鶴山筆錄 全文
關燈
小
中
大
上忽召景仁,誅讨處分,一皆委之。
五年卧疾而人莫能知,其為人深險可見。
宋文與此等人謀國,安得不虧君臣之義,賊兄弟之恩乎? 魏邢禺為平原侯家丞,防閑以禮,由是不合。
庶子劉桢谏曰:君侯采庶子之春華,忌家丞之秋實。
虞喜曰:世人奇諸葛之英辯,而哂呂岱之無對。
是樂春藻之繁華,而忌秋實之甘口也。
春華、秋實二事相似。
《詩牆有茨》;《韋史傳》:茨檐賤士,本無官情。
茨亦草也。
《史記》茅茨不剪,注:屋蓋,曰茅茨,以茅覆屋。
則茨又為屋蓋。
王介甫元豐七年罷相,居鐘山,作兩《元豐行》:元豐聖人與天通,十日五日一雨風。
或謂徼幸再相。
王介甫《千枝孫》:峄陽萬本母淇奧。
孫枝取杜子美賦:桐花未吐,孫枝之鸾鳳相鮮。
此未害。
如母淇奧,稍牽強。
李注雲:世俗謂慈竹為子母竹。
《爾雅》:科鬥一名活東,《異苑》:龜字元緒,桑字子明。
蔡卞本末詳見介甫《示元度》詩注。
哀公四年為一昔之期,注:夜結期也。
吳中書令賀卻曰:比年以來,朝列紛雜,真僞相貿。
人執反理之評,士持詭道之論,遂使清議變濁,忠臣結舌。
按反理詭道,蓋君子小人陰陽之性相反,如君子好遁,小人否;小人用壯,君子罔。
胡明仲評諸葛亮:當此之時,蜀喪元帥,慘戚而歸,魏師歡欣,奏凱振旅。
一榮一悴,存亡關焉。
時運不留,世代遷改,向之成敗利鈍,皆為陳迹,而青史所載,赫赫若前日事。
孔明忠義之行,節制之兵,皆可詳細思惟,反複參考,使人愞氣激昂,因以興起。
而曹操、司馬懿欺人孤兒寡婦,狐媚以取天下,羯奴猶羞而不取。
然則猶誇奪雄伯于俄頃間,何足道哉?以是知今古一心,理無間斷。
又許唐太宗功業者:應時而造,時運既往,特陳迹耳。
而行事是非,出于人心,有不可泯沒者。
後世将于是焉以為師資,可不辨乎?楊再思薨,再思貴為宰相,一善無聞,而有兩足狐之号。
自無知者觀之,必以謂賢于張柬之、崔元晖之徒矣。
彼其自處,亦必曰:白璧不可為,吾甯以偷合而全身也。
嗚呼!天地久遠,人以一身生死其間,何啻白駒之過隙。
君子所以異乎小人者,勉勉于為善,不與草木俱腐耳。
使柬之、元晖之徒無善可稱,而又罹冤橫,是誠再思之不若也。
故君子不較榮辱成敗于一日,以千載自期而已矣。
高骈被囚,君子之事其心,不以一物自累。
衣服飲食,不得則不生,猶直寄焉,餘可知矣。
虛明正靜可以監天地,照萬物,何往而不裕?此等語皆有益世教。
《兩龔傳》龔勝曰:竊見國家征醫常為駕,征賢者宜駕。
上曰:大夫乘私車來耶?诏為駕。
濮時招賢已乘私車。
韓福歸,诏行道舍傳舍,縣次具酒肉,食從者及馬。
邴漢、龔勝歸,亦诏行道舍宿,歲時羊酒衣衾皆如韓福故事。
師古曰:于傳舍止,若今官人行道過驿也。
按此時有诏不舍宿。
李林甫身未及寒,剖棺抉口,誇諸庶人以葬。
十九年所積悖入之貨還歸于官,子孫竄流,親黨披敗。
前日之威勢富貴,一旦如飛煙浮塵,不可抟玩。
未用遠引前古,與之同朝者裴耀卿、張九齡、嚴挺之、盧絢諸人,生榮死哀曾無此患,而國忠終不監戒,随以族滅。
王介甫《宰嚭》詩:謀臣本自系安危,賤妾何能作禍基。
但願君王誅宰嚭,不愁宮裡有西施。
李泰伯詩:若教管仲身長在,宮内何妨有六人。
程正叔雲管仲時,威公之心未蠹也。
若已蠹,雖管仲奈何?未有心蠹,尚能用管仲之理。
程說知本王、李,何其謬也。
