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
關燈
小
中
大
夫長釁而危公室,士孰輔之;士不輔而求霸,猶病者不用醫而求愈也。
以憲之猥劣不能勉事賢王,以至于簡憲,何戚焉。
子以忽而罪憲,非所以為聲也,請以憲言達于王乎。
” 是歲也,魏王複獵于圃田之澤,征君去魏如秦。
○蔔谏 征君去魏,魏王方田于圃田,命虞人蔔之。
虞人三蔔其田,而告曰:“君之田也,小獲而大損。
”魏王曰:“既獲,而損何也?”對曰:“是蔔也,得《兌》之三,其辭曰:田獲三狐,得黃矢。
再蔔得《漸》之上,其辭曰:鴻漸于逵,其羽可用為儀吉。
今臣之蔔田也,有獲狐之功,而非羽儀之美;有漸鴻之逸,而蒙得矢之名。
夫黃矢,賢士之象也。
鴻既舉矣,何以羽儀于國;狐雖獲矣,何以黃矢為功由是言之,君之賢士失矣。
将無田乎?” 左右曰:“向也,君遊于圃田之澤,征君以田谏,今君複田于茲,征君不谏。
是征君去矣。
意者,黃矢既黃憲乎夫憲也,以直聲動于諸侯,言必符則,行必蹈素,不臣天子而賓諸侯,不求榮爵而安韋布,不謀爵祿而甘薇霍。
懷廣裕之度,負清皓之風,遇于時則揚眉若飄雲,不遇于時則拂衣若振葉,此許務之耿光,而顔蘧之淑節也。
君幸而得之以為賓,國人私慶于市,三月而盜不欺,商旅不争價,郡無暴吏,野無啼民,此皆征君之隐績也。
而君以田故,谏而不從,臣慮其必行矣。
君得禽于田,而失士于田,其利孰重若征君未行,君猶可圖也。
”魏王不聽。
是歲,魏王觀甘露于谯,明年魏王薨。
○取謗 初,征君去魏,魏人怨王,流言道路。
左右告王曰:“國人有辱君者,請誅之,可乎?”魏王曰:“何為辱寡人也。
”左右曰:“辱君以遠士,毀而謗者千人,怨而譏者一國。
國有謗聲,君何以結諸侯。
” 魏王悔曰:“辱寡人之故,其黃憲乎寡人雖無令聲于國,亦諸侯爵也。
失一士而辱寡人,寡人其不勝辱矣。
寡人有失士之過,有惠寡人者,速谏而返之,寡人唯是嘉其能谏,賞其鑒賢,且以績譽于諸侯。
今不谏而遂謗,以寡人是辱,無乃不可乎寡人聞之,衆口歸譽不勝一夫之毀,今毀寡人者遍于國中,而又使寡人誅之。
免遠士之謗,而先誅謗之刑,不亦悖哉!嗟乎!寡人老矣,王室告難而諸侯不輔,非寡人之憾也。
” 君子曰:“悔而遁,其無終乎!” ○去就 征君過魏國之疆,周舉邂逅于道,而問曰:“自吾子之入魏也,諸侯鹹傾耳以納令聲,是子有殊遇于魏王,而海内之士悉欲負策而入魏,此誠展志之秋也。
今吾子出魏疆而托于一旅,衣之以敝褐,乘之以蹇驢,弟子七人,童仆二人,執禦者三人,蕭然于國門之外,何淪落如此哉意者,魏王之器不足以輔饬欤今漢祚遭季,權雄角立,賢者屏迹于草莽,以痛王室而觀望諸侯。
若徐稚砥節于豫章,吾子高步于汝南,周ギ守操于樂安,吾子振美于漢庭。
今之賢士子其卓矣,而猶皇皇不遇,況繩墨中之數子,豈能學邯鄲之步耶。
嗟乎!嗟乎!吾子行矣,何國之如。
