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十九
關燈
小
中
大
功,謂之别頭試。
抗以為侍郎大臣皆上所任,不必别試,乃奏罷之。
沈絢之取沈儋,或齊抗奏罷之後欤?否則先、儋等與絢本同姓不同族欤?《宋史。
張士遜傳》:科場初用糊名法,士遜為巡捕官,以進士有姻黨,請回避。
自是有親嫌者皆試,著為令。
而宋制應回避之人,有并及門客者。
《夷堅志》:江義和預鄉薦,淳熙辛醜,其弟義端為文院點檢試卷官,牒詣别頭,乃奏名以黃甲榜登第。
此親族回避也。
黃若納以衤覃服不及試大院,及經營以某公門客避嫌例,試别所,遂登科。
此門客回避也。
○鄉會試錄有序鄉會試錄進呈主試者,例作序文,自明洪武中陶凱主試始。
洪武三年,凱定科舉式。
明年會試,凱為主考,取吳伯宗等百二十人。
程文進禦,凱序其首簡,遂為定例。
事見《明史》本傳。
○程文墨卷鄉、會試闱中例刻魁卷,自明萬曆中始。
《續通考》:萬曆十三年乙酉科,題準程式文字,就将士子中式試卷純正典實者,依制刊刻,不許主司代作。
其後場有學問該博者,亦許甄錄。
此刻魁卷之始也。
(王阮亭《池北偶談》亦謂:舊制科場進呈試錄,主考官自撰程文,其用士子文稍為點定,自萬曆乙酉始。
)按古時程文本系官為頒定。
《五代史。
李怿傳》:張文寶知貢舉,所放進士有覆落者,乃請下學士院,作詩賦為貢舉格。
學十窦 夢征,張砺等所作不工,乃命怿為之。
怿曰:“吾少舉進士,蓋偶然耳。
後生可畏,來者正未可量。
假令予再試禮部,未必不落第,安能與英俊為準格耶?”此學士院所作程文也。
明洪武初定科舉,命宋濂、詹同等撰經義式,先期行禮部頒降。
此禮部所頒程文也。
成化中,詹事黎淳奏科場作文定式,洪武中嘗降近年所刊程文,純粹者少,駁雜者多,乞将考官究治。
此主司所作程文也。
是以有明以來,皆稱主司之作為程文,舉子之作為墨卷。
其實古來舉子之作亦稱程文。
葉石林曰:唐時禮部知貢舉,有得程文優者,即以已登第名次處之。
如和疑以十三名登第,後得範質,愛其文,亦處以十三也。
則以舉子之作為程文,自唐、五代已然。
元懷《拊掌錄》:科場進士程文多可笑者,國學試“體貌大臣”,有進士對策曰:“若文相公、富相公,此大臣之有體者;若馮當世、沈文通,皆大臣之有貌者。
”黃常明《詩話》:士人程文,窮日力作一論,尚難反複曲暢。
洪景盧《夷堅志》:餘镛族子狃千一郎雖能作程文,然學藝迥出镛下。
又福州名士張楠禱于土地神曰:“楠雖不肖,學業程文不在侪輩下。
”又劉堯夫帶病入試,信筆塞白,忽灑然而醒,自讀程文,大笑,盡抹去,改為之,遂中第一。
謝疊山《送程漢翁序》亦雲:科舉程文之士。
《金史。
章宗紀》:诏進士程文,但合格者,即取之,毋限以數。
《楊伯仁傳》:進士呂忠翰廷試第一,海陵以其程文示伯仁,伯仁曰:“當在優等。
”又《鄭子聃傳》:廷試後,海陵以子聃程文示丘行,對曰:“可入甲乙。
”正隆二年會試畢,海陵以進士第一人程文示子聃,子聃少之。
《癸辛雜識》:陳揆集中有《忸怩集》,乃為舉子時所作程文。
《明史。
陶凱傳》:洪武四年會試,凱為主考官,取吳伯宗等百二十人,程文進禦。
此皆舉子之作稱程文也。
顧甯人謂:宋以來多取士子所作為程文,明初亦用士子程文刻錄,後多主司所作,遂又分士子所作為墨卷雲。
○制科題目宋時試博學宏詞,題目多使人疑誤以難之。
沈作《寓簡》:有十字訣,曰明,曰暗,曰疑,曰頑,曰合,曰揭,曰坼,曰包,曰胎。
暗如“因民常而施教”是也。
《周官》“因此五物者民之常而施教焉”,題目中不見數,而藏五與十二于其間。
若明數,則如“既醉備五福祭有十倫”是也。
