鶴山筆錄 全文
關燈
小
中
大
《蕭望之傳》宏恭、石顯等建白:望之前将軍輔政,欲排退許史,專權擅朝,幸得不坐,複賜爵邑,與聞政事。
不悔過服罪,深懷怨望,教子上書,歸非于上。
師古曰:言歸惡于天子也。
《師丹傳》:歸非于朕,朕隐君不宣,為君受愆。
又雲:獲虛采名,謗譏匈匈。
愚按歸非、歸惡等,此已有之。
至道初,呂蒙正罷相,以仆射奉朝請,上曰:蒙正今退在班列寂寞,想其目穿望複位矣。
劉昌言曰:仆射非寂寞之地,且亦不聞蒙正郁悒。
劉昌言罷,上問趙镕等曰:頻見昌言否?涕泣否?曰:與臣等談,多至流涕。
錢若水曰:實未嘗涕泣。
镕等迎合上意,若水因自念上待輔臣若此,蓋未嘗有秉節高邁,不貪名勢,能全進退之道,以感動人主。
遂贻上之輕鄙,将以滿歲移疾,遂草章求解職,會宴駕,不果上。
及今上之初年,再表遜位,乃得請。
至道元年,趙镕、劉昌言、向敏中俱為同知密院,正月昌言罷,若水代之。
愚謂若水既知為上所鄙而不即去,乃謂将以滿歲移疾,遂草章求解政,會宴駕不果上,然則是終太宗之世,無一人引去者,宜為人主所薄也。
且劉昌言能明呂公未嘗郁悒,則必不以己之罷政對人流涕。
小人鄙淺逢迎,以壞人主心術,大抵若此。
至道元年正月,呂端、寇準為參政,镕、若水與敏中俱為同樞,然則若問西府,敏中亦聞上語也,而獨無一言,何哉? 晉郭奕字大業,為野王令。
羊祜嘗過之,奕歎曰:羊叔子何必減郭大業。
少選複往,又歎曰:羊叔子去人遠矣。
遂送祜出界數百裡,坐此免官。
陳後山為徐州教授,東坡知杭州,道由南京,陳告守孫覺願往見,而覺不許,乃托病谒告來南京送别,同舟東下,至宿而歸,為劉安世所彈。
所賦“平生羊荊州,追送不作遠”詩,以此。
唐楊憑貶臨賀尉,姻友憚累,無往候者。
善客徐晦獨至藍田慰餞。
李夷簡遽表為監察禦史,曰:君不負楊臨賀,肯負國乎?太學生薛約師事陽城,坐言事徙連州,城送之郊,上以為黨,出城道州刺史。
三事相類。
陸機《漢高功臣贊》:茫茫宇宙,上墋下黩。
墋,楚錦反;黩,渴也。
《甘延壽傳》:試弁為期門。
《哀帝贊》“卞射”注:并以弁卞為手搏。
《何武等贊》,故曰:依世則廢道,違俗則危殆,此古人所以難于受爵位也。
上文雲:武嘉區區,以一篑障江河,用沒其身。
丹與董宏更受賞罰,言宏用則丹免,丹黜則宏封。
最後宏為庶人,丹受國邑。
故曰者,必古有是語,注不及。
蘇文忠嘗雲:圖王不成,其弊猶可以霸。
石徂铼詩《勉師愚等》:汝不聞圖王不成猶可霸,舜與我俱人,學之則舜也。
蘇以前固有此語。
呂東萊策問諸生雲:夫子祖述堯舜,憲章文武,萃百王緻治之法而著之六經,成而不試,付其責于後人,以俟其驗,至于今千有餘年雲雲。
自六經既成之後,尚為未試之書也。
前輩雲:相見又無事,不來還憶君。
後山亦雲:每逢無可語,暫阻即相求。
此用阮修“意有所思,率爾褰裳,不避晨夕;至或無言,但忻然相對”。
黃太史《跋送窮文》拟揚子雲《逐貧賦》,語稍莊,文采過之。
如子雲《解嘲》拟宋玉《答客難》,退之《進學解》拟子雲《解嘲》,柳子厚《晉問》拟枚乘《七發》,皆文采之美也。
至于追琢前人,如班孟堅之《賓戲》、崔伯庭之《達旨》、蔡伯喈之《釋誨》,僅可觀焉,況其下者乎? 宋玉《招魂》:像設君室,靜問安些。
按此則人死而設形貌于室以事之,乃楚俗也。
