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章待訪錄 全文
關燈
小
中
大
書齋半歲,拓得之石本為撫石。
僧希白務于勁快,多改落筆端直,無複缥眇萦回飛動之勢。
△唐太子率更令歐陽詢書荀氏漢書節 右楮冊小楷,在潭州南楚門胡氏淳處。
△唐歐陽詢書道林之寺牌 右在潭州道林寺。
筆力險勁,勾勒而成,有刻闆本。
又江南廬山,多裴休題寺塔諸額,雖乏筆力,皆種種可愛。
△羲之《千文》 右楮紙書字,筆力圓熟。
在宣州觀察支使王仲诜處,故相圭之侄。
謬題賀知章書四字于韻字下,非也。
△顔魯公頓首夫人 右真迹楮紙,破爛過半,在驸馬都尉王晉卿家。
△孫過庭草書《千文》 右真迹黃麻紙書。
縫有梁秀收閱字印、王氏圖書四字,随圈四轉,其異制也,在如上。
△懷素詩一首 右真迹絹書,在王晉卿第。
△張長史虎兒等三帖 右楮紙真迹,同上。
△晉武帝、王渾、王戎、王衍、郗、陸統、桓溫、陸雲、謝安、謝萬等十四帖 右真迹在驸馬都尉李公第。
武帝、王戎書字有篆籀氣象,奇古,墨色如漆紙,皆磨破,上有開元二字,小印太平公主胡書,印美哉,不可得而加矣,世之奇書也。
王涯永存珍秘印、殷浩之印、梁秀收閱古書記字印。
内郗一帖即閣本法帖所錄者。
昔使王著取溥家書,與閣下書雜模,此卷中獨取兩行,餘在所棄,哀哉。
謝安《慰問帖》字清古,在二王之上,宜乎批子敬帖尾也。
△晉謝奕、謝安、桓溫三帖 右真迹,麻紙書,在李公家。
上有鐘紹京書印、窦蒙審定字印印。
謝安一帖,為後人恐墨淡,複用深墨填過,使人惋怛,與前卷并有絹帖書爵号,自為名筆。
△黃素《黃庭經》 右同上字劄,古無褚薛體,殆六朝人所作。
縫有鐘紹京印,後有陶漢時跋雲:“此《換鵝經》也。
”甲戌九月十一日,百計取得此書,詳觀,誠無唐盛時,是鋒筆行書,雖恐非右軍,誠爾。
界行有鐘紹京書印,二字小印卷末,真寫胎仙二字,用陳氏圖書印印之。
又有錢氏忠孝之家印紙,跋雲:“山陰道士劉君以群鵝獻右軍,乞書《黃庭經》,此是也。
”逸少真書此經與《樂毅論》、《太史箴告誓文》累表也。
《蘭亭》、《洛神賦》皆行書,其他并草書也。
草十行敵行書一字,行書十行敵真書一字耳。
又續題雲:“此乃明州刺史李振景福中罷任,過浚郊,遺光祿朱卿。
朱卿名友文,即梁祖之子,後封博王,王薨,予獲于舊邸,時貞明庚辰秋也。
晉都梁苑,因重背之。
中書舍人陶記。
”是日降麻,以京兆安彥威兼副都統。
米某跋雲:“印小字,乃唐越公鐘紹京印也。
”此書在李太師第,固是甲觀。
△顔魯公、郭定襄《争坐位第一帖》 右楮紙,真迹,用先豐縣先天廣德中牒起草,秃筆字,字意相連,屬飛動詭形異狀,得于意外也。
世之顔行第一書也。
縫有顔氏守一圖書字印。
在宣教郎安師文處,長安大姓也,為解鹽池句當官,攜入京,欲背,予得見之。
安自雲:“季明《文鹿脯帖》在其家。
” △晉王右軍《稚恭進鎮帖》 右麻紙書迹,後有太常卿蕭題跋,在前著作郎丁仲修處。
