擒龐涓

關燈
田忌見趙國形勢危急,準備領兵直奔邯鄲去解圍,而孫膑卻認為這不是最佳作戰方案。

    他分析說:“要解開紛亂的絲線,不能用手強拉硬扯;要排解别人打架,不能直接參加進去打。

    同樣道理,用兵解圍,要避實就虛,擊中要害。

    現在魏國和趙國幾乎打了一年的仗,雙方都已疲憊不堪。

    魏國已把精兵都集中到邯鄲去了,國内隻剩下老弱病殘,兵力十分空虛。

    我們不如引兵直奔魏國國都大梁,占據其交通要道,襲擊其空虛的地方。

    魏軍見國内危急,必定會放棄攻打邯鄲,回軍救援。

    我軍就可以在其回軍的中途,在桂陵設下埋伏,截擊敵軍。

    這樣,我們不但可以輕而易舉地解趙國之圍,又可以在中途打敗魏軍。

    ”田忌欣然采納了孫膑的作戰計劃,作出進攻魏國都城的姿态,龐涓果然中計,撤軍回援。

    孫膑早已在桂陵設優,結果齊軍大獲全勝,消滅魏軍兩萬人馬,龐涓也差點成了齊軍的俘虜。

    後來,齊威王又派田忌、田嬰為統兵将領,孫膑為軍師,領兵伐魏救韓。

    田忌認為軍情緊急,救兵如同救火,應該直接前往韓國都城解圍。

    孫膑再次提出采用“圍魏救趙”的戰法。

    田忌很擔心地說:“軍師上次用過這個計策了,這次重複使用,魏國将軍龐涓會識破的!”孫膑笑着說:“我另有什謀,定讓龐涓上當。

    ”田忌半信半疑,但還是照孫膑的計劃,帶領軍隊直奔大梁。

    龐涓連連戰勝韓國軍隊,眼看就要攻下韓國都城了。

    忽然得知齊軍直奔大梁而去,龐涓十分緊張,急忙下令撤兵,迅速回師保衛本國國都大梁。

    這時,孫膑對田忌說:“韓、趙、魏三國的士兵,以勇猛善戰著稱于世,齊軍不能和魏國軍隊硬拼,隻能見機行事,才能取勝。

    兵法說:‘從100裡之外而來求利的軍隊,會損折上将軍;從50裡以外而來求利的軍隊,其士兵隻能到達一半。

    ’我軍現在應該裝出兵力很弱的樣子來誘惑敵軍。

    ”田忌問道:“用什麼辦法誘惑敵軍?”孫膑說:“讓軍兵今天埋設10萬軍竈,明天變成5萬,後天再減到2萬。

    龐涓見我軍軍竈很快減少,一定認為我軍士兵大量逃亡,就會派軍日夜不停地追趕我軍,魂軍肯定會疲憊不堪。

    我們乘這個機會用計對付魏軍,就可以活捉龐涓了。

    ”龐涓在路上十分注意偵察齊軍的迹象。

    當發現齊軍軍竈一天天迅速減少時,龐涓心中非常高興。

    魏太子申不明白,問龐涓:“還沒交戰,你為何就這般喜形于色了?”龐涓說:“從迹象看,齊國軍隊中開小差的士兵越來越多,我軍正好乘勢追擊。

    ”太子申說:“孫膑詭計多端,我們已經吃過他的虧了,千萬不要再中他的計啊!”龐涓哪裡肯聽,他讓大部隊緩行,隻帶少數精銳部隊兼程趕路,到天黑的時候,終于追上了齊軍。

    龐涓萬分得意,可他哪裡知道,他已落入齊軍伏兵的包圍圈了。

    原來,孫膑早已計算出魏軍的行程,适時在馬陵道設好了埋伏。

    馬陵道是兩座山丘夾峙中的一條小路,形勢十分險要,是理想的伏擊地方。

    孫膑選出一萬名弓弩手,埋伏在道路兩旁,隻等火光一起,就一齊放箭。

    龐涓見天黑了,命令軍士點燃火把,照亮道路趕路。

    忽然,看見路旁一棵大樹孤零零地立在那裡,樹皮被剝去一段,上面寫着七個大字:“龐涓死于此樹下!”龐涓一見不禁勃然大怒,但随即一看那裡的地形,又猛吃一驚,隻見兩邊山丘聳峙,前面已被許多樹木,橫七豎八地堵死了道路,不由自主地連叫:“不好!不好!我中孫膑的詭計了!”說時遲,那時快,龐涓的叫聲還沒完,齊軍己是萬箭齊發,亂箭如同驟雨灑向魏軍,魏軍死傷無數。

    正在魏軍大亂時,齊軍已是喊聲震天,向魏軍沖殺過來,又是一陣砍殺。

    龐涓一看大勢已去,料想無法脫身,隻得拔出佩劍,自刎而死。

    齊軍消滅了龐涓所帶精銳魏軍,又立刻乘勝追擊魏軍後續部隊,将其全部殲滅,魏太子申也成了齊軍的俘虜。

    讀完以上的故事,我們不禁要想,龐涓和孫膑都是戰國時著名的軍事家,龐涓更是盛極一時的統兵将領,為什麼龐涓卻會連續中孫膑的計謀,兩次慘敗于孫膑手下,最後連性命也送上了呢?論當時兵力,魏國并不比齊國差,勝敗的決定因素就在于戰略戰術的運用了。

    從戰略上看,孫膑能縱觀全局,準确地分析敵、我、友三方的形勢,從而确定了“圍魏救趙”這類戰略方針。

    事實證明,這是一種非常正确、巧妙的戰略方針,這是孫膑用兵高明的具體表現,他不拘泥于常規戰法,擯棄了“救兵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