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山清話全文
關燈
小
中
大
物,乞行禁止,且欲毀棄民間日近所鑄者銅器。
時張天覺為正言,極論其不可,恐官司臨迫,因而壞及前代古器。
重實之言既不降出,憤懑不平,謂同列曰:“天覺隻怕壞了钹兒磬兒。
” 呂晦叔為中丞,一日報在假,館中諸公因問:“何事在假?”時劉貢父在坐,忽大言:“今日必是一個十齋日。
”蓋指晦叔好佛也。
洛中有一僧欲開堂說法,司馬君實夜過邵堯夫雲:“聞富彥國、呂晦叔欲往聽此,甚不可,但晦叔貪佛已不可勸,人亦不怪,如何勸得彥國。
”堯夫曰:“今日已暮矣,姑任之。
”明日二人果偕往。
後月餘,彥國招數客共飯,堯夫在焉,因問彥國曰:“主上以裴晉公之禮起公,公何不應命。
又聞三遣使,公皆卧内見之。
”彥國曰:“衰病如此,其能起否?”堯夫曰:“上三命公不起,一僧開堂,以片紙見呼即出,恐亦未是。
”彥國曰:“弼亦不曾思量至此。
” 神宗時,韓子華為中丞,劾奏宰臣富弼:人言張茂先為先帝子,而弼引為管軍。
鄭公丐罷,子華亦待罪。
仍牒閣門更不稱中丞,及不朝參。
今中書密同谏議以為管軍人無間言,绛欲以危言中傷大臣,事既無根,徒搖衆聽,兼绛舉措颠倒,不足以表率百官,于是子華削職知蔡州,子方亦請外知荊南。
敕過門下,何郯知封駁事,封還,子方乃留。
仁宗時,梓州妖人白彥歡能依鬼神作法,以詛人至有死者,獄上請谳,皆以不見傷為疑,梁莊肅曰:“殺人以刃尚或可拒,以詛則其可免乎?”竟殺之。
張堯佐以溫成之故複除宣徽使,唐質肅時為禦史裡行,争之不可得,求全台上殿,不許,求自貶,不報,于是劾宰相并言事官皆附會緘默,乃又援緻舊臣。
帝急召二府,以其章示之,子方猶立殿上,梁莊肅為樞副,曰:“宰相豈禦史薦耶?”叱使下殿,殿上莫不驚愕相視。
于是貶春州别駕,又改英州,宰相谏官明日亦皆罷逐。
真宗不豫,荊王因問疾留宿禁中,宰執亦以祈禳内宿,時禦藥李從吉因對荊王叱小黃門,荊王怒曰:“皇帝服藥,爾輩敢近木圍子高聲?”以手中熟水潑之。
從吉者自言與李文定是族人。
仁宗既即位,從吉使其徒乘間言于上曰:頃時先帝大漸,八大王留禁中者累日,宰執恐有異謀,因八大王取金盂熟水,李迪以墨筆攪水中,八大王疑有毒藥,即時出禁中去。
上曰:不然,安有是事?若八大王見盂中黑水,便不會根究?翰林司且渲筆在熟水中也,則甚計策?當時八大王才到禁中,便要出去,卻是娘娘留住,教隻在禁中,明日即去。
直是無此事,必是李從吉唆使爾輩來說。
上即位未及一年,英悟已如此。
餘少時嘗與文潛在館中,因看《隋唐嘉話》,見楊祭酒贈項斯詩雲:度度見詩詩總好,今觀标格勝于詩,平生不解藏人善,到處逢人說項斯。
因問諸公:唐時未聞項斯有詩名也。
文潛曰:必不足,觀楊君詩律已如此,想其所好者皆此類也。
