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十九

關燈
所誅,裒痛父不以命終,絕世不仕,每讀《詩》至“哀哀父母,生我劬勞”,未嘗不反複渡涕,門人為廢《蓼莪篇》。

    《南史》:顧歡早孤,讀《詩》至“哀哀父母,生我劬勞”,辄執書恸哭,受學者為廢《蓼莪篇》。

     ○谪仙有四人李白《對酒憶賀監》詩序雲:“太子賓客賀監,于長安紫極宮,一見呼餘為谪仙人。

    ”孟《本事詩》亦載此事,是以世皆以李白為谪仙。

    其實谪仙人之稱,不自白始也。

    《南史。

    杜京産傳》:會稽山有人姓蔡,不知名,隐山中,養鼠數千頭,呼來即來,遣去即去,言語狂易,時謂之谪仙。

    又李白詩:“世人不識東方朔,大隐金門号谪仙。

    ”則白且以之稱曼倩矣。

    白之後,東坡亦稱谪仙。

    王辟之《渑水燕談錄》:子瞻文章議論,獨出當世。

    風格高邁,真谪仙人也。

    史季溫亦曰:山谷常呼李白及東坡為兩谪仙。

    按山谷詩“喚取谪仙蘇二來”。

    《李璧傳》:璧少穎悟,屬辭精博。

    周必大見其文,曰:“此谪仙才也。

    ” ○倒用印有三事朱Г之亂,德宗西奔,Г遣将韓以銳師追之,段秀實乃倒用司農印追回。

    事見《唐書》及《柳子厚集》。

    按《五代史》:後唐魏王繼岌平蜀,擅殺郭崇韬,慮軍變,李崧教以用黃紙僞作诏書,倒用都統印,告谕諸軍,人心乃定。

    又《宋史》:郭威将反,魏仁浦教威倒用留守印,更為诏令威誅諸将校。

    将校皆懼,遂從威反。

    皆倒用故事也。

     ○禦溝流葉凡四見禦溝流葉事,見于傳記者凡四。

    其一唐人《本事詩》雲:顧況在洛,偶與友遊苑中,流水上得梧葉,有詩雲:“一入深宮裡,年年不見春。

    聊題一片葉,寄與有情人。

    ”況于上遊亦題雲:“愁見莺啼柳絮飛,上陽宮女斷腸時。

    君王不禁東流水,葉上題詩寄與誰。

    ”後十餘日,有客又得水上一葉詩以示況,曰:“一葉題詩出禁城,誰人酬和獨含情。

    自嗟不及波中葉,蕩漾乘春取次行。

    ”又明皇時,楊、虢寵盛,宮娥皆怨,嘗有書落葉随禦溝水流出,雲:“舊寵悲秋扇,新恩寄早春。

    聊題一片葉,将寄接流人。

    ”顧況聞而和之。

    既達上聽,遣出内人不少。

    此皆唐人小說所記,蓋即顧況一事也。

    其二,《雲溪友議》:盧渥舍人偶臨禦溝,見紅葉上有詩,雲:“流水何太急,深宮盡日閑。

    殷勤謝紅葉,好去到人間。

    ”其三,《北夢瑣言》:進士李茵遊苑中,見禦溝流葉有詩(與盧渥所得詩同)。

    後僖宗幸蜀,茵奔匿,途遇宮娥雲芳子,因與同行,具述宮中事,曾有詩書葉上,即此女也。

    其四,《玉溪編事》:侯繼圖于大慈寺,忽風吹木葉,有詩雲:“此字不書名,此字不書紙。

    書向秋葉上,願逐秋風起,天下有情人,盡解相思死”雲雲。

    龐元英《談薮》謂:前三則蓋本一事,而傳記者各異耳。

    劉斧《青瑣集》有《禦溝流紅葉記》,則又取前數則,而易其名為于雲。

     ○捕鳄魚二人《韓昌黎傳》:潮州有鳄魚,食民畜産且盡,愈自往視之,令其屬秦濟以一羊一豕投溪水,為文祭之。

    其夕暴風起溪中,數日水盡涸,西徙六十裡,自是潮無鳄患。

    此人所共知也。

    《宋史》:陳堯佐通判潮州,有張氏子與母濯于江,鳄尾而食之,母弗能救。

    堯佐命二小吏操網往捕,鳄意帖弭受捕。

