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法心要全文

關燈
、韓信、英布,亦用是法,得其糟粕。

    而霍光、公孫弘、崔浩,亦采其華,未盡其實。

    今以八陣握其人數為壘,班布守地闊狹頃畝,列之於後。

     握奇外壘篇 握奇法曰:一軍一萬二千五百人。

    以十人為一火,一隊二百五十火。

    幕亦如之。

    幕長一丈六尺,舍十人。

    人守地一尺六寸。

    十以三為奇,以三千七百五十人為奇兵,餘八千七百五十人分為八陣。

    陣有一千九十三人、七分五銖,守地一千七百五十尺。

    八陣積率為地一萬四千尺,率城三百三十六步餘二尺,積率城六裡餘一百七十三步二尺。

    以壘四面乘之,一面得地一裡餘二百二十三步一尺。

    壘內得地一十四頃一十七畝餘一百九十七步四尺六寸六分。

    以為外壘,每三百六十步為一裡。

     天陣居乾為天門,地陣居坤為地門。

     風陣居巽為風門,雲陣居艮為雲門。

     飛龍陣居震為飛龍門,虎翼陣居兌為虎翼門。

     鳥翔陣居離為鳥翔門,蛇盤陣居坎為蛇盤門。

     以天、地、風、雲為四正,以龍、虎、鳥、蛇為四奇。

     乾、坤、艮、巽為闔門,坎、離、震、兌為開門。

    門首有牙旗、遊隊列左右。

    偏將軍居壘門,禁出入,察奸邪。

    壘外有遊軍入兩端,前有衝,後有軸,四隅有輔,以備非常。

    中壘以奇兵三千七百五十人為中壘,守地六千尺,積地二餘裡。

     合而為一篇 經曰:以一陣之中分而為八陣,聽音望麾,以出四奇。

    飛龍、虎翼、鳥翔、蛇盤為四奇,天、地、風、雲為四正。

    夫善戰者,以奇勝,以正合,相生如環之無端,孰能窮之?奇為陽,正為陰,陰陽相薄而四時行焉。

    奇為剛,正為柔,剛柔相濟而萬物成焉。

    奇正之用,萬物無所不勝焉。

    所謂合者,即合奇正八陣而為一也。

     分而為八篇 經曰:風後演握奇圖,自一陣之中分而為八陣。

     天有衝,或圓布。

    黃帝曰:「少則圓利。

    」為主,色尚玄,而為乾。

     地主靜,故方。

    色尚黃,而為坤。

     風附於天陣,象其形銳首利。

    為客,色尚赤,而為巽。

     雲附於地上。

    太公曰:「左右相向是也。

    」其形亦銳首而利。

    為客,色尚上黃下黑,而為艮。

     飛龍陣屈曲似龍利。

    為主,色尚上玄下赤,而為震。

     虎翼陣居中,法翼而進宜利。

    為主,色尚白,而為兌。

     鳥翔陣,太公曰:「突擊之義也。

    」是其形迅亟利。

    為客,色尚上黃下赤,而為離。

     蛇蟠陣,太公曰:「圍之義也。

    」是其形宛轉利,為主,色尚上玄下白,而為坎。

     平戎萬全陣法 萬全陣,凡九圍共成一陣。

    內三為方陣,一為前鋒,一為後殿,二為左翼,二為右翼。

     凡中心連排方陣三,每陣各將一人主之。

    其陣各方五裡,人相去一裡,東西占一十七裡。

    每陣周圍二十裡,計七千二百步,每五百步為一地分。

    每一地分用戰車一乘,兵士二十二人。

    三人在車上,四人掌拒馬四,小牌四,槍四,劍六,四人掌床子弩二,四人掌步弩二,四人掌掉刀二、小牌二,三人掌弓三、團牌三面。

    一陣計一千四百四十地分。

    戰車一千四百四十乘。

    地分士卒三萬一千六百八十人,無地分兵士五千人。

    以三十人為一隊,計一百六十六隊,餘二十人。

    其士兵於陣內列行,拒馬五千七百六十,大杆槍五千七百六十根,床子弩二千八百八十張,步弩五千七百六十張,掉刀二千八百八十口,小牌八千六百四十面,步刀四千三百二十口,團牌四千三百二十面。

