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十九
關燈
小
中
大
,郭亮亦乞收固屍,夏門亭長呵之曰:“李、杜二公不能安上納忠,卿曹何等腐生,乃犯诏書乎!”此又一李杜矣。
梁冀誅後,宦官用事,白馬令李雲上書谏诤。
桓帝怒,下雲北寺獄。
五官掾杜衆傷雲以忠谏獲罪,上書願與雲同日死。
帝益怒,下廷尉,皆死,襄楷上書訟之,謂:“李雲上書,明主所當不諱。
杜衆之死,諒以感悟聖朝。
”太尉黃瓊亦上書,言:“李固、杜喬既以忠言見滅,李雲、杜衆複以直道受誅。
”此又一李杜矣。
《魏書》:世宗诏王肅曰:“杜預葬于首陽,司空李沖葬于覆舟,忠義結于二世,英蕙符于李杜,宜葬于預、沖兩墳之間。
”又傅修期亦遠慕杜預,近好李沖,買地葬二公間。
是預、沖亦稱李杜,則合之唐李白、杜甫,共有五李杜。
又《宋史》李韶與杜範皆廉直,中外稱為李杜,則并有六李杜矣。
又齊高祖《九錫文》前雲:“袁劉構逆,實繁有徒。
”此袁劉謂義興太守劉延熙、晉陵太守袁标也。
後雲:“袁劉攜貳,成此亂階。
”此袁劉謂袁粲、劉彥第也。
是宋、齊間有兩袁劉,皆忠于宋而被害于齊者。
《西溪叢語》又謂:《南史》稱鮑照、謝元晖為鮑謝,《唐書》鮑防與謝良弼友善,人亦稱之鮑謝。
是古來共有二鮑謝。
漢時蘇武、李陵稱蘇李,唐時蘇味道、李峤亦稱蘇李。
明皇時蘇廷頁、李對掌文翰,明皇亦稱為蘇李。
又東坡答李公擇詩雲:“從來蘇李得名雙。
”坡又欲與公擇稱蘇李也。
是漢、唐、宋又共有四蘇李。
唐李光弼、郭子儀稱李郭,《宋史》開禧用兵,李汝翼、郭倬取宿州,畢再遇至虹,遇二人裹瘡還,再遇謂陳孝慶曰:“李郭用潰,賊必追蹑。
”是亦一李郭也,然不可同年語矣。
吳梅村《贈劉雪舫》詩:“依稀李與郭,流落今誰存。
”則指前明神宗李太後之父諱,及光宗皇後之父郭維城,皆國戚也,是又一李郭矣。
唐元微之、白樂天并以詩名,時稱元白。
金末元遺山為一代文人之冠,其時有白君舉,字寓齋,奧州人,以進士官岐山令,詩名與遺山相颉颃。
元白本世契,兩家子弟每舉長慶故事相往來,時人亦謂之元白。
○三二陸、兩三陸《晉書》:陸機、陸雲兄弟入洛,人稱二陸。
《魏書。
陸俟傳》:陸與弟恭之并有時譽,孫惠蔚曰:“不意二陸,近在座隅。
”此又一“二陸”也。
《宋史》:陸九齡與弟九淵相為師友,亦号二陸,是古來共三“二陸”矣。
又《陸機傳》:機、雲尚有弟耽,同時遇害。
孫惠曰:“不意三陸,一旦湮滅。
”《南齊書》:陸慧曉之子僚、任、亻垂,并有美名,人稱三陸。
是古來又有兩“三陸”。
○三二宋宋郊、宋祁稱二宋,人皆知之。
按《宋史》:薊人宋琪少通書史,與同縣宋雄齊名,人稱二宋。
登遼進士,晉天福中始歸京師,是又在郊、祁之前。
又《元史》:宋本谥正獻,弟宋谥文清,人稱二宋。
是共有三“二宋”。
○四三王《漢書。
王章傳》:章為京兆尹,吏民語曰:“前有趙、張,後有三王。
