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氣
關燈
小
中
大
的是:将領以身垂範,身先士卒,日常訓練和教育以及體恤、關心士卒等項。
李淵在晉陽起兵反隋之後,打的第一場硬仗就是在霍邑。
守城隋将宋老生相當勇敢,也有一定智謀,他派出三萬大軍和李淵對陣,先在東門交戰,曾将李淵所帶軍兵逼退數步,後來李淵的女婿柴紹頂住,才沒有敗陣。
這時,宋老生又從南門出動一支軍兵,前去夾擊李淵,形勢相當緊急。
李世民見狀,帶領軍頭段志玄從高處快馬殺下。
隻見李世民手握雙刀,沖到宋老生身後,左砍右劈,連殺數十名敵軍,兩袖之中灌滿了敵軍鮮血,兩把刀也砍缺了。
好個李世民,隻把血水一灑,換過軍刀,又沖入敵軍之中,奮勇殺敵。
段志玄等人,緊跟李世民,以一當百,殺得隋軍旗倒人亂,馬翻人仰。
李世民又命軍士高聲呼叫:“宋老生已被活捉了!隋軍還不趕快投降!”已被李世民殺得喪了膽的南門隋兵自不待言,就連城東正和李淵殺得難解難分的隋軍聽見喊聲,也頓時沒了鬥志,慌忙退回城中,而他們的主将宋老生的一支孤軍卻被關在了門外。
宋老生被李世民和李建成兩頭堵住,走投無路,便跳下城壕以求一死。
正趕上劉弘基趕到,一刀把宋老生砍成了兩段。
霍邑一座孤城,随即被攻破。
這一仗的勝利,首先應歸功于李世民,正是他英勇沖殺,正是他壓倒一切敵人的氣概,鼓舞了其部下的士氣,震懾了敵膽,保證了戰鬥的勝利。
領兵将領的模範行動,在這次戰鬥中發揮了無可比拟的作用。
至于關心和體恤部下,那是古今許多将領都有深刻認識的,這裡講一個關于李世民的故事:李世民征讨劉武周途中,為了不給劉武周得力部将宋金剛以喘息之機,曾親自統兵,一晝夜行軍二百多裡,唐軍都已人困馬乏,但隻追上小股敵軍,并未追上宋金剛大隊。
衆将士請求稍做休息,李世民不允許,又帶兵猛追,終于追上了宋金剛大隊。
敵軍邊戰邊逃,唐軍緊迫不舍,經過八次交鋒,唐軍斬殺、俘虜了數萬敵軍、除宋金剛隻身逃脫外,賊兵全被解決了。
這時,李世民已是三天沒有解過衣甲,兩天沒有吃任何食物了。
因為是急行軍追敵,軍中沒帶食物,隻有一隻羊,李世民下令把羊肉煮湯,分給衆将士吃了,自己卻什麼也沒吃。
衆軍深受感動,又強忍饑餓和疲勞,迫到介休,再敗宋金剛。
李世民把僅有的羊肉分給衆将士吃,東西雖少,卻極大地激勵了士氣,這就是李世民了不起之所在。
還有一個關于劉備的故事:劉備有一行動,與李世民有異曲同工之妙。
當劉備帶着十幾萬百姓,三千軍馬撤出樊城,向襄陽退去時,被曹操的大軍迫殺,潰不成軍。
張飛領兵殺開一條血路,保護劉備向東逃去,可是他的夫人、兒子以及部下軍兵都失散了。
虧得趙子尤碰見甘夫人,救下了甘夫人後,又殺入敵軍之中,東拼西殺,找到糜夫人和劉備的兒子阿鬥。
糜夫人受傷,無法再逃,把阿鬥托付給趙子龍,自己投井而死。
趙子龍把小阿鬥放在懷中,又提槍殺出曹軍重圍,槍挑劍砍,殺死曹軍将領50多名,硬是從百萬曹軍中把阿鬥救了出來。
當趙子龍見到劉備時,兩人都哭了起來。
等喘息稍定,趙子龍訴說了救阿鬥的情形,然後解開衣襟,把睡得正香的阿鬥,雙手交給劉備。
不料,劉備卻把阿鬥往地上一扔,說道:“為了你這個小孩子,差點損失我一員大将!”趙子龍慌忙抱起,流淚拜見說:“我趙雲哪怕肝腦塗地,也不能報答主公啊!”劉備這一扔,說明他把部将看得比兒子更重,這種感情,不但令趙子龍感激不盡,終身為其效命,對全體将士也是極大的激勵和安慰。
劉備的言行,和李世民的行動一樣,具有無比巨大的力量。
本文還談到訓練和教導問題,這一點自然十分重要。
不經訓練和教導,何談士氣?前秦苻堅依靠臨時強征的兵去打仗,所以不戰而潰;劉牢之統領訓練有素的北府兵去殺敵,自然是攻無不克。
前秦和東晉淝水之戰已從正反兩個方面說明了這個問題,無須再多作分析。
孫膑在這篇文章中論述了軍隊的士氣問題,深刻而全面,對後人很有啟發。
今天我們正在從事偉大的建設事業,這如同一場激烈的戰争。
我們要和世界各先進國家競争,不但要趕上他們,還要超過他們。
在這場競争中,也必須有一股氣——民氣、士氣、志氣,要有一股不屈不撓、不達目的絕不罷休的志氣,要有一股“外國人做到的,我們要做到,外國人沒做到的,我們也一定要做到”的志氣。
近些年來,我們有些科技人員,有些企業,就是憑着這種“士氣”,攻下了一道道難關,在競争中取得勝利。
但也有些企業,就是缺少這種精神,而自甘落後,甚至放棄自己的強項,去求人施舍,看人眼色,任人宰割。
為了中國的前途和命運,我們應該大聲疾呼民族的“士氣”,痛斥那種不争氣!
