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

關燈
鼓舞化育。

    若知其存若風之,噫噓而物竅皆鳴日之照臨,而物狀皆朗。

    不行而赴,不疾而馳,此之謂機。

    故禹産于石英,契産于燕卵,颉皇悟于鳥迹,傅說報于夢寐,乞人哀而感申喜,介子歌而泣文公,瓠巴鼓瑟而魚出,魯陽揮戈而日反。

    其有心乎?”其無心乎其感于機乎,其應于機乎今吾鼓琴而館人疑,館人知也,吾弗知也。

    館人疑而琴蹇,吾知也,館人弗知也。

    吾是以有感乎物機之變易,如館人之疑而觸者亦多矣,小子識之。

    ” 從者出告于館人,館人異其所雲,入曰:“夫子鼓琴于堂,而有琴玷,以為仆疑也,夫子殆得其疑而失其人乎。

    ”征君曰:“此弟子之言也。

    ”館人曰:“否。

    頃有秦王之左右二人伺夫子于牖外,以犯夫子之琴,此左右之疑也,從者其誤矣。

    ”夫征君撫琴而哂曰:“左右之伺王命也,則疑在秦王也,于左右何疑夫疑,鬼之門也,明神之庭也,吾聞君子去疑而存明,未聞汨明而畜疑也。

    故君子遵禮樂以昭明其心,遠淫邪以昭明其性,躬政事以昭明其動,辯忠佞以昭明其志,濟茕獨無告之民以昭明其德,猶懼其未廣也,察诽謗以昭明其過,納谏诤以昭明其虛,修蒸嘗以昭明其敬,光庇國家以格于上下神,是以世享其榮,子孫必興,此後稷文王之所以光裕也。

    秦王以漢室之子孫貴而無輔,富而無民,恃大而不修德,疑士而不謀政,後有興者亦始皇二世之為也。

    惜乎!吾不得見左右而論于王。

    ” 館人出,從者侍而問曰:“夫子何屑與之論大道也?”曰:“吾聞君子無傲,以傲而陵人,人亦侮之;以傲而陵君,君亦賤之;以傲而陵長,長亦擊之;以傲而陵弟,弟亦狎之;以傲而陵友,友亦遠之。

    是以替名而善,身必戮焉。

    吾知免于今矣。

    ” ○燕居 征君燕居,與七子講業,七子問曰:“孟轲、孫況之後,由道者可得而聞乎?”征君曰:“道,人之路也,愚夫愚婦皆由之,孔子盜跖皆由之,何謂無道?”曰:“是路也,非道也。

    以路而為道則可,以道而為路可乎以道而為路則亦指仁義而為塵埃乎?”曰:“汝何以道為道,以路為路乎吾觀其由于人者雲爾,夫路也者,緣仁義而名者也,非緣路而名仁義也。

    汝知仁義之非路,而孰知塵埃之為道乎;知塵埃之為塵埃,而孰知仁義之為塵埃乎。

    天地庶物皆塵埃也,則皆路也,安得不謂之道。

    故君子仁義以為路,是亦仁義以為塵埃也。

    仁義以為塵埃,是亦塵埃以為道也。

    道衰于春秋,亦隆于春秋。

    若孔子及顔淵、曾參、子貢、蘧埃、季劄、子産是已。

    道熄于戰國,亦鳴于戰國,若孔、孟轲、墨翟、列禦寇、莊周、荀卿是已。

    其餘嗽然噓其術于當時,以立一家之言者,殆不可紀。

    若鄒衍、虞卿、慎到、山環、關尹喜,庚桑之徒,皆顯名諸侯而列儒者之林,使孔子出必取而裁之,以納于道,雖商鞅、蘇秦、張儀、公孫衍、申不害、韓非之流,其學不出于縱則由入于橫,不入于刑則出于名,馳其辭氵議以頌諸侯而坑天下之民,然數子者,亦皆辯慧博聞之士,使其遊于孔子之門,孔子必不拒。

