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

關燈
矣,賢王複希慕而為之,是使松喬韓羨延領于竅谷,而笑賢王之不智也。

    臣願王罷築台之役,以為人民社稷計。

    ”王不聽。

     是歲,秦饑,匈奴寇潼關。

    天王使中尉采金于秦。

     ○黨锢 曹節亂王室,秦王問于征君曰:“王室有黨锢之難,何為其然也?”征君對曰:“仁哉問乎。

    夫豪傑結難禍及于國家者,豈一朝之故當其負天下之駿望,則人主倚之以社稷,孰不以為豪傑慶,而不知發難之端亦萌于茲矣。

    自甘陵之黨興,天下已知今日之禍。

    若陳蕃、李淑、李膺、窦武、張儉、郭泰、範滂之屬,一時号為三君、八俊,名莫盛焉。

    而窦武、陳蕃以執政為朝廷重,谠議合如應響,忠謀奮如疾霸,然諾相許,确如太山,其自負也如此,而竟不就。

    故名顯而望隆,君子之幸也。

    小人因其名而乘之,其難愈激而不可解,以至于危國家,可畏也。

     憲聞之,豪傑之出,必有英毅明懿之君,以成其志,則謀裕而不激,功順而不挫,以輯定社稷,民人以甯。

    故舜不遇堯,則歡兜不能放;周公不遇成王,則飛廉不能戮。

    今數子者無舜與周公之遇,而為此謀,不亦哀乎!夫治世則陽明聞,而小人為泥沙;亂世則陰濁濫,而君子為魚肉。

    今王室無綱紀文章,使豪傑弄于群奸之手,海内塗炭者十有餘年,是威福移于下,而主權不明也。

    故豪傑锢而為黨,罪以危社稷之名,豈天道也哉。

    若數子不死,猶可以鎮王室,不然,諸侯不能高枕于藩籬之内矣。

    夫彼以小忿而構大難,鈎黨之變,臣其寒心。

    天如祚漢,锢賢者必誅,仇民者必戮,正其典刑以舒直亮忠貞之士,則王室之隆,若振翼也,何為而使其幽憤哉。

    自李固、李喬不得伸于前,緻黨議不得明于後,臣以消息之勢觀之,必不免矣。

    悲夫,以王之賢偉當千乘之國,而失高枕之安,此臣所以為賢王患也。

    王宜以誅節等為名,盟集諸侯,肅清王室,培植善類,蘇活蒼生,改元以新天下。

    若王上不從,則周公伊尹之舉在賢王也。

    臣竊念安帝之世,内戚用事于朝,諸羌橫馳于郡國,天下鹹怨。

    然帝有好賢之明,常以禮币征天下孝廉之士,臣亦與焉,猶以為未可仕也,故辭而不就,淹詣于今。

    主昧臣虐,國命大謬,善類盈朝而無尺寸之功,徒以清譽激揚。

    而問畫者蓋寡,竟罹禍難,臣實痛之。

    今黨锢紛纭之際,猶可援也。

    賢王為王室計,奮然速舉以延漢祚,則臣雖不得仕漢亦足以報矣,王其圖之。

    ” 秦王感慨,泣數行下,左權劍歌,以挑秦王。

    歌曰:“西溟有劍,其離照之,可以熏黔黎。

    ”秦王于邑而言曰:“寡人寤矣。

    征君,寡人師之;子,寡人友之,将協謀以輔王室,不敢避也。

    ”左權對曰:“征君入秦二年,以心奉于王久矣,而王方悟耶今天下之諸侯,皆欲以首盟為功,以靖禍為勞,以得士為強,以收民望為張,而王不聞,何也?”秦王謝曰:“系子之幸教,寡人其利普哉。