韓莊敏一日來予子弟讀書堂,遍觀子侄程課,喜甚,謂門客曰:“舉業隻須做到這個地位,有命時盡可及第。
自此當令日日講五經,依次第觀子史,程文不必更工,枉了工夫,若無命時,雖工無益。
” 東坡在雪堂,一日讀杜牧之《阿房宮賦》凡數遍,每讀徹一遍即再三咨嗟歎息,至夜分猶不寐。
有二老兵皆陝人,給事左右,坐久,甚苦之,一人長歎,操西音曰:知他有甚好處,夜久寒甚不肯睡,連作冤苦聲。
其一曰:也有兩句好(西人皆作吼音)。
其人大怒曰:你又理會得甚底。
對曰:我愛他道天下人不敢言而敢怒。
叔黨卧而聞之,明日以告,東坡大笑曰:這漢子也有鑒識。
秦觀南遷,行次郴道,遇雨,有老仆滕貴者久在少遊家,随以南行,管押行李在後,泥濘不能進,少遊留道傍人家以俟,久之,方珊策杖而至。
視少遊歎曰:學士學士,他門取了富貴,做了好官,不枉了恁地,自家做甚來陪奉他門,波波地打閑官,方落得甚聲名。
怒而不飯,少遊再三勉之曰:沒奈何。
其人怒猶未已,曰:可知是沒奈何。
少遊後見鄧博文,言之大笑,且謂鄧曰:到京見諸公不可不舉似,以發一笑也。
子瞻愛杜牧之《華清宮詩》,自言凡為人寫了三四十本矣。
仁宗時,大名府有營兵背生肉,蜿蜒如龍。
時程天球判大名,囚其人于獄,具奏于朝。
上覽其奏,笑曰:是人何罪哉?此贅耳。
即令釋之。
後其兵辄死,上頗疑焉。
一日對輔臣言,大名府兵士肉生于背,已是病也,又從而禁系,安得不死。
又其後,天球在延州累立功,上欲大用,辄曰:向來無故囚人,至今念之也。
元符三年,立賢妃劉氏為後,鄒至完上疏言不當立:五伯者三王之罪人也,其葵丘之會載書猶首曰無以妾為妻,況陛下之聖高出三王之上,其可忽此乎?萬一自此以後士大夫有以妾為妻者,臣僚糾劾以聞,陛下何以處之,不治則傷化敗俗,無以為國,治之則上行下效,難以責人,先帝在位動以二帝三王為法,今陛下為五伯之所不為者。
哲宗讀至此,震怒,诏浩言多狂妄,事實不根,除名勒停,新州羁管。
當時人見至完之貶大峻,而未見其疏,遂有士人僞為之者,不樂至完者錄其僞本以進,有商王桀纣之語,言至完外以此本矯示于人以邀名,其實非也。
上愈怒,故行遣至完嘗所往來之人甚衆。
曾纡雲,山谷用樂天語作《黔南詩》。
白雲:霜降水返壑,風落木歸山,冉冉歲将晏,物皆複本原。
山谷雲:霜降水返壑,風落木歸山,冉冉歲華晚,昆蟲皆閉關。
白雲:渴人多夢飲,饑人多夢飧,春來夢何處,合眼到東川。
山谷雲:病人多夢醫,囚人多夢赦,如何春來夢,合眼在鄉社。
白雲:相去六千裡,地絕天邈然,十書九不到,何以開憂顔。
山谷雲:相望六千裡,天地隔江山,十書九不到,何用一開顔。
纡愛之,每對人口誦,謂是點鐵成金也。
範寥雲寥在宜州嘗問山谷,山谷雲:庭堅少時誦熟,久而忘其為何人詩也,嘗阻雨衡山尉廳,偶然無事信筆戲書爾。
寥以纡“點鐵之語”告之,山谷大笑曰:烏有是理,便如此點鐵。
