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十
關燈
小
中
大
主兵者入馬皆衣金甲,一箭殪之。
此古人遺法,蓋陣上不自标異,有急則易免難,且可出人不意以制勝也。
然梁、魏交戰,韋睿乘闆輿督勵将士,勇氣無敵。
周齊芒山之戰,周将蔡著明光鐵騎,所向無前,齊人鹹曰:“此鐵虎也!”皆避之。
薛仁貴從征高麗,未知名,欲自顯,乃着白衣,持戟腰弓,所向披靡。
太宗望見,乃召之。
李晟圍朱Г于長安,每戰必錦裘繡帽以自表。
韓世忠之圍淮揚也,亦錦衣骢馬,立陣前以緻敵。
此又威名勇略足以懾敵,不可以一律論者。
○解散降兵爾朱榮既破擒葛榮,其衆皆降。
爾朱令各從所樂,親屬相随,任其居止。
于是數十萬衆,一朝散盡。
待出百裡外,乃始分道押領,随便安置。
人服其處分相速。
《唐書》:秦王世民破擒窦建德,俘獲五萬人,即日散遣,使還鄉裡。
蓋乘其潰散之勢,遣之使還,莫不弭帖而去。
衆既無主,自不能複嘯聚為亂,而我亦免安插供饋之煩也。
○兵富難戰《後漢書。
度尚傳》:尚破賊蔔陽、潘鴻等,猶未殄滅,而士卒驕富,莫有鬥志。
尚乃令軍中恣其出獵,密使人潛焚其營,珍積皆盡。
獵者歸,皆泣。
因勞之曰:“賊财寶山積,足富數世,諸君但不努力耳。
”乃人人争奮,大破平之。
○紙鸢、木鵝、畫獅台城之圍,梁武以紙鸢告急于城外,而援師莫有進者。
金守汴日,為紙鸢,置文書其上,至北營則斷之,以誘被俘者。
識者謂宰相以此退敵,難矣。
然唐張亻丕守臨,為田悅等所攻,馬燧等救兵未進。
亻丕急以紙鸢放過悅營,悅射之不及,乃落燧營,言“三日不救,人且為悅食”,燧等遂進解圍。
是紙鸢亦有時濟用。
隋東都被圍,越王侗以木鵝随水而下,冀達江都求救,而卒無救至。
明傅友德取蜀,既破階、文,以湯和兵在重慶,無以通聲息,乃作木鵝數百,書取階、文月日投之江,順流而下。
和果得之,遂進兵,而全蜀俱下。
宋宗悫征林邑,林邑以象來戰。
悫曰:“吾聞獅子威服百獸。
”乃制其形以鬥,象果奔。
唐朱滔繪帛為獅猊狀,蒙以猛士數百,馳入李維嶽軍,馬驚,遂敗去。
明張輔征安南,賊驅象來,輔以畫獅蒙馬沖之,賊亦潰。
然金石抹虎兒欲為假獅以禦元兵,作面具如獅狀,以青麻為尾,系大鈴于頭,使敵馬驚駭,張天綱笑之。
同一物也,而異效如此。
○火馬、火猱《左傳》:吳阖廬敗楚師,至于郢。
楚王使钅鹹尹執燧象以奔吳師。
注:火系象尾也。
《史記》:田單守即墨,收城中牛,束兵刃于其角,而灌脂束葦于尾,燒其端縱之燕軍。
牛尾熱,怒而奔燕,壯十從之,遂破燕軍。
此火牛、燧象二事,人所共知也。
(宋王德讨邵青,青亦用火牛。
德曰:“此古法也,可一不可二。
”乃萬矢齊發,牛返奔,遂殲敵。
)《後漢書》:楊璇為零陵守,賊攻郡縣,璇乃制馬車數十,以囊盛石灰于車上,系布索于馬尾,将馬居車前,順風鼓灰,因以火燒布,布燃馬驚,盡突賊,遂破之。
則又有用火馬者。
《宋史。
趙傳》:攻晏州,賊據輪縛大囤,陡峭不可上。
令土丁從山後挽藤葛而上,得猱數十頭,束麻灌以膏蠟,縛于猱背。
及賊栅,燃火炬,熱 狂跳。
賊廬舍皆茅竹,猱竄其上,火辄發,遂破賊栅。
則并有用火猱者,又前人未出之奇也。
