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十九
關燈
小
中
大
勢,撓于親故者。
若主司賢者則不然,未試之前,固已定去取于胸中矣雲雲。
今按《摭言》貞元十九年權德輿主文,陸員外亻參通榜,韓昌黎薦士十人于亻參。
權公凡三榜,共放六人,餘不出五年皆捷。
此所謂通榜也。
其脅于權勢,如裴思謙以仇士良書函求上第,則謂之關節,正李肇所雲造請權要謂之關節也。
)至後世舉子所謂關節,則用字眼于卷中以為識别者。
《宋史。
劉師道傳》:第幾道舉進士,因廷試卷糊名,陳堯咨為考官,教幾道于卷中密為識号。
此則近代科場關節之所仿也。
然唐時關節多出于情面權勢,尚未有以賄賂者。
《宋史》:王欽若知貢舉,有任懿托欽若所善僧惠秦,許銀三百五十兩。
會欽若已入院,惠秦令欽若門客轉達欽若妻李氏,李氏令奴祁睿書懿名及銀數于臂,入白欽若。
榜發,果登科。
為禦史中丞趙昌言所劾。
此則宋時科場之弊,較唐更甚矣。
明成化中,萬安為相二十餘年,每遇試,必令其門生為考官,子孫甥婿多登第者。
弘治十二年會試,大學士李東陽、少詹事程敏政為主考,給事中華昶劾敏政鬻題與舉人唐寅、徐泰。
乃命東陽獨閱文,而敏政谪官,寅、泰皆斥譴。
嘉靖四十年,應天主考無錫吳情,取同邑十三人,被劾谪外。
萬曆四年,順天主考張汝愚,中張居正子嗣修、懋修及居正黨侍郎王篆之子之衡、之鼎。
居正既設,禦史丁此呂追論其事。
三十八年會試,庶子湯賓尹為同考官,禦史孫居相劾其私韓敬。
吏部尚書孫丕揚因置賓尹、敬于察典。
而是時進士鄒之麟分校順天鄉試,所取童學賢亦有私,為孫居相所劾。
又吳道南典會試,吳江舉人沈同和與同裡趙鳴陽聯号舍,代為文,榜發,同和第一,鳴陽亦中式。
都下大嘩。
道南亟檢舉,诏複試。
同和竟日作一文,乃戍煙瘴,鳴陽除名。
天啟二年,中允錢謙益典浙江試,取舉人錢千秋卷,七篇大結,迹涉關節,榜後為人所讦,謙益自檢舉,千秋谪戍。
後謙益應推閣臣,溫體仁以此事疏攻,遂罷枚蔔。
此皆科場舞弊之近事。
○帖括、策括《唐書。
選舉志》:楊绾疏言:“明經但記帖括。
”按《文獻通考》,唐制帖經試士,後以應試者多,至帖孤章絕言以惑之,應試者乃索幽隐,編為詩賦,不過數十篇,難者悉備。
此即所謂帖括也。
又《薛登傳》:後生皆緝綴小文,名為策學。
而東坡《議學校貢舉狀》亦雲:近世士大夫纂類經史,綴緝時務,謂之策括。
是策亦有括矣。
不甯惟是,《文獻通考》又雲:宋時制科,所難者六論。
有巽岩者,取諸書可為論題者抄為一編,揣摩殆無遺漏。
則論亦有括矣。
又範文正以館職薦富鄭公,公辭以未習。
範曰:“已為君置大科文字。
”所謂大科文字,蓋亦巽岩所編之類也。
是诏冊亦有括矣。
學術日薄,士皆以捷給為務,近世館閣之類書,科場之策略,傳遽旁午,固無足怪也。
(《明史。
湯禮敬傳》:宋末有論範、論草、策略、策海、文衡、文髓、主意、講章等刻,亦帖括之類也。
)○及第詩《池北偶談》引蘇子美《及第與同年宴李丞相宅》詩雲:“拔身泥滓底,飄迹雲霄上。
氣和朝言甘,夢好夕魂王〔旺〕。
軒眉失舊斂,舉意有新況。
爽如秋後鷹,榮若凱旋将。