    ” 左權出語秦人曰:“吾數諷秦王,而王不謀,雖得征君亦不足乎。

    ” ○見幾 陸續追師至秦,谒征君,而喜曰:“續也得師矣,願終身受業焉。

    ”征君問曰:“子見元禮乎?”陸續答曰:“嗟,與元禮去國矣。

    ”曰:“黨難解乎?”曰:“霍子之力也。

    ” 征君歎曰:“雖然,閹寺執政,直臣必危。

    元禮之去其能久乎吾嘗與林宗論漢室之事,憂形于色,移榻不寤,獨何心哉是以堅不仕之,意遂山薮之樂。

    林宗與吾偕是心也。

    彼猶擇交而獎訓,故及于黨。

    若憲也,無譽無毀,潛葆厥素,躬料以養妻子;鼓琴讀書,以訓來學。

    有兄伯庸,哭母失明而亡,吾獨廢冢三年,遭漢不靖,佞臣竊權,匈奴稱命,惠政不沾子民,斂術結網于國,吾是以堅志而避世。

    及讀孔氏《春秋》,嘗曰:‘仲尼之道,至作《春秋》而尊也,知周無盛王,不可以輔,乃曆說諸侯以行其道。

    得志則攝相事而誅正卯,不得志則權褒貶而作《春為》。

    吾亦樂仲尼之道。

    周漢之東皆季世也,故考風于列國,聞政于諸侯,諸侯不以為賤而賓之,豈爵祿以臣而凝滞于進退哉。

    吾始遊齊、魯、韓、魏之諸侯也,四君皆愛士而不能謀,盟會而不能信,将如晉而國有警,乃遙涉于秦。

    秦王明毅而好問,分祿而養賢,積秦之粟,盟諸侯而扶漢室,疏黨锢而清王塗,誅讒佞而撫黎庶,卻匈奴而歆社稷,則穆公孝公之業不足為也。

    今閹寺執政者二世矣,黨锢雖釋而主疑未愈,何以熄釁若數子不為逢梅之舉,必為後憂。

    孔子曰:‘邦無道,危行言遜。

    ’數子其未從事于斯乎?” 是歲,秦國地震。

    大雨雹。

     ○上林 有五色鳥集于上林,秦王喜而問曰:“寡人享西土之祿,未有功德于敝邑之百姓,而緻珍禽,寡人以為鳳也。

    不然,則太液之池非無凫雁之鳥,上林之苑非無鹦鹉翡翠之禽,奚五章之若斯也。

    寡人聞之,西方之鳳曰,意者其乎若以為然,寡人将發私廪緻百匠以修上林,則何如?” 征君對曰:“吾聞淮南有鳥,其名曰鹞;南越有鳥,其名曰,皆五色也。

    昔者,文王為西伯,修德行仁,澤被南海。

    是時也,有鳥鳴于岐,名曰鳳凰。

    百姓陳路而歌,群臣埋庭而頌。

    文王曰:‘奚為鳳乎是爾臣庶飾其所聞以重予過。

    ’夫以文王之懿,而讓岐山之鳴,卻臣庶之頌,慎懈德之愆,是以光昭于西土,恩懷乎諸侯,而為受命之主。

    世載厥休以茂,有天下則文王之為也。

    今王之心度不類,然臣恐指鹿為馬之臣複面于秦庭矣。

    夫上林苑,秦之廣圖也。

    我漢祖滅秦入關中,三望上林之苑而不入,豈複畏秦之餘威哉,亦項氏以為憂也。

    至孝武皇帝,始鑿昆明之池以習水戰,民不得休息,而天下大困矣。

    然猶賴文景之遺澤也。

    及世祖遷于東京以來,上林遂為廢苑,今欲興之,非帝王之業不可。

    雖然,斂四海之财,發百年之禀,竭百姓之力,以修亡國之規,仁者不為也。

    且以供子孫盤遊之樂,為二世竊笑,是秦之民又黔首也,不亦悲哉。

    願王察臣之言毋忽焉。

    ” 秦王乃止上林之役,左右因是以嫉征君。

     ○觀雪 秦王與征君飲,觀雪于庭。

    有姬卧貂帷,賦《白雪》之歌,起而覓瑟不得,倚帷而詠之,聲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