○陷敵脫歸李廣為匈奴所得,置兩馬間,絡而盛之。
廣僞死,睨其旁有一兒騎善馬,忽騰而上,因抱兒奔數十裡,取兒弓,射殺追者,乃得脫。
其後有絕相類者,《南史》:宋、魏交兵,參軍王羅漢為魏所擒,鎖其頸,使三郎将守之。
羅漢夜斷三郎将首,抱鎖亡歸。
《北史》:後周李弼從周文帝,與齊神武戰河橋,為齊所獲,陽隕絕于地,睨其旁有馬,乃躍而上,得免,《隋書》:麥鐵杖為賊所擒,賊帥李棱縛送高智慧,行至亭,衛者憩食。
鐵杖取賊刀殺衛者皆盡,悉割其鼻,懷之以歸。
《唐書》:段志玄從讨王世充,馬跌,為賊所擒。
兩騎夾持其髻,将渡洛,忽騰而上,二人反堕,複奪其馬馳歸。
《明史》:顧成從攻鎮江,與勇士十人入城,被執。
十人皆死,成躍起,斷縛,仆持刀者,脫歸。
異衆入城,克之。
靖難兵起,薛祿戰敗,為平安所執,奮脫縛,拔刀殺守卒,馳還複戰。
○事急為仆隸免禍《左傳》:楚公子遇國難,微服出亡,将及門,守門者難之,其仆操擊公子背,罵曰:“隸也不力,何不早出!”守門者不疑,竟出。
《公羊傳》雲:鞍之戰,逢醜父面目與頃公相似,代頃公當左,使頃公取飲。
頃公操飲而至,曰:“革取清者。
”頃公用是佚而不反。
《左傳》亦同。
《漢書》:王林卿通輕俠為不法,何并捕之。
林卿迫窘,乃令奴冠其冠,被其プ自代,乘車,而身自變服,并斬奴頭而還。
《三國志》:曹操圍呂布于濮陽,城中大姓田氏為反間,操得入城。
及戰敗,布騎追操,問曰:“操可在?”操绐之曰:“乘黃馬走者是也。
”乃釋操,而操得出。
《通鑒》:晉元帝睿初在邺,逃歸。
會成都王穎先敕諸關無得出貴人,睿至河陽,為津吏所止。
從者宋典自後來,以鞭拂睿笑曰:“舍長官禁貴人,汝亦被拘耶?”吏乃聽過。
《南史》:王慧龍家為劉裕所誅。
慧龍年十四,為沙門僧彬所匿,送之過江,為津人所疑。
彬曰:“此随吾受業者。
”乃免。
王華父從王恭起兵,兵敗逃走,華随沙門釋昙冰逃。
使華提衣幞從後,津邏鹹疑焉。
華行遲,昙冰罵曰:“奴子怠懈,行不及我!”以杖捶華數十,衆乃不疑,遂免。
袁昂父觊既敗,昂藏于沙門。
沙門将以出關,吏疑非常人,沙門杖而垢之,遂免。
《北史》:西魏宇文泰與東魏侯景戰,馬驚墜地,東魏兵追及之,左右皆散。
李穆以策扌失泰,罵之曰:“籠東軍士,爾曹主何在而獨留此?”追者不疑,遂得逸。
唐朱Г之亂,禁城門毋得出朝士。
朝士往往易服為仆潛出,事固有相類者。
○口打賊《五代史》:後唐諸将各自論功,李嗣源獨無。
或問之,嗣源曰:“諸君好以口擊賊,嗣源但以手擊賊耳。
”按此語亦有所本。
《晉書》:西陽夷反,太守楊珉會僚屬議拒賊,朱伺獨無言。
珉問之,伺曰:“諸人以舌擊賊,伺惟以力耳。
”《唐書。
虢王巨傳》:安祿山反,張薦巨有謀略,召至京師。
楊國忠忌之,謂曰:“此來人多以口打賊,君不爾乎?”巨曰:“誰為相公手打賊者?”歐陽史蓋本此也。
○縱敵丁公為項王将,逐漢高祖,短兵接,高祖急顧丁公曰:“兩賢豈相厄哉?”丁公乃引兵還。
慕容紹宗既破侯景,亟追之。
景使人謂曰:“景若就擒,公複何用?”紹宗乃縱之。
又高歡使彭樂追宇文泰,泰窘,謂樂曰:“癡男子,今日無我,明日豈有汝耶?”遂還。
