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正

關燈
奇正是古代軍事上常用的術語。

    奇和正相對。

    正指一般的、正常的,奇指特殊的、變化的。

     本篇闡述奇正的相互關系和變化,以及如何運用奇正的原則以克敵制勝。

     奇正(1) 天地之理,至則反,盈則敗,□□(2)是也。

    代興代廢(3),四時是也。

    有勝有不勝,五行(4)是也。

     有生有死,萬物是也。

    有能有不能,萬生(5)是也。

     有所有餘,有所不足,形勢是也。

    故有形之徒,莫不可名(6)。

    有名之徒,莫不可勝(7)。

    故聖人以萬物之勝勝萬物(8),故其勝不屈(9)。

    戰者,以形相勝者也。

    形莫不可以勝,而莫知其所以勝之形(10)。

     形勝之變,與天地相敝而不窮(11)。

    形勝,以楚越之竹書之而不足(12)。

    形者,皆以共勝勝者也(13)。

    以一形之勝勝萬形,不可(14)。

    所以制形壹也,所以勝不可壹也(15)。

    故善戰者,見敵之所長,則知其所短;見敵之所不足,則知其所有餘。

    見勝如見日月。

    其錯勝(16)也,如以水勝火。

    形以應形,正也;無形而制形,奇也(17)。

    奇正無窮,分也。

     分之以奇數(18),制之以五行,鬥之以□□。

    分定則有形矣,形定則有名[矣]。

    ……同不足以相勝也,故以異為奇。

    足以靜為動奇,佚為勞奇,飽為饑奇,治為亂奇,衆為寡奇。

    發而為正,其未發者奇也。

    奇發而不報,則勝矣。

    有餘奇者,過勝者也。

    故一節痛,百節不用(19),同體也。

    前敗而後不用,同形也。

    故戰勢,大陣□斷,小陣□解。

     後不得乘前,前不得然(20)後。

    進者有道出,退者有道入。

    賞未行,罰未用,而民聽令者,其令,民之所能行也。

    賞高罰下,而民不聽其令者,其令,民之所不能行也。

    使民雖不利,進死而不旋踵,孟賁之所難也,而責之民,是使水逆流也。

    故戰勢,勝者益(21)之,敗者代之,勞者息之,饑者食之。

    故民見□人而未見死,蹈白刃而不旋踵。

    故行水得其理,漂石折舟(22);用民得其性,則令行如流。

    四百八十七(1)此是篇題,單獨寫在一簡上。

     (2)此處所缺二字疑是“日月”或“陰陽”。

     (3)代,更替。

     (4)五行,指金、木、水、火、土。

    勝,指五行相克,如水勝火。

     (5)萬生,各種生物。

     (6)有形體的事物,沒有不可命名的。

     (7)有名稱的事物,沒有不可制服的。

     (8)以萬物之勝勝萬物,意謂用一物的特性克制另一物,以此駕馭萬物。

     (9)屈,窮荊 (10)有形之物沒有不可制服的,問題是不知道用什麼去制服它。

    《孫子·虛實》說:“人皆知我所以勝之形,而莫知吾所以制勝之形”,可參考。

     (11)敝,荊意謂萬事萬物相生相克的現象和天地共始終而無窮無荊(12)楚和越都盛産竹。

    古人在竹簡上寫字。

    此句意謂萬物相勝的現象是寫不完的。

     (13)猶言皆以其勝相勝者也。

     (14)以一種事物去制勝萬物,是不可能的。

     (15)以上兩句的意思是說:用來制勝的原則是一樣的,但用來制勝的事物是各種各樣的。

     (16)錯,同措,措置。

    錯勝,猶言制勝。

     (17)以上兩句意謂:用有形對付有形,是正;用無形制服有形,是奇。

     (18)《孫子·勢》:“凡治衆如治寡,分數是也”,梅堯臣注:“部伍奇正之分數,各有所統”,可參考。

     (19)節,骨節。

    意謂身上一處有病痛,全身就都不聽使喚。

     (20)然,借為蹨(nian撚),踐踏。

     (21)益,增。

    指增加兵力。

     (22)《孫子·勢》:“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勢也。

    ” [原文]天地之理,至則反,盈則敗,□□是也。

    代興代廢,四時是也。

    有勝有不勝,玉行是也。

    有生有死,萬物是也。

    有能有不能,萬生是也。

    有所有餘,有所不足,形勢是也。

    故有形之徒,莫不可名。

    有名之徒,莫不可勝。

    故聖人以萬物之勝勝萬物,故其勝不屈。

    戰者,以形相勝者也。

    形莫不可以勝,而莫知其所以勝之形。

    形勝之變,與天地相敝而不窮。

    形勝,以楚、越之竹書之而不足。

    形者,皆以其勝勝者也。

    以一形之勝勝萬形,不可。

    所以制形壹也,所以勝不可壹也。

    故善戰者,見敵之所長,則知其所短;見敵之所不足,則知其所有餘。

    見勝如見日月。

    其錯勝也,如以水勝火。

    形以應形,正也;無形而制形,奇也。

    奇正無窮,分也。

    分之以奇數,制之以五行,鬥之以□□。

    分定則有形矣,形定則有名[矣]。

    ..同不足以相勝也,故以異為奇。

    是以靜為動奇,件為勞奇,飽為饑奇,治為亂奇,衆為寡奇。

    發而為正,其未發者奇也。

    奇發而不報,則勝矣。

    有餘奇者,過勝者也。

    故一節痛,百節不用,同體也。

    前敗而後不用,同形也。

    故戰勢,大陣□斷,小陣□解。

    後不得乘前,前不得然後。

    進者有道出,退者有道入。

    賞未行,罰未用,而民聽令者,其令仍民之所能行也。

    賞高罰下,而民不聽其令者,其令,民之所不能行也。

    使民雖不利,進死而下旋睡,孟贲之所難也,而責之民,是使水逆流也。

    故戰勢,勝者益之,敗者代之,勞者息之,饑者食之。

    故民見□人而未見死,蹈白刃而不旋踵。

    故行水得其理,漂石折舟;用民得其性,則令行如流。

     [譯文]天地間萬事萬物變化演進的道理是:物極必反,盛極必衰,..朝代的興衰替代,就如同一年四季的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