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下
關燈
小
中
大
學士中,獨有漁父之歎。
”人多傳誦。
知制诰被谪,未幾複職。
謝牍“階前。
藥樹重吟謝客之詩,觀裡桃花免動劉郎之歎”,比句尤微婉也。
田宣簡公天資寬明忠厚,海□□□帥平涼日置灑與僚屬相集,路分都監雍元規者酌飲逾常,言色失度,曳裾離席而遊,诘旦方悟。
愧畏不勝,即馳詣公,深自咎謝。
公溫然軟語以存慰之。
既去尚慮其内,弗安也。
後數日谕副帥範恪宴兵官于西池,席半贈以詩曰:“醒時莫憶醉時事,今日休言昨日非。
池上風光宜共釂,勸君不要半酣歸。
”元規幾于感泣方甯處矣。
論者莫不歎公之德量足以容物大過人也。
宣簡嘗過箕山,望颍水有詩雲:“先生嘗此傲明時,綠岫清波萬古奇。
應有好名心未息,灘頭洗耳欲人知。
”帝以天下讓,若自得而無待于外,則遜避而已,烏用“洗耳”哉!“洗耳”乃欲暴揚其高風于四方萬世也。
公能探其情矣。
宣簡初登大科,通守金陵日,有李琵琶者本建康伶人,國除時十餘歲,逮茲近八十。
因宴席呼出,猶能飲巨觥。
陳叙平昔,曆曆可聽,辭容不甚追怆,若無情人。
又雲後主喜音藝,選教坊之尤者号“别敕都知”。
日夕侍宴,自稱父喜琵琶,名冠别選。
王帥圍城未陷間,後主猶未辍樂,但雲甚述。
公有詩卒章曰:“曲終甚喜詢前事,自言本是都知子。
當時此地最繁華,酒酣不覺恣矜誇。
若使斯人解感傷,豈能終老愛琵琶。
”誠如所謂矣。
以其無情所以道往事奏舊曲而不悲,淪落泥塗而長年也。
古詩雲:“寡欲罕所關,味薄真自幸。
”又曰:“多情真薄命,容易即回腸。
”噫!于物味濃而情勿遷者,未嘗不為身之累焉!亦賤分緻然,己莫能而取舍爾。
若李琵琶在人間,幸未必不多而命未必不厚也。
楊文公入省校試,天下士既出,真廟問雲:“聞卿都堂簾中哄笑何故?”對曰:“有舉人上請堯舜是幾事。
臣答以有疑時不要使,因此同僚皆以為笑。
”上為之動容。
範蜀公嘗書于簡,在南唐時已著斯事矣。
侍郎楊銮乃國相湯悅之妹婿,問悅曰:“堯舜不知幾件事?”答雲:“如此疑事不要使。
”噫!荒唐之流多矣,何獨子耶? 富文忠當軸,殿帥阙,進拟除授。
上謂公曰:“張茂實久次何不與選?”對曰:“茂實雖可任,曾同臣北使,恐緻物議,故不敢引用。
”上曰:“朝廷公舉何恤人言?”遂被擢禦史中丞。
韓绛不知所以,奏論其事,果如文忠之說,彈其非公。
丞相即日家居拜章,引咎雲:“觀绛所言皆中臣病,無路可逃于斧钺,胡顔再觐于宸旒?”蓋上自知本末不假剖析爾。
終由是請去,猶堅乞出。
又歐陽永叔時為内制,批答雲:“事緣暖昧,語涉中傷,遽罷憲司以釋群惑。
雖朕之不明不敏,能為卿而辨之。
而卿亦何嫌何疑,遂将去朕而不顧。
避辭已确,敦喻亦勤,其體予于懷,複安厥位,使天下曉然知朕任賢而無貳也。
”君臣相與至矣,然而非歐之筆,亦莫能發揮人主之誠意如此之著切,而使大臣釋然感通也。
韓、富二公功與夫當世人望,不啻古之王佐也。
天下無賢不肖稱韓富二公亦素相厚,韓嘗寄詩文忠雲:“二州連結子孫契,十載同馳忠義名。
”治平間,韓位元台,富為樞相,舉錯之間事有矛盾,由是失歡而弗顧,相繼而去位。
音問慶吊亦皆闊略。
所謂勢疑則隙生,力侔則亂起。
豈虛言乎?名賢尚爾,況庸人哉! 馮當時為舉子時,卷中《詠溫泉》雲“他如冰雪爾如湯,他學安流爾沸揚。
人事如今貴和合,莫将寒暑苦參商。
”(平生多可少怪,于物無忤志,見于良篇矣) 文潞公守成都,獻燈籠錦于溫成宮中,都下傳其新異。
代還輔政,繼而宰國。
唐子方為言官舉貢錦事,廷斥其奸,詞甚鲠,忤天子震怒而不懾。
左右之人靡不為之惴惴,坐是竄逐嶺外。
李師中有詩送行雲:“真誠自許時不與,獨立敢言人所難。
去國一身輕似葉,高名千載重如山。
并遊英俊顔何厚,未死奸谀骨已寒。
天意若思安社稷,肯教夫子不生還。
”人有易未字作尚者,蓋有所謂爾。
當時義夫志士非獨欽唐之孤節勁氣,而亦重李之銳然樂善成美矣。
日後子方聲問寝揚,祿位益顯,為禦史中丞,俛默以養譽望而無所建明,不若前時之