唐李寶臣讨田承嗣,屢立戰功,朝廷遣中使勞之。
寶臣則以百缣,中使怒擲于道。
王武俊說寶臣曰:“令公新立功,豎子尚爾,若寇平後,以一诏召歸阙下,一匹夫耳。
不如釋承嗣以為己資。
”寶臣遂有玩寇之志。
宋威擊王仙芝等,陰與曾元裕謀曰:“昔龐勳滅康承訓,即得罪。
吾屬雖成功,其能免乎?不如留賊。
”劉巨容破黃巢于荊門,或勸之窮追,巨容曰:“國家好負人,有事則撫存将士,事甯則棄之。
不如留賊,以為富貴之資。
”又左良玉追張獻忠急,獻忠遣其黨馬元利操重寶啖良玉曰:“獻忠在,故公見重。
公所部多殺掠,而閣部猜且專,無獻忠,即公滅不久矣。
”良玉心動,縱之,事極相類。
○懸賞購賊宋夏竦判永興軍,募擒趙元昊者爵萬戶侯。
元昊令:募得竦者,與錢三千。
明季楊嗣昌督師募擒斬張獻忠者,赉萬金,爵侯。
翌日,督師幕府自堂皇庖氵,遍題“有斬督師者,赉白金三錢。
”古今事固有相類者。
東魏高歡攻魏玉壁,不能克,乃射募格于城中,雲:“能斬城主降者,拜太尉,封開國郡公,賞帛萬匹。
”城主韋孝寬手題書背,返射城外,雲:“能斬高歡者,準此。
”《安丙傳》:金人揭示境上:“得丙首詩,與銀絹二萬匹兩。
”則猶未肆侮也。
○賊稱《晉書。
南燕載記》:泰山民王始聚衆僭号,為官兵所獲。
臨刑,或問其父兄所在,始曰:“太上皇蒙塵于外,征東、征西亂兵所害,惟朕一身,獨無聊賴。
”其妻咎其正坐此口語。
始謂妻曰:“皇後,自古豈有不亡之國哉!”《五代史》:劉守光僭帝号,為唐莊宗所擒。
将刑,守光乞哀不已。
其二妻李氏、祝氏讓之曰:“皇帝,事已如此,生亦何益!”一呼春妻曰皇後,一呼其夫曰皇帝,正可作對也。
此古人遺法,蓋陣上不自标異,有急則易免難,且可出人不意以制勝也。
然梁、魏交戰,韋睿乘闆輿督勵将士,勇氣無敵。
周齊芒山之戰,周将蔡著明光鐵騎,所向無前,齊人鹹曰:“此鐵虎也!”皆避之。
薛仁貴從征高麗,未知名,欲自顯,乃着白衣,持戟腰弓,所向披靡。
太宗望見,乃召之。
李晟圍朱Г于長安,每戰必錦裘繡帽以自表。
韓世忠之圍淮揚也,亦錦衣骢馬,立陣前以緻敵。
此又威名勇略足以懾敵,不可以一律論者。
○解散降兵爾朱榮既破擒葛榮,其衆皆降。
爾朱令各從所樂,親屬相随,任其居止。
于是數十萬衆,一朝散盡。
待出百裡外,乃始分道押領,随便安置。
人服其處分相速。
《唐書》:秦王世民破擒窦建德,俘獲五萬人,即日散遣,使還鄉裡。
蓋乘其潰散之勢,遣之使還,莫不弭帖而去。
衆既無主,自不能複嘯聚為亂,而我亦免安插供饋之煩也。
○兵富難戰《後漢書。
度尚傳》:尚破賊蔔陽、潘鴻等,猶未殄滅,而士卒驕富,莫有鬥志。
尚乃令軍中恣其出獵,密使人潛焚其營,珍積皆盡。
獵者歸,皆泣。
因勞之曰:“賊财寶山積,足富數世,諸君但不努力耳。
”乃人人争奮,大破平之。
○紙鸢、木鵝、畫獅台城之圍,梁武以紙鸢告急于城外,而援師莫有進者。
金守汴日,為紙鸢,置文書其上,至北營則斷之,以誘被俘者。
識者謂宰相以此退敵,難矣。
然唐張亻丕守臨,為田悅等所攻,馬燧等救兵未進。
亻丕急以紙鸢放過悅營,悅射之不及,乃落燧營,言“三日不救,人且為悅食”,燧等遂進解圍。
是紙鸢亦有時濟用。
隋東都被圍,越王侗以木鵝随水而下,冀達江都求救,而卒無救至。