”謂一第而津津如此,宜其早廢不達也。
按此事古人甚多,《竹坡詩話》謂孟郊下第詩“棄置複棄置,情如刀劍傷。
”及登第,則雲“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遍長安花。
”一第之得失憂喜如此,宜其雖得之不能享也。
阮亭之說,亦同此意。
又唐章孝标《及第後寄淮南李紳》詩曰:“及第全勝十政官,金湯鍍了出長安。
馬頭漸入揚州郭,為報時人洗眼看。
”宋張虞登第,用劉昌言詩題興國寺壁曰:“一舉首登龍虎榜,十年身到鳳凰池。
”有人續雲:“君看姚奕并梁固,不得朝官未可知。
”後果如其言。
陸放翁《家世舊聞》:張中中第四名,喜甚,在廷試時挈友人手曰:“如何得鄉裡知去?”後為象山縣官,以事罷,流落終身。
此皆器小不享厚福之驗。
然得意詩亦有不盡關乎後日之福澤者。
黃常明《詩話》記白香山及第詩:“得意減别恨,半酣輕遠程。
翩翩馬蹄疾,春日歸鄉情。
”《宋史。
呂大忠傳》:馬涓以進士第一入幕府,時自稱狀元。
大忠曰:“狀元者,及第未除官之名。
既為判官,不可更稱。
”又《六一詩話》載呂文穆未第時,薄遊一縣,縣令之子胡旦遇之甚薄。
或言呂工詩,宜少加禮。
胡問其警句,客舉其一首,末句雲,“挑盡寒燈夢不成。
”旦曰:“乃一渴睡漢耳!”呂聞之甚恨。
明年首中甲科,使人寄聲曰:“渴睡漢狀元及第矣!”《夷堅志》:董體仁累舉不第,過臨江郡守彭子從,其鄉人也,視其刺字曰:“老榜官耳。
”次年南省奏名廷試第一,佥書鎮南軍判官,歸次臨江。
彭遣人迎,董書其紙尾曰:“黃紙初開墨未幹,君恩重許拜金銮。
故鄉知己來相迓,便是從前老榜官。
”彭甚慚悔。
《獨醒志》則以為體仁寄家人之作,非寄彭守也。
按香山及文穆皆享有名位,馬後為大監卿,董後亦為相,則此事固不可概論也。
第進身之始,辄沾沾得意,則器小不言可知。
王沂公狀元及第,郡帥令倡樂迎于郊,公乃易服,由他門入谒守。
守驚曰:“已遣人奉迎矣!”王曰:“不才偶忝科第,敢煩郡守父老緻迓,是重其過也!”守歎息蔔其遠大。
明羅洪先作狀元,外舅曾太仆曰:“喜吾婿幹此大事。
”羅面發赤曰:“大夫事業更有許大在。
此等三年一人,奚足大事也?”是日猶袖米借何、黃二公聯榻蕭寺中講學。
觀此則二公所志之遠大可知矣。
○甲榜乙榜今世謂進士為甲榜,以其曾經殿試,列名于一、二、三甲也。
舉人謂之一榜,後以進士有甲榜之稱,遂以一為乙,而以舉人為乙榜非也。
《漢書。
儒林傳》:歲課博士弟子甲科四十人,乙科二十人,丙科四十人。
杜氏《通典》:進士有甲、乙二科,武德以來,第進士惟乙科。
《舊唐書》:玄宗親試,敕曰:“近無甲科,朕将存其上第。
”《楊绾傳》:玄宗試舉人,登甲科者三人,绾為之首。
其乙科凡三十馀人。
是甲、乙科俱謂進士也。
宋時進士三甲之外,又有四甲、五甲。
紹興十八年,賜王佐以下及第、出身、同出身共三百三十人,第一甲十人,二甲十九人,三甲三十七人,四甲一百二十二人,五甲一百四十二人。
朱文公乃是榜五甲九十名。
寶四年,文天祥榜共六百零一人,一甲二十一人,二甲四十人,謝枋得為首,陸秀夫第二十七,三甲七十三人,四甲二百四十八人,五甲二百十三人。
