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十
關燈
小
中
大
之心而戰不力。
自三代以後,能以多取勝者,惟王翦滅楚以六十萬人,韓信破趙以二十萬人,垓下之戰漢兵六十萬人,裴行儉破突厥擒阿史那奉職以三十萬騎,郭子儀收複西京以三十萬衆,明太祖收中原以二十萬衆,征雲南亦以二十萬衆耳。
其他如冒頓以四十萬騎圍漢高于平城,突厥始畢可汗以數十萬騎圍隋炀于雁門,契丹以三十萬騎敗周德威幹新城,蒙古闊端以五十萬衆破曹友聞于大安軍,此又當别論。
蓋北俗号令簡而心志一,故能以多取勝,中土所不及也。
至如明太祖破陳友諒亦以二十萬衆,然友諒是時且六十萬,則不可謂明兵之多也。
其以多緻敗者,長平之戰,趙括兵四十萬,為秦所坑。
章邯攻趙,項羽破之,被坑者且二十萬,其多可知也。
漢高以五諸侯兵五十六萬人伐楚,入彭城,為項羽三萬人所破,溺死者二十馀萬。
龍且以二十萬救齊,韓信擊斬之。
吳王濞兵二十馀萬,周亞夫擊走之。
新莽時王尋、王邑以四十二萬兵圍昆陽,為光武所破。
銅馬諸賊合數百萬,亦為光武所破。
官渡之戰,袁紹兵十馀萬,曹操兵僅十分之一,擊破之。
赤壁之戰,曹操治水軍八十萬,周瑜以三萬人破之。
劉聰以十馀萬陳于洛西,石勒以四萬人破之。
淝水之戰,苻堅戎卒六十馀萬,騎二十七萬,其先至者已三十萬,乃為謝玄等八萬人所敗。
呂光攻龜茲,龜茲王帛純引狯胡諸國兵七十馀萬,為光所敗。
葛榮向京師,衆号百萬,爾朱榮兵七千,衆寡不敵,葛榮聞之大喜,令其衆辦長繩,以為至便縛取,爾朱榮乃為奇兵大破之。
及爾朱兆以二十萬攻邺,高歡馬不滿三千,步兵不滿三萬,大戰破之。
渭曲之戰,高歡将二十萬衆,宇文泰不滿萬人,破之。
沙苑之捷,宇文泰又以七千兵破歡十馀萬,乃于戰所準當時兵數,人種柳一株,以旌功,凡七千株。
後宇文泰又與歡戰,雖斬高敖曹,然是日置陣既大,首尾懸遠,彼此不能相知,遂大敗,燒營而遁,則亦以兵太衆也。
隋文帝滅陳,總管九十,兵五十一萬八千,皆受晉王節度,然賀若弼、韓擒虎先入建康,擒後主,兵才八千耳。
其時陳将魯廣達等陣于白土岡,亘二十裡,乃為賀若弼等所破。
炀帝征高麗,凡一百十三萬人,饋運者倍之,竟潰于薩水。
宇文述等九軍共三十萬,先度遼,其脫歸者僅二千七百人。
窦建德之救王世充也。
置陳虎牢下,長二十餘裡,為秦王所擒。
突厥犯塞,黑齒常之以二百騎破其三千騎。
安祿山之反也,潼關之戰,哥舒翰以二十萬衆為崔乾所敗。
尹子奇兵十三萬,張巡、許遠以六千八百人敗之。
九節度之師潰于相州,步騎共六十萬。
黃巢入潼入,兵六十馀萬,呼聲震河華,及據長安,李克用以四萬人破走之。
契丹将阿古隻,以騎兵五百敗老相軍三萬。
石晉杜仲威,以三十萬衆擊遼,遼将高谟翰以三百騎殺其先鋒,餘兵皆走。
遼天祚使蕭纟裡步騎十萬讨女真,阿骨打兵三千七百,至者僅三之一,力戰破之。
遼又使耶律訛裡朵等騎二十萬、步卒七萬來伐,阿骨打又敗之于阿婁岡。
遼又使蕭特末将騎兵五萬、步卒四十萬讨女真,并遼主自将,亦俱為阿骨打敗于護步答岡。
張浚富平之敗,兵四十萬人,馬七萬匹。
宋将黃迪等以兵三十萬栅于文水縣,金突合速以兵九千敗之,殺八萬馀人。
時康民率兵十七萬,撻不野敗之。
