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聞記
關燈
小
中
大
之至愚而已矣。
○曾狀元 永樂中,曾狀元棨以俊才入翰林,朝野聳望。
一日外邦貢使至,絕能飲,上命左右覓善飲者館伴左右,或舉下僚武弁。
上曰:「堂堂朝廷,豈無一大臣能飲者乎?」狀元聞之,即自請于上,上問:「卿量幾何?」狀元曰:「隻消待得此使過足矣,不必盡臣量也。
」上悅,令伴之。
連日痛飲,使辄大醉,狀元殊無酣容,使人媿赧。
事畢,上大喜,謂狀元曰:「不論卿文學,隻酒量豈不當作我大明狀元耶?」賜酒甚厚。
○修史人李至剛 李至剛與修史,偶有事,上命罷去冠服,隻服士人衣巾。
每旦暮出入禁門,門者诘究,至剛既不敢稱其職銜,欲但稱史官,又冠服不相當,乃自稱為修史人李至剛。
而至剛操鄉音,史音如死。
時館中諸公聞之大笑,見之遂呼為:「羞死人李至剛。
」 ○詠王少卿 正統間,有鴻胪王少卿者,善宣玉音,洪亮抑揚,殊聳觀聽,而其讀奏之際,必多吃誤。
其貌美髯而秃項,朝士遂為詩以嘲之曰:「傳制聲無敵,宣章字有訛。
後邊頭發少,前面口須多。
」有使回問京師新事,或誦此詩,問為誰,其人遽曰:「此王少卿也。
」 ○蔑面事際 今吳人呼素昧平生者,曰陌面不相識。
陌恐是蔑字,即左傳所謂「昔吾見蔑之面」之語耳。
(「即左傳所謂昔吾見蔑之面之語耳」,「昔」原作「着」,據明紀錄彙編本改。
)又稱事務為事際。
按:南史王晏專權,明帝雖以事際須晏,而心惡之,(注,事際謂舉事之際。
)二字恐出此。
○盛寅先生 鄉先生盛啟東寅,嘗夜夢有人寄椒于家,久矣,急欲椒,遂私發而用之。
既覺,深自咎曰:「豈吾平日義心不明,以緻此耶?」迄不能寐,坐以待旦。
○李壇 予嘗得一故牒,中有題李郡王山東事迹,因節述于此:景定壬戌二月三日,離漣水,帶漣水、西海、東海及佥軍五萬餘人入裡。
二十七日,抵濟南府。
三月五日,小捷。
三月,離濟南五十裡老倉口。
十八日,(「十八日」,原無「日」字,據明朱當■〈氵眄〉國朝典故本補。
)大捷于清河。
四月三日受圍,離城三十裡開河築城,凡三河三城,而圍起十七路人馬。
高麗國兵亦來。
自圍後,城中常有白蜃氣,觀者以為白蛇精。
史天澤總把承相差人于東平取開山人來。
開山人者,即吾國捕蛇之人。
一見其氣,謂是白蛇精未食血,若食血了難收。
今則用百日捕得此蛇,城即陷,可活得李行省。
乃于白氣之方,(「乃于白氣之方」,「乃」原作「及」,據明紀錄彙編本改。
)掘一土穴,收禁蛇于其内,早夜繞城吹牛角呪之:「大蛇不出小蛇出,小蛇不出大蛇出。
」(「小蛇不出大蛇出」,原無「大蛇出」之「出」字,據明朱當■〈氵眄〉國朝典故本補。
)至六日半間,其白氣騰空而去。
自是李郡王似失精采,日複昏沉,雖軍伍不齊,将士作亂,以至絕糧,俱不能曉。
其至截屋檐草,拌鹽而飼馬。
已而亦無,相将食人。
七月十三日,結陣而出,人已無力,複被殺人。