五年卧疾而人莫能知,其為人深險可見。
宋文與此等人謀國,安得不虧君臣之義,賊兄弟之恩乎? 魏邢禺為平原侯家丞,防閑以禮,由是不合。
庶子劉桢谏曰:君侯采庶子之春華,忌家丞之秋實。
虞喜曰:世人奇諸葛之英辯,而哂呂岱之無對。
是樂春藻之繁華,而忌秋實之甘口也。
春華、秋實二事相似。
《詩牆有茨》;《韋史傳》:茨檐賤士,本無官情。
茨亦草也。
《史記》茅茨不剪,注:屋蓋,曰茅茨,以茅覆屋。
則茨又為屋蓋。
王介甫元豐七年罷相,居鐘山,作兩《元豐行》:元豐聖人與天通,十日五日一雨風。
或謂徼幸再相。
王介甫《千枝孫》:峄陽萬本母淇奧。
孫枝取杜子美賦:桐花未吐,孫枝之鸾鳳相鮮。
此未害。
如母淇奧,稍牽強。
李注雲:世俗謂慈竹為子母竹。
《爾雅》:科鬥一名活東,《異苑》:龜字元緒,桑字子明。
蔡卞本末詳見介甫《示元度》詩注。
哀公四年為一昔之期,注:夜結期也。
吳中書令賀卻曰:比年以來,朝列紛雜,真僞相貿。
人執反理之評,士持詭道之論,遂使清議變濁,忠臣結舌。
按反理詭道,蓋君子小人陰陽之性相反,如君子好遁,小人否;小人用壯,君子罔。
胡明仲評諸葛亮:當此之時,蜀喪元帥,慘戚而歸,魏師歡欣,奏凱振旅。
一榮一悴,存亡關焉。
時運不留,世代遷改,向之成敗利鈍,皆為陳迹,而青史所載,赫赫若前日事。
孔明忠義之行,節制之兵,皆可詳細思惟,反複參考,使人愞氣激昂,因以興起。
而曹操、司馬懿欺人孤兒寡婦,狐媚以取天下,羯奴猶羞而不取。
然則猶誇奪雄伯于俄頃間,何足道哉?以是知今古一心,理無間斷。
又許唐太宗功業者:應時而造,時運既往,特陳迹耳。
而行事是非,出于人心,有不可泯沒者。
後世将于是焉以為師資,可不辨乎?楊再思薨,再思貴為宰相,一善無聞,而有兩足狐之号。
自無知者觀之,必以謂賢于張柬之、崔元晖之徒矣。
彼其自處,亦必曰:白璧不可為,吾甯以偷合而全身也。
嗚呼!天地久遠,人以一身生死其間,何啻白駒之過隙。
君子所以異乎小人者,勉勉于為善,不與草木俱腐耳。
使柬之、元晖之徒無善可稱,而又罹冤橫,是誠再思之不若也。
故君子不較榮辱成敗于一日,以千載自期而已矣。
高骈被囚,君子之事其心,不以一物自累。
衣服飲食,不得則不生,猶直寄焉,餘可知矣。
虛明正靜可以監天地,照萬物,何往而不裕?此等語皆有益世教。
《兩龔傳》龔勝曰:竊見國家征醫常為駕,征賢者宜駕。
上曰:大夫乘私車來耶?诏為駕。
濮時招賢已乘私車。
韓福歸,诏行道舍傳舍,縣次具酒肉,食從者及馬。
邴漢、龔勝歸,亦诏行道舍宿,歲時羊酒衣衾皆如韓福故事。
師古曰:于傳舍止,若今官人行道過驿也。
按此時有诏不舍宿。
李林甫身未及寒,剖棺抉口,誇諸庶人以葬。
十九年所積悖入之貨還歸于官,子孫竄流,親黨披敗。
前日之威勢富貴,一旦如飛煙浮塵,不可抟玩。
未用遠引前古,與之同朝者裴耀卿、張九齡、嚴挺之、盧絢諸人,生榮死哀曾無此患,而國忠終不監戒,随以族滅。
王介甫《宰嚭》詩:謀臣本自系安危,賤妾何能作禍基。
但願君王誅宰嚭,不愁宮裡有西施。
李泰伯詩:若教管仲身長在,宮内何妨有六人。
程正叔雲管仲時,威公之心未蠹也。
若已蠹,雖管仲奈何?未有心蠹,尚能用管仲之理。
程說知本王、李,何其謬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