人問邵堯夫:“人有潔病,何也?”堯夫曰:“胸中滞礙而多疑耳,未有人天生如此也,初因多疑積漸而日深,此亦未為害,但疑心既重,則萬境皆錯,最是害道,第一事不可不知也。
” 山谷在宜州服紫霞丹,自雲得力,曾纡嘗以書勸其勿服,山谷答雲:公卷疽根在傍,乃不可服,如仆服之,殆是晴雲之在川谷,安得霹靂火也。
山谷之在宜也,其年乙酉,即崇甯四年也,重九日,登郡城之樓,聽邊人相語今歲當鏖戰取封侯,因作小詞雲:諸将說封侯,短笛長吹獨倚樓,萬事總成風雨去,休休,戲馬台南金絡頭。
催酒莫遲留,酒似今秋勝去秋,花向老人頭上笑,羞羞,人不羞花花自羞。
椅欄高歌,若不能堪者,是月三十日果不起,範寥自言親見之。
範寥言,山谷在宜州嘗作亥卯未軍肫,又作未酉亥軍肫,寥皆得享之。
王沂公每見子侄語話學人鄉音,及效人舉止,必痛抑之,且曰:不成。
登對後亦如此。
李公擇每飲酒至百杯即止,诘旦見賓客,或回書問,亦不病酒,亦無倦色。
老蘇初出蜀,以兵書遍見諸公貴人,皆不甚領略。
後有人言其姓名于富韓公,公曰:此君專勸人行殺戮以立威,豈得直如此要官職做。
忠宣公範堯夫居常正坐,未嘗背靠着物,見客處有數胡床,每暑月蒸濕時,其餘客所坐者,背所着處皆有污漬痕迹,惟公所坐處常幹也。
公所着衣服每易以瀚濯,并無垢膩,履襪雖敝,亦皆潔白。
子弟書室中皆坐草縛墩子或杌子,初無有靠背之物。
有一幕客好修飾邊幅,其衣巾常整整然,公未嘗以目視之。
每遇筵會,公不以上官自居,必再三勉客,待其飲盡而後已,惟勸至此幕客,一舉而退,然此客不悟,每遇赴席,愈更潔其服而進。
予每舉此以戒吾家子侄。
王荊公《謝公墩詩》雲:千枝孫峄陽,萬本母淇奧,滿門陶令株,彌岸韓侯簌。
貢父雲不成語。
張天覺好佛而不許諸子誦經,雲彼讀書未多,心源未明,才拈着經卷便燒香禮拜,不能得了。
範蜀公鎮每對客,尊嚴靜重,言有條理,客亦不敢慢易。
惟蘇子瞻則掀髯鼓掌,旁若無人,然蜀公甚敬之。
一日,有客問公:何為不重黃庭堅?公曰:魯直,一代偉人,鎮之畏友也,安敢不加重。
又問:庭堅學佛有得否?公曰:這個則如何知得,但佛亦如何恁地學得。
彭汝砺久在侍從,剛明正直,朝野推重。
晚娶宋氏婦,有姿色器資,承順惟恐不及,後出守九江,病中忽索紙筆大書雲:宿世冤家,五年夫婦,從今以往,不打這鼓。
投筆而逝。
晏文獻公為京兆,辟張先為通判,新納侍兒公甚屬意。
先字子野,能為詩詞,公雅重之,每張來即令侍兒出侑觞,往往歌子野所為之詞。
其後王夫人浸不容,公即出之。
一日子野至,公與之飲,子野作《碧牡丹詞》,令營妓歌之,有雲:“望極藍橋,但暮雲千裡,幾重山幾重水”之句,公聞之,怃然曰:人生行樂耳,何自苦如此。
亟命于宅庫支錢若幹,複取前所出侍兒,既來,夫人亦不複誰何也。
陳瑩中雲,嶺南之人見逐客,不問官高卑,皆呼為相公,想是見相公常來也。
一長老在歐陽公座上見公家小兒有小名僧哥者,戲謂公曰:公不重佛,安得此名。
公笑曰:人家小兒要易長育,往往以賤名為小名,如狗羊犬馬之類是也。
