鶴林玉露卷之二 乙編

關燈
】如『茲遊最奇絕,所欠唯一死』之類,詞氣不甚平,又如韓文公廟碑詩雲:『作書詆佛譏君王,要觀南海窺衡湘。

    』方作諫書時,亦冀諫行而跡隱,豈是故為詆訐,要為南海之行。

    蓋後世詞人多有此意,如『去國一身,高名千古』之類,十有八九若此。

    不知君臣義重,家國憂深。

    聖賢去魯去齊,不若是恝者,非以一去為難也。

    」此論精矣。

     楊太真 武惠妃薨,明皇悼念不已,後宮數千,無當意者。

    或言壽王妃楊氏之美,絕世無雙。

    帝見而悅之,乃令妃自以其意乞為女官,號「太真」,更為壽王娶韋昭訓女。

    潛納太真宮中,寵遇如惠妃,冊為貴妃,與衛宣公納伋之妻無以異。

    白樂天長恨歌雲:「楊家有女初長成,養在深閨人未識。

    天生麗質難自棄,一朝選在君王側。

    」為尊者諱也。

    近時楊誠齋題武惠妃傳雲:「桂折秋風露折蘭,千花無朵可天顏。

    壽王不忍金宮冷,獨獻君王一玉環。

    」詞雖工,意亦未婉。

    唯李商隱雲:「龍池賜酒敞雲屏,【龍池賜酒敞雲屏 「敞」,原誤作「?敞」,據諸本並玉谿生詩集箋注卷三龍池改。

    】羯鼓聲高眾樂停。

    夜半宴歸宮漏永,薛王沉醉壽王醒。

    」其詞微而顯,得風人之體。

     遷謫量移 士大夫危言峻節,遷謫凄涼,晚歲收用,衰落懲創,刓方為圓者多矣。

    呂子約謫廬陵,量移高安,楊誠齋送行詩雲:「不愁不上青霄去,【不愁不上青霄去 「霄」,原作「雲」。

    案,審下「上了青霄莫愛身」句,當作「霄」是,據諸本改。

    】上了青霄莫愛身。

    」蓋祖杜少陵送嚴鄭公雲:「公若居臺輔,【公若居臺輔 「居」,九家集注杜詩卷二二奉送嚴公入朝作「登」。

    】臨危莫愛身。

    」然以之送遷謫流徙之士,【送遷謫流徙之士 「流徙」,諸本作「向用」。

    】則意味尤深長也。

     隱士出山 晁以道與陳叔易俱隱嵩山,叔易被召出山,以道作詩雲:「處士何人為作牙,盡攜猿鶴到京華。

    【盡攜猿鶴到京華 「鶴」,原作「雀」,據諸本並宋朱弁風月堂詩話卷下引改。

    】故山巖壑應惆悵,【故山巖壑應惆悵 風月堂詩話卷下引作「可憐巖壑空惆悵」。

    】六六峰前隻一家。

    」【六六峰前隻一家 「隻」,風月堂詩話卷下引作「少」。

    】籍溪胡原仲除正字,朱文公寄詩雲:「先生去上芸香閣,閣老新峨豸角冠。

    留取幽人臥空谷,一川風月要人看。

    」【一川風月要人看 原下有夾注雲:「閣老,劉共父也。

    」】二詩相似,然以道後亦出山,時人反以此詩嘲之。

    文公卷舒以道,難進易退,高節全名,師表百世,乃知終南、少室之流,與有道之士,正不可同年語也。

     批答援引 東坡批答呂大防辭免恩命雲:「卿有夷狄盜賊之虞,【卿有夷狄盜賊之虞 「夷狄盜賊」原倒作「盜賊夷狄」,據諸本並經進東坡文集事略卷三八批答改。

    】倉廩禮樂之歎,陰陽風雨之憂,此三者,誠當今之大計。

    孟子曰:『責難於君謂之恭。

    』夫既以責其君,而不以身任之,【而不以身任之 經進東坡文集事略下有一「者」字。

    】非仁人也。

    」蓋援其所自言者以勉之。

    近時真西山批答參政樓鑰乞緻仕不允雲:「夫七十緻仕,雖著于經,二三大臣,難拘此制。

    卿昔代言,嘗以是卻臣鄰之請矣,豈今日遂忘斯誼乎?」此又切矣。

     物畏其天 潁濱釋莊子曰:「魚不畏網罟,而畏鶗鶘,畏其天也。

    」物之畏其天,誠有可怪者。

    餘裡中一村童,嘗見大蛙十數,聚于汙池叢棘之下。

    欲前捕之,熟視,乃一巨蛇蟠棘下,以恣啖群蛙,群蛙凝立待啖,不敢動。

    又村叟見蜈蚣逐一蛇,行甚急,【行甚急 「甚」,原誤作「其」,據諸本改。

    】蜈蚣漸近,蛇不復動,張口以待,蜈蚣竟入其腹。

    逾時而出,蛇已斃矣。

    村叟棄蛇于深山中,踰旬往視之,小蜈蚣無數食其腐肉。

    蓋蜈蚣產卵于蛇腹中也。

    餘又嘗見一蜘蛛,逐蜈蚣甚急,蜈蚣逃入籬搶竹中。

    蜘蛛不復入,但以足跨竹上,搖腹數四而去。

    伺蜈蚣久不出,剖竹視之,蜈蚣已節節爛斷如鱟醬矣。

    蓋蜘蛛搖腹之時,乃灑溺以殺之也。

    物之畏其天有如此者。

    夫蛇之恣啖群蛙,自以為莫己敵矣,而不知蜈蚣之能涉其腹也。

    蜈蚣之斃蛇育子,自以為莫吾禦矣,而不知蜘蛛之能醢其軀也。

    世之人昂昂然以兇毒自多者,可以觀矣。

    且蛙之不能敵蛇,固也。

    蜈蚣小於蛇矣,【蜈蚣小於蛇矣 「矣」,原脫,據諸本並下文句式補。

    】而能制蛇。

    蜘蛛小於蜈蚣矣,而能制蜈蚣。

    物豈專以小大為強弱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