△晉王羲之《官奴帖》 右雙鈎,麻紙本,亦在王仲修處。
△唐張右史季明《賀八清鑒等帖》 右楮紙,真迹,筆法勁古,不類他書,世間季明第一書也。
在承議郎蘇液處,世多刻石。
△懷素《千文》 右絹書,真迹,在蘇液處,沈遘刻闆本是也。
△懷素書《任華草書歌》 右真迹,兩幅,絹書,字法清逸,歌辭奇偉,在驸馬都尉王晉卿第。
尚方有三幅,乃其後幅,适完嘗請出第,觀複歸尚方。
△李邕《多熱要葛粉帖》 右白麻紙,真迹,上有唐氏雜迹字印、陳氏圖書字印、勾德元圖書記字印,紫微舍人石揚休物,今在其孫前宿州支使夷庚處。
前一帖與光八郎謝惠鹿帖真迹,餘過甬上,于夷庚處購得之。
△懷素草書《祝融高座帖》 右絹書,兩行,此字入神,石紫微嘗刻石,有六行在,不見前四行。
問夷庚,雲:“在王洙參政家。
”此亦為其子弟購去矣。
△陳賢《草書帖》 右六七紙,字奇逸難辨,如日本書。
上亦有唐氏雜迹字印,在驸馬都尉李公家。
△顔真卿《祭叔濠州使君文》 右真迹,楮紙,書改抹多,在長安。
安氏子師文攜至京。
△顔真卿《疏拙帖》 右麻紙書,真字,清勁秀發,亦與李大夫,時顔責硖州别駕,此顔第一帖也。
△懷素三帖 右絹帖,雲貧道胸中如刀刺。
第二帖見顔公,第三帖律公發,懷素不與,世之第一帖也,亦見于師文。
△懷素自序 右在湖北運判承議郎蘇泌處。
前一帖破碎不存,其父舜欽補之。
△庾翼帖 全福上有窦蒙審定印。
張芝、王翼二帖非真。
△虞世南《汝南公主墓志》
僧希白務于勁快,多改落筆端直,無複缥眇萦回飛動之勢。
△唐太子率更令歐陽詢書荀氏漢書節 右楮冊小楷,在潭州南楚門胡氏淳處。
△唐歐陽詢書道林之寺牌 右在潭州道林寺。
筆力險勁,勾勒而成,有刻闆本。
又江南廬山,多裴休題寺塔諸額,雖乏筆力,皆種種可愛。
△羲之《千文》 右楮紙書字,筆力圓熟。
在宣州觀察支使王仲诜處,故相圭之侄。
謬題賀知章書四字于韻字下,非也。
△顔魯公頓首夫人 右真迹楮紙,破爛過半,在驸馬都尉王晉卿家。
△孫過庭草書《千文》 右真迹黃麻紙書。
縫有梁秀收閱字印、王氏圖書四字,随圈四轉,其異制也,在如上。
△懷素詩一首 右真迹絹書,在王晉卿第。
△張長史虎兒等三帖 右楮紙真迹,同上。
△晉武帝、王渾、王戎、王衍、郗、陸統、桓溫、陸雲、謝安、謝萬等十四帖 右真迹在驸馬都尉李公第。
武帝、王戎書字有篆籀氣象,奇古,墨色如漆紙,皆磨破,上有開元二字,小印太平公主胡書,印美哉,不可得而加矣,世之奇書也。
王涯永存珍秘印、殷浩之印、梁秀收閱古書記字印。
内郗一帖即閣本法帖所錄者。
昔使王著取溥家書,與閣下書雜模,此卷中獨取兩行,餘在所棄,哀哉。
謝安《慰問帖》字清古,在二王之上,宜乎批子敬帖尾也。
△晉謝奕、謝安、桓溫三帖 右真迹,麻紙書,在李公家。
上有鐘紹京書印、窦蒙審定字印印。
謝安一帖,為後人恐墨淡,複用深墨填過,使人惋怛,與前卷并有絹帖書爵号,自為名筆。
