鶴林玉露卷之三 乙編

關燈
名黼,皆廬陵醇儒,從文公學。

    季章後為特奏第一人。

     畢再遇 開禧用兵,諸將皆敗,唯畢再遇數有功。

    虜常以水櫃敗我,再遇夜縛藁人數千,衣以甲冑,持旗幟戈矛,儼立成行。

    昧爽,鳴鼓,虜人驚視,亟放水櫃。

    旋知其非真也,甚沮。

    乃出兵攻虜,虜大敗。

    又嘗引虜與戰,且前且卻,至于數四。

    視日已晚,乃以香料煮黑豆布地上,復前搏戰,佯為敗走。

    敵乘勝追逐,其馬已飢,聞豆香,皆就食,鞭之不前,我師反攻之,敵人馬死者不勝計。

    又嘗與虜對壘,度虜兵至者日眾,難與爭鋒。

    一夕拔營去,慮虜來相追,乃留旗幟於營,并縛生羊,置其前二足於鼓上,擊鼓有聲。

    虜不覺其為空營,復相持竟日。

    及覺欲追,則已遠矣。

    近時沅州蠻叛,荊湖制司遣兵討之,蠻以竹為箭,傅以毒藥,略著人肉血濡縷,無不立死。

    官軍畏之,莫敢前,乃祖再遇之智,裝束藁人,羅列焜耀。

    蠻見之,以為官軍也,萬矢俱發,伺其矢盡,乃出兵攻之,直擣其穴,一戰而平。

     詩犯古人 近時趙紫芝詩雲:「一瓶茶外無祇待,同上西樓看晚山。

    」世以為佳。

    然杜少陵雲:「莫嫌野外無供給,乘興還來看藥欄。

    」即此意也。

    杜子野詩雲:「尋常一樣窗前月,纔有梅花便不同。

    」世亦以為佳。

    然唐人詩雲:「世間何處無風月,纔到僧房分外清。

    」亦此意也。

    欲道古人所不道,信矣其難矣。

    紫芝又有詩雲:「野水多於地,春山半是雲。

    」世尤以為佳。

    然餘讀文苑英華所載唐詩,兩句皆有之,但不作一處耳。

    唐僧詩雲:【唐僧詩雲 案,從下引「河分岡勢斷,春入燒痕青」句,知為宋初僧人惠崇詩。

    宋劉攽中山詩話雲:「僧惠崇詩雲:『河分岡勢斷,春入燒痕青。

    』然唐人舊句。

    而崇之弟子吟贈其師詩曰:『河分岡勢司空曙,春入燒痕劉長卿。

    不是師偷古人句,古人詩句似師兄。

    』」宋人古今詩話、閑居詩話亦有類此記載。

    歐陽脩六一詩話雲:「國朝浮圖,以詩名於世者九人,......其一曰惠崇。

    」此處作「唐僧」誤。

    】「河分岡勢斷,春入燒痕青。

    」有僧嘲其蹈襲雲:「河分岡勢司空曙,春入燒痕劉長卿。

    不是師兄偷古句,古人詩句犯師兄。

    」此雖戲言,理實如此。

    作詩者豈故欲竊古人之語,以為己語哉!景意所觸,自有偶然而同者。

    蓋自開闢以至于今,隻是如此風花雪月,隻是如此人情物態。

     徐孺子 伯夷「不立於惡人之朝,不與惡人言」,可謂離世絕俗矣。

    然不念舊惡,未嘗流于刻薄也。

    柳下惠視「袒裼裸裎」,「焉能浼我」,可謂和光同塵矣。

    然不以三公易其介,未嘗流於苟賤也。

    此其所以為百世師歟?東漢徐孺子矯矯特立,諸公薦辟皆不就。

    然及薦辟者死,炙雞漬酒,萬裡赴弔。

    於清高不混俗之中,有忠厚不忘恩之意,其為東漢人物之冠冕,不亦宜乎! 玄真子圖 山谷題玄真子圖詞,所謂「人間底是無波處,一日風波十二時」者,固已妙矣。

    張仲宗詞雲:「釣笠披雲青嶂曉,【釣笠披雲青嶂曉 「曉」,全宋詞收張元幹漁家傲題玄真子圖作「繞」。

    】橛頭細雨春江渺。

    白鳥飛來風滿櫂,收綸了,漁翁拍手樵童笑。

    明月太虛同一照,浮家泛宅忘昏曉,醉眼冷看朝市鬧,【醉眼冷看朝市鬧 「冷」,原作「久」,據諸本並全宋詞改。

    】?波老,誰能惹得閒煩惱。

    」語意尤飄逸。

    仲宗年逾四十即掛冠,後因作詞送胡澹菴貶新州,忤秦檜,亦得罪。

    其標緻如此,宜其能道玄真子心事。

     責將帥 自古夷狄盜賊之禍,所以蔓延滋長,日深一日,其終或至於亡國者,皆將帥之臣玩寇以自安,養寇以自固,譽寇以自重也。

    故杜少陵詩,其於王室播遷之禍,每每深責將帥。

    如雲:「將帥蒙恩澤,兵戈有歲年。

    至今勞聖主,何以報皇天?」又雲:「登壇名絕假,報主爾何遲?」又雲:「天地日流血,【天地日流血 「流」,原誤作「洗」,據諸本並九家集注杜詩卷二一歲暮改。

    】朝廷誰請纓。

    」又雲:「獨使至尊憂社稷,諸公何以答昇平。

    」【諸公何以答昇平 「公」,九家集注杜詩卷三0諸將三二作「君」。

    】皆是意也。

    然將帥之不用命,實由於朝廷駕禦操縱之無法。

    【朝廷駕禦操縱之無法 「駕」,原誤作「賀」,據諸本改。

    】古人雲,譬如養鷹,飽則颺去。

    我太祖之禦諸將,有守邊一二十年而不遷官者,蓋謂扞禦免侵軼,特僅不失職耳。

    非有戰勝攻取,官固不可妄遷也。

    至於曹彬之平江南,功亦不細矣,然使相之除,終至吝惜,止於賜錢百萬而已。

    夫太祖豈食言之君,而曹彬亦豈飽則颺去之人哉!英君誼辟遠慮微權,眾人固不識也。

    近世以來,將帥守邊,僅免侵軼,及至歲終,則論功行賞,屢遷不一,遷不知使其能。

    掃清關河,哭單于於陰山,又將何以賞之?少陵詩雲:「今日翔麟馬,先宜駕鼓車。

    無勞問河北,諸將覺榮華。

    」言雖翔麟之馬,亦必先使之駕鼓車,由賤而後可以緻貴。

    今諸將驟登貴顯,如馬之未駕鼓車,而遽駕玉輅,安於榮華,志得意滿,無復驅攘之志。

    河北叛亂,決難討除,無勞問也。

    又雲:「雜虜橫戈數,功臣甲第高」,亦此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