”謂王尊、王駿及章也。
又《王鳳傳贊》:外戚興者,有許、史、三王之家。
謂邛成侯及王商、王鳳也。
唐滕王閣有三王,則王勃作序,王緒作賦,王仲舒作修閣記也。
又王方翼子、、晉,并以文學稱,時号三王。
○兩二蘇東坡、颍濱兄弟,并以文名世,世稱二蘇。
按《魏書》蘇亮與蘇綽齊名,人稱二蘇,則又在坡、颍之前矣。
○三三楊明宣德中有三楊,謂楊士奇、楊溥、楊榮也。
《晉書》:楊駿與楊珧、楊濟當國,勢傾天下,時人目為三楊。
《新唐書。
楊憑傳》:憑與弟凝、淩皆有名,擢進士第,時号三楊。
○兩赤松子一神農時為雨師,服水玉龍,入火不燒,蓋即張良所欲從遊者。
見劉向《列仙傳》。
一即晉之皇初平牧羊時所遣道士,叱石成羊者。
見葛洪《神仙傳》。
又許觀《東齋紀事》亦載之。
○兩洪崖一三皇時伶倫得仙者,号洪仙人。
衛叔卿與數人博于莘山石上,其子問并坐者誰,叔卿曰:“洪崖先生、許由、巢父耳”。
郭璞詩:“左挹浮邱袂,右拍洪崖肩。
”即此也。
其一唐張氲,亦号洪崖先生。
按本傳及《豫章職方記》雲:氲,晉州人,洪州大疫,氲至施藥,病者立愈。
玄宗聞之,驿召之,果氲也。
常服烏方帽、紅蕉衣、黑犀帶,跨白驢,從者負六角垂雲笠,往來市間。
亦見許觀《東齋紀事》。
○兩四皓漢有商山四皓。
《齊書》:徐伯珍兄弟白首相對,人亦呼四皓。
○兩涪翁黃山谷晚年谪宜州,自号涪翁。
按《後漢書。
方術傳》:郭玉醫術師于程高,程高之術得于一老父,常漁釣于涪水,自号涪翁。
則山谷蓋仿而襲之者也。
○三大小山漢淮南王安,招徕文學之士,著為篇章,以類相從,或稱大山,或稱小山。
梁何嗣、何點,并甘栖遁,世号點為大山,嗣為小山。
明周肅王之後睦挈、安氵侃,俱有學行,人稱睦挈為大山,安氵侃為小山。
○三十八學士唐太宗召名儒十八人為學士,番宿更休,至形之圖畫。
顧甯人《日知錄》:畫内又有開元十八學士圖,皆開元中人。
《五代史》:馬殷開天冊府,置官屬,亦以廖光圖、徐仲雅、李宏臯、拓跋常等十八人為學士。
○二四貴秦有太後、穰侯、泾陽、高陵君,稱四貴。
宋蒼梧王時,箫道成、袁粲、褚淵、劉秉更日決事,亦号四貴。
○兩王八《五代史》:王建僭号,時人呼為賊王八。
《遼史》:聖宗時有安州團練使王八,副馬保留守開京。
○二花蕊夫人花蕊夫人本蜀王建妾,号小徐妃也。
大徐妃生貢衍,小徐妃即其女弟。
後二徐遊宴亡國。
唐莊宗平蜀後,二徐随衍入朝,遭害于途。
及孟氏再有蜀,孟昶時又有一花蕊夫人,即作宮詞者也。
後随昶歸宋,昶死入内,太祖亦頗惑之,為太宗所射死。
事見《鐵圍山叢談》。
○四參寥《莊子。
大宗師篇》:元冥問于參寥。
唐有道士名參寥,見《孟浩然集》。
又唐末高彥休自号參寥子,見本傳。
宋杭州僧參寥,見《東坡集》。
○兩辨才唐有僧辨才,藏《蘭亭帖》,為蕭翼騙去,見《畫苑》。
宋有僧辨才,隐于西湖,見《東坡》及《淮海集》。
○兩蘇小小南齊有錢唐妓蘇小小,見郭茂倩《樂府解題》。
南宋有蘇小小,亦錢塘人。