聞者莫不服公之捷對。
時張天覺為正言,極論其不可,恐官司臨迫,因而壞及前代古器。
重實之言既不降出,憤懑不平,謂同列曰:“天覺隻怕壞了钹兒磬兒。
” 呂晦叔為中丞,一日報在假,館中諸公因問:“何事在假?”時劉貢父在坐,忽大言:“今日必是一個十齋日。
”蓋指晦叔好佛也。
洛中有一僧欲開堂說法,司馬君實夜過邵堯夫雲:“聞富彥國、呂晦叔欲往聽此,甚不可,但晦叔貪佛已不可勸,人亦不怪,如何勸得彥國。
”堯夫曰:“今日已暮矣,姑任之。
”明日二人果偕往。
後月餘,彥國招數客共飯,堯夫在焉,因問彥國曰:“主上以裴晉公之禮起公,公何不應命。
又聞三遣使,公皆卧内見之。
”彥國曰:“衰病如此,其能起否?”堯夫曰:“上三命公不起,一僧開堂,以片紙見呼即出,恐亦未是。
”彥國曰:“弼亦不曾思量至此。
” 神宗時,韓子華為中丞,劾奏宰臣富弼:人言張茂先為先帝子,而弼引為管軍。
鄭公丐罷,子華亦待罪。
仍牒閣門更不稱中丞,及不朝參。
今中書密同谏議以為管軍人無間言,绛欲以危言中傷大臣,事既無根,徒搖衆聽,兼绛舉措颠倒,不足以表率百官,于是子華削職知蔡州,子方亦請外知荊南。
敕過門下,何郯知封駁事,封還,子方乃留。
仁宗時,梓州妖人白彥歡能依鬼神作法,以詛人至有死者,獄上請谳,皆以不見傷為疑,梁莊肅曰:“殺人以刃尚或可拒,以詛則其可免乎?”竟殺之。
張堯佐以溫成之故複除宣徽使,唐質肅時為禦史裡行,争之不可得,求全台上殿,不許,求自貶,不報,于是劾宰相并言事官皆附會緘默,乃又援緻舊臣。
帝急召二府,以其章示之,子方猶立殿上,梁莊肅為樞副,曰:“宰相豈禦史薦耶?”叱使下殿,殿上莫不驚愕相視。
于是貶春州别駕,又改英州,宰相谏官明日亦皆罷逐。
真宗不豫,荊王因問疾留宿禁中,宰執亦以祈禳内宿,時禦藥李從吉因對荊王叱小黃門,荊王怒曰:“皇帝服藥,爾輩敢近木圍子高聲?”以手中熟水潑之。
從吉者自言與李文定是族人。
仁宗既即位,從吉使其徒乘間言于上曰:頃時先帝大漸,八大王留禁中者累日,宰執恐有異謀,因八大王取金盂熟水,李迪以墨筆攪水中,八大王疑有毒藥,即時出禁中去。
上曰:不然,安有是事?若八大王見盂中黑水,便不會根究?翰林司且渲筆在熟水中也,則甚計策?當時八大王才到禁中,便要出去,卻是娘娘留住,教隻在禁中,明日即去。
直是無此事,必是李從吉唆使爾輩來說。
上即位未及一年,英悟已如此。
餘少時嘗與文潛在館中,因看《隋唐嘉話》,見楊祭酒贈項斯詩雲:度度見詩詩總好,今觀标格勝于詩,平生不解藏人善,到處逢人說項斯。
因問諸公:唐時未聞項斯有詩名也。
文潛曰:必不足,觀楊君詩律已如此,想其所好者皆此類也。
韓莊敏一日來予子弟讀書堂,遍觀子侄程課,喜甚,謂門客曰:“舉業隻須做到這個地位,有命時盡可及第。
自此當令日日講五經,依次第觀子史,程文不必更工,枉了工夫,若無命時,雖工無益。
