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王問
關燈
小
中
大
(22)指我方按兵不動。
(23)此二句見于《孫子·計》。
(24)平,平敞。
齊,嚴整。
此句意謂地形和士卒條件都很好,卻打敗仗。
(25)合,交戰。
(26)素,平時,一貫。
聽,聽從命令。
(27)信,守信用。
(28)一說此句應讀作:“善哉言!兵勢不窮……”此簡與下一簡之間尚有缺簡。
(29){氵籍}洳,即沮洳(juru巨入),沼澤泥濘地區。
意謂周圍若有三裡沼澤泥濘地帶,則将為軍隊的患害。
(30)大甲,疑指全副武裝、铠甲堅厚的兵卒。
(31){洰蟲}寒,疑借為渠幰,即渠{巾詹},亦稱渠答,張在城上防矢石的設備。
一說渠答就是蒺藜。
關于蒺藜,參看《陳忌問壘》注(4)。
(32)此處下引号與前一上引号無關。
“……壁延不得者{洰蟲}寒也……”是孫膑的話,“……奈何?”應是田忌的話,其間有脫簡。
(33)鼓,擊鼓。
古代用鼓指揮進攻。
坐,疑借為挫。
此句可能是說用進攻來挫敗敵人。
(34)揄,引。
疑此句意謂以多種辦法引誘敵人。
(35)意謂要有嚴明的法紀,又要有獎勵。
(36)急者,最要緊的事情。
(37)正亂,整饬軍紀。
(38)畏上,敬畏上級。
(39)益勝,有助于取勝。
(40)善者,指善戰者。
(41)子大夫,敬稱,此處指孫膑。
(42)分析敵情,審察地形。
(43)指以進攻為主,而不是以防禦為主的戰略。
(44)張軍,即陳兵。
(45)倅,借為萃,居止的意思。
意謂憑據險要,增高壁壘。
(46)诤(zheng證),借為靜。
戒,戒備。
意謂加強戒備,按兵不動。
(47)埤,同卑。
廣志,發揚士氣。
意謂修築低壘,表示無所畏懼,以激勵士氣。
(48)正,疑借為政。
輯,團結。
意謂嚴明法令,以團結士卒。
(49)意謂必須持久。
(50)錐行、雁行,皆陣名,參看《十陣》。
(51)篡,借為眩選卒,經過挑選的善戰的士卒。
(52)勁弩,強弩。
趨發,利箭。
(53)衆卒,與選卒相對,指一般士卒。
(54)絕陣取将,破敵陣、擒敵将。
(55)道,法則,規律。
(56)幾,這裡作指望講。
(57)九和七疑指威王與田忌所問問題的數目。
據上文,威王所問有“兩軍相當……”、“我強敵弱……”、“敵衆我寡……”、“我出敵出……”、“擊窮寇”、“擊均”、“以一擊十”、“地平卒齊……”、“令民素聽”等九個問題,田忌所問有“患兵者何也……”、“……奈何”、“行陣已定……”、“兵之急者”、“張軍毋戰”、“敵衆且武必戰”、“錐行者何也……”等七個問題,與此處所說的數字正相符合。
(58)幾,這裡作接近講。
(59)未達于道,意謂還沒能達到掌握戰争規律的境地。
(60)窮兵,指窮兵黩(du讀)武。
(61)齊國在威王、宣王時,國勢很強,至湣王末年為燕國所敗之後,國勢遂衰。
自威王至湣王,恰為三世。
由此看來,孫膑兵法有可能是孫膑後學在湣王以後寫定的。
[原文]齊威王問用兵孫子曰:“兩軍相當,兩将相望,皆堅而固,莫敢先舉,為之奈何?”孫子答曰:“以輕卒嘗之,賤而勇者将之,期于北,毋期于得。
為之微陣以觸其側。
是謂大得。
”威王曰:“用衆用寡有道乎?”孫子曰:“有。
”威王曰:“我強敵弱,我衆敵寡,用之奈何?”孫子再拜曰:“明王之問!夫衆且強,猶問用之,則安國之道也,命之曰贊師。
毀卒亂行,以順其志,則必戰矣。
