鶴林玉露卷之五 甲編
關燈
小
中
大
者,疑詞也,謂吾道若獲用,則西周之美可尋,不止乎東周而遂已也。
此正欲以理而回其勢也。
及歷聘無逢,自衛反魯,則道不獲行,而勢之所趨,有不可挽者矣,安得不憫然寓意於定書之末乎!考秦之強,實自穆公始,秦以割地斃列國,非特戰國時為然,在春秋時已然矣。
左氏傳曰:「賂秦伯以河外列城五。
」【賂秦伯以河外列城五 「河外」,原作「河內」,誤。
案,左傳魯僖公十五年記作「河外」。
據改。
】又曰:「秦始征晉河東,置官司馬。
」此皆薪不盡、火不滅之兆也。
周亡而秦興,已粲然在目中矣,孰謂夫子而不知乎!且非特定書為然也,其刪詩亦然。
十五國風,莫非中國之詩也,吳楚流而入於夷狄,則削而不錄。
秦與吳楚等也,獨存其詩。
今觀列國之風,大抵流蕩昏淫,有日趨於亡之勢,惟秦始有車馬禮樂,其詩奮厲猛起,已有招八州畢六王之氣象,夫子存而不刪,豈無意乎? 荊公見濂溪 君子為流俗,而社稷蒼生將有賴焉。
嗚呼!豈非天哉!?王荊公少年,不可一世士,獨懷刺候濂溪,三及門而三辭焉。
荊公恚曰:「吾獨不可自求之六經乎!」乃不復見。
餘謂濂溪知荊公自信太篤,自處太高,故欲少摧其銳,而不料其不可回也。
然再辭可矣,三則已甚。
使荊公得從濂溪,沐浴於光風霽月之中,以消釋其偏蔽,則他日得君行道,必無新法之煩苛,必不斥 呂秦牛晉 秦虎視山東,蠶食六國,不知六國未滅,而秦先滅矣。
何也?始皇乃呂不韋之子,則是嬴氏為呂氏所滅也。
司馬氏欺人孤寡,而奪之位,不知魏滅未幾,而晉亦滅矣。
何也?元帝乃牛金之子,【元帝乃牛金之子 此誤。
考晉書卷六元帝紀,有語雲:「初,玄石圖有『牛繼馬後』,故宣帝深忌牛氏,遂為二榼,共一口,以貯酒焉,帝先飲佳者,而以毒酒鴆其將牛金。
而恭王妃夏侯氏通小吏牛氏而生元帝,亦有符雲。
」案,晉宣帝司馬懿卒於嘉平三年,而晉元帝生於鹹寧二年,相距二十五年,況牛金為宣帝所鴆,尚死於宣帝之前,依晉書所記,元帝係「小吏牛氏」之私生子,非牛金之子明矣。
】則是司馬氏為牛氏所滅也。
春秋書莒氏滅鄫,義正如此。
胡緻堂欲用春秋法,於始皇紀便明書呂氏,元帝紀便明書牛氏,以從其實。
景公顏子 景公千駟,不及夷齊。
顏子一瓢,乃同禹稷。
孔孟垂教,深切著明,而後世利欲之私,至於包括天地,蔽遮日月。
太史公曰:「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天下嘻嘻,皆為利來。
」【皆為利來 「來」下原有夾注雲:「音離。
」】籲!可哀也哉。
誅綦寡【誅綦寡 寬文本並諸本均作「誅罪」。
】 舜誅四,周公誅二,趙廣漢誅一原褚而潁川服,【趙廣漢誅一原褚而潁川服 案,「原」、「褚」當為二姓,而非一人。
漢書趙廣漢傳載:「郡大姓原、褚宗族橫恣,......廣漢既至數月,誅原、褚首惡,郡中震栗。
」顏師古注雲:「原、褚,二姓也。
」羅氏誤二姓為一人。
】尹翁歸誅一許仲孫而東海服。
趙、尹固不足道,而所以用刑者,則舜與周公之術也。
彼渭水盡赤,血流波道者,【渭水盡赤血流波道 諸本作「臨渭論囚,渭水盡赤」。
】獨何為哉? 學仕 學不必博,要之有用;仕不必達,要之無愧。
學而無用,塗車芻靈也;仕而有愧,鶴軒虎冠也。
寶臣 楚不以白珩為寶,而觀射父之作訓辭,左史倚相之道訓典,【左史倚相之道訓典 「道」,諸本作「通」。
】乃楚之至寶也。
齊不以徑寸之珠為寶,而檀子之守南城,朌子之守高唐,黔夫之守徐州,種首之備盜賊,乃齊之至寶也。
故忠賢才識之士,謂之寶臣。
若無寶而不之求,得寶而不之識,有寶而不之重,棄荊玉而喜燕石,賤周璞而藏鄭鼠,國之不亡者,幸也。
飢寒 楊誠齋雲:「人皆以飢寒為患,不知所患者,正在於不飢不寒爾。
」此語殊有味。
乞食於野人,晉重耳之所以霸。
燎衣破?而啜豆粥,漢光武之所以興。
況下此者,其可不知飢寒之味哉! 無垢廷對 張子韶對策,至晡未畢,貂璫促之。
子韶曰:「未也,方談及公等。
」故其策曰:「閹寺聞名,國之不祥也。