” 東坡在雪堂,一日讀杜牧之《阿房宮賦》凡數遍,每讀徹一遍即再三咨嗟歎息,至夜分猶不寐。
有二老兵皆陝人,給事左右,坐久,甚苦之,一人長歎,操西音曰:知他有甚好處,夜久寒甚不肯睡,連作冤苦聲。
其一曰:也有兩句好(西人皆作吼音)。
其人大怒曰:你又理會得甚底。
對曰:我愛他道天下人不敢言而敢怒。
叔黨卧而聞之,明日以告,東坡大笑曰:這漢子也有鑒識。
秦觀南遷,行次郴道,遇雨,有老仆滕貴者久在少遊家,随以南行,管押行李在後,泥濘不能進,少遊留道傍人家以俟,久之,方珊策杖而至。
視少遊歎曰:學士學士,他門取了富貴,做了好官,不枉了恁地,自家做甚來陪奉他門,波波地打閑官,方落得甚聲名。
怒而不飯,少遊再三勉之曰:沒奈何。
其人怒猶未已,曰:可知是沒奈何。
少遊後見鄧博文,言之大笑,且謂鄧曰:到京見諸公不可不舉似,以發一笑也。
子瞻愛杜牧之《華清宮詩》,自言凡為人寫了三四十本矣。
仁宗時,大名府有營兵背生肉,蜿蜒如龍。
時程天球判大名,囚其人于獄,具奏于朝。
上覽其奏,笑曰:是人何罪哉?此贅耳。
即令釋之。
後其兵辄死,上頗疑焉。
一日對輔臣言,大名府兵士肉生于背,已是病也,又從而禁系,安得不死。
又其後,天球在延州累立功,上欲大用,辄曰:向來無故囚人,至今念之也。
元符三年,立賢妃劉氏為後,鄒至完上疏言不當立:五伯者三王之罪人也,其葵丘之會載書猶首曰無以妾為妻,況陛下之聖高出三王之上,其可忽此乎?萬一自此以後士大夫有以妾為妻者,臣僚糾劾以聞,陛下何以處之,不治則傷化敗俗,無以為國,治之則上行下效,難以責人,先帝在位動以二帝三王為法,今陛下為五伯之所不為者。
哲宗讀至此,震怒,诏浩言多狂妄,事實不根,除名勒停,新州羁管。
當時人見至完之貶大峻,而未見其疏,遂有士人僞為之者,不樂至完者錄其僞本以進,有商王桀纣之語,言至完外以此本矯示于人以邀名,其實非也。
上愈怒,故行遣至完嘗所往來之人甚衆。
曾纡雲,山谷用樂天語作《黔南詩》。
白雲:霜降水返壑,風落木歸山,冉冉歲将晏,物皆複本原。
山谷雲:霜降水返壑,風落木歸山,冉冉歲華晚,昆蟲皆閉關。
白雲:渴人多夢飲,饑人多夢飧,春來夢何處,合眼到東川。
山谷雲:病人多夢醫,囚人多夢赦,如何春來夢,合眼在鄉社。
白雲:相去六千裡,地絕天邈然,十書九不到,何以開憂顔。
山谷雲:相望六千裡,天地隔江山,十書九不到,何用一開顔。
纡愛之,每對人口誦,謂是點鐵成金也。
範寥雲寥在宜州嘗問山谷,山谷雲:庭堅少時誦熟,久而忘其為何人詩也,嘗阻雨衡山尉廳,偶然無事信筆戲書爾。
寥以纡“點鐵之語”告之,山谷大笑曰:烏有是理,便如此點鐵。
人問邵堯夫:“人有潔病,何也?”堯夫曰:“胸中滞礙而多疑耳,未有人天生如此也,初因多疑積漸而日深,此亦未為害,但疑心既重,則萬境皆錯,最是害道,第一事不可不知也。