” 征君莞爾笑曰:“甫之所如者,子之所去;子之所去者,亦甫之所如也,又何問乎?”乃揚綏而别,周舉挽其袂,怅而不言。
從者曰:“夫子将如秦。
” ○去魏 征君既去魏,魏人告王曰:“征君卻魏而奔秦,必有無禮于魏。
請行間于秦王,以疑其心。
可乎,不可乎?” 魏王曰:“可。
寡人欲執其所主而後間。
彼賓于敝國,不告寡人而私縱之,不惟有納賂之辜,且以導釁于鄰藩,而笑同列。
刑在先王之明典,不可宥也。
”乃命左右執之。
館人懼而赴秦,告征君曰:“君以夫子去魏之故,不聞予君,君将戾仆以仆為夫子賂也,又導釁于鄰以為諸侯笑,欲聲我以罪戾,加我以典刑。
仆其若之何夫子之令德英誼日夜結于君心,若返駕于魏,陳以去故,豈惟宥仆而君亦以棄賢是悔,且無惡于諸侯。
夫子亦可以往來于其國,而車馬之從缤紛于秦魏之郊,夫奚不可乎吾聞之,聖哲之出将以仁諸侯而撫百姓,今以一館人而不能使其庇,仆死之後,恐夫子無所主矣。
夫賢者之于諸侯,先所主也。
無所主而賓諸侯,人孰信之。
” 征君答曰:“魏王之賓也,素無國士之遇,甫之館于魏也,亦無待人之辱,可以去而不就,是吾裕也,魏王何為雖然,諸侯之懈德,未有甚于魏王也。
色荒于宮,禽荒于田,吾數谏而不聽,是竊效宮奇之愚,而不為百裡奚之智也。
幸而魏王無逐客之令,以戮天下士,憲也得以翺翔而逝焉。
吾子義不矣,子欲吾返駕而就,吾亦何聲以辭秦之聘哉若不得已,唯是奉尺簡于魏王,陳吾所以去之故,明吾所以不返之故,宜吾所以假館無妨于子之故,子必免矣。
”乃遺魏王書,館人歸魏。
是歲,魏人求盟于秦。
以憲之猥劣不能勉事賢王,以至于簡憲,何戚焉。
子以忽而罪憲,非所以為聲也,請以憲言達于王乎。
” 是歲也,魏王複獵于圃田之澤,征君去魏如秦。
○蔔谏 征君去魏,魏王方田于圃田,命虞人蔔之。
虞人三蔔其田,而告曰:“君之田也,小獲而大損。
”魏王曰:“既獲,而損何也?”對曰:“是蔔也,得《兌》之三,其辭曰:田獲三狐,得黃矢。
再蔔得《漸》之上,其辭曰:鴻漸于逵,其羽可用為儀吉。
今臣之蔔田也,有獲狐之功,而非羽儀之美;有漸鴻之逸,而蒙得矢之名。
夫黃矢,賢士之象也。
鴻既舉矣,何以羽儀于國;狐雖獲矣,何以黃矢為功由是言之,君之賢士失矣。
将無田乎?” 左右曰:“向也,君遊于圃田之澤,征君以田谏,今君複田于茲,征君不谏。
是征君去矣。
意者,黃矢既黃憲乎夫憲也,以直聲動于諸侯,言必符則,行必蹈素,不臣天子而賓諸侯,不求榮爵而安韋布,不謀爵祿而甘薇霍。
懷廣裕之度,負清皓之風,遇于時則揚眉若飄雲,不遇于時則拂衣若振葉,此許務之耿光,而顔蘧之淑節也。
君幸而得之以為賓,國人私慶于市,三月而盜不欺,商旅不争價,郡無暴吏,野無啼民,此皆征君之隐績也。
而君以田故,谏而不從,臣慮其必行矣。
君得禽于田,而失士于田,其利孰重若征君未行,君猶可圖也。
”魏王不聽。
是歲,魏王觀甘露于谯,明年魏王薨。
○取謗 初,征君去魏,魏人怨王,流言道路。
左右告王曰:“國人有辱君者,請誅之,可乎?”魏王曰:“何為辱寡人也。