堯舜閹寺不聞於典謨,三王閹寺不聞於誓誥。
豎刁聞於齊而齊亂,伊戾聞於宋而宋危。
」 浦鷗 杜陵詠鷗雲:「江浦寒鷗戲,無它亦自饒。
卻思翻玉羽,隨意點
此正欲以理而回其勢也。
及歷聘無逢,自衛反魯,則道不獲行,而勢之所趨,有不可挽者矣,安得不憫然寓意於定書之末乎!考秦之強,實自穆公始,秦以割地斃列國,非特戰國時為然,在春秋時已然矣。
左氏傳曰:「賂秦伯以河外列城五。
」
案,左傳魯僖公十五年記作「河外」。
據改。
】又曰:「秦始征晉河東,置官司馬。
」此皆薪不盡、火不滅之兆也。
周亡而秦興,已粲然在目中矣,孰謂夫子而不知乎!且非特定書為然也,其刪詩亦然。
十五國風,莫非中國之詩也,吳楚流而入於夷狄,則削而不錄。
秦與吳楚等也,獨存其詩。
今觀列國之風,大抵流蕩昏淫,有日趨於亡之勢,惟秦始有車馬禮樂,其詩奮厲猛起,已有招八州畢六王之氣象,夫子存而不刪,豈無意乎? 荊公見濂溪 君子為流俗,而社稷蒼生將有賴焉。
嗚呼!豈非天哉!?王荊公少年,不可一世士,獨懷刺候濂溪,三及門而三辭焉。
荊公恚曰:「吾獨不可自求之六經乎!」乃不復見。
餘謂濂溪知荊公自信太篤,自處太高,故欲少摧其銳,而不料其不可回也。
然再辭可矣,三則已甚。
使荊公得從濂溪,沐浴於光風霽月之中,以消釋其偏蔽,則他日得君行道,必無新法之煩苛,必不斥 呂秦牛晉 秦虎視山東,蠶食六國,不知六國未滅,而秦先滅矣。
何也?始皇乃呂不韋之子,則是嬴氏為呂氏所滅也。
司馬氏欺人孤寡,而奪之位,不知魏滅未幾,而晉亦滅矣。
何也?元帝乃牛金之子,
考晉書卷六元帝紀,有語雲:「初,玄石圖有『牛繼馬後』,故宣帝深忌牛氏,遂為二榼,共一口,以貯酒焉,帝先飲佳者,而以毒酒鴆其將牛金。
而恭王妃夏侯氏通小吏牛氏而生元帝,亦有符雲。
」案,晉宣帝司馬懿卒於嘉平三年,而晉元帝生於鹹寧二年,相距二十五年,況牛金為宣帝所鴆,尚死於宣帝之前,依晉書所記,元帝係「小吏牛氏」之私生子,非牛金之子明矣。
】則是司馬氏為牛氏所滅也。
春秋書莒氏滅鄫,義正如此。
胡緻堂欲用春秋法,於始皇紀便明書呂氏,元帝紀便明書牛氏,以從其實。
景公顏子 景公千駟,不及夷齊。
顏子一瓢,乃同禹稷。
孔孟垂教,深切著明,而後世利欲之私,至於包括天地,蔽遮日月。
太史公曰:「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天下嘻嘻,皆為利來。
」
」】籲!可哀也哉。
誅綦寡
】 舜誅四,周公誅二,趙廣漢誅一原褚而潁川服,
漢書趙廣漢傳載:「郡大姓原、褚宗族橫恣,......廣漢既至數月,誅原、褚首惡,郡中震栗。
」顏師古注雲:「原、褚,二姓也。
」羅氏誤二姓為一人。
】尹翁歸誅一許仲孫而東海服。
趙、尹固不足道,而所以用刑者,則舜與周公之術也。
彼渭水盡赤,血流波道者,
】獨何為哉? 學仕 學不必博,要之有用;仕不必達,要之無愧。
學而無用,塗車芻靈也;仕而有愧,鶴軒虎冠也。
寶臣 楚不以白珩為寶,而觀射父之作訓辭,左史倚相之道訓典,
】乃楚之至寶也。
齊不以徑寸之珠為寶,而檀子之守南城,朌子之守高唐,黔夫之守徐州,種首之備盜賊,乃齊之至寶也。
故忠賢才識之士,謂之寶臣。
若無寶而不之求,得寶而不之識,有寶而不之重,棄荊玉而喜燕石,賤周璞而藏鄭鼠,國之不亡者,幸也。
飢寒 楊誠齋雲:「人皆以飢寒為患,不知所患者,正在於不飢不寒爾。
」此語殊有味。
乞食於野人,晉重耳之所以霸。
燎衣破?而啜豆粥,漢光武之所以興。
況下此者,其可不知飢寒之味哉! 無垢廷對 張子韶對策,至晡未畢,貂璫促之。
子韶曰:「未也,方談及公等。
」故其策曰:「閹寺聞名,國之不祥也。
堯舜閹寺不聞於典謨,三王閹寺不聞於誓誥。
豎刁聞於齊而齊亂,伊戾聞於宋而宋危。
」 浦鷗 杜陵詠鷗雲:「江浦寒鷗戲,無它亦自饒。
卻思翻玉羽,隨意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