李淵在晉陽起兵反隋之後,打的第一場硬仗就是在霍邑。
守城隋将宋老生相當勇敢,也有一定智謀,他派出三萬大軍和李淵對陣,先在東門交戰,曾将李淵所帶軍兵逼退數步,後來李淵的女婿柴紹頂住,才沒有敗陣。
這時,宋老生又從南門出動一支軍兵,前去夾擊李淵,形勢相當緊急。
李世民見狀,帶領軍頭段志玄從高處快馬殺下。
隻見李世民手握雙刀,沖到宋老生身後,左砍右劈,連殺數十名敵軍,兩袖之中灌滿了敵軍鮮血,兩把刀也砍缺了。
好個李世民,隻把血水一灑,換過軍刀,又沖入敵軍之中,奮勇殺敵。
段志玄等人,緊跟李世民,以一當百,殺得隋軍旗倒人亂,馬翻人仰。
李世民又命軍士高聲呼叫:“宋老生已被活捉了!隋軍還不趕快投降!”已被李世民殺得喪了膽的南門隋兵自不待言,就連城東正和李淵殺得難解難分的隋軍聽見喊聲,也頓時沒了鬥志,慌忙退回城中,而他們的主将宋老生的一支孤軍卻被關在了門外。
宋老生被李世民和李建成兩頭堵住,走投無路,便跳下城壕以求一死。
正趕上劉弘基趕到,一刀把宋老生砍成了兩段。
霍邑一座孤城,随即被攻破。
這一仗的勝利,首先應歸功于李世民,正是他英勇沖殺,正是他壓倒一切敵人的氣概,鼓舞了其部下的士氣,震懾了敵膽,保證了戰鬥的勝利。
領兵将領的模範行動,在這次戰鬥中發揮了無可比拟的作用。
至于關心和體恤部下,那是古今許多将領都有深刻認識的,這裡講一個關于李世民的故事:李世民征讨劉武周途中,為了不給劉武周得力部将宋金剛以喘息之機,曾親自統兵,一晝夜行軍二百多裡,唐軍都已人困馬乏,但隻追上小股敵軍,并未追上宋金剛大隊。
衆将士請求稍做休息,李世民不允許,又帶兵猛追,終于追上了宋金剛大隊。
敵軍邊戰邊逃,唐軍緊迫不舍,經過八次交鋒,唐軍斬殺、俘虜了數萬敵軍、除宋金剛隻身逃脫外,賊兵全被解決了。
這時,李世民已是三天沒有解過衣甲,兩天沒有吃任何食物了。
因為是急行軍追敵,軍中沒帶食物,隻有一隻羊,李世民下令把羊肉煮湯,分給衆将士吃了,自己卻什麼也沒吃。
衆軍深受感動,又強忍饑餓和疲勞,迫到介休,再敗宋金剛。
李世民把僅有的羊肉分給衆将士吃,東西雖少,卻極大地激勵了士氣,這就是李世民了不起之所在。
還有一個關于劉備的故事:劉備有一行動,與李世民有異曲同工之妙。
當劉備帶着十幾萬百姓,三千軍馬撤出樊城,向襄陽退去時,被曹操的大軍迫殺,潰不成軍。
張飛領兵殺開一條血路,保護劉備向東逃去,可是他的夫人、兒子以及部下軍兵都失散了。
虧得趙子尤碰見甘夫人,救下了甘夫人後,又殺入敵軍之中,東拼西殺,找到糜夫人和劉備的兒子阿鬥。
糜夫人受傷,無法再逃,把阿鬥托付給趙子龍,自己投井而死。
趙子龍把小阿鬥放在懷中,又提槍殺出曹軍重圍,槍挑劍砍,殺死曹軍将領50多名,硬是從百萬曹軍中把阿鬥救了出來。
當趙子龍見到劉備時,兩人都哭了起來。
等喘息稍定,趙子龍訴說了救阿鬥的情形,然後解開衣襟,把睡得正香的阿鬥,雙手交給劉備。
不料,劉備卻把阿鬥往地上一扔,說道:“為了你這個小孩子,差點損失我一員大将!”趙子龍慌忙抱起,流淚拜見說:“我趙雲哪怕肝腦塗地,也不能報答主公啊!”劉備這一扔,說明他把部将看得比兒子更重,這種感情,不但令趙子龍感激不盡,終身為其效命,對全體将士也是極大的激勵和安慰。
劉備的言行,和李世民的行動一樣,具有無比巨大的力量。
本文還談到訓練和教導問題,這一點自然十分重要。
不經訓練和教導,何談士氣?前秦苻堅依靠臨時強征的兵去打仗,所以不戰而潰;劉牢之統領訓練有素的北府兵去殺敵,自然是攻無不克。
前秦和東晉淝水之戰已從正反兩個方面說明了這個問題,無須再多作分析。
孫膑在這篇文章中論述了軍隊的士氣問題,深刻而全面,對後人很有啟發。
今天我們正在從事偉大的建設事業,這如同一場激烈的戰争。
我們要和世界各先進國家競争,不但要趕上他們,還要超過他們。
在這場競争中,也必須有一股氣——民氣、士氣、志氣,要有一股不屈不撓、不達目的絕不罷休的志氣,要有一股“外國人做到的,我們要做到,外國人沒做到的,我們也一定要做到”的志氣。
近些年來,我們有些科技人員,有些企業,就是憑着這種“士氣”,攻下了一道道難關,在競争中取得勝利。
但也有些企業,就是缺少這種精神,而自甘落後,甚至放棄自己的強項,去求人施舍,看人眼色,任人宰割。
為了中國的前途和命運,我們應該大聲疾呼民族的“士氣”,痛斥那種不争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