明傅友德取蜀,既破階、文,以湯和兵在重慶,無以通聲息,乃作木鵝數百,書取階、文月日投之江,順流而下。
和果得之,遂進兵,而全蜀俱下。
宋宗悫征林邑,林邑以象來戰。
悫曰:“吾聞獅子威服百獸。
”乃制其形以鬥,象果奔。
唐朱滔繪帛為獅猊狀,蒙以猛士數百,馳入李維嶽軍,馬驚,遂敗去。
明張輔征安南,賊驅象來,輔以畫獅蒙馬沖之,賊亦潰。
然金石抹虎兒欲為假獅以禦元兵,作面具如獅狀,以青麻為尾,系大鈴于頭,使敵馬驚駭,張天綱笑之。
同一物也,而異效如此。
○火馬、火猱《左傳》:吳阖廬敗楚師,至于郢。
楚王使钅鹹尹執燧象以奔吳師。
注:火系象尾也。
《史記》:田單守即墨,收城中牛,束兵刃于其角,而灌脂束葦于尾,燒其端縱之燕軍。
牛尾熱,怒而奔燕,壯十從之,遂破燕軍。
此火牛、燧象二事,人所共知也。
(宋王德讨邵青,青亦用火牛。
德曰:“此古法也,可一不可二。
”乃萬矢齊發,牛返奔,遂殲敵。
)《後漢書》:楊璇為零陵守,賊攻郡縣,璇乃制馬車數十,以囊盛石灰于車上,系布索于馬尾,将馬居車前,順風鼓灰,因以火燒布,布燃馬驚,盡突賊,遂破之。
則又有用火馬者。
《宋史。
趙傳》:攻晏州,賊據輪縛大囤,陡峭不可上。
令土丁從山後挽藤葛而上,得猱數十頭,束麻灌以膏蠟,縛于猱背。
及賊栅,燃火炬,熱 狂跳。
賊廬舍皆茅竹,猱竄其上,火辄發,遂破賊栅。
則并有用火猱者,又前人未出之奇也。
○陷敵脫歸李廣為匈奴所得,置兩馬間,絡而盛之。
廣僞死,睨其旁有一兒騎善馬,忽騰而上,因抱兒奔數十裡,取兒弓,射殺追者,乃得脫。
其後有絕相類者,《南史》:宋、魏交兵,參軍王羅漢為魏所擒,鎖其頸,使三郎将守之。
羅漢夜斷三郎将首,抱鎖亡歸。
《北史》:後周李弼從周文帝,與齊神武戰河橋,為齊所獲,陽隕絕于地,睨其旁有馬,乃躍而上,得免,《隋書》:麥鐵杖為賊所擒,賊帥李棱縛送高智慧,行至亭,衛者憩食。
鐵杖取賊刀殺衛者皆盡,悉割其鼻,懷之以歸。
《唐書》:段志玄從讨王世充,馬跌,為賊所擒。
兩騎夾持其髻,将渡洛,忽騰而上,二人反堕,複奪其馬馳歸。
《明史》:顧成從攻鎮江,與勇士十人入城,被執。
十人皆死,成躍起,斷縛,仆持刀者,脫歸。
異衆入城,克之。
靖難兵起,薛祿戰敗,為平安所執,奮脫縛,拔刀殺守卒,馳還複戰。
○事急為仆隸免禍《左傳》:楚公子遇國難,微服出亡,将及門,守門者難之,其仆操擊公子背,罵曰:“隸也不力,何不早出!”守門者不疑,竟出。
《公羊傳》雲:鞍之戰,逢醜父面目與頃公相似,代頃公當左,使頃公取飲。
頃公操飲而至,曰:“革取清者。
”頃公用是佚而不反。
《左傳》亦同。
《漢書》:王林卿通輕俠為不法,何并捕之。
林卿迫窘,乃令奴冠其冠,被其プ自代,乘車,而身自變服,并斬奴頭而還。
《三國志》:曹操圍呂布于濮陽,城中大姓田氏為反間,操得入城。
及戰敗,布騎追操,問曰:“操可在?”操绐之曰:“乘黃馬走者是也。
”乃釋操,而操得出。
《通鑒》:晉元帝睿初在邺,逃歸。
會成都王穎先敕諸關無得出貴人,睿至河陽,為津吏所止。
從者宋典自後來,以鞭拂睿笑曰:“舍長官禁貴人,汝亦被拘耶?”吏乃聽過。
《南史》:王慧龍家為劉裕所誅。
