鶴林玉露卷之四 丙編

關燈
郊丘,非重裘不能禦寒,後山止有其一。

    其內子與趙挺之之內,親姊妹也。

    【姊妹 原作「娣妹」,據諸本改。

    】乃為趙假一裘以衣之。

    後山問所從來,內以實告。

    後山曰:「汝豈不知我不著他衣裳耶!」卻去之,止衣一裘,竟感寒疾而死。

    嗚呼!二子可謂「志士不忘在溝壑」者矣。

    充二子之才識德望,曳絲乘車,食養賢之鼎,其誰曰不宜?然志節清亮,【志節清亮 「清亮」,諸本作「清高」。

    】寧甘於餓死凍死,而不肯少枉其道,少失其身,此所以皜皜乎不可尚也。

    陸龜蒙杞菊賦曰:「我豈不知屠沽兒有酒食耶?」亦略有二子風味。

    揚子雲曰:「古者高餓顯,下祿隱。

    」楊誠齋曰:「李杜飢寒能幾日,卻教富貴不論年。

    」 釋儒罪人 楞嚴經曰:「將此深心奉塵剎,是則名為報佛恩。

    」由是言之,今之釋子,大半是釋迦佛之罪人。

    【楞嚴經【至】釋迦佛之罪人 案以上三十五字諸本無,故諸本此條題作「儒門罪人」。

    】文中子曰:「通也,受夫子罔極之恩。

    」孟子曰:「不失其身而能事其親者,吾聞之矣。

    失其身而能事其親者,吾未之聞也。

    」由是言之,今儒者,大半是吾夫子之罪人。

     氣之先見 歲將饑,【歲將饑 「饑」,原作「餓」,據陸鈔本、稗海本、小字本改。

    】小民餐必倍多。

    【小民餐必倍多 「多」,諸本無。

    】俗諺謂之作荒。

    【俗顏謂之作荒 「俗」,原誤作「倍」,據諸本改。

    】此天地之氣先餒也。

    【此天地之氣先餒也 「餒」,諸本作「見」。

    考此條題作「氣之先見」,似以「見」為是。

    】開禧兵興之先,江西草木秋冬生花,有山礬而生梔子花,桃樹而生李實者,村落鐵釜生金花或神佛像,【村落鐵釜生金花或神佛像 案,此十一字諸本無。

    】此天地之氣先亂也。

    馮此山為餘言,謂其家尊厚齋之說。

    【謂其家尊厚齋之說 「謂」,諸本作「之」,連上句;下七字無。

    】 山靜日長 唐子西詩雲:「山靜似太古,日長如小年。

    」餘家深山之中,每春夏之交,蒼蘚盈階,落花滿徑,門無剝啄,松影參差,禽聲上下。

    午睡初足,旋汲山泉,拾松枝,煮苦茗啜之。

    隨意讀周易、國風、左氏傳、離騷、太史公書及陶杜詩、韓蘇文數篇。

    從容步山徑,【從容步山徑 「容」,原誤作「客」,據諸本改。

    】撫松竹,與麛犢共偃息於長林豐草間。

    坐弄流泉,漱齒濯足。

    既歸竹窗下,則山妻稚子,作筍蕨,供麥飯,欣然一飽。

    弄筆窗間,隨大小作數十字,展所藏法帖、墨蹟、畫卷縱觀之。

    【展所藏法帖墨蹟畫卷縱觀之 「墨蹟」,諸本作「筆蹟」。

    】興到則吟小詩,或草玉露一兩段。

    再烹苦茗一杯,【再烹苦茗一杯 「烹」,陸鈔本作「煮」。

    案,考上有「煮苦茗啜之」,似以「煮」為是。

    又,清張培仁妙香室叢話卷五引作「啜」,亦通。

    】出步溪邊,邂逅園翁溪友,問桑麻,說粳稻,量晴校雨,探節數時,相與劇談一餉。

    歸而倚杖柴門之下,則夕陽在山,紫綠萬狀,【紫綠萬狀 陸鈔本作「紫翠萬狀」。

    】變幻頃刻,恍可人目。

    牛背笛聲,兩兩來歸,而月印前溪矣。

    味子西此句,可謂妙絕。

    然此句妙矣,識其妙者蓋少。

    彼牽黃臂蒼,馳獵於聲利之場者,但見衮衮馬頭塵,匆匆駒隙影耳,烏知此句之妙哉!人能真知此妙,則東坡所謂「無事此靜坐,一日是兩日,【一日是兩日 「是」,陸鈔本作「如」。

    】若活七十年,便是百四十」,所得不已多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