其姊為太學生趙不敏所眷,不敏命其弟娶其妹名小小者。
見《武林舊事》。
梁冀誅後,宦官用事,白馬令李雲上書谏诤。
桓帝怒,下雲北寺獄。
五官掾杜衆傷雲以忠谏獲罪,上書願與雲同日死。
帝益怒,下廷尉,皆死,襄楷上書訟之,謂:“李雲上書,明主所當不諱。
杜衆之死,諒以感悟聖朝。
”太尉黃瓊亦上書,言:“李固、杜喬既以忠言見滅,李雲、杜衆複以直道受誅。
”此又一李杜矣。
《魏書》:世宗诏王肅曰:“杜預葬于首陽,司空李沖葬于覆舟,忠義結于二世,英蕙符于李杜,宜葬于預、沖兩墳之間。
”又傅修期亦遠慕杜預,近好李沖,買地葬二公間。
是預、沖亦稱李杜,則合之唐李白、杜甫,共有五李杜。
又《宋史》李韶與杜範皆廉直,中外稱為李杜,則并有六李杜矣。
又齊高祖《九錫文》前雲:“袁劉構逆,實繁有徒。
”此袁劉謂義興太守劉延熙、晉陵太守袁标也。
後雲:“袁劉攜貳,成此亂階。
”此袁劉謂袁粲、劉彥第也。
是宋、齊間有兩袁劉,皆忠于宋而被害于齊者。
《西溪叢語》又謂:《南史》稱鮑照、謝元晖為鮑謝,《唐書》鮑防與謝良弼友善,人亦稱之鮑謝。
是古來共有二鮑謝。
漢時蘇武、李陵稱蘇李,唐時蘇味道、李峤亦稱蘇李。
明皇時蘇廷頁、李對掌文翰,明皇亦稱為蘇李。
又東坡答李公擇詩雲:“從來蘇李得名雙。
”坡又欲與公擇稱蘇李也。
是漢、唐、宋又共有四蘇李。
唐李光弼、郭子儀稱李郭,《宋史》開禧用兵,李汝翼、郭倬取宿州,畢再遇至虹,遇二人裹瘡還,再遇謂陳孝慶曰:“李郭用潰,賊必追蹑。
”是亦一李郭也,然不可同年語矣。
吳梅村《贈劉雪舫》詩:“依稀李與郭,流落今誰存。
”則指前明神宗李太後之父諱,及光宗皇後之父郭維城,皆國戚也,是又一李郭矣。
唐元微之、白樂天并以詩名,時稱元白。
金末元遺山為一代文人之冠,其時有白君舉,字寓齋,奧州人,以進士官岐山令,詩名與遺山相颉颃。
元白本世契,兩家子弟每舉長慶故事相往來,時人亦謂之元白。
○三二陸、兩三陸《晉書》:陸機、陸雲兄弟入洛,人稱二陸。
《魏書。
陸俟傳》:陸與弟恭之并有時譽,孫惠蔚曰:“不意二陸,近在座隅。
”此又一“二陸”也。
《宋史》:陸九齡與弟九淵相為師友,亦号二陸,是古來共三“二陸”矣。
又《陸機傳》:機、雲尚有弟耽,同時遇害。
孫惠曰:“不意三陸,一旦湮滅。
”《南齊書》:陸慧曉之子僚、任、亻垂,并有美名,人稱三陸。
是古來又有兩“三陸”。
○三二宋宋郊、宋祁稱二宋,人皆知之。
按《宋史》:薊人宋琪少通書史,與同縣宋雄齊名,人稱二宋。
登遼進士,晉天福中始歸京師,是又在郊、祁之前。
又《元史》:宋本谥正獻,弟宋谥文清,人稱二宋。
是共有三“二宋”。
○四三王《漢書。
王章傳》:章為京兆尹,吏民語曰:“前有趙、張,後有三王。
”謂王尊、王駿及章也。
又《王鳳傳贊》:外戚興者,有許、史、三王之家。
謂邛成侯及王商、王鳳也。
唐滕王閣有三王,則王勃作序,王緒作賦,王仲舒作修閣記也。
又王方翼子、、晉,并以文學稱,時号三王。