若主司賢者則不然,未試之前,固已定去取于胸中矣雲雲。
今按《摭言》貞元十九年權德輿主文,陸員外亻參通榜,韓昌黎薦士十人于亻參。
權公凡三榜,共放六人,餘不出五年皆捷。
此所謂通榜也。
其脅于權勢,如裴思謙以仇士良書函求上第,則謂之關節,正李肇所雲造請權要謂之關節也。
)至後世舉子所謂關節,則用字眼于卷中以為識别者。
《宋史。
劉師道傳》:第幾道舉進士,因廷試卷糊名,陳堯咨為考官,教幾道于卷中密為識号。
此則近代科場關節之所仿也。
然唐時關節多出于情面權勢,尚未有以賄賂者。
《宋史》:王欽若知貢舉,有任懿托欽若所善僧惠秦,許銀三百五十兩。
會欽若已入院,惠秦令欽若門客轉達欽若妻李氏,李氏令奴祁睿書懿名及銀數于臂,入白欽若。
榜發,果登科。
為禦史中丞趙昌言所劾。
此則宋時科場之弊,較唐更甚矣。
明成化中,萬安為相二十餘年,每遇試,必令其門生為考官,子孫甥婿多登第者。
弘治十二年會試,大學士李東陽、少詹事程敏政為主考,給事中華昶劾敏政鬻題與舉人唐寅、徐泰。
乃命東陽獨閱文,而敏政谪官,寅、泰皆斥譴。
嘉靖四十年,應天主考無錫吳情,取同邑十三人,被劾谪外。
萬曆四年,順天主考張汝愚,中張居正子嗣修、懋修及居正黨侍郎王篆之子之衡、之鼎。
居正既設,禦史丁此呂追論其事。
三十八年會試,庶子湯賓尹為同考官,禦史孫居相劾其私韓敬。
吏部尚書孫丕揚因置賓尹、敬于察典。
而是時進士鄒之麟分校順天鄉試,所取童學賢亦有私,為孫居相所劾。
又吳道南典會試,吳江舉人沈同和與同裡趙鳴陽聯号舍,代為文,榜發,同和第一,鳴陽亦中式。
都下大嘩。
道南亟檢舉,诏複試。
同和竟日作一文,乃戍煙瘴,鳴陽除名。
天啟二年,中允錢謙益典浙江試,取舉人錢千秋卷,七篇大結,迹涉關節,榜後為人所讦,謙益自檢舉,千秋谪戍。
後謙益應推閣臣,溫體仁以此事疏攻,遂罷枚蔔。
此皆科場舞弊之近事。
○帖括、策括《唐書。
選舉志》:楊绾疏言:“明經但記帖括。
”按《文獻通考》,唐制帖經試士,後以應試者多,至帖孤章絕言以惑之,應試者乃索幽隐,編為詩賦,不過數十篇,難者悉備。
此即所謂帖括也。
又《薛登傳》:後生皆緝綴小文,名為策學。
而東坡《議學校貢舉狀》亦雲:近世士大夫纂類經史,綴緝時務,謂之策括。
是策亦有括矣。
不甯惟是,《文獻通考》又雲:宋時制科,所難者六論。
有巽岩者,取諸書可為論題者抄為一編,揣摩殆無遺漏。
則論亦有括矣。
又範文正以館職薦富鄭公,公辭以未習。
範曰:“已為君置大科文字。
”所謂大科文字,蓋亦巽岩所編之類也。
是诏冊亦有括矣。
學術日薄,士皆以捷給為務,近世館閣之類書,科場之策略,傳遽旁午,固無足怪也。
(《明史。
湯禮敬傳》:宋末有論範、論草、策略、策海、文衡、文髓、主意、講章等刻,亦帖括之類也。
)○及第詩《池北偶談》引蘇子美《及第與同年宴李丞相宅》詩雲:“拔身泥滓底,飄迹雲霄上。
氣和朝言甘,夢好夕魂王〔旺〕。
軒眉失舊斂,舉意有新況。
爽如秋後鷹,榮若凱旋将。
”謂一第而津津如此,宜其早廢不達也。
按此事古人甚多,《竹坡詩話》謂孟郊下第詩“棄置複棄置,情如刀劍傷。
