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十

關燈
,贽初若不經思,逮成皆周盡事情,人人可曉。

    旁吏承寫不給,贽沛然有餘。

    《柳公權傳》:為學時,帝令賦詩,公權應聲而成。

    帝曰:“子建七步,爾乃三焉。

    ”《劉彖傳》:宣宗始複關隴,裁處叢繁,書诏夜數十。

    彖提筆便成,詞皆允切。

    《鄭畋傳》:讨龐勳時,書诏紛委,畋為翰林學士,思不淹晷,文成燦然,無不切機要。

    《吳融傳》:昭宗反正,禦南阙,融最先至,帝有指授,疊十餘紙,融跪作诏書,少選成,語皆當帝意。

    《北夢瑣言》:韋臯設醮,欲撰齋詞,符載方陪侍,命小吏十二人分兩題,載口占授之,俄頃俱就。

    《宋史。

    韓绛傳》:绛在翰林時,景靈宮作神禦十一殿,夜傳诏撰十一殿上梁文,遲明奏之。

    《鄧潤甫傳》:一夕草二十二制。

    《劉敞傳》:敞将下直,會追封王主九人,立馬卻坐,頃之,九制成。

    《晁宗懿傳》:一夕草将相五制,褒揚告誡,各得其宜。

    《倪思傳》:故事,學士一人當直,如行三制,則并宣學士。

    思直夕,孝宗欲試其才,一夕并草四制。

    《王漢之傳》:一日有詞頭三十三,下筆立就。

    《應亻繇傳》:帝一夕召亻繇草麻,夜四鼓,五制皆就。

    《程必傳》:甯宗崩,丞相史彌遠矯诏廢皇子,而立理宗,必直禁中,一夕草七十五制。

    《遼史》:道宗時,延臣薦馬希白詩才敏妙,十吏書不能給,特召試之。

    《明史》:劉定之在閣,奉旨制元宵詩,中使卻立以待,立成七言絕句百首。

    又嘗一日草九制。

    屠隆嘗戲命兩人對案,拈二題,各賦百韻詩,咄嗟之間,二章并就。

    又與人對奕,口誦詩,使人書之,書不逮誦也。

    陳際泰為文敏甚,一日可二三十首,先後所作至萬餘首。

    此皆文思最速,見于史傳者也。

    又《唐書王勃傳》:勃兄為鳳閣舍人會壽春等五王出閣,有司具議,忘載冊文,群臣已立,乃悟其阙。

    宰相失色。

    召主吏分占,其詞粲然,人人嗟服。

    則并有不起草而臨時口占者,又與北齊杜弼同一神速也。

     ○書家代筆《韻石齋筆談》謂東坡時有丹陽人高述,能仿公書。

    趙松雪時有京口人郭天錫,仿松雪書逼肖。

    董思白有門下士吳楚侯,名翹,後改名易,以能書薦授中書。

    為諸書時,思白頗拂試之,後思白官京師,諸祈請思白翰墨者,思白率令楚侯代之,仍面授求者,各滿志而去。

    楚侯寓舍绫素堆積,多于思白架上也。

    然則今世所傳思白墨迹,大抵皆楚侯書耳。

     ○文人相輕班固論揚雄曰:“凡人貴遠賤近,親見揚子雲,祿位容貌,不足動人,故輕其書。

    ”王充《論衡》亦雲:“畫工好畫古人,不肯圖近世之士者,尊古而卑今也。

    貴鹄賤雞,鹄遠而雞近也。

    揚子雲作《法言》,張伯松不肯觀,以同時也。

    使子雲在伯松前,伯松必以為金匮矣。

    ”劉勰《文心雕龍》雲:“韓非《儲說》始出,相如《子虛賦》初成,秦皇、漢武恨不同時。

    既同時矣,則韓囚而馬輕,豈非同時則賤哉!”此皆以同時見輕,固世情之所不免,然猶非彼此相忌而相軋也。

    劉勰又雲:“班固、傅毅文在伯仲,而固嗤毅謂下筆不能自休。

    及陳思論才,亦深排孔璋,故魏文稱文人相輕,非虛談也。

    ”則此習自古已然。

    《北史。

    魏收傳》:收與邢邵俱以才名,互相訾毀。

    邵雲:“江南任,文體本疏,魏收非直模拟,亦大偷竊。

    ”收聞之,曰:“伊常于沈約集中作賊,何意道我偷任?”收從叔季景亦有才名,李庶謂收曰:“霸朝遂有二魏。

    ”收曰:“以從叔見比,便是耶輸之比卿。

    ”耶輸,陳繼伯之子,愚癡有名者也。

    收以季景方之。

    《邢邵傳》:袁翻以文章位望稱先達,嘗有貴人初授官,大宴客,翻與邵俱在座。

    翻意主人必托己為讓表,主人竟命邵作之。

    翻甚不悅,每謂人雲:“邢家小兒,常作章表,自買黃紙,寫而送之。

    ”此皆文人相輕之陋習也。

    隋劉松作碑銘示盧思道,思道多不解,乃發憤讀書。

    後為文以示松,松亦多不解。

    此則非相輕,而以相勵,固不得以好勝議之矣。

     ○竊人著述顧甯人謂:昔人著述,往往自藏其名,而托之于古人,如張霸《百二尚書》之類。

    今人則好竊人詩文,以為己作,此誠風尚之愈變愈下也。

    (《梁溪漫志》雲:世所傳《地裡指掌圖》,極精博,自足以傳,乃托之東坡。

    則宋人著書尚有托于他人者。