○兩二蘇東坡、颍濱兄弟,并以文名世,世稱二蘇。
按《魏書》蘇亮與蘇綽齊名,人稱二蘇,則又在坡、颍之前矣。
○三三楊明宣德中有三楊,謂楊士奇、楊溥、楊榮也。
《晉書》:楊駿與楊珧、楊濟當國,勢傾天下,時人目為三楊。
《新唐書。
楊憑傳》:憑與弟凝、淩皆有名,擢進士第,時号三楊。
○兩赤松子一神農時為雨師,服水玉龍,入火不燒,蓋即張良所欲從遊者。
見劉向《列仙傳》。
一即晉之皇初平牧羊時所遣道士,叱石成羊者。
見葛洪《神仙傳》。
又許觀《東齋紀事》亦載之。
○兩洪崖一三皇時伶倫得仙者,号洪仙人。
衛叔卿與數人博于莘山石上,其子問并坐者誰,叔卿曰:“洪崖先生、許由、巢父耳”。
郭璞詩:“左挹浮邱袂,右拍洪崖肩。
”即此也。
其一唐張氲,亦号洪崖先生。
按本傳及《豫章職方記》雲:氲,晉州人,洪州大疫,氲至施藥,病者立愈。
玄宗聞之,驿召之,果氲也。
常服烏方帽、紅蕉衣、黑犀帶,跨白驢,從者負六角垂雲笠,往來市間。
亦見許觀《東齋紀事》。
○兩四皓漢有商山四皓。
《齊書》:徐伯珍兄弟白首相對,人亦呼四皓。
○兩涪翁黃山谷晚年谪宜州,自号涪翁。
按《後漢書。
方術傳》:郭玉醫術師于程高,程高之術得于一老父,常漁釣于涪水,自号涪翁。
則山谷蓋仿而襲之者也。
○三大小山漢淮南王安,招徕文學之士,著為篇章,以類相從,或稱大山,或稱小山。
梁何嗣、何點,并甘栖遁,世号點為大山,嗣為小山。
明周肅王之後睦挈、安氵侃,俱有學行,人稱睦挈為大山,安氵侃為小山。
○三十八學士唐太宗召名儒十八人為學士,番宿更休,至形之圖畫。
顧甯人《日知錄》:畫内又有開元十八學士圖,皆開元中人。
《五代史》:馬殷開天冊府,置官屬,亦以廖光圖、徐仲雅、李宏臯、拓跋常等十八人為學士。
○二四貴秦有太後、穰侯、泾陽、高陵君,稱四貴。
宋蒼梧王時,箫道成、袁粲、褚淵、劉秉更日決事,亦号四貴。
○兩王八《五代史》:王建僭号,時人呼為賊王八。
《遼史》:聖宗時有安州團練使王八,副馬保留守開京。
○二花蕊夫人花蕊夫人本蜀王建妾,号小徐妃也。
大徐妃生貢衍,小徐妃即其女弟。
後二徐遊宴亡國。
唐莊宗平蜀後,二徐随衍入朝,遭害于途。
及孟氏再有蜀,孟昶時又有一花蕊夫人,即作宮詞者也。
後随昶歸宋,昶死入内,太祖亦頗惑之,為太宗所射死。
事見《鐵圍山叢談》。
○四參寥《莊子。
大宗師篇》:元冥問于參寥。
唐有道士名參寥,見《孟浩然集》。
又唐末高彥休自号參寥子,見本傳。
宋杭州僧參寥,見《東坡集》。
○兩辨才唐有僧辨才,藏《蘭亭帖》,為蕭翼騙去,見《畫苑》。
宋有僧辨才,隐于西湖,見《東坡》及《淮海集》。
○兩蘇小小南齊有錢唐妓蘇小小,見郭茂倩《樂府解題》。
南宋有蘇小小,亦錢塘人。
其姊為太學生趙不敏所眷,不敏命其弟娶其妹名小小者。
見《武林舊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