”及登第,則雲“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遍長安花。
”一第之得失憂喜如此,宜其雖得之不能享也。
阮亭之說,亦同此意。
又唐章孝标《及第後寄淮南李紳》詩曰:“及第全勝十政官,金湯鍍了出長安。
馬頭漸入揚州郭,為報時人洗眼看。
”宋張虞登第,用劉昌言詩題興國寺壁曰:“一舉首登龍虎榜,十年身到鳳凰池。
”有人續雲:“君看姚奕并梁固,不得朝官未可知。
”後果如其言。
陸放翁《家世舊聞》:張中中第四名,喜甚,在廷試時挈友人手曰:“如何得鄉裡知去?”後為象山縣官,以事罷,流落終身。
此皆器小不享厚福之驗。
然得意詩亦有不盡關乎後日之福澤者。
黃常明《詩話》記白香山及第詩:“得意減别恨,半酣輕遠程。
翩翩馬蹄疾,春日歸鄉情。
”《宋史。
呂大忠傳》:馬涓以進士第一入幕府,時自稱狀元。
大忠曰:“狀元者,及第未除官之名。
既為判官,不可更稱。
”又《六一詩話》載呂文穆未第時,薄遊一縣,縣令之子胡旦遇之甚薄。
或言呂工詩,宜少加禮。
胡問其警句,客舉其一首,末句雲,“挑盡寒燈夢不成。
”旦曰:“乃一渴睡漢耳!”呂聞之甚恨。
明年首中甲科,使人寄聲曰:“渴睡漢狀元及第矣!”《夷堅志》:董體仁累舉不第,過臨江郡守彭子從,其鄉人也,視其刺字曰:“老榜官耳。
”次年南省奏名廷試第一,佥書鎮南軍判官,歸次臨江。
彭遣人迎,董書其紙尾曰:“黃紙初開墨未幹,君恩重許拜金銮。
故鄉知己來相迓,便是從前老榜官。
”彭甚慚悔。
《獨醒志》則以為體仁寄家人之作,非寄彭守也。
按香山及文穆皆享有名位,馬後為大監卿,董後亦為相,則此事固不可概論也。
第進身之始,辄沾沾得意,則器小不言可知。
王沂公狀元及第,郡帥令倡樂迎于郊,公乃易服,由他門入谒守。
守驚曰:“已遣人奉迎矣!”王曰:“不才偶忝科第,敢煩郡守父老緻迓,是重其過也!”守歎息蔔其遠大。
明羅洪先作狀元,外舅曾太仆曰:“喜吾婿幹此大事。
”羅面發赤曰:“大夫事業更有許大在。
此等三年一人,奚足大事也?”是日猶袖米借何、黃二公聯榻蕭寺中講學。
觀此則二公所志之遠大可知矣。
○甲榜乙榜今世謂進士為甲榜,以其曾經殿試,列名于一、二、三甲也。
舉人謂之一榜,後以進士有甲榜之稱,遂以一為乙,而以舉人為乙榜非也。
《漢書。
儒林傳》:歲課博士弟子甲科四十人,乙科二十人,丙科四十人。
杜氏《通典》:進士有甲、乙二科,武德以來,第進士惟乙科。
《舊唐書》:玄宗親試,敕曰:“近無甲科,朕将存其上第。
”《楊绾傳》:玄宗試舉人,登甲科者三人,绾為之首。
其乙科凡三十馀人。
是甲、乙科俱謂進士也。
宋時進士三甲之外,又有四甲、五甲。
紹興十八年,賜王佐以下及第、出身、同出身共三百三十人,第一甲十人,二甲十九人,三甲三十七人,四甲一百二十二人,五甲一百四十二人。
朱文公乃是榜五甲九十名。
寶四年,文天祥榜共六百零一人,一甲二十一人,二甲四十人,謝枋得為首,陸秀夫第二十七,三甲七十三人,四甲二百四十八人,五甲二百十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