又以騎二千敗淮南兵十萬馀人。
及和尚原之戰,兀術以十萬衆為吳所敗。
仙人關之戰,撒離喝亦以十萬衆為吳所敗。
劉麟、劉猊三十萬衆,楊沂中等破之于藕塘。
夏人二十萬騎,李顯忠以所部八百人破之。
順昌之戰,兀術、韓常兵十馀萬,為劉所破。
金主亮南侵,兵六十馀萬,虞允文敗之。
完顔九斤、胡沙虎以四十萬衆伐蒙古,敗于會河堡。
銀青衆二十萬,亦為蒙古木華黎所敗。
已而蒙哥以五十萬衆敗于宋合州城下,遂死。
又察罕兵八十萬圍廬州,為宋杜杲敗去。
賈似道之潰于江上也,兵十三萬。
凡此皆以多緻敗,曆曆可考者也。
其以少擊衆,戰功最著者,如合肥之戰,張遼、李典以步卒八百破孫權兵十萬。
後秦姚苌以千餘兵破雷惡地三萬馀衆,乃命軍士各植一木于栅孔以旌功。
或疑營地太小,苌曰:“吾自結發以來,未嘗如此以少勝多者,正以小為奇耳。
”高昂以十餘騎破爾朱羽生兵五千。
宇文忻以五百騎破尉遲迥精甲三千。
薛萬徹以百騎擊敗窦建德兵十萬。
薛仁貴以卒二千攻扶餘,殺萬馀人。
馬嶙從李光弼攻史朝義于北邙,以兵五百出入三反,敗其衆十萬。
光弼曰:“吾未見以少勝多如馬将軍者!”李嗣源救幽州,契丹萬騎遮山口,嗣源以百騎沖破之。
楊業以數百騎出雁門,破契丹兵十萬,殺其将驸馬蕭咄李。
劉溝堡之捷,劉昌祚以二千騎敗夏人萬騎。
李師中上其功,謂西事以來,以少抗衆,未有如此者。
燕達以五百人抗夏人三萬騎,九戰皆捷。
嶽忠武以八百人破群盜王善等五十萬衆于南薰門,以八千人破曹成十萬衆于桂嶺,以嵬背八百破兀術于順昌,又以五百破之于朱仙鎮,皆敗其衆十馀萬。
金完顔陳和尚以四百騎敗蒙古兵八千于太昌原。
而尤最奇者,宋武帝微時,以數十人觇孫恩,遇賊衆數千,便與戰。
所将人俱死,帝獨奮長刀,所殺傷甚衆。
南齊周盤龍子奉叔單馬率二百馀人陷陣,虜萬騎圍之。
一騎走還,報“奉叔已殁”,盤龍馳馬奔入,時奉叔已大破虜,得出。
在外不見其父,複躍馬入,父子兩騎萦繞于數萬人中,虜遂大敗。
陳侯安都以十二騎破齊陣,擒其儀同乞伏無芳,又刺東方老墜馬。
蕭摩诃與北齊戰于呂梁,以七騎破齊軍,奪其大旗。
及周滅齊,遣将争呂梁,有精騎數千,摩诃領十二騎入周軍,斬殺甚從。
隋張須陀以五騎觇賊,遇賊裴長才等二萬奄至,圍之數百重,力戰而出。
唐王君廓以十三人破郭士衡等兵一萬。
宋之悌應募擊州蠻,與壯士八人被重甲,大呼薄賊,曰:“獠動即死!”賊七百人皆不敢動,遂平之。
金阿骨打以十人擊走遼兵于混同江。
劉整在宋時,以十二人入金信陽軍,擒其守,時以為唐李存孝以十八騎拔洛,今整更少,乃書其号曰“賽存孝”。
元渾察征乞失哈裡,敵兵二千,渾察以勇士五十人破之。
揚子橋之戰,張弘範以十二騎渡水,敗姜水才軍。
明初洛水北之戰,常遇春以單騎入元軍,敵二十馀人刺之,遇春殪其前鋒一人,大呼馳入,壯士從之,敵遂大潰。
傅友德攻山西,擴廓萬騎突至,友德以五十騎沖卻之。
丁德興從攻洪山寨,以百騎破賊數千。
成祖靖難兵起,款台以十二騎破南兵三千人。
東昌之戰,薛祿以五十騎敗南兵數百。
又皆古今所罕觏者也。
按《癸辛雜識》:賈似道命廖瑩中刊《奇奇集》,萃古人用兵以寡勝衆,如赤壁、淝水之類,成一書,蓋自詫其援鄂之功也。
其書今不傳,今姑撮諸史所載于此。