”威王曰:“敵衆我寡,敵強我弱,用之奈何?”孫子曰:“命曰讓威。
必臧其尾,令之能歸。
長兵在前,短兵在□,為之流誇,以助其急者。
□□毋動,以待敵能。
”威王曰:“我出敵出,未知衆少,用之奈何?”孫子[曰]:“命曰..”威王曰:“擊窮寇奈何?”孫子[曰]:“..可以侍生計矣。
”威王曰:“擊均奈何?”孫子曰:“營而離之,我并卒而擊之,毋令敵知之。
然而不離,按而止。
毋擊疑。
”威王曰:“以一擊十,有道乎?”孫子曰:“有。
攻其無備,出其不意。
”威王曰:“地平卒齊,合而北者,何也?”孫子曰:“其陣無鋒也。
”威王曰:“令民素聽,奈何?”孫子曰:“素信。
”威王曰:“善哉言!兵勢不窮。
”..田忌問孫子曰:“患兵者何也?困敵者何也?壁延不得者何也?失天者何也?失地者何也?失人者何也?請問此六者有道乎?”孫子曰:“有。
患兵者地也,困敵者險也。
故曰,三裡沮洳将患軍..涉将留大甲。
故曰,患兵者地也,困敵者險也,壁延不得者寒也。
□..”..“奈何?”孫子曰:“鼓而坐之,十而揄之。
”田忌曰:“行陣已定,動而令士必聽,奈何?”孫子曰:“嚴而示之利。
”田忌曰:“賞罰者,兵之急者耶?”孫子曰:“非。
夫賞者,所以喜衆,令士忘死也。
罰者,所以正亂,令民畏上也。
可以益勝,非其急者也。
”田忌曰:“權、勢、謀、詐,兵之急者耶?”孫子曰:“非也。
夫權者,所以聚衆也。
勢者,所以令士必鬥也。
謀者,所以令敵無備也。
詐者,所以困敵也。
可以益勝,非其急者也。
”田忌忿然作色:“此六者,皆善者所用,而子大夫曰非急者也。
然則其急者何也?”孫子曰:“料敵計險,必察遠近,..将之道也。
必攻不守,兵之急者也。
..骨也。
”田忌問孫子曰:
(23)此二句見于《孫子·計》。
(24)平,平敞。
齊,嚴整。
此句意謂地形和士卒條件都很好,卻打敗仗。
(25)合,交戰。
(26)素,平時,一貫。
聽,聽從命令。
(27)信,守信用。
(28)一說此句應讀作:“善哉言!兵勢不窮……”此簡與下一簡之間尚有缺簡。
(29){氵籍}洳,即沮洳(juru巨入),沼澤泥濘地區。
意謂周圍若有三裡沼澤泥濘地帶,則将為軍隊的患害。
(30)大甲,疑指全副武裝、铠甲堅厚的兵卒。
(31){洰蟲}寒,疑借為渠幰,即渠{巾詹},亦稱渠答,張在城上防矢石的設備。
一說渠答就是蒺藜。
關于蒺藜,參看《陳忌問壘》注(4)。
(32)此處下引号與前一上引号無關。
“……壁延不得者{洰蟲}寒也……”是孫膑的話,“……奈何?”應是田忌的話,其間有脫簡。
(33)鼓,擊鼓。
古代用鼓指揮進攻。
坐,疑借為挫。
此句可能是說用進攻來挫敗敵人。
(34)揄,引。
疑此句意謂以多種辦法引誘敵人。
(35)意謂要有嚴明的法紀,又要有獎勵。
(36)急者,最要緊的事情。
(37)正亂,整饬軍紀。
(38)畏上,敬畏上級。
(39)益勝,有助于取勝。
(40)善者,指善戰者。
(41)子大夫,敬稱,此處指孫膑。
(42)分析敵情,審察地形。
(43)指以進攻為主,而不是以防禦為主的戰略。
(44)張軍,即陳兵。
(45)倅,借為萃,居止的意思。
意謂憑據險要,增高壁壘。
(46)诤(zheng證),借為靜。
戒,戒備。
意謂加強戒備,按兵不動。
(47)埤,同卑。
廣志,發揚士氣。
意謂修築低壘,表示無所畏懼,以激勵士氣。
(48)正,疑借為政。
輯,團結。
