鶴林玉露卷之二 乙編

關燈
紅友 常州宜興縣黃土村,東坡南遷北歸,嘗與單秀才步田至其地。

    地主攜酒來餉曰:「此紅友也。

    」坡曰:「此人知有紅友,而不知有黃封,可謂快活。

    」餘嘗因是言而推之,金貂紫綬,誠不如黃帽青簑;朱轂繡鞍,誠不如芒鞋藤杖;醇醪養牛,【醇醪養牛 「養」,諸本作「豢」。

    】誠不如白酒黃雞;玉戶金鋪,誠不如松窗竹屋。

    無他,其天者全也。

    【其天者全也 明活字本下有雙行夾註雲:「圖經誤刊『紅灰』為『紅友』,韻府遂收於『友』字下,誤人多矣。

    如羅大經、周必大輩皆以為『友』,皆圖經之誤也。

    宜興志蔣捷詩「老去紅灰酒甕前」之句,可見自有知者。

    彼田父巧言曰『紅友』即『紅灰』,自是造法用紅灰。

    弼記。

    」案,羅氏言「紅友」,蓋本一續圖經。

    宋張世南遊宦紀聞卷七雲:「往年邑簿朱冠卿,續編圖經雲:『五十五裡,地名黃土村。

    坡公嘗與單秀才,步田至焉。

    地主以酒見餉,謂坡曰:此紅友也。

    坡言:此人知有紅友,不知有黃封,真快活人也。

    』」】 韓平原客 韓平原嘗為南海尉,延一士人作館客,【延一士人作館客 「館」,明活字本無。

    】甚賢而文。

    既別,音問杳不通。

    平原當國,常思其人。

    一日,忽來上謁,蓋已改名登第數年矣。

    一見歡甚,館遇極厚。

    嘗夜闌酒罷,平原屏左右,促膝問曰:「某謬當國秉,外間議論若何?」其人太息曰:「平章家族危如纍卵矣,【平章家族危如纍卵矣 「平章」,原作「平原」,審下文屢言「平章」,當作「平章」是,據諸本改。

    】尚復何言?」平原愕然問故。

    對曰:「是不難知也,椒殿之立,非出於平章,則椒殿怨矣。

    皇子之立,非出於平章,則皇子怨矣。

    賢人君子,自朱熹、彭龜年、趙汝愚而下,斥逐貶死,不可勝數,則士大夫怨矣。

    邊釁既開,三軍暴骨,孤兒寡婦之哭聲相聞,則三軍怨矣。

    並邊之民死於殺掠,內地之民死於科需,則四海萬姓皆怨矣。

    叢是眾怨,平章何以當之?」平原默然久之曰:「何以教我?」其人辭謝再三。

    固問,乃曰:「僅有一策,主上非心黃屋,若急建青宮,開陳三聖家法,為揖遜之舉,則皇子之怨可變而為恩,而椒殿退居德壽,雖怨無能為矣。

    於是輔佐新君,渙然與海內更始,曩時諸賢,死者贈恤,生者召擢。

    遣使聘虜,釋怨請和,以安邊境。

    優犒諸軍,厚恤死士,除苛解慝,盡去軍興無名之賦,使百姓有更生之意。

    然後選擇名儒,遜以相位,乞身告老,為綠野之遊,則易危為安,轉禍為福,或者其庶幾乎!」平原猶豫不能決,欲留其人,處以掌故。

    其人力辭,竟去。

    未幾禍作。

     詠鷗 杜少陵詩雲「鷗行炯自如」,形容甚妙。

    如召南大夫節儉正直,而退食委蛇;彼都人士,行歸于周,而從容有常,皆炯自如者也。

     老瓦盆 杜少陵詩雲:「莫笑田家老瓦盆,自從盛酒長兒孫。

    傾銀注玉驚人眼,共醉終同臥竹根。

    」蓋言以瓦盆盛酒,與傾銀壺而注玉杯者同一醉也,尚何分別之有。

    由是推之,蹇驢布韉,與金鞍駿馬同一遊也;松床莞席,與繡帷玉枕同一寢也。

    知此,則貧富貴賤,可以一視矣。

    昔有僕嫌其妻之陋者,主翁聞之,召僕至。

    以銀杯瓦碗各一,酌酒飲之。

    問曰:「酒佳乎?」對曰:「佳。

    」「銀杯者佳乎?瓦碗者佳乎?」對曰:「皆佳。

    」主翁曰:「杯有精粗,酒無分別,汝既知此,則無嫌於汝妻之陋矣!」僕悟,遂安其室。

    少陵詩意正如此。

    而一本迺以「玉」字作「瓦」字,【迺以玉字作瓦字 「以」,諸本作「改」。

    】失之矣。

     去婦詞 李太白去婦詞雲:「憶昔初嫁君,小姑纔倚床。

    今日妾辭君,小姑如妾長。

    回頭語小姑,莫嫁如兄夫。

    」古今以為絕唱。

    然以餘觀之,特忿恨決絕之詞耳,豈若谷風去婦之詞曰「毋逝我梁,毋發我笱」,雖遭放棄,而猶反顧其家,戀戀不忍乎!乃知國風優柔忠厚,信非後世詩人所能彷彿也。

    古今賦昭君詞多矣,唯白樂天雲:「漢使?迴憑寄語,黃金何日贖蛾眉?君王若問妾顏色,莫道不如宮裏時。

    」前輩以為高出眾作之上,亦謂其有戀戀不忘君之意也。

    歐陽公明妃詞自以為勝太白,而實不及樂天。

    至於荊公雲「漢恩自淺胡自深,人生樂在相知心」,則悖理傷道甚矣。

    杜子美儒冠忍餓,垂翅青冥,殘盃冷炙,酸辛萬狀,不得已而去秦,然其詩曰,「尚憐終南山,回首清渭濱」,戀君之意,藹然溢於言外。

    其為千載詩人之冠冕,良有以也。

    魏鶴山雲:「處人倫之變,當以三百五篇為正。

    考槃、小宛之為臣,小弁、凱風之為子,燕燕、谷風之為婦,終風之為母,柏舟之為宗臣,何人斯之為友,皆不遇者也。

    而責己重以周,待人輕以約,優柔諄切,怨而不怒,憂而不敢疏也。

    東坡在黃在惠在儋,不患不偉,患其傷於太豪,便欠畏威敬怒之意。

    【便欠畏威敬怒之意 「怒」,明活字本作「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