,惟舊迹是循,然後盡其妙也。
古人以散筆作隸書,謂之散隸。
近歳蔡君谟又以散筆作草書,謂之散草,或曰飛草。
其法皆生于飛白,亦自成一家。
四明僧奉真,良醫也。
天章閣待制許元為江淮發運使課于京師。
方欲入對,而其子疾亟,暝而不食,惙惙欲死,逾宿矣。
使奉真視之,曰:“脾已絕,不可治,死在明日。
”元曰:“觀其疾勢,固知其不可救,今方有事須陛對,能延數日之期否?”奉真曰:“如此似可,諸髒皆已衰唯肝髒獨過。
脾為肝所勝,其氣先絕,一髒絕則死。
若急瀉肝氣,令肝氣衰,則脾少緩,可延三日。
過此無術也。
”乃投藥,至晚乃能張目,稍稍復啜粥,明日漸蘇而能食。
元其喜。
奉真笑曰:“此不足喜,肝氣暫舒耳,無能為也。
”後三日果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