○取蜀将帥不利洪容齋曆叙古來中國取蜀将帥多不利。
漢伐公孫述,大将來歙、岑彭俱被刺客之禍。
魏伐劉禅,大将鐘會、鄧艾皆族誅。
唐莊宗伐王衍,招讨使魏王繼岌、大将郭崇韬皆不得其死。
宋伐孟昶,大将王全斌、崔彥進皆不賞而受黜。
此北宋以前可曆曆數者也。
元憲宗率兵入蜀,攻重慶,被傷,卒于釣魚山下。
明湯和、傅友德取蜀,和被镌責不賞,友德雖獲賞而終不得其死。
則取蜀将帥誠不利也。
○臨陣不自标異《淮南子》雲:将軍不敢騎白馬,蓋懼其易識也。
《蒼梧雜志》亦雲:古戎服上下一律皆赤色,恐戰有傷殘,或沮士氣,故衣赤,使血色不見也。
所以《左傳》有“均服振振”之語。
《甕牖閑評》亦雲:軍主不可自表暴,以防敵人之窺伺也。
宋南渡以前,戎服猶皆用绯,紹興末乃變而用皂色雲。
今按《左傳》熒澤之戰,衛侯不去其旗,是以甚敗。
鄢陵之戰,石首納旌于中,得免。
《南齊書》:殷孝祖臨戰以麾蓋自随,軍中相謂曰:“殷統軍可謂死将矣!”是日要中流矢死。
《北史》:芒陰之戰,高敖曹輕敵,建麾蓋臨陣,西人盡銳攻之,遂為魏所殺。
賀拔勝從周文,望見高歡麾蓋,出精兵擊之,歡幾為所獲。
王思政戰河橋,從者死盡,思政創重,亦悶絕于積屍中。
思政久經軍陣,每戰惟破衣敞甲,敵人不疑其将帥,故得免,夜半而蘇,遂歸。
《五代史》:周德威之擒陳野叉,亦微服雜卒伍中,伺野叉過,以鐵錘擊之堕馬,遂擒之。
《甕牖閑評》:王則叛貝州,常裹花帽,人見而識之,遂擒獲,至死終不去花帽。
《宋史》:李成見劉光世張蓋行陣,不介胄,知為主帥,并兵圍之。
王德突圍,擁光世出。
《金史》:夏人攻會州,郭蝦蟆見其
自三代以後,能以多取勝者,惟王翦滅楚以六十萬人,韓信破趙以二十萬人,垓下之戰漢兵六十萬人,裴行儉破突厥擒阿史那奉職以三十萬騎,郭子儀收複西京以三十萬衆,明太祖收中原以二十萬衆,征雲南亦以二十萬衆耳。
其他如冒頓以四十萬騎圍漢高于平城,突厥始畢可汗以數十萬騎圍隋炀于雁門,契丹以三十萬騎敗周德威幹新城,蒙古闊端以五十萬衆破曹友聞于大安軍,此又當别論。
蓋北俗号令簡而心志一,故能以多取勝,中土所不及也。
至如明太祖破陳友諒亦以二十萬衆,然友諒是時且六十萬,則不可謂明兵之多也。
其以多緻敗者,長平之戰,趙括兵四十萬,為秦所坑。
章邯攻趙,項羽破之,被坑者且二十萬,其多可知也。
漢高以五諸侯兵五十六萬人伐楚,入彭城,為項羽三萬人所破,溺死者二十馀萬。
龍且以二十萬救齊,韓信擊斬之。
吳王濞兵二十馀萬,周亞夫擊走之。
新莽時王尋、王邑以四十二萬兵圍昆陽,為光武所破。
銅馬諸賊合數百萬,亦為光武所破。
官渡之戰,袁紹兵十馀萬,曹操兵僅十分之一,擊破之。
赤壁之戰,曹操治水軍八十萬,周瑜以三萬人破之。
劉聰以十馀萬陳于洛西,石勒以四萬人破之。
淝水之戰,苻堅戎卒六十馀萬,騎二十七萬,其先至者已三十萬,乃為謝玄等八萬人所敗。
呂光攻龜茲,龜茲王帛純引狯胡諸國兵七十馀萬,為光所敗。
葛榮向京師,衆号百萬,爾朱榮兵七千,衆寡不敵,葛榮聞之大喜,令其衆辦長繩,以為至便縛取,爾朱榮乃為奇兵大破之。
及爾朱兆以二十萬攻邺,高歡馬不滿三千,步兵不滿三萬,大戰破之。
渭曲之戰,高歡将二十萬衆,宇文泰不滿萬人,破之。