(「複被殺入」,「入」原作「人」,據明朱當■〈氵眄〉國朝典故本改。
)由是諸軍間有出投拜者,雲昨夜天文見,當主兵敗,郡王曰:「俺每也無理會。
」自是日逐兵出投拜。
十八日,子出投拜。
十九日,夜壹鼓,有大星墜于府治,李拈香而拜曰:「李壇死于此。
」于是坐于庭中,以鑷摘去長髭。
二十日早,分付衆出,各讨路去。
王下小舟入海口,投于水,止及其腰。
有一老子姓黃曰:「相公為天下不平,做出這事,何故自損?」引而登岸,至孟權府。
千戶治所密報,張相公差人縛出,嚴相公首問曰:「此是何等做作?」王答曰:「爾每與我相約,卻又不來。
」嚴就肋下刺一刀。
史丞相問之曰:「何不投拜?」王不答。
又問曰:「忽必烈有甚虧爾處?」王曰:「爾有文書約俺起兵,何故背盟?」史喚黃眼回回砟去兩臂,次除兩足,開食其心肝,割其肉,方斬首。
令其子提其首以下山東諸郡。
王有子六人,長曰崇山,次齊山、南山,(「南山」,原無「山」字,據明朱當■〈氵眄〉國朝典故本補。
)乃王夫人生嫡子,封平州總管。
鳳山,乃搭察兒妹生。
牛山、景山俱在。
崇山為忽必烈取去,鳳山為搭察國王取去。
李王之死,身無滴血,惟是黃膿漿,屍無蠅蚋,亦可怪也。
其受圍之日,作水龍吟一詞曰:腰刀帕首從軍,戍樓獨倚閑凝眺,中原氣象,狐居兔穴,暮煙殘照。
投筆書懷,枕戈待旦,隴西年少。
歎光陰掣電,易生髀肉,不如易腔改調。
世變滄海成田,奈羣生幾番驚擾,幹戈爛熳,無時休息,憑誰驅掃?眼底山河,胸中事業,一聲長嘯。
太平時,相将近也,穩穩首平燕趙。
○奸獄 蘇之嘉定有民家将嫁女,呼待诏(吳俗呼栉工為待诏。
)徐達為女開面。
達見女貌美,因謀為男家喜筵茶酒。
(供事之人之稱。
)至嘉會日,達相事未終,辄不辭而去,約同黨惡少,期共竊女。
昏時,二惡少于後墉外,達複入供事。
至入更,乘女獨在室,(「乘女獨在室」,「在」下原衍「兵」字,據明朱當■〈氵眄〉國朝典故本删。
)遂突入,急負女于背,奔至後垣開門,以女授惡少,複閉門入家内,公出前門而去。
乃往會惡少,同挾女去如飛,女羞懼不能聲喚也。
俄而男家失新婦,方共駭訝莫究,有點茶廪家長,茶酒素亡賴。
且日間見其睥睨新人,殊似有奸态,況兩度不辭而去,正可疑也。
女父母亦言達開面事,鹹以為是其所為,即同入後巷追之。
巷甚永而一途,無他岐,惡少見追急,棄女而逸,達獨持之行,然無計以脫之。
适道旁有井,遂擠女其中。
既而追及,達就執。
問之不答,待旦送于縣,達始吐實。
乃押達往覓屍,果得之,然而男子也。
達亦駭怪。
又逮惡少來,惡少供吐如達詞。
舅姑或謂事由父母,又逮妁人及兩家鄰,皆無可言。
于是縣官與女父母、翁姑、婿、達、惡少、媒、鄰鹹迷惑無所決,榜示屍親,久之竟無認者。
乃姑釋諸連坐羁于外,獨系達與惡少,數加拷掠,終無伏。
(「終無伏」,「伏」,明朱當■〈氵眄〉國朝典故本作「狀」。
)居年餘,一日縣官方到,治達,忽開封之某縣(失記)解至二囚,一男一女也。