    堯佐作文,示諸市而烹之。

    則竟殺鳄魚矣。

     ○東西南北道主人俗稱居停主人為東道,本于《左傳》燭之武之詞:舍鄭以為東道主也。

    《後漢書。

    彭寵傳》:朱浮對光武曰:“大王遺寵以所服劍佩,倚以為北道主人。

    ”又常山太守鄧晨請從擊邯鄲,光武曰:“不如以一郡為我北道主人。

    ”又光武指耿曰:“是我北道主人也,”洪容齋《随筆》及都穆《聽雨紀談》俱引此,以為北道亦有主人之稱。

    然不特此也,《魏書。

    裴延俊傳》:鹹陽王禧牧司州,辟裴中規為主簿,表行建興郡事。

    孝文自代還洛,次郡境,仲規備供帳朝于路側。

    駕還,謂禧曰:“昨得汝主簿為南道主人,六軍豐贍。

    ”又唐鄭餘慶為嶺南節度,與羅讓善。

    鄭還朝,薦讓。

    讓至谒鄭,鄭指語坐客曰:“此吾南道主人也。

    ”是又有南道主人矣。

    《大唐創業起居注》:帝遣書谕馮翊賊帥孫華,華率騎數千至自陽,帝厚加撫遇,仍命華先濟為西道主人,華大悅而去。

    是又有西道主人矣。

    《通鑒》:顔真卿起兵拒安祿山。

    清河人李萼乞師于真卿,且曰:“今當先擊魏郡,執祿山所署太守袁知泰,納舊太守司馬垂,使為西南主人。

    ”是又有西南道主人矣。

    至《南史》王僧辨讨侯景,晉州刺史魯廣達出境候接,僧辨謂沈炯曰:“魯晉州亦是王師東道主人也。

    ”此則本《左傳》語。

     ○三武信君張儀在秦,惠王封以五邑,号武信君。

    陳涉使武臣為将軍,與陳餘、張耳略趙地,武臣自号為武信君。

    項梁立楚懷王孫心,梁自号武信君。

    俱見《史記》。

    ○四武安君趙封蘇秦為武安君,見《國策》。

    秦封白起為武安君。

    趙封李牧為武安君。

    漢封田為武安君。

    俱見《史記》。

     ○六萬石君《史記》:石奮與長子建、次子甲、次子乙、次子慶,官皆二千石,景帝乃名奮為“萬石君”。

    《漢書》:嚴延年兄弟五人,皆至大官,東海号其母曰“萬石嚴妪”。

    (師古謂:一門之中,五二千石也。

    )馮勤有子八人,皆為二千石,趙魏間榮之,亦号“萬石君”。

    此西漢之萬石君也。

    《後漢書。

    秦彭傳》:秦氏世位相承,有名襲者為颍川太守,與群從同時為二千石者五人,故三輔号曰“萬石秦氏”。

    此東漢之萬石君也。

    唐張文瑾,高宗時為侍中,四子:潛,魏州;沛,同州,皆刺史;洽,衛尉卿;涉,殿中監。

    父子皆至三品,人謂之“萬石張家”。

    《宋史。

    廖剛傳》:剛曾為工部尚書,子四人:遲、過、遂、遽,皆秉麾節,人号為“萬石廖氏”。

    此唐、宋之萬石君也。

    《元史》:王磐世業農,歲得麥萬石,人号“萬石王家”,則非關仕宦矣。

     ○六李杜、二袁劉、二鮑謝、四蘇李、三李郭、兩元白《西溪叢語》雲:後漢範滂母謂滂曰:“汝得與李、杜齊名,死亦何恨。

    ”唐人謂李白、杜甫為李杜。

    杜子美詩雲:“李杜齊名真忝竊。

    ”實隐用此事雲。

    然後漢所稱李杜,并不止此二人也。

    滂母所雲李杜,乃李膺、杜密,《後漢書。

    黨锢傳》所謂膺、密俱坐黨禍而名行相次,故時人稱李杜是也。

    而膺、密之先有李固、杜喬,皆為梁冀所殺。

    故掾楊匡上書乞李、杜二公骸骨歸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