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

關燈
術而又知道 高安丐者趙生,敝衣蓬發,未嘗洗浴。

    好飲酒,醉辄毆罵其市人。

    雖有好事者時常與語,生亦慢罵,斥其過惡,故高安之人皆謂之狂人,不敢近也。

    然其與人遇,雖未相識,皆能道其宿疾,與其平生善惡。

    以此,或曰:「此誠有道者耶?」元豐三年,予谪居高安,時見之于途,亦畏其狂,不敢問。

    是歲歲暮,生來見予,予诘之曰:「生未嘗求人而谒我,何也?」生曰:「吾意欲見爾。

    」既而曰:「吾知君好道而不得要,陽不降,陰不升,故肉多而浮,面赤而瘡。

    吾将教君椀水以灌溉子骸,經旬,諸疾可去,經歲不怠,雖度世可也。

    」予用其說,信然,惟怠不能久,故不能極其妙。

    生嘗約予會宿,既而不至。

    予問其故,曰:「吾将與君出遊,度君不能無驚,驚或傷神,故不敢。

    」予曰:「生所遊何處?」曰:「吾嘗至太山下,所見與世說地獄同。

    君若見此,歸當不願仕矣。

    」予曰:「何故?」生曰:「彼多僧與官吏,僧逾分,吏囊物故耳。

    」予曰:「生能至彼,彼亦知相敬乎?」生曰:「不然。

    吾則見彼,彼不見吾也。

    譬如鬼耳,鬼入人家,鬼能見人,而人不見鬼也。

    」自歎曰:「此亦邪術,非正法也。

    君能自養,使氣與性俱全,則出入之際,不學而能,然後為正也。

    」予曰:「養氣,從生說可矣;至于養性,柰何?」生不答。

    一日,遽問曰:「君亦嘗夢乎?」曰:「然。

    」「亦嘗夢先公乎?」曰:「然。

    」「方其夢也,亦有存沒憂樂之知乎?」曰:「是不可常也。

    」生笑曰:「嘗問我養性,今有夢覺之異,則性不全矣。

    」予矍然異其言,自此知生非特挾術,亦知道者也。

    生兩目皆翳,視物不能明,然時能脫翳,見瞳子碧色。

    自臍以上,骨如龜殼,自心已下,骨如鋒刃,兩骨相值,其間不合如指。

    自言:「生于甲寅,今一百二十七年矣。

    家本代州,名吉,事五台僧不終,棄之遊四方。

    少年無行,所為多不法。

    與揚州蔣君俱學,蔣惡之,以藥毒其目,遂翳。

    」然生亦非蔣不循禮,槁死無為也。

    是時,予兄子瞻谪居黃州,求書而往。

    一見,喜其樂易,留半歲不去。

    及子瞻北歸,從之與興國,知軍楊繪見而留之。

    生喜禽鳥六畜,嘗以一物自随,寝食與之同。

    居興國,畜駿騾,為騾所傷而死,繪具棺葬之。

    元佑元年,予與子瞻皆召還京師,蜀僧法震來見,曰:「震泝江将谒公黃州,至雲安酒家,見一丐者,曰:『吾姓趙,頃在黃州識蘇公,為我謝之。

    』」予驚問其狀,良是。

    時知興國軍朱彥博在坐,歸告其父,發其葬,空無所有,惟一杖及兩胫在。

    予聞有道者惡人知之,多以惡言穢行自晦,然亦不能自揜,故順德時見于外。

    予觀趙鄙拙忿隘,非專自晦者也,然其言時有合于道。

    蓋于道無所見,則術不能神;術雖已至,而道未全盡,雖能久,亦未可以語古之真人也。

    古書屍假之下者留腳一骨,生豈假者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