達見之大駭,号叫:「久昧女所在,此真是也,鬼耶?」官速前問之,乃始得其實。
蓋方女入井,井■〈夗上月下〉不死,女大呼求救,而諸人得達于半路,隻自擁之而回,喧哄間不聞井中聲也。
将曉,始有二男子過井旁,乃開封人,同商于松而歸者。
聞女聲,趣視之,(「趣視之」,原作「視之趣」,據明紀錄彙編本改。
)因議使一人下井取女,(「因議使一人下井取女」,「取」原作「見」,據明朱當■〈氵眄〉國朝典故本改。
)一人以布接而出。
既出,接者視之美女也,因遽起惡念,彼商獨與偕,又其赀甚厚,今因而戕之,誰則知者?顧獨得美婦兼其貨,非計耶?遂以磚石亂投之,商斃焉,即官所出疑屍也。
商得女,問知其故,謂曰:「汝第随我去,我家開封富室,汝當事我為妾。
吾家叩汝,第言蘇人之嫁為妾者,不然開口即死,不死亦不能還故鄉也。
」女懼而從之。
既至家,彼商來問,商第言分手于蘇州,女如商戒,相處頗善。
而商故妻悍甚,毒女百端,女絕不能當。
一日商出,女計諸鄰妪,鄰妪曰:「若固無罪,特從誘脅而來。
今爾何苦自忍?」因道之奔訴于官。
于是逮商同女解來審驗耳。
嘉定令聞之大歎息,速回文,正商誅于其縣,而減達死并正惡少之辜,歸婦于其夫雲。
○南京奸僧 諸民惟缁徒不可盡察,大奸賊多槖其間,予聞之多矣。
頃聞南京一賊,尤可惡,京城外僻地有婦人探親獨行,一僧遙尾以去,至逈寂處,乃迫婦人調之,始以好語,不從,繼以财賄,又不從,又繼以威脅,出刀撼之,婦懼而從焉。
既複謂婦曰:「我欲觀爾雙乳。
」(「我欲觀爾雙乳」,「觀」原在「乳」字下,據明紀錄彙編本改。
)即推什篁笷中,據坐其體,取囊間利刀割取乳頭藏裹而去。
婦痛絕而蘇,适兵馬巡邏過之,見婦仰卧道旁,口不能言,第舉手指胸乳間,又指賊所去路,官知其故,亟追之,不遠獲焉,乃以伏法。
問其割乳之故,乃是将以為煉指之用。
蓋割乳頭之皮包于指上,複加藥件和牢,然後燒之,則内肉了不痛也。
予謂凡撚指、煉頂、刺血之類,必皆有術,而此事亦可備訊鞠之一知也。
○關千戶開弓 徐舅說向在湖襄,谒錢太守于舟中,錢說此有關千戶開弓,試坐,召觀之。
乃覓之來,身長七八尺,偉男子也。
錢命取四弓與之,關一一取張之,視其強弱。
取一強者兼一弱者,兩分之,令力均,乃以兩手各握隻弧,以帛裹四弦之中,橫着口内,銜帛弦而兩手提弓開,皆滿焉。
關自雲為雲長之後。
○義虎傳 弘治初,予得義虎事,為作傳文曰:「荊溪有二人,髫丱交,壯而貧富不同。
窭子以故晏安,無他技,獨微解書數,妻且豔。
富子乃設謀,謂言:「若困甚,盍圖濟乎?」簍告以不能故。
富子曰:「固知也,某山某甲豐于賄,乏主計吏,覓久矣,若才正應膺此耳。
若欲,吾為若策之耶?」窭感謝富子,即具舟費并載其豔妻以去。
抵山,又謂言:「吾固未嘗夙語彼,彼突見若夫婦,得無少忤,且不可得複進。
留而内守舟,先容為計也。
」窭從之,偕上山。
富子宛轉引行險惡溪林中,窭胼胝破碎,血出被踝踵不已。