    蓋辯慧者,考業之資;博聞者,達性之塗也。

    如是則儀、秦無縱橫,而韓、商無刑名矣。

    夫人之性不相遠也,其質饒以懿,而文之以詩書,閑之以禮義,則性成焉。

    放性猶璞也,不琢則不成。

    今夫對薮之人多鄙,市井之人多娓,非理也,其習使然也。

    性固無間于熙薮市井之人也。

    故循其習之謂情,宰其情之謂性,因性而導之謂學。

    不因性而學是助傲而飾巧也,何取于學故博學而無禮,君子以為求性之泛禮者,所以規厥性也。

    學而禮則令名昭焉,名昭而辱遠矣。

    故居上而能靖,居下而能默。

    世有遽墨氏者,則以為陋;有慕莊生者,則以為僻;有譚荀卿者,則以為曲。

    噫。

    三子者無盜跖之行,遵仁而處,遵智而達,遵禮而動,孔子之所必取也。

    互鄉之童子無異于市井之人,孔子猶與其進,而況于三子哉。

    故曰:世俗不可與論古,拘儒不可與論道,其是之謂乎?” ○仙論 秦王好仙,将築台于宮,以望終南,征君谏曰:“不可。

    夫有國者,将以遠欲而親民也。

    故封建一國,則一國之民賴焉,不敢棄也,民亦不能棄其所牧而求治于鄰。

    故天子遠欲以親兆民,諸侯遠欲以親百姓,百姓懷之,是以能有其國。

    昔者太公封于齊,而齊民頌;周公封于魯,而魯民說,以齊魯之民獲其所賴也。

    今賢王受先王之遺業,而為秦之諸侯,幾二百載,而百姓日蕃,田野日阍,死難效節而無離心者,豈民性之本然哉,亦為人牧者有以城其民也。

     臣始入秦之境,野無肥民,市無豐賈,乞者載道,倉廪不,臣疑以為無諸侯也。

    及賢王得臣,百姓歡悅,鹹望臣之吐忠而谏也。

    臣愧不能有益于秦,而賢王亦亮臣之不能忠于前也。

    故欲築台以求仙,窮觀于華嶽,騁望于終南,而為遠民之舉,以彰其欲。

    何賢王之勤勞若此哉,臣竊以為過矣。

    昔燕昭王欲緻天下士,欲民力以築千金之台,燕民猶病之,況築台以求神仙乎。

     夫仙者非臣非民,潛于山澤之間,垢衣應形,飲水食草,得山澤之精以延年保身,窮莫甚焉。

    黃绮曰:爵祿不及,而竊籲吸之術以自榮者,世之所謂真人也。

    雖卧薪不足以喻其窮,嘗膽不足以喻其苦,左無吹箫之妾,右無鼓瑟之姬;珍羞異膳不得陳于前,文武侍從不得列于後;播棄父母,割絕子孫,不表于卿黨宗族,此海島之鬼群也。

    由此觀之,绮隐于商山以結為名,其論神仟則恥之。

    故當時避秦之士,往往皆明忠信、樹廉恥,識君臣之分,審出處之節,如黃绮者亦良可述也。

    彼豈淪于神仙哉。

     今賢王捐千乘之樂,而為此遊,以自悴其身,孰為利乎夫為百姓而築其台,雖勞而不怨,棄百姓而勞民,民孰勞之,是築怨也,社稷之神不福焉。

     昔我先王建國,伯子男皆無封壤,唯諸侯是親。

    今秦以如繩之國,自賢王而絕之,無乃不可乎。

    嗟乎!賢王特不寤雲爾。

    崇爵豐祿亞于天子,雄藩沃壤,據四塞而誰何,賢子孫世守其業,雖值亂世而不與王室同危,且足以樹霸。

    若王運在,又可以興其延年也。

    如是何希乎喬松,何慕乎韓羨,寂寞而枯稿哉。

    彼且悔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