△黃素《黃庭經》 右同上字劄,古無褚薛體,殆六朝人所作。
縫有鐘紹京印,後有陶漢時跋雲:“此《換鵝經》也。
”甲戌九月十一日,百計取得此書,詳觀,誠無唐盛時,是鋒筆行書,雖恐非右軍,誠爾。
界行有鐘紹京書印,二字小印卷末,真寫胎仙二字,用陳氏圖書印印之。
又有錢氏忠孝之家印紙,跋雲:“山陰道士劉君以群鵝獻右軍,乞書《黃庭經》,此是也。
”逸少真書此經與《樂毅論》、《太史箴告誓文》累表也。
《蘭亭》、《洛神賦》皆行書,其他并草書也。
草十行敵行書一字,行書十行敵真書一字耳。
又續題雲:“此乃明州刺史李振景福中罷任,過浚郊,遺光祿朱卿。
朱卿名友文,即梁祖之子,後封博王,王薨,予獲于舊邸,時貞明庚辰秋也。
晉都梁苑,因重背之。
中書舍人陶記。
”是日降麻,以京兆安彥威兼副都統。
米某跋雲:“印小字,乃唐越公鐘紹京印也。
”此書在李太師第,固是甲觀。
△顔魯公、郭定襄《争坐位第一帖》 右楮紙,真迹,用先豐縣先天廣德中牒起草,秃筆字,字意相連,屬飛動詭形異狀,得于意外也。
世之顔行第一書也。
縫有顔氏守一圖書字印。
在宣教郎安師文處,長安大姓也,為解鹽池句當官,攜入京,欲背,予得見之。
安自雲:“季明《文鹿脯帖》在其家。
” △晉王右軍《稚恭進鎮帖》 右麻紙書迹,後有太常卿蕭題跋,在前著作郎丁仲修處。
△晉王羲之《官奴帖》 右雙鈎,麻紙本,亦在王仲修處。
△唐張右史季明《賀八清鑒等帖》 右楮紙,真迹,筆法勁古,不類他書,世間季明第一書也。
在承議郎蘇液處,世多刻石。
△懷素《千文》 右絹書,真迹,在蘇液處,沈遘刻闆本是也。
△懷素書《任華草書歌》 右真迹,兩幅,絹書,字法清逸,歌辭奇偉,在驸馬都尉王晉卿第。
尚方有三幅,乃其後幅,适完嘗請出第,觀複歸尚方。
△李邕《多熱要葛粉帖》 右白麻紙,真迹,上有唐氏雜迹字印、陳氏圖書字印、勾德元圖書記字印,紫微舍人石揚休物,今在其孫前宿州支使夷庚處。
前一帖與光八郎謝惠鹿帖真迹,餘過甬上,于夷庚處購得之。
△懷素草書《祝融高座帖》 右絹書,兩行,此字入神,石紫微嘗刻石,有六行在,不見前四行。
問夷庚,雲:“在王洙參政家。
”此亦為其子弟購去矣。
△陳賢《草書帖》 右六七紙,字奇逸難辨,如日本書。
上亦有唐氏雜迹字印,在驸馬都尉李公家。
△顔真卿《祭叔濠州使君文》 右真迹,楮紙,書改抹多,在長安。
安氏子師文攜至京。
△顔真卿《疏拙帖》 右麻紙書,真字,清勁秀發,亦與李大夫,時顔責硖州别駕,此顔第一帖也。
△懷素三帖 右絹帖,雲貧道胸中如刀刺。
第二帖見顔公,第三帖律公發,懷素不與,世之第一帖也,亦見于師文。
△懷素自序 右在湖北運判承議郎蘇泌處。
前一帖破碎不存,其父舜欽補之。
△庾翼帖 全福上有窦蒙審定印。
張芝、王翼二帖非真。
△虞世南《汝南公主墓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