至極寂處,乃蹴而委之地,出腰钺斫之,窭隕絕。
富子不審,謂死矣。
哭下山,謂豔妻:「若夫君齒于虎,将若之何?」婦惟哭,富子又謂言:「哭無為,吾試同若往撿覓,不見乃更造計耳。
」婦亦從之,偕上山。
富子又宛轉引行别險惡溪林中,至極寂處,擁而求淫之,婦未答。
忽真虎出叢柯間,咆哮奮前,齧富子去,斃焉。
婦驚走,心念彼習行且爾,吾夫其果在虎腹中矣,不怨客,轉身而歸。
迷故途而哭,倐見一人步于旁,問故,婦陳之,人言:「爾勿哭,當告之官,得歸,爾舟在彼。
」導之返,見舟而滅,蓋神雲。
婦登舟,莫為計。
俄而山中又一人哭以出,遙察之,厥夫也,婦疑駭其夫鬼欤?夫亦疑婦當為賊收矣,何尚獨存哉?既相逼,果夫果妻也,相攜大恸而蘇,各道故。
夫曰:「彼圖淫若固未淫若,圖死我固未死我,則我可置我憾也。
」婦曰:「吾苦若死,(「吾苦若死」,「苦」原作「若」,據明紀錄彙編本改。
)若固不死,圖報賊,賊固自得報矣,我憾亦何不可置哉?」于是更悲而慰,更哭而笑,終歸完于鄉。
祝子曰:視賊始謀時何義哉已,乃以巧敗,受不義之誅于虎,虎亦巧矣,非虎也,天也。
使婦不遇虎,得理于人,而報賊且未必遂,遂且未若此快也。
故巧不足以盡虎,以義表焉可也。
○戲語得婦 蔣霆,餘杭人。
嘗與二客自遠歸至諸暨村間,遇晚,遙望大莊宅,即趨之,宅掩雙扉,内悄無人聲。
三人者置裝小憩,俄忽雨作,衆意甚不佳。
蔣顧門内欲直入,二客不可。
蔣言:「何傷乎,此吾
○曾狀元 永樂中,曾狀元棨以俊才入翰林,朝野聳望。
一日外邦貢使至,絕能飲,上命左右覓善飲者館伴左右,或舉下僚武弁。
上曰:「堂堂朝廷,豈無一大臣能飲者乎?」狀元聞之,即自請于上,上問:「卿量幾何?」狀元曰:「隻消待得此使過足矣,不必盡臣量也。
」上悅,令伴之。
連日痛飲,使辄大醉,狀元殊無酣容,使人媿赧。
事畢,上大喜,謂狀元曰:「不論卿文學,隻酒量豈不當作我大明狀元耶?」賜酒甚厚。
○修史人李至剛 李至剛與修史,偶有事,上命罷去冠服,隻服士人衣巾。
每旦暮出入禁門,門者诘究,至剛既不敢稱其職銜,欲但稱史官,又冠服不相當,乃自稱為修史人李至剛。
而至剛操鄉音,史音如死。
時館中諸公聞之大笑,見之遂呼為:「羞死人李至剛。
」 ○詠王少卿 正統間,有鴻胪王少卿者,善宣玉音,洪亮抑揚,殊聳觀聽,而其讀奏之際,必多吃誤。
其貌美髯而秃項,朝士遂為詩以嘲之曰:「傳制聲無敵,宣章字有訛。
後邊頭發少,前面口須多。
」有使回問京師新事,或誦此詩,問為誰,其人遽曰:「此王少卿也。
」 ○蔑面事際 今吳人呼素昧平生者,曰陌面不相識。
陌恐是蔑字,即左傳所謂「昔吾見蔑之面」之語耳。
(「即左傳所謂昔吾見蔑之面之語耳」,「昔」原作「着」,據明紀錄彙編本改。
)又稱事務為事際。
按:南史王晏專權,明帝雖以事際須晏,而心惡之,(注,事際謂舉事之際。
)二字恐出此。
