鶴林玉露卷之五 乙編
關燈
小
中
大
山雲:「往時充員敕局,浮食是慚。
惟是四方奏請,廷臣面對,有所建置更革,多下看詳。
其或書生貴遊,不諳民事,輕於獻計,不知一旦施行,片紙之出,兆姓蒙害。
每與同官悉意論駁,朝廷清明,常得寢罷。
編摩之事,稽考之勤,顧何足以當大官之膳,或庶幾者,僅此可以償萬一耳。
」凡此皆至論。
夫子曰:「仍舊貫,何必改作?」古人曰,利不什,不變法。
甚言更革建置之不可輕也。
或曰,若是,則將坐視天下之弊,而不之救歟?餘曰,不然,革弊以存法,可也;因弊而變法,不可也。
不守法則弊生,非法之足以生弊也。
若韓、範之建明於慶曆者,革弊以存法也;荊公之施行於熙寧者,因弊而變法也。
一得一失,蓋可睹矣。
【蓋可睹矣 「睹」,諸本作「觀」。
】或曰,荊公有志於二帝三王之法度,豈可厚誹乎?餘曰,有志於二帝三王,當自格君心始,不當自變法度始。
有堯舜之君,則有堯舜之治,有禹湯之君,則有禹湯之治,法度雲乎哉!否則,王莽之井田,房琯之車戰,適足以貽千古之誚耳。
朱文公雲:「浙間學者,推尊史記,謂夏紀贊用行夏之時事,【夏紀贊用行夏之時事 「行」字原無,依下「商紀贊用乘殷之輅事」句,據諸本補。
】商紀贊用乘殷之輅事,至高祖紀贊則曰:朝以十月,黃屋左纛。
譏其不用夏時商輅也。
遷之意,誠恐是如此。
但若使高祖真能行夏時、乘商輅,亦隻是漢高祖,終不可謂之禹湯。
」 潘默成 潘良貴,字子賤,自少有氣節,崇觀間為館職,不肯遊蔡京父子間。
使淮南,不肯與中官同燕席。
靖康召對,力論時宰何(上鹵下木)、唐恪誤國。
未幾,言皆驗。
建炎初,召為右司諫,【召為右司諫 考宋史卷三七六潘良貴傳,潘良貴於高宗即位後,召為「左司諫」。
】首論亂臣逆黨,當用重法以正邦典,壯國威,且及當時用事者姦邪之狀,大為汪、黃所忌。
書奏三日,左遷而去,復召為右史。
從臣向子諲奏事,高宗因與論筆法,言久不輟。
子賤舉笏近前,厲聲曰:「向子諲以無益之言,久瀆聖聽!」【久瀆聖聽 「聽」,原誤作「德」,據諸本改。
】叱之使下。
左右皆膽落,由是又去國。
晚年力量尤凝定,秦檜勢正炎炎,冷處一角,笑傲泉石。
作三戒說,深以在得之規,痛自警勵。
秦雖令人緻語,亦不答。
自少至老,出入三朝,而前後在官不過八百六十餘日。
所居僅蔽風雨,郭外無尺寸之田。
經界法行,獨以丘墓之寄,輸帛數尺而已。
有磨鏡帖行於世,言讀書者,將以治心養性,如用藥以磨鏡也。
若積藥鏡上,而不加磨治,未必不反為鏡累,張禹、孔光是已。
其大意如此,世以為名言。
子賤自號默成居士。
諸葛武侯 伊尹,祿之以天下,不顧也;繫馬千駟,弗受也。
天下信之久矣,故事湯事桀,廢辟復辟,不惟天下不以為疑,而桀與太甲亦無一毫疑忌之心。
東坡論之曰:「辦天下之大事者,有天下之大節者也。
立天下之大節者,狹天下者也。
夫以天下之大,而不足以動其心,則天下之大節有不足立,而大事有不足辦者矣。
」此論甚當。
後世唯諸葛武侯有伊尹風味。
其草廬三顧而後起,與耕莘聘幣,已略相類。
觀其告後主曰:「臣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頃,子弟衣食,自有餘饒。
臣身在外,別無調度,【別無調度 「別無」,三國志卷三五諸葛亮傳作「無別」。
】不別治生,以長尺寸。
若死之日,不使庫有餘帛,廩有餘粟,【庫有餘帛廩有餘粟 同上書同傳作「內有餘帛,外有贏財」。
】以負陛下。
」觀此言,則其視富貴為何等物!故先主臨終謂之曰:「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然,【如其不然 同上書同卷作「如其不才」。
】君可自取。
」非先主照見孔明肝膽,其肯發此言!雖然先主、孔明魚水相得,發此言無難也,此言之發,後主與左右固皆聞之矣。
後主非明君也,左右非無讒慝也,孔明所謂諸有作姦犯科者,宜付外廷論刑,所以繩束左右者,非不甚嚴也。
而當時曾無一人敢興單辭之謗,後主倚信,亦卒無纖芥之疑,何哉?隻緣平時心事暴白,足以取信上下故也。
自三代而後,可謂絕無而僅有矣。
後之君子,爭一階半級,雖殺人亦為之。
自少至老,貪榮嗜利如飛蛾之赴燭,蝸牛之升壁,青蠅之逐臭,而曰我能立大節,辦大事,其誰能信之! 肴核對答 楊東山嘗為餘言:「昔周益公、洪容齋嘗侍壽皇宴。
因談肴核,上問容齋:『卿鄉裡何所產?』容齋,番昜人也。
對曰:『沙地馬蹄鱉,雪天牛尾狸。