疑則如“堯舜湯禹所舉何如”也,看似唐、虞、夏、商,乃是《魏相傳》書天子所服,謂中谒者趙堯舉春,李舜舉夏,倪湯舉秋,貢禹舉冬,四人各職一事也。
又如“湯周福祚”,疑若二代,乃是《杜周傳贊》張湯、杜周并起小吏,迹其福祚,元功儒林之後莫及也。
此專以疑誤困人,實難捉摸。
然葉石林雲:昔有人習大科文字十馀年而業成者。
馬端臨亦謂有巽岩者,取諸書可為制科題者抄為一編,揣摩殆無遺漏。
則制科亦有拟題矣。
宋高宗立博學宏詞科,凡十二題:制、诰、诏、表、露布、檄、箴、銘、記、贊、頌、序。
内雜出兩題,分三場,每場一古一今。
○題名錄一榜進士出,翰林衙門例刻《題名錄》,此蓋本唐時進士《登科記》之例也。
《封氏聞見記》雲:當代以進士登科為登龍門,解褐多拜清緊。
輕薄者語曰:“及第進士俯視中黃郎,落第進士揖蒲華長馬。
”好事者因紀其姓名,自神龍以來,訖于茲日,名曰《進士登科記》,所以昭示前良、發起後進也。
張彈落第,兩手捧《登科記》,以為千佛名經。
又元、明以來進士例刻碑于國子監,盡列一榜姓名,此亦仿唐慈恩題名之例。
《嘉話錄》:題名起于進士張莒偶遊慈恩寺,題名雁塔下,後登科者遂為故事,乃書之于闆,宋時進士題名則刻石于相國、興國兩寺,見《文昌雜錄》。
其刻石于國子監,則自元仁宗時始。
○新進士赴國子監拜謝中式新進士例赴國子監拜祭酒、司業,其由來不可考。
觀元人《歐陽圭齋集》有四絕句記進士謝師禮成,序雲:“泰定丁卯八月十二日,崇天門傳胪,賜進士右榜第一人阿察赤、左榜第一人李黼,皆肄業國學日新齋,餘授業生也。
是日京尹設鼓樂旗幟導二狀元入學謝師,拜餘明倫堂。
榜眼劉思誠、探花郎徐容,嘗因同年黃晉卿、彭幼元從予遊,亦拜其側。
其馀進士以門生禮來拜謝者不計其數”雲雲。
據此則元時狀元之拜祭酒,似因曾在國學肄業,故有謝師之禮。
其不由國學肄業者,或不在此例。
以後遂相沿為故事,凡成進士者,無論肄業與否,俱行拜謝之禮耳。
(《明史。
選舉志》:國初,宋納、吳為國子監祭酒,曆科進士多出太學。
而戊辰任亨泰廷對第一,太祖召納褒賞,撰題名記,立石監門。
辛未許觀亦如之。
進士題名碑由此不絕,此又可想前明新進士拜國子監之由。
而監中立進士題名碑,亦以進士多由監中中式者,故創此制,其後遂沿為成例,凡新進士每科須立碑監中也) ○座主見門生禮門生之禮,漢與六朝各别,說見“門生”條内。
至舉子中式者對座主稱門生,則自唐始。
《唐書》:權德輿門生七十人,推沈傳師為顔子。
又《權璩傳》雲:宰相李宗闵,乃父門生也。
《蕭遘傳》:
抗以為侍郎大臣皆上所任,不必别試,乃奏罷之。
沈絢之取沈儋,或齊抗奏罷之後欤?否則先、儋等與絢本同姓不同族欤?《宋史。
張士遜傳》:科場初用糊名法,士遜為巡捕官,以進士有姻黨,請回避。
自是有親嫌者皆試,著為令。
而宋制應回避之人,有并及門客者。
《夷堅志》:江義和預鄉薦,淳熙辛醜,其弟義端為文院點檢試卷官,牒詣别頭,乃奏名以黃甲榜登第。
此親族回避也。
黃若納以衤覃服不及試大院,及經營以某公門客避嫌例,試别所,遂登科。
此門客回避也。
○鄉會試錄有序鄉會試錄進呈主試者,例作序文,自明洪武中陶凱主試始。
洪武三年,凱定科舉式。
明年會試,凱為主考,取吳伯宗等百二十人。
程文進禦,凱序其首簡,遂為定例。
事見《明史》本傳。
○程文墨卷鄉、會試闱中例刻魁卷,自明萬曆中始。
《續通考》:萬曆十三年乙酉科,題準程式文字,就将士子中式試卷純正典實者,依制刊刻,不許主司代作。
其後場有學問該博者,亦許甄錄。
此刻魁卷之始也。
(王阮亭《池北偶談》亦謂:舊制科場進呈試錄,主考官自撰程文,其用士子文稍為點定,自萬曆乙酉始。
)按古時程文本系官為頒定。
《五代史。
李怿傳》:張文寶知貢舉,所放進士有覆落者,乃請下學士院,作詩賦為貢舉格。