    望樓八座,每座望子十人,計八十人。

    凡陣之四面列戰車、榜牌及諸兵器。

    皆持滿外向。

    車中貯糗糧、軍中所用之物。

    又每面門一,以門為臨時啟閉之節。

    東西稍陣,各用騎兵萬人,解鐙分為兩行。

    前行配五十騎為一隊,計一百二十五隊。

    每隊并隊眼占地五十步,計六千二百五十步,計一十七裡一百三十步。

    後行配三十騎為一隊,計一百二十五隊。

    每隊并隊眼占地五十步,東西占地十七裡九十步。

    三路探馬計三十隊,每路各浮圖子排列,計一百六十五騎。

    輕騎七千五百人,騎槍七千五百條,牌七千五百面。

    劍三千七百五十口,東西陣各劍一千八百七十五口,骨朵三千七百五十條,東西稍陣骨朵各一千八百七十五條。

    前後陣各用騎兵五千人,解鐙分為兩行。

    前行配五十騎為一隊,計六十二隊。

    每隊并隊眼占地六十五步,計四千三十步,計一十一裡七十步。

    後行配三十騎為一隊,計六十二隊餘十八人。

    每隊并隊眼占地六十五步,計四千九十五步,計十一裡三十五步。

    五路探馬計五十隊,後陣減兩路牌。

    每路各浮圖子排列,計二百七十五騎。

    輕騎三千八百人,騎槍三千八百條,團牌三千八百面,劍一千九百口,前後陣各劍九百五十口,骨朵一千九百條,前後陣各骨朵九百五十條。

    三陣凡用兵士一十四萬九百三十人。

    十一萬二百八十人步,內二百四十人充望子;三萬六百五十人騎,內六百五十人充探馬。

    數內騎軍及無地分兵士共四萬五千六百五十人;三萬六百五十人騎,一萬五千人步也。

     平戎萬全陣圖 每隊計一千四百四十地分,方五裡。

    每地分車一,兵士二十二。

    并十地分為一點。

     常山蛇陣法 常山蛇陣,步卒五部,凡四千人。

    其中、前、後、左、右等軍,量山川土地之形,按陣而居,可以逸待勞,以飽待饑。

    其揚、奇、備、伏,皆馬騎。

    分而為八,凡二千人。

    逐便而居,以應權也。

    六鼓舉龍旗,則為常山之蛇陣矣。

     《戰國策》曰:「常山之蛇,擊其尾則首救之,擊其首則尾救之,擊其腹則首尾皆救。

    」此其義也。

     洞當陣法 方陣者,乃黃帝五行之金陣也。

    於卦屬兌宮,於五音屬商,為白獸。

    則孫子之方陣,吳起之車箱,武侯之洞當陣。

    以其行伍洞徹而相當也。

    其揚、奇、備、伏,兵後八陣,皆效常山之法。

    布之恐煩多,不重敘也。

    法曰:舉白旗,聞鼓音,左部居左,右部居右,前部居前,後部居後,中部居中。

    部皆各置校尉,左、右、中央司馬。

    各按部以前後曲相次,曲以左右官相當,官以前後隊相隨,隊以百人為列,列以十人為對,對以五人為伍,各按其處無動。

    隊分為團,合為隊,謂之分合。

    卒一人居地二步,一隊方十步。

    廣二十步,隊間容隊。

    曲廣十步,曲間容曲。

    部袤一百八十步,部間容部。

    陣廣四百六十步,陣間容陣。

    凡設方者,所以弛張也。

    高平利洞當陣,洞當利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