”左右曰:“辱君以遠士,毀而謗者千人,怨而譏者一國。
國有謗聲,君何以結諸侯。
” 魏王悔曰:“辱寡人之故,其黃憲乎寡人雖無令聲于國,亦諸侯爵也。
失一士而辱寡人,寡人其不勝辱矣。
寡人有失士之過,有惠寡人者,速谏而返之,寡人唯是嘉其能谏,賞其鑒賢,且以績譽于諸侯。
今不谏而遂謗,以寡人是辱,無乃不可乎寡人聞之,衆口歸譽不勝一夫之毀,今毀寡人者遍于國中,而又使寡人誅之。
免遠士之謗,而先誅謗之刑,不亦悖哉!嗟乎!寡人老矣,王室告難而諸侯不輔,非寡人之憾也。
” 君子曰:“悔而遁,其無終乎!” ○去就 征君過魏國之疆,周舉邂逅于道,而問曰:“自吾子之入魏也,諸侯鹹傾耳以納令聲,是子有殊遇于魏王,而海内之士悉欲負策而入魏,此誠展志之秋也。
今吾子出魏疆而托于一旅,衣之以敝褐,乘之以蹇驢,弟子七人,童仆二人,執禦者三人,蕭然于國門之外,何淪落如此哉意者,魏王之器不足以輔饬欤今漢祚遭季,權雄角立,賢者屏迹于草莽,以痛王室而觀望諸侯。
若徐稚砥節于豫章,吾子高步于汝南,周ギ守操于樂安,吾子振美于漢庭。
今之賢士子其卓矣,而猶皇皇不遇,況繩墨中之數子,豈能學邯鄲之步耶。
嗟乎!嗟乎!吾子行矣,何國之如。
” 征君莞爾笑曰:“甫之所如者,子之所去;子之所去者,亦甫之所如也,又何問乎?”乃揚綏而别,周舉挽其袂,怅而不言。
從者曰:“夫子将如秦。
” ○去魏 征君既去魏,魏人告王曰:“征君卻魏而奔秦,必有無禮于魏。
請行間于秦王,以疑其心。
可乎,不可乎?” 魏王曰:“可。
寡人欲執其所主而後間。
彼賓于敝國,不告寡人而私縱之,不惟有納賂之辜,且以導釁于鄰藩,而笑同列。
刑在先王之明典,不可宥也。
”乃命左右執之。
館人懼而赴秦,告征君曰:“君以夫子去魏之故,不聞予君,君将戾仆以仆為夫子賂也,又導釁于鄰以為諸侯笑,欲聲我以罪戾,加我以典刑。
仆其若之何夫子之令德英誼日夜結于君心,若返駕于魏,陳以去故,豈惟宥仆而君亦以棄賢是悔,且無惡于諸侯。
夫子亦可以往來于其國,而車馬之從缤紛于秦魏之郊,夫奚不可乎吾聞之,聖哲之出将以仁諸侯而撫百姓,今以一館人而不能使其庇,仆死之後,恐夫子無所主矣。
夫賢者之于諸侯,先所主也。
無所主而賓諸侯,人孰信之。
” 征君答曰:“魏王之賓也,素無國士之遇,甫之館于魏也,亦無待人之辱,可以去而不就,是吾裕也,魏王何為雖然,諸侯之懈德,未有甚于魏王也。
色荒于宮,禽荒于田,吾數谏而不聽,是竊效宮奇之愚,而不為百裡奚之智也。
幸而魏王無逐客之令,以戮天下士,憲也得以翺翔而逝焉。
吾子義不矣,子欲吾返駕而就,吾亦何聲以辭秦之聘哉若不得已,唯是奉尺簡于魏王,陳吾所以去之故,明吾所以不返之故,宜吾所以假館無妨于子之故,子必免矣。
”乃遺魏王書,館人歸魏。
是歲,魏人求盟于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