意謂嚴明法令,以團結士卒。
(49)意謂必須持久。
(50)錐行、雁行,皆陣名,參看《十陣》。
(51)篡,借為眩選卒,經過挑選的善戰的士卒。
(52)勁弩,強弩。
趨發,利箭。
(53)衆卒,與選卒相對,指一般士卒。
(54)絕陣取将,破敵陣、擒敵将。
(55)道,法則,規律。
(56)幾,這裡作指望講。
(57)九和七疑指威王與田忌所問問題的數目。
據上文,威王所問有“兩軍相當……”、“我強敵弱……”、“敵衆我寡……”、“我出敵出……”、“擊窮寇”、“擊均”、“以一擊十”、“地平卒齊……”、“令民素聽”等九個問題,田忌所問有“患兵者何也……”、“……奈何”、“行陣已定……”、“兵之急者”、“張軍毋戰”、“敵衆且武必戰”、“錐行者何也……”等七個問題,與此處所說的數字正相符合。
(58)幾,這裡作接近講。
(59)未達于道,意謂還沒能達到掌握戰争規律的境地。
(60)窮兵,指窮兵黩(du讀)武。
(61)齊國在威王、宣王時,國勢很強,至湣王末年為燕國所敗之後,國勢遂衰。
自威王至湣王,恰為三世。
由此看來,孫膑兵法有可能是孫膑後學在湣王以後寫定的。
[原文]齊威王問用兵孫子曰:“兩軍相當,兩将相望,皆堅而固,莫敢先舉,為之奈何?”孫子答曰:“以輕卒嘗之,賤而勇者将之,期于北,毋期于得。
為之微陣以觸其側。
是謂大得。
”威王曰:“用衆用寡有道乎?”孫子曰:“有。
”威王曰:“我強敵弱,我衆敵寡,用之奈何?”孫子再拜曰:“明王之問!夫衆且強,猶問用之,則安國之道也,命之曰贊師。
毀卒亂行,以順其志,則必戰矣。
”威王曰:“敵衆我寡,敵強我弱,用之奈何?”孫子曰:“命曰讓威。
必臧其尾,令之能歸。
長兵在前,短兵在□,為之流誇,以助其急者。
□□毋動,以待敵能。
”威王曰:“我出敵出,未知衆少,用之奈何?”孫子[曰]:“命曰..”威王曰:“擊窮寇奈何?”孫子[曰]:“..可以侍生計矣。
”威王曰:“擊均奈何?”孫子曰:“營而離之,我并卒而擊之,毋令敵知之。
然而不離,按而止。
毋擊疑。
”威王曰:“以一擊十,有道乎?”孫子曰:“有。
攻其無備,出其不意。
”威王曰:“地平卒齊,合而北者,何也?”孫子曰:“其陣無鋒也。
”威王曰:“令民素聽,奈何?”孫子曰:“素信。
”威王曰:“善哉言!兵勢不窮。
”..田忌問孫子曰:“患兵者何也?困敵者何也?壁延不得者何也?失天者何也?失地者何也?失人者何也?請問此六者有道乎?”孫子曰:“有。
患兵者地也,困敵者險也。
故曰,三裡沮洳将患軍..涉将留大甲。
故曰,患兵者地也,困敵者險也,壁延不得者寒也。
□..”..“奈何?”孫子曰:“鼓而坐之,十而揄之。
”田忌曰:“行陣已定,動而令士必聽,奈何?”孫子曰:“嚴而示之利。
”田忌曰:“賞罰者,兵之急者耶?”孫子曰:“非。
夫賞者,所以喜衆,令士忘死也。
罰者,所以正亂,令民畏上也。
可以益勝,非其急者也。
”田忌曰:“權、勢、謀、詐,兵之急者耶?”孫子曰:“非也。
夫權者,所以聚衆也。
勢者,所以令士必鬥也。
謀者,所以令敵無備也。
詐者,所以困敵也。
可以益勝,非其急者也。
”田忌忿然作色:“此六者,皆善者所用,而子大夫曰非急者也。
然則其急者何也?”孫子曰:“料敵計險,必察遠近,..将之道也。
必攻不守,兵之急者也。
..骨也。
”田忌問孫子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