”人多傳誦。
知制诰被谪,未幾複職。
謝牍“階前。
藥樹重吟謝客之詩,觀裡桃花免動劉郎之歎”,比句尤微婉也。
田宣簡公天資寬明忠厚,海□□□帥平涼日置灑與僚屬相集,路分都監雍元規者酌飲逾常,言色失度,曳裾離席而遊,诘旦方悟。
愧畏不勝,即馳詣公,深自咎謝。
公溫然軟語以存慰之。
既去尚慮其内,弗安也。
後數日谕副帥範恪宴兵官于西池,席半贈以詩曰:“醒時莫憶醉時事,今日休言昨日非。
池上風光宜共釂,勸君不要半酣歸。
”元規幾于感泣方甯處矣。
論者莫不歎公之德量足以容物大過人也。
宣簡嘗過箕山,望颍水有詩雲:“先生嘗此傲明時,綠岫清波萬古奇。
應有好名心未息,灘頭洗耳欲人知。
”帝以天下讓,若自得而無待于外,則遜避而已,烏用“洗耳”哉!“洗耳”乃欲暴揚其高風于四方萬世也。
公能探其情矣。
宣簡初登大科,通守金陵日,有李琵琶者本建康伶人,國除時十餘歲,逮茲近八十。
因宴席呼出,猶能飲巨觥。
陳叙平昔,曆曆可聽,辭容不甚追怆,若無情人。
又雲後主喜音藝,選教坊之尤者号“别敕都知”。
日夕侍宴,自稱父喜琵琶,名冠别選。
王帥圍城未陷間,後主猶未辍樂,但雲甚述。
公有詩卒章曰:“曲終甚喜詢前事,自言本是都知子。
當時此地最繁華,酒酣不覺恣矜誇。
若使斯人解感傷,豈能終老愛琵琶。
”誠如所謂矣。
以其無情所以道往事奏舊曲而不悲,淪落泥塗而長年也。
古詩雲:“寡欲罕所關,味薄真自幸。
”又曰:“多情真薄命,容易即回腸。
”噫!于物味濃而情勿遷者,未嘗不為身之累焉!亦賤分緻然,己莫能而取舍爾。
若李琵琶在人間,幸未必不多而命未必不厚也。
楊文公入省校試,天下士既出,真廟問雲:“聞卿都堂簾中哄笑何故?”對曰:“有舉人上請堯舜是幾事。
臣答以有疑時不要使,因此同僚皆以為笑。
”上為之動容。
範蜀公嘗書于簡,在南唐時已著斯事矣。
侍郎楊銮乃國相湯悅之妹婿,問悅曰:“堯舜不知幾件事?”答雲:“如此疑事不要使。
”噫!荒唐之流多矣,何獨子耶? 富文忠當軸,殿帥阙,進拟除授。
上謂公曰:“張茂實久次何不與選?”對曰:“茂實雖可任,曾同臣北使,恐緻物議,故不敢引用。
”上曰:“朝廷公舉何恤人言?”遂被擢禦史中丞。
韓绛不知所以,奏論其事,果如文忠之說,彈其非公。
丞相即日家居拜章,引咎雲:“觀绛所言皆中臣病,無路可逃于斧钺,胡顔再觐于宸旒?”蓋上自知本末不假剖析爾。
終由是請去,猶堅乞出。
又歐陽永叔時為内制,批答雲:“事緣暖昧,語涉中傷,遽罷憲司以釋群惑。
雖朕之不明不敏,能為卿而辨之。
而卿亦何嫌何疑,遂将去朕而不顧。
避辭已确,敦喻亦勤,其體予于懷,複安厥位,使天下曉然知朕任賢而無貳也。
”君臣相與至矣,然而非歐之筆,亦莫能發揮人主之誠意如此之著切,而使大臣釋然感通也。
韓、富二公功與夫當世人望,不啻古之王佐也。
天下無賢不肖稱韓富二公亦素相厚,韓嘗寄詩文忠雲:“二州連結子孫契,十載同馳忠義名。
”治平間,韓位元台,富為樞相,舉錯之間事有矛盾,由是失歡而弗顧,相繼而去位。
音問慶吊亦皆闊略。
所謂勢疑則隙生,力侔則亂起。
豈虛言乎?名賢尚爾,況庸人哉! 馮當時為舉子時,卷中《詠溫泉》雲“他如冰雪爾如湯,他學安流爾沸揚。
人事如今貴和合,莫将寒暑苦參商。
”(平生多可少怪,于物無忤志,見于良篇矣) 文潞公守成都,獻燈籠錦于溫成宮中,都下傳其新異。
代還輔政,繼而宰國。
唐子方為言官舉貢錦事,廷斥其奸,詞甚鲠,忤天子震怒而不懾。
左右之人靡不為之惴惴,坐是竄逐嶺外。
李師中有詩送行雲:“真誠自許時不與,獨立敢言人所難。
去國一身輕似葉,高名千載重如山。
并遊英俊顔何厚,未死奸谀骨已寒。
天意若思安社稷,肯教夫子不生還。
”人有易未字作尚者,蓋有所謂爾。
當時義夫志士非獨欽唐之孤節勁氣,而亦重李之銳然樂善成美矣。
日後子方聲問寝揚,祿位益顯,為禦史中丞,俛默以養譽望而無所建明,不若前時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