慧龍年十四,為沙門僧彬所匿,送之過江,為津人所疑。
彬曰:“此随吾受業者。
”乃免。
王華父從王恭起兵,兵敗逃走,華随沙門釋昙冰逃。
使華提衣幞從後,津邏鹹疑焉。
華行遲,昙冰罵曰:“奴子怠懈,行不及我!”以杖捶華數十,衆乃不疑,遂免。
袁昂父觊既敗,昂藏于沙門。
沙門将以出關,吏疑非常人,沙門杖而垢之,遂免。
《北史》:西魏宇文泰與東魏侯景戰,馬驚墜地,東魏兵追及之,左右皆散。
李穆以策扌失泰,罵之曰:“籠東軍士,爾曹主何在而獨留此?”追者不疑,遂得逸。
唐朱Г之亂,禁城門毋得出朝士。
朝士往往易服為仆潛出,事固有相類者。
○口打賊《五代史》:後唐諸将各自論功,李嗣源獨無。
或問之,嗣源曰:“諸君好以口擊賊,嗣源但以手擊賊耳。
”按此語亦有所本。
《晉書》:西陽夷反,太守楊珉會僚屬議拒賊,朱伺獨無言。
珉問之,伺曰:“諸人以舌擊賊,伺惟以力耳。
”《唐書。
虢王巨傳》:安祿山反,張薦巨有謀略,召至京師。
楊國忠忌之,謂曰:“此來人多以口打賊,君不爾乎?”巨曰:“誰為相公手打賊者?”歐陽史蓋本此也。
○縱敵丁公為項王将,逐漢高祖,短兵接,高祖急顧丁公曰:“兩賢豈相厄哉?”丁公乃引兵還。
慕容紹宗既破侯景,亟追之。
景使人謂曰:“景若就擒,公複何用?”紹宗乃縱之。
又高歡使彭樂追宇文泰,泰窘,謂樂曰:“癡男子,今日無我,明日豈有汝耶?”遂還。
唐李寶臣讨田承嗣,屢立戰功,朝廷遣中使勞之。
寶臣則以百缣,中使怒擲于道。
王武俊說寶臣曰:“令公新立功,豎子尚爾,若寇平後,以一诏召歸阙下,一匹夫耳。
不如釋承嗣以為己資。
”寶臣遂有玩寇之志。
宋威擊王仙芝等,陰與曾元裕謀曰:“昔龐勳滅康承訓,即得罪。
吾屬雖成功,其能免乎?不如留賊。
”劉巨容破黃巢于荊門,或勸之窮追,巨容曰:“國家好負人,有事則撫存将士,事甯則棄之。
不如留賊,以為富貴之資。
”又左良玉追張獻忠急,獻忠遣其黨馬元利操重寶啖良玉曰:“獻忠在,故公見重。
公所部多殺掠,而閣部猜且專,無獻忠,即公滅不久矣。
”良玉心動,縱之,事極相類。
○懸賞購賊宋夏竦判永興軍,募擒趙元昊者爵萬戶侯。
元昊令:募得竦者,與錢三千。
明季楊嗣昌督師募擒斬張獻忠者,赉萬金,爵侯。
翌日,督師幕府自堂皇庖氵,遍題“有斬督師者,赉白金三錢。
”古今事固有相類者。
東魏高歡攻魏玉壁,不能克,乃射募格于城中,雲:“能斬城主降者,拜太尉,封開國郡公,賞帛萬匹。
”城主韋孝寬手題書背,返射城外,雲:“能斬高歡者,準此。
”《安丙傳》:金人揭示境上:“得丙首詩,與銀絹二萬匹兩。
”則猶未肆侮也。
○賊稱《晉書。
南燕載記》:泰山民王始聚衆僭号,為官兵所獲。
臨刑,或問其父兄所在,始曰:“太上皇蒙塵于外,征東、征西亂兵所害,惟朕一身,獨無聊賴。
”其妻咎其正坐此口語。
始謂妻曰:“皇後,自古豈有不亡之國哉!”《五代史》:劉守光僭帝号,為唐莊宗所擒。
将刑,守光乞哀不已。
其二妻李氏、祝氏讓之曰:“皇帝,事已如此,生亦何益!”一呼春妻曰皇後,一呼其夫曰皇帝,正可作對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