按經傳所說終南山一名太一,亦
不悔過服罪,深懷怨望,教子上書,歸非于上。
師古曰:言歸惡于天子也。
《師丹傳》:歸非于朕,朕隐君不宣,為君受愆。
又雲:獲虛采名,謗譏匈匈。
愚按歸非、歸惡等,此已有之。
至道初,呂蒙正罷相,以仆射奉朝請,上曰:蒙正今退在班列寂寞,想其目穿望複位矣。
劉昌言曰:仆射非寂寞之地,且亦不聞蒙正郁悒。
劉昌言罷,上問趙镕等曰:頻見昌言否?涕泣否?曰:與臣等談,多至流涕。
錢若水曰:實未嘗涕泣。
镕等迎合上意,若水因自念上待輔臣若此,蓋未嘗有秉節高邁,不貪名勢,能全進退之道,以感動人主。
遂贻上之輕鄙,将以滿歲移疾,遂草章求解職,會宴駕,不果上。
及今上之初年,再表遜位,乃得請。
至道元年,趙镕、劉昌言、向敏中俱為同知密院,正月昌言罷,若水代之。
愚謂若水既知為上所鄙而不即去,乃謂将以滿歲移疾,遂草章求解政,會宴駕不果上,然則是終太宗之世,無一人引去者,宜為人主所薄也。
且劉昌言能明呂公未嘗郁悒,則必不以己之罷政對人流涕。
小人鄙淺逢迎,以壞人主心術,大抵若此。
至道元年正月,呂端、寇準為參政,镕、若水與敏中俱為同樞,然則若問西府,敏中亦聞上語也,而獨無一言,何哉? 晉郭奕字大業,為野王令。
羊祜嘗過之,奕歎曰:羊叔子何必減郭大業。
少選複往,又歎曰:羊叔子去人遠矣。
遂送祜出界數百裡,坐此免官。
陳後山為徐州教授,東坡知杭州,道由南京,陳告守孫覺願往見,而覺不許,乃托病谒告來南京送别,同舟東下,至宿而歸,為劉安世所彈。
所賦“平生羊荊州,追送不作遠”詩,以此。
唐楊憑貶臨賀尉,姻友憚累,無往候者。
善客徐晦獨至藍田慰餞。
李夷簡遽表為監察禦史,曰:君不負楊臨賀,肯負國乎?太學生薛約師事陽城,坐言事徙連州,城送之郊,上以為黨,出城道州刺史。
三事相類。
陸機《漢高功臣贊》:茫茫宇宙,上墋下黩。
墋,楚錦反;黩,渴也。
《甘延壽傳》:試弁為期門。
《哀帝贊》“卞射”注:并以弁卞為手搏。
《何武等贊》,故曰:依世則廢道,違俗則危殆,此古人所以難于受爵位也。
上文雲:武嘉區區,以一篑障江河,用沒其身。
丹與董宏更受賞罰,言宏用則丹免,丹黜則宏封。
最後宏為庶人,丹受國邑。
故曰者,必古有是語,注不及。
蘇文忠嘗雲:圖王不成,其弊猶可以霸。
石徂铼詩《勉師愚等》:汝不聞圖王不成猶可霸,舜與我俱人,學之則舜也。
蘇以前固有此語。
呂東萊策問諸生雲:夫子祖述堯舜,憲章文武,萃百王緻治之法而著之六經,成而不試,付其責于後人,以俟其驗,至于今千有餘年雲雲。
自六經既成之後,尚為未試之書也。
前輩雲:相見又無事,不來還憶君。
後山亦雲:每逢無可語,暫阻即相求。
此用阮修“意有所思,率爾褰裳,不避晨夕;至或無言,但忻然相對”。
黃太史《跋送窮文》拟揚子雲《逐貧賦》,語稍莊,文采過之。
如子雲《解嘲》拟宋玉《答客難》,退之《進學解》拟子雲《解嘲》,柳子厚《晉問》拟枚乘《七發》,皆文采之美也。
至于追琢前人,如班孟堅之《賓戲》、崔伯庭之《達旨》、蔡伯喈之《釋誨》,僅可觀焉,況其下者乎? 宋玉《招魂》:像設君室,靜問安些。
按此則人死而設形貌于室以事之,乃楚俗也。
按經傳所說終南山一名太一,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