○盛寅先生 鄉先生盛啟東寅,嘗夜夢有人寄椒于家,久矣,急欲椒,遂私發而用之。
既覺,深自咎曰:「豈吾平日義心不明,以緻此耶?」迄不能寐,坐以待旦。
○李壇 予嘗得一故牒,中有題李郡王山東事迹,因節述于此:景定壬戌二月三日,離漣水,帶漣水、西海、東海及佥軍五萬餘人入裡。
二十七日,抵濟南府。
三月五日,小捷。
三月,離濟南五十裡老倉口。
十八日,(「十八日」,原無「日」字,據明朱當■〈氵眄〉國朝典故本補。
)大捷于清河。
四月三日受圍,離城三十裡開河築城,凡三河三城,而圍起十七路人馬。
高麗國兵亦來。
自圍後,城中常有白蜃氣,觀者以為白蛇精。
史天澤總把承相差人于東平取開山人來。
開山人者,即吾國捕蛇之人。
一見其氣,謂是白蛇精未食血,若食血了難收。
今則用百日捕得此蛇,城即陷,可活得李行省。
乃于白氣之方,(「乃于白氣之方」,「乃」原作「及」,據明紀錄彙編本改。
)掘一土穴,收禁蛇于其内,早夜繞城吹牛角呪之:「大蛇不出小蛇出,小蛇不出大蛇出。
」(「小蛇不出大蛇出」,原無「大蛇出」之「出」字,據明朱當■〈氵眄〉國朝典故本補。
)至六日半間,其白氣騰空而去。
自是李郡王似失精采,日複昏沉,雖軍伍不齊,将士作亂,以至絕糧,俱不能曉。
其至截屋檐草,拌鹽而飼馬。
已而亦無,相将食人。
七月十三日,結陣而出,人已無力,複被殺人。
(「複被殺入」,「入」原作「人」,據明朱當■〈氵眄〉國朝典故本改。
)由是諸軍間有出投拜者,雲昨夜天文見,當主兵敗,郡王曰:「俺每也無理會。
」自是日逐兵出投拜。
十八日,子出投拜。
十九日,夜壹鼓,有大星墜于府治,李拈香而拜曰:「李壇死于此。
」于是坐于庭中,以鑷摘去長髭。
二十日早,分付衆出,各讨路去。
王下小舟入海口,投于水,止及其腰。
有一老子姓黃曰:「相公為天下不平,做出這事,何故自損?」引而登岸,至孟權府。
千戶治所密報,張相公差人縛出,嚴相公首問曰:「此是何等做作?」王答曰:「爾每與我相約,卻又不來。
」嚴就肋下刺一刀。
史丞相問之曰:「何不投拜?」王不答。
又問曰:「忽必烈有甚虧爾處?」王曰:「爾有文書約俺起兵,何故背盟?」史喚黃眼回回砟去兩臂,次除兩足,開食其心肝,割其肉,方斬首。
令其子提其首以下山東諸郡。
王有子六人,長曰崇山,次齊山、南山,(「南山」,原無「山」字,據明朱當■〈氵眄〉國朝典故本補。
)乃王夫人生嫡子,封平州總管。
鳳山,乃搭察兒妹生。
牛山、景山俱在。
崇山為忽必烈取去,鳳山為搭察國王取去。
李王之死,身無滴血,惟是黃膿漿,屍無蠅蚋,亦可怪也。
其受圍之日,作水龍吟一詞曰:腰刀帕首從軍,戍樓獨倚閑凝眺,中原氣象,狐居兔穴,暮煙殘照。
投筆書懷,枕戈待旦,隴西年少。
歎光陰掣電,易生髀肉,不如易腔改調。
世變滄海成田,奈羣生幾番驚擾,幹戈爛熳,無時休息,憑誰驅掃?眼底山河,胸中事業,一聲長嘯。
太平時,相将近也,穩穩首平燕趙。
○奸獄 蘇之嘉定有民家将嫁女,呼待诏(吳俗呼栉工為待诏。
