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葆

關燈
述,特别詳細地指出了“死地”、“殺地”的種種地形,告誡統兵将領勿入“死地”,勿陷“殺地”。

    這些論述和告誡對統兵将領确實非常有益,值得仔細思索。

    地形對于用兵作戰的重要性可說盡人皆知,但更重要的是巧妙利用。

    三國時期,蜀漢建興十二年春天,諸葛亮第六次出兵祁山,連勝魏軍數仗,司馬懿堅守不出。

    諸葛亮一面讓軍兵和魏國百姓合作種田,解決軍糧問題,以利長期屯駐,一面經過偵察,部署了一個殲敵妙計。

    諸葛亮選中了上方谷,吩咐馬岱在谷中造成木栅,在營中挖下深壕,多積幹柴等引火物品,在周圍的山上搭柴草窩棚,内外埋上地雷,又命塞斷上方谷的退路,在谷中埋伏軍兵,待司馬懿入谷後一齊放火。

    布置妥當之後,命令軍士白天在谷口舉七星旗,夜晚設七盞明燈。

    接着,命魏延帶領五百軍兵去魏軍營前讨戰,誘司馬懿出戰。

    最後讓高翔把木牛流馬分為二三十或四五十一群,裝上糧米在山路上往來,故意讓魏軍搶去,并對跟随木牛流馬的軍士一一作了吩咐。

    魏軍将領夏侯惠、夏侯和兄弟提議,趁蜀軍分散屯田之機發動攻擊,司馬懿害怕是計,二将請求準許他們先去試探。

    二将果然連連繳獲蜀軍的木牛流馬和所裝糧米,審問被捉蜀軍兵士,都說蜀軍現在都在分散屯田,并說諸葛亮不在祁山,而在上方谷西面十裡下寨。

    這樣一來,司馬懿肯定地認為戰機來了,決心出擊,派衆将去攻擊祁山的蜀軍營地,自己親自帶領兩個兒子領兵去上方谷燒糧,命張虎,樂綝各帶五千軍兵在後接應。

    司馬懿父子領兵到達上方谷,果然看見蜀軍呐喊奔走,十分慌亂。

    司馬懿再無絲毫懷疑,放心大膽地攻入谷去。

    入谷之後,他看見山上都是草房,以為定是屯糧的地方,很高興地催着軍兵進去。

    突然,喊聲大震,火光四起,一下子燒斷了谷口退路。

    接着,山上火箭射下,地雷爆炸,草房着火,一場漫天大火燒向被困在谷中的魏軍。

    司馬懿吓得魂飛魄散,下馬抱着兩個兒子,大哭說道:“我們父子三人都要死在這裡了!”正在司馬懿父子絕望之際,老天爺救了他們,忽然狂風大作,黑雲漫天,一聲霹靂,暴雨傾盆而下,把火全澆滅了,地雷也不響了。

    司馬懿父子乘機領兵殺出谷口,和張虎、樂綝會合,逃回渭南。

    這一仗充分反映了諸葛亮用兵神妙。

    他選擇和利用地形固然高超,而布置和引誘司馬懿入谷尤其高明。

    要知道,司馬懿是和諸葛亮齊名的軍事家,雖然多次較量都敗在諸葛亮手中,但也僅是稍有不如而已。

    要誘使司馬懿放棄堅守,肯于出戰,談何容易!尤其是司馬懿入谷之後,明明看見了上方谷的地形和山上的草房,仍無絲毫懷疑,反而認定必是存糧之地,催軍往口袋裡猛鑽,說明諸葛亮僞裝得多麼逼真!的确稱得上善于利用地形。

    在楚漢相争時也有一個戰例十分有名。

    在黃河北岸,現今河北西部、山西東部,有一個自立為王的趙歇,他的趙國在太行山以東,其西面是代國。

    劉邦部下大将韓信,建議分兵北伐、東擊,南下,大軍先剪除項羽的羽翼,再會師荥陽,與項羽最後決戰。

    劉邦欣然同意,并命令韓信統兵北伐,去消滅代、趙、燕。

    當韓信滅了代,正向趙國進軍時,趙王已接到警報,立即集中軍隊,在井陉口外紮下營壘。

    這井陉口在太行山東面,形勢十分險要,易守難攻。

    趙國又有20萬大軍在此扼守,真可說是難以逾越的關隘了。

    趙國有一個很會用兵的将領叫李左車,他分析了當時的形勢後指出,韓信所帶的漢軍剛打了勝仗,乘勝前進士氣高昂,其兵鋒是不易正面抵擋的。

    但是,漢軍前來,補給不易,要從千裡之外運軍糧來,還得拾取柴草做飯,士兵勞累,吃飯沒有保證,而且井陉口道路狹窄難行,有幾百裡長,騎兵隻能成單行前進,運糧十分困難,必定跟不上。

    李左車提出,由他帶三萬人馬,從小路插過去,截住漢軍的辎重,斷絕漢軍的後路。

    而由趙歇帶領大軍,深溝高壘,從正面阻注漢軍的進路,但不要交鋒。

    這樣,漢軍往前無法越過趙軍堅固的防禦陣地,後退又被李左車堵住退路,将被困在井陉口的山路之中,不出10天,漢軍必定潰散,趙軍可以不戰而勝。

    這确實是利用井陉口的地利消滅漢軍的最佳方案,可惜曾幫助趙歇恢複王位、身為代王的陳餘根本聽不進去。

    這個自以為熟讀兵書,通曉兵法的陳餘對李左車說,“兵書上說:‘十倍于敵人,就包圍敵人;一倍于敵人,就進擊敵人。

    ’現在韓信号稱有幾萬人馬,實際隻有幾幹,而且是八千裡之外趕來,早已疲憊不堪了。

    我軍有20萬,又是以逸待勞,難道還要害怕它、躲避它嗎,那豈不讓人笑話,讓諸侯以為我們膽怯,都來欺負我們!”陳餘不聽李左車的意見,李左車也無能為力。

    這個情況,早有細作報告韓信。

    韓信聽了,十分高興,當即領兵直向井陉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