    )然昔人亦有竊人著作者。

    蔡邕疏雲:“今待诏之士,或竊成文,虛冒姓氏。

    ”是漢末已有此風。

    《世說》:向秀注《莊子》,未竟而卒,郭象遂竊為己注。

    劉勰亦雲:“排人美詞,以為己力,寶玉大弓,終非己有。

    ”《南史。

    徐廣傳》:高平郗紹作《晉中興書》,以示何法盛。

    法盛有意圖之,謂紹曰:“卿名位貴達,不複俟此延譽,我寒士,無聞于時。

    如袁宏、幹寶之徒,賴有著述傳後,宜以為惠。

    ”紹不與。

    後法盛詣紹不在,直入竊書。

    紹還失之,無複兼本,于是遂行何書。

    《唐摭言》:李播典蕲州,有李生者以詩投。

    播覽之,駭曰:“此仆舊作,何乃見示?”生愧懼曰:“某執公卷行江淮已久,今乞見惠。

    ”播曰:“仆老為郡牧,此已無用,便可相借。

    ”生謝别,播問:“何之?”生曰:“将往江陵谒表丈盧尚書。

    ”播笑曰:“秀才又錯矣。

    盧乃仆表丈,何複冒此?”生惶恐曰:“承公假詩,則并荊南表丈一并見假。

    ”播大笑而遣之。

    葉石林《玉澗雜書》:楊衡有“一一鶴聲飛上天”之句,最自負。

    後因中表盜其文及第,衡自至京追之。

    既怒問:“一一鶴聲在否?”曰:“此句知兄最惜,不敢辄偷。

    ”衡乃解。

    明楊士奇《跋三禮考》,注雲:此書本吳澄所作,舊藏康震家。

    後有晏璧者,從康之孫求得之,遂掩為己作。

    餘見其所錄初本有稱“澄曰”者皆改作“先君曰”,有稱“澄按”者改作“愚謂”,用粉塗其舊字而書之,其迹尚隐然可見。

    此皆竊人著述之故事也。

    至如《玉澗》所雲:宋之問從劉希夷求“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之句,不得,遂使人以計殺之,則竊書賊而并為盜矣。

     按《史記》多采《尚書》、《孟子》、《左傳》、《國語》、《世本》、《楚漢春秋》等書,或全用其文,或摘叙其事。

    班固作《漢書》,凡武帝以前皆取《史記》而删節之。

    又《史記。

    秦本紀贊》全用賈誼《過秦論》。

    班書《陳勝、項籍傳贊》亦全用《過秦論》及史遷《項羽贊》。

    此則書各專行,不嫌引用,并非掩其美為己有也。

     ○武将能詩王阮亭曆述古來武将能詩者:宋沈慶之,梁曹景宗,北齊斛律金、(《北齊書》:斛律金不識字,初名敦,以其難,乃改名金,猶以為難,司馬子如作屋況之,其字始就。

    則其所唱《敕勒歌》蓋本其國俗歌唱,非金自作也。

    )高敖曹,唐王智興,宋曹翰、嶽飛,明郭定襄、湯績、戚繼光,凡十一人。

    阮亭所征引博矣,然如郭、戚諸公,本有詩名,固亦不足為異。

    此外又有絕無詩名,而其句可流誦者。

    霍去病歌曰:“四夷既獲,諸夏康兮。

    國家安甯樂未失鄉。

    載戢幹戈,弓矢藏兮。

    麒麟來臻,鳳凰翔兮。

    與天相保,永無疆兮。

    親親百年,各延長兮。

    ”《南史》:梁武制《武宴詩》三十韻,示羊侃,侃即席上應诏。

    周羅參宴席,陳後主曰:“周左率武将,詩每前成,文士何為後也?”孔範曰:“羅執筆成詩,還如上馬入陣,不在人後。

    ”《北齊書》:高敖曹好為詩,言甚鄙陋,然其《祭河神文》曰:“河伯水中之神,敖曹地上之虎,行經君所,故相酬決。

    ”亦自爽快可喜,則不特“隴種‘一曲也。

    《後周書》:武将高琳在文帝席上賦詩,雲:”寄言窦馬騎,為謝霍将軍。

    何以報天子,沙漠靜妖氛。

    “《隋書》:賀若弼贈源雄詩:”交河骠騎幕,合浦伏波營。

    勿使麒麟上,無我二人名。

    “《唐書》:契何力本鐵勒人,入唐為名将,梁修仁新作大明宮成,植白楊于庭,以示何力,曰:”此木易成,不數年可庇。

    “何力不言,但誦”白楊多悲風,蕭蕭悉殺人“。

    修仁愧謝,改植桐。

    以蕃将能詠詩切諷,尤絕奇也。

    渾嘗慕司馬遷《自叙》,乃作《行紀》一篇,其詞不自矜大,雖不言能詩,而操筆自叙,則能文可知。

    《北夢瑣言》:高崇文席上詠雪詩雲:”崇文崇武不崇文,提戈出塞号将軍。

    那個兒射落雁,白毛空裡亂紛紛。

    “羅紹威武夫,乘時竊據,乃好為詩,慕羅隐詩,認之為叔。

    自名其詩為《偷江東集》,以隐詩号《江東集》故也。

    朱全忠起盜賊,每覽太原記室李習吉書檄,恨不得此人,嘗曰:”以鄙夫之智算,得習吉之才筆,如虎之附翼也。

    “則全忠雖不能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