沙苑之捷,宇文泰又以七千兵破歡十馀萬,乃于戰所準當時兵數,人種柳一株,以旌功,凡七千株。
後宇文泰又與歡戰,雖斬高敖曹,然是日置陣既大,首尾懸遠,彼此不能相知,遂大敗,燒營而遁,則亦以兵太衆也。
隋文帝滅陳,總管九十,兵五十一萬八千,皆受晉王節度,然賀若弼、韓擒虎先入建康,擒後主,兵才八千耳。
其時陳将魯廣達等陣于白土岡,亘二十裡,乃為賀若弼等所破。
炀帝征高麗,凡一百十三萬人,饋運者倍之,竟潰于薩水。
宇文述等九軍共三十萬,先度遼,其脫歸者僅二千七百人。
窦建德之救王世充也。
置陳虎牢下,長二十餘裡,為秦王所擒。
突厥犯塞,黑齒常之以二百騎破其三千騎。
安祿山之反也,潼關之戰,哥舒翰以二十萬衆為崔乾所敗。
尹子奇兵十三萬,張巡、許遠以六千八百人敗之。
九節度之師潰于相州,步騎共六十萬。
黃巢入潼入,兵六十馀萬,呼聲震河華,及據長安,李克用以四萬人破走之。
契丹将阿古隻,以騎兵五百敗老相軍三萬。
石晉杜仲威,以三十萬衆擊遼,遼将高谟翰以三百騎殺其先鋒,餘兵皆走。
遼天祚使蕭纟裡步騎十萬讨女真,阿骨打兵三千七百,至者僅三之一,力戰破之。
遼又使耶律訛裡朵等騎二十萬、步卒七萬來伐,阿骨打又敗之于阿婁岡。
遼又使蕭特末将騎兵五萬、步卒四十萬讨女真,并遼主自将,亦俱為阿骨打敗于護步答岡。
張浚富平之敗,兵四十萬人,馬七萬匹。
宋将黃迪等以兵三十萬栅于文水縣,金突合速以兵九千敗之,殺八萬馀人。
時康民率兵十七萬,撻不野敗之。
又以騎二千敗淮南兵十萬馀人。
及和尚原之戰,兀術以十萬衆為吳所敗。
仙人關之戰,撒離喝亦以十萬衆為吳所敗。
劉麟、劉猊三十萬衆,楊沂中等破之于藕塘。
夏人二十萬騎,李顯忠以所部八百人破之。
順昌之戰,兀術、韓常兵十馀萬,為劉所破。
金主亮南侵,兵六十馀萬,虞允文敗之。
完顔九斤、胡沙虎以四十萬衆伐蒙古,敗于會河堡。
銀青衆二十萬,亦為蒙古木華黎所敗。
已而蒙哥以五十萬衆敗于宋合州城下,遂死。
又察罕兵八十萬圍廬州,為宋杜杲敗去。
賈似道之潰于江上也,兵十三萬。
凡此皆以多緻敗,曆曆可考者也。
其以少擊衆,戰功最著者,如合肥之戰,張遼、李典以步卒八百破孫權兵十萬。
後秦姚苌以千餘兵破雷惡地三萬馀衆,乃命軍士各植一木于栅孔以旌功。
或疑營地太小,苌曰:“吾自結發以來,未嘗如此以少勝多者,正以小為奇耳。
”高昂以十餘騎破爾朱羽生兵五千。
宇文忻以五百騎破尉遲迥精甲三千。
薛萬徹以百騎擊敗窦建德兵十萬。
薛仁貴以卒二千攻扶餘,殺萬馀人。
馬嶙從李光弼攻史朝義于北邙,以兵五百出入三反,敗其衆十萬。
光弼曰:“吾未見以少勝多如馬将軍者!”李嗣源救幽州,契丹萬騎遮山口,嗣源以百騎沖破之。
楊業以數百騎出雁門,破契丹兵十萬,殺其将驸馬蕭咄李。
劉溝堡之捷,劉昌祚以二千騎敗夏人萬騎。
李師中上其功,謂西事以來,以少抗衆,未有如此者。
燕達以五百人抗夏人三萬騎,九戰皆捷。
嶽忠武以八百人破群盜王善等五十萬衆于南薰門,以八千人破曹成十萬衆于桂嶺,以嵬背八百破兀術于順昌,又以五百破之于朱仙鎮,皆敗其衆十馀萬。
金完顔陳和尚以四百騎敗蒙古兵八千于太昌原。
而尤最奇者,宋武帝微時,以數十人觇孫恩,遇賊衆數千,便與戰。
所将人俱死,帝獨奮長刀,所殺傷甚衆。