)徐達為女開面。
達見女貌美,因謀為男家喜筵茶酒。
(供事之人之稱。
)至嘉會日,達相事未終,辄不辭而去,約同黨惡少,期共竊女。
昏時,二惡少于後墉外,達複入供事。
至入更,乘女獨在室,(「乘女獨在室」,「在」下原衍「兵」字,據明朱當■〈氵眄〉國朝典故本删。
)遂突入,急負女于背,奔至後垣開門,以女授惡少,複閉門入家内,公出前門而去。
乃往會惡少,同挾女去如飛,女羞懼不能聲喚也。
俄而男家失新婦,方共駭訝莫究,有點茶廪家長,茶酒素亡賴。
且日間見其睥睨新人,殊似有奸态,況兩度不辭而去,正可疑也。
女父母亦言達開面事,鹹以為是其所為,即同入後巷追之。
巷甚永而一途,無他岐,惡少見追急,棄女而逸,達獨持之行,然無計以脫之。
适道旁有井,遂擠女其中。
既而追及,達就執。
問之不答,待旦送于縣,達始吐實。
乃押達往覓屍,果得之,然而男子也。
達亦駭怪。
又逮惡少來,惡少供吐如達詞。
舅姑或謂事由父母,又逮妁人及兩家鄰,皆無可言。
于是縣官與女父母、翁姑、婿、達、惡少、媒、鄰鹹迷惑無所決,榜示屍親,久之竟無認者。
乃姑釋諸連坐羁于外,獨系達與惡少,數加拷掠,終無伏。
(「終無伏」,「伏」,明朱當■〈氵眄〉國朝典故本作「狀」。
)居年餘,一日縣官方到,治達,忽開封之某縣(失記)解至二囚,一男一女也。
達見之大駭,号叫:「久昧女所在,此真是也,鬼耶?」官速前問之,乃始得其實。
蓋方女入井,井■〈夗上月下〉不死,女大呼求救,而諸人得達于半路,隻自擁之而回,喧哄間不聞井中聲也。
将曉,始有二男子過井旁,乃開封人,同商于松而歸者。
聞女聲,趣視之,(「趣視之」,原作「視之趣」,據明紀錄彙編本改。
)因議使一人下井取女,(「因議使一人下井取女」,「取」原作「見」,據明朱當■〈氵眄〉國朝典故本改。
)一人以布接而出。
既出,接者視之美女也,因遽起惡念,彼商獨與偕,又其赀甚厚,今因而戕之,誰則知者?顧獨得美婦兼其貨,非計耶?遂以磚石亂投之,商斃焉,即官所出疑屍也。
商得女,問知其故,謂曰:「汝第随我去,我家開封富室,汝當事我為妾。
吾家叩汝,第言蘇人之嫁為妾者,不然開口即死,不死亦不能還故鄉也。
」女懼而從之。
既至家,彼商來問,商第言分手于蘇州,女如商戒,相處頗善。
而商故妻悍甚,毒女百端,女絕不能當。
一日商出,女計諸鄰妪,鄰妪曰:「若固無罪,特從誘脅而來。
今爾何苦自忍?」因道之奔訴于官。
于是逮商同女解來審驗耳。
嘉定令聞之大歎息,速回文,正商誅于其縣,而減達死并正惡少之辜,歸婦于其夫雲。
○南京奸僧 諸民惟缁徒不可盡察,大奸賊多槖其間,予聞之多矣。
頃聞南京一賊,尤可惡,京城外僻地有婦人探親獨行,一僧遙尾以去,至逈寂處,乃迫婦人調之,始以好語,不從,繼以财賄,又不從,又繼以威脅,出刀撼之,婦懼而從焉。
既複謂婦曰:「我欲觀爾雙乳。
」(「我欲觀爾雙乳」,「觀」原在「乳」字下,據明紀錄彙編本改。