” 山谷在宜州服紫霞丹,自雲得力,曾纡嘗以書勸其勿服,山谷答雲:公卷疽根在傍,乃不可服,如仆服之,殆是晴雲之在川谷,安得霹靂火也。
山谷之在宜也,其年乙酉,即崇甯四年也,重九日,登郡城之樓,聽邊人相語今歲當鏖戰取封侯,因作小詞雲:諸将說封侯,短笛長吹獨倚樓,萬事總成風雨去,休休,戲馬台南金絡頭。
催酒莫遲留,酒似今秋勝去秋,花向老人頭上笑,羞羞,人不羞花花自羞。
椅欄高歌,若不能堪者,是月三十日果不起,範寥自言親見之。
範寥言,山谷在宜州嘗作亥卯未軍肫,又作未酉亥軍肫,寥皆得享之。
王沂公每見子侄語話學人鄉音,及效人舉止,必痛抑之,且曰:不成。
登對後亦如此。
李公擇每飲酒至百杯即止,诘旦見賓客,或回書問,亦不病酒,亦無倦色。
老蘇初出蜀,以兵書遍見諸公貴人,皆不甚領略。
後有人言其姓名于富韓公,公曰:此君專勸人行殺戮以立威,豈得直如此要官職做。
忠宣公範堯夫居常正坐,未嘗背靠着物,見客處有數胡床,每暑月蒸濕時,其餘客所坐者,背所着處皆有污漬痕迹,惟公所坐處常幹也。
公所着衣服每易以瀚濯,并無垢膩,履襪雖敝,亦皆潔白。
子弟書室中皆坐草縛墩子或杌子,初無有靠背之物。
有一幕客好修飾邊幅,其衣巾常整整然,公未嘗以目視之。
每遇筵會,公不以上官自居,必再三勉客,待其飲盡而後已,惟勸至此幕客,一舉而退,然此客不悟,每遇赴席,愈更潔其服而進。
予每舉此以戒吾家子侄。
王荊公《謝公墩詩》雲:千枝孫峄陽,萬本母淇奧,滿門陶令株,彌岸韓侯簌。
貢父雲不成語。
張天覺好佛而不許諸子誦經,雲彼讀書未多,心源未明,才拈着經卷便燒香禮拜,不能得了。
範蜀公鎮每對客,尊嚴靜重,言有條理,客亦不敢慢易。
惟蘇子瞻則掀髯鼓掌,旁若無人,然蜀公甚敬之。
一日,有客問公:何為不重黃庭堅?公曰:魯直,一代偉人,鎮之畏友也,安敢不加重。
又問:庭堅學佛有得否?公曰:這個則如何知得,但佛亦如何恁地學得。
彭汝砺久在侍從,剛明正直,朝野推重。
晚娶宋氏婦,有姿色器資,承順惟恐不及,後出守九江,病中忽索紙筆大書雲:宿世冤家,五年夫婦,從今以往,不打這鼓。
投筆而逝。
晏文獻公為京兆,辟張先為通判,新納侍兒公甚屬意。
先字子野,能為詩詞,公雅重之,每張來即令侍兒出侑觞,往往歌子野所為之詞。
其後王夫人浸不容,公即出之。
一日子野至,公與之飲,子野作《碧牡丹詞》,令營妓歌之,有雲:“望極藍橋,但暮雲千裡,幾重山幾重水”之句,公聞之,怃然曰:人生行樂耳,何自苦如此。
亟命于宅庫支錢若幹,複取前所出侍兒,既來,夫人亦不複誰何也。
陳瑩中雲,嶺南之人見逐客,不問官高卑,皆呼為相公,想是見相公常來也。
一長老在歐陽公座上見公家小兒有小名僧哥者,戲謂公曰:公不重佛,安得此名。
公笑曰:人家小兒要易長育,往往以賤名為小名,如狗羊犬馬之類是也。
聞者莫不服公之捷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