南齊周盤龍子奉叔單馬率二百馀人陷陣,虜萬騎圍之。
一騎走還,報“奉叔已殁”,盤龍馳馬奔入,時奉叔已大破虜,得出。
在外不見其父,複躍馬入,父子兩騎萦繞于數萬人中,虜遂大敗。
陳侯安都以十二騎破齊陣,擒其儀同乞伏無芳,又刺東方老墜馬。
蕭摩诃與北齊戰于呂梁,以七騎破齊軍,奪其大旗。
及周滅齊,遣将争呂梁,有精騎數千,摩诃領十二騎入周軍,斬殺甚從。
隋張須陀以五騎觇賊,遇賊裴長才等二萬奄至,圍之數百重,力戰而出。
唐王君廓以十三人破郭士衡等兵一萬。
宋之悌應募擊州蠻,與壯士八人被重甲,大呼薄賊,曰:“獠動即死!”賊七百人皆不敢動,遂平之。
金阿骨打以十人擊走遼兵于混同江。
劉整在宋時,以十二人入金信陽軍,擒其守,時以為唐李存孝以十八騎拔洛,今整更少,乃書其号曰“賽存孝”。
元渾察征乞失哈裡,敵兵二千,渾察以勇士五十人破之。
揚子橋之戰,張弘範以十二騎渡水,敗姜水才軍。
明初洛水北之戰,常遇春以單騎入元軍,敵二十馀人刺之,遇春殪其前鋒一人,大呼馳入,壯士從之,敵遂大潰。
傅友德攻山西,擴廓萬騎突至,友德以五十騎沖卻之。
丁德興從攻洪山寨,以百騎破賊數千。
成祖靖難兵起,款台以十二騎破南兵三千人。
東昌之戰,薛祿以五十騎敗南兵數百。
又皆古今所罕觏者也。
按《癸辛雜識》:賈似道命廖瑩中刊《奇奇集》,萃古人用兵以寡勝衆,如赤壁、淝水之類,成一書,蓋自詫其援鄂之功也。
其書今不傳,今姑撮諸史所載于此。
○取蜀将帥不利洪容齋曆叙古來中國取蜀将帥多不利。
漢伐公孫述,大将來歙、岑彭俱被刺客之禍。
魏伐劉禅,大将鐘會、鄧艾皆族誅。
唐莊宗伐王衍,招讨使魏王繼岌、大将郭崇韬皆不得其死。
宋伐孟昶,大将王全斌、崔彥進皆不賞而受黜。
此北宋以前可曆曆數者也。
元憲宗率兵入蜀,攻重慶,被傷,卒于釣魚山下。
明湯和、傅友德取蜀,和被镌責不賞,友德雖獲賞而終不得其死。
則取蜀将帥誠不利也。
○臨陣不自标異《淮南子》雲:将軍不敢騎白馬,蓋懼其易識也。
《蒼梧雜志》亦雲:古戎服上下一律皆赤色,恐戰有傷殘,或沮士氣,故衣赤,使血色不見也。
所以《左傳》有“均服振振”之語。
《甕牖閑評》亦雲:軍主不可自表暴,以防敵人之窺伺也。
宋南渡以前,戎服猶皆用绯,紹興末乃變而用皂色雲。
今按《左傳》熒澤之戰,衛侯不去其旗,是以甚敗。
鄢陵之戰,石首納旌于中,得免。
《南齊書》:殷孝祖臨戰以麾蓋自随,軍中相謂曰:“殷統軍可謂死将矣!”是日要中流矢死。
《北史》:芒陰之戰,高敖曹輕敵,建麾蓋臨陣,西人盡銳攻之,遂為魏所殺。
賀拔勝從周文,望見高歡麾蓋,出精兵擊之,歡幾為所獲。
王思政戰河橋,從者死盡,思政創重,亦悶絕于積屍中。
思政久經軍陣,每戰惟破衣敞甲,敵人不疑其将帥,故得免,夜半而蘇,遂歸。
《五代史》:周德威之擒陳野叉,亦微服雜卒伍中,伺野叉過,以鐵錘擊之堕馬,遂擒之。
《甕牖閑評》:王則叛貝州,常裹花帽,人見而識之,遂擒獲,至死終不去花帽。
《宋史》:李成見劉光世張蓋行陣,不介胄,知為主帥,并兵圍之。
王德突圍,擁光世出。
《金史》:夏人攻會州,郭蝦蟆見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