)即推什篁笷中,據坐其體,取囊間利刀割取乳頭藏裹而去。
婦痛絕而蘇,适兵馬巡邏過之,見婦仰卧道旁,口不能言,第舉手指胸乳間,又指賊所去路,官知其故,亟追之,不遠獲焉,乃以伏法。
問其割乳之故,乃是将以為煉指之用。
蓋割乳頭之皮包于指上,複加藥件和牢,然後燒之,則内肉了不痛也。
予謂凡撚指、煉頂、刺血之類,必皆有術,而此事亦可備訊鞠之一知也。
○關千戶開弓 徐舅說向在湖襄,谒錢太守于舟中,錢說此有關千戶開弓,試坐,召觀之。
乃覓之來,身長七八尺,偉男子也。
錢命取四弓與之,關一一取張之,視其強弱。
取一強者兼一弱者,兩分之,令力均,乃以兩手各握隻弧,以帛裹四弦之中,橫着口内,銜帛弦而兩手提弓開,皆滿焉。
關自雲為雲長之後。
○義虎傳 弘治初,予得義虎事,為作傳文曰:「荊溪有二人,髫丱交,壯而貧富不同。
窭子以故晏安,無他技,獨微解書數,妻且豔。
富子乃設謀,謂言:「若困甚,盍圖濟乎?」簍告以不能故。
富子曰:「固知也,某山某甲豐于賄,乏主計吏,覓久矣,若才正應膺此耳。
若欲,吾為若策之耶?」窭感謝富子,即具舟費并載其豔妻以去。
抵山,又謂言:「吾固未嘗夙語彼,彼突見若夫婦,得無少忤,且不可得複進。
留而内守舟,先容為計也。
」窭從之,偕上山。
富子宛轉引行險惡溪林中,窭胼胝破碎,血出被踝踵不已。
至極寂處,乃蹴而委之地,出腰钺斫之,窭隕絕。
富子不審,謂死矣。
哭下山,謂豔妻:「若夫君齒于虎,将若之何?」婦惟哭,富子又謂言:「哭無為,吾試同若往撿覓,不見乃更造計耳。
」婦亦從之,偕上山。
富子又宛轉引行别險惡溪林中,至極寂處,擁而求淫之,婦未答。
忽真虎出叢柯間,咆哮奮前,齧富子去,斃焉。
婦驚走,心念彼習行且爾,吾夫其果在虎腹中矣,不怨客,轉身而歸。
迷故途而哭,倐見一人步于旁,問故,婦陳之,人言:「爾勿哭,當告之官,得歸,爾舟在彼。
」導之返,見舟而滅,蓋神雲。
婦登舟,莫為計。
俄而山中又一人哭以出,遙察之,厥夫也,婦疑駭其夫鬼欤?夫亦疑婦當為賊收矣,何尚獨存哉?既相逼,果夫果妻也,相攜大恸而蘇,各道故。
夫曰:「彼圖淫若固未淫若,圖死我固未死我,則我可置我憾也。
」婦曰:「吾苦若死,(「吾苦若死」,「苦」原作「若」,據明紀錄彙編本改。
)若固不死,圖報賊,賊固自得報矣,我憾亦何不可置哉?」于是更悲而慰,更哭而笑,終歸完于鄉。
祝子曰:視賊始謀時何義哉已,乃以巧敗,受不義之誅于虎,虎亦巧矣,非虎也,天也。
使婦不遇虎,得理于人,而報賊且未必遂,遂且未若此快也。
故巧不足以盡虎,以義表焉可也。
○戲語得婦 蔣霆,餘杭人。
嘗與二客自遠歸至諸暨村間,遇晚,遙望大莊宅,即趨之,宅掩雙扉,内悄無人聲。
三人者置裝小憩,俄忽雨作,衆意甚不佳。
蔣顧門内欲直入,二客不可。
蔣言:「何傷乎,此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