』又問益公,公廬陵人也。
對曰:『金柑玉版筍,銀杏水晶蔥。
』上吟賞。
又問一侍從,忘其名,浙人也,對曰:『螺頭新婦臂,龜腳老婆牙。
』四者皆海鮮也,上為之一笑。
某嘗
惟是四方奏請,廷臣面對,有所建置更革,多下看詳。
其或書生貴遊,不諳民事,輕於獻計,不知一旦施行,片紙之出,兆姓蒙害。
每與同官悉意論駁,朝廷清明,常得寢罷。
編摩之事,稽考之勤,顧何足以當大官之膳,或庶幾者,僅此可以償萬一耳。
」凡此皆至論。
夫子曰:「仍舊貫,何必改作?」古人曰,利不什,不變法。
甚言更革建置之不可輕也。
或曰,若是,則將坐視天下之弊,而不之救歟?餘曰,不然,革弊以存法,可也;因弊而變法,不可也。
不守法則弊生,非法之足以生弊也。
若韓、範之建明於慶曆者,革弊以存法也;荊公之施行於熙寧者,因弊而變法也。
一得一失,蓋可睹矣。
】或曰,荊公有志於二帝三王之法度,豈可厚誹乎?餘曰,有志於二帝三王,當自格君心始,不當自變法度始。
有堯舜之君,則有堯舜之治,有禹湯之君,則有禹湯之治,法度雲乎哉!否則,王莽之井田,房琯之車戰,適足以貽千古之誚耳。
朱文公雲:「浙間學者,推尊史記,謂夏紀贊用行夏之時事,
】商紀贊用乘殷之輅事,至高祖紀贊則曰:朝以十月,黃屋左纛。
譏其不用夏時商輅也。
遷之意,誠恐是如此。
但若使高祖真能行夏時、乘商輅,亦隻是漢高祖,終不可謂之禹湯。
」 潘默成 潘良貴,字子賤,自少有氣節,崇觀間為館職,不肯遊蔡京父子間。
使淮南,不肯與中官同燕席。
靖康召對,力論時宰何(上鹵下木)、唐恪誤國。
未幾,言皆驗。
建炎初,召為右司諫,
】首論亂臣逆黨,當用重法以正邦典,壯國威,且及當時用事者姦邪之狀,大為汪、黃所忌。
書奏三日,左遷而去,復召為右史。
從臣向子諲奏事,高宗因與論筆法,言久不輟。
子賤舉笏近前,厲聲曰:「向子諲以無益之言,久瀆聖聽!」
】叱之使下。
左右皆膽落,由是又去國。
晚年力量尤凝定,秦檜勢正炎炎,冷處一角,笑傲泉石。
作三戒說,深以在得之規,痛自警勵。
秦雖令人緻語,亦不答。
自少至老,出入三朝,而前後在官不過八百六十餘日。
所居僅蔽風雨,郭外無尺寸之田。
經界法行,獨以丘墓之寄,輸帛數尺而已。
有磨鏡帖行於世,言讀書者,將以治心養性,如用藥以磨鏡也。
若積藥鏡上,而不加磨治,未必不反為鏡累,張禹、孔光是已。
其大意如此,世以為名言。
子賤自號默成居士。
諸葛武侯 伊尹,祿之以天下,不顧也;繫馬千駟,弗受也。
天下信之久矣,故事湯事桀,廢辟復辟,不惟天下不以為疑,而桀與太甲亦無一毫疑忌之心。
東坡論之曰:「辦天下之大事者,有天下之大節者也。
立天下之大節者,狹天下者也。
夫以天下之大,而不足以動其心,則天下之大節有不足立,而大事有不足辦者矣。
」此論甚當。
後世唯諸葛武侯有伊尹風味。
其草廬三顧而後起,與耕莘聘幣,已略相類。
觀其告後主曰:「臣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頃,子弟衣食,自有餘饒。
臣身在外,別無調度,
】不別治生,以長尺寸。
若死之日,不使庫有餘帛,廩有餘粟,
】以負陛下。
」觀此言,則其視富貴為何等物!故先主臨終謂之曰:「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然,
】君可自取。
」非先主照見孔明肝膽,其肯發此言!雖然先主、孔明魚水相得,發此言無難也,此言之發,後主與左右固皆聞之矣。
後主非明君也,左右非無讒慝也,孔明所謂諸有作姦犯科者,宜付外廷論刑,所以繩束左右者,非不甚嚴也。
而當時曾無一人敢興單辭之謗,後主倚信,亦卒無纖芥之疑,何哉?隻緣平時心事暴白,足以取信上下故也。
自三代而後,可謂絕無而僅有矣。
後之君子,爭一階半級,雖殺人亦為之。
自少至老,貪榮嗜利如飛蛾之赴燭,蝸牛之升壁,青蠅之逐臭,而曰我能立大節,辦大事,其誰能信之! 肴核對答 楊東山嘗為餘言:「昔周益公、洪容齋嘗侍壽皇宴。
因談肴核,上問容齋:『卿鄉裡何所產?』容齋,番昜人也。
對曰:『沙地馬蹄鱉,雪天牛尾狸。
』又問益公,公廬陵人也。
對曰:『金柑玉版筍,銀杏水晶蔥。
』上吟賞。
又問一侍從,忘其名,浙人也,對曰:『螺頭新婦臂,龜腳老婆牙。
』四者皆海鮮也,上為之一笑。
某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