學十窦 夢征,張砺等所作不工,乃命怿為之。
怿曰:“吾少舉進士,蓋偶然耳。
後生可畏,來者正未可量。
假令予再試禮部,未必不落第,安能與英俊為準格耶?”此學士院所作程文也。
明洪武初定科舉,命宋濂、詹同等撰經義式,先期行禮部頒降。
此禮部所頒程文也。
成化中,詹事黎淳奏科場作文定式,洪武中嘗降近年所刊程文,純粹者少,駁雜者多,乞将考官究治。
此主司所作程文也。
是以有明以來,皆稱主司之作為程文,舉子之作為墨卷。
其實古來舉子之作亦稱程文。
葉石林曰:唐時禮部知貢舉,有得程文優者,即以已登第名次處之。
如和疑以十三名登第,後得範質,愛其文,亦處以十三也。
則以舉子之作為程文,自唐、五代已然。
元懷《拊掌錄》:科場進士程文多可笑者,國學試“體貌大臣”,有進士對策曰:“若文相公、富相公,此大臣之有體者;若馮當世、沈文通,皆大臣之有貌者。
”黃常明《詩話》:士人程文,窮日力作一論,尚難反複曲暢。
洪景盧《夷堅志》:餘镛族子狃千一郎雖能作程文,然學藝迥出镛下。
又福州名士張楠禱于土地神曰:“楠雖不肖,學業程文不在侪輩下。
”又劉堯夫帶病入試,信筆塞白,忽灑然而醒,自讀程文,大笑,盡抹去,改為之,遂中第一。
謝疊山《送程漢翁序》亦雲:科舉程文之士。
《金史。
章宗紀》:诏進士程文,但合格者,即取之,毋限以數。
《楊伯仁傳》:進士呂忠翰廷試第一,海陵以其程文示伯仁,伯仁曰:“當在優等。
”又《鄭子聃傳》:廷試後,海陵以子聃程文示丘行,對曰:“可入甲乙。
”正隆二年會試畢,海陵以進士第一人程文示子聃,子聃少之。
《癸辛雜識》:陳揆集中有《忸怩集》,乃為舉子時所作程文。
《明史。
陶凱傳》:洪武四年會試,凱為主考官,取吳伯宗等百二十人,程文進禦。
此皆舉子之作稱程文也。
顧甯人謂:宋以來多取士子所作為程文,明初亦用士子程文刻錄,後多主司所作,遂又分士子所作為墨卷雲。
○制科題目宋時試博學宏詞,題目多使人疑誤以難之。
沈作《寓簡》:有十字訣,曰明,曰暗,曰疑,曰頑,曰合,曰揭,曰坼,曰包,曰胎。
暗如“因民常而施教”是也。
《周官》“因此五物者民之常而施教焉”,題目中不見數,而藏五與十二于其間。
若明數,則如“既醉備五福祭有十倫”是也。
疑則如“堯舜湯禹所舉何如”也,看似唐、虞、夏、商,乃是《魏相傳》書天子所服,謂中谒者趙堯舉春,李舜舉夏,倪湯舉秋,貢禹舉冬,四人各職一事也。
又如“湯周福祚”,疑若二代,乃是《杜周傳贊》張湯、杜周并起小吏,迹其福祚,元功儒林之後莫及也。
此專以疑誤困人,實難捉摸。
然葉石林雲:昔有人習大科文字十馀年而業成者。
馬端臨亦謂有巽岩者,取諸書可為制科題者抄為一編,揣摩殆無遺漏。
則制科亦有拟題矣。
宋高宗立博學宏詞科,凡十二題:制、诰、诏、表、露布、檄、箴、銘、記、贊、頌、序。
内雜出兩題,分三場,每場一古一今。
○題名錄一榜進士出,翰林衙門例刻《題名錄》,此蓋本唐時進士《登科記》之例也。
《封氏聞見記》雲:當代以進士登科為登龍門,解褐多拜清緊。
輕薄者語曰:“及第進士俯視中黃郎,落第進士揖蒲華長馬。
”好事者因紀其姓名,自神龍以來,訖于茲日,名曰《進士登科記》,所以昭示前良、發起後進也。
張彈落第,兩手捧《登科記》,以為千佛名經。
又元、明以來進士例刻碑于國子監,盡列一榜姓名,此亦仿唐慈恩題名之例。
《嘉話錄》:題名起于進士張莒偶遊慈恩寺,題名雁塔下,後登科者遂為故事,乃書之于闆,宋時進士題名則刻石于相國、興國兩寺,見《文昌雜錄》。
其刻石于國子監,則自元仁宗時始。
○新進士赴國子監拜謝中式新進士例赴國子監拜祭酒、司業,其由來不可考。
觀元人《歐陽圭齋集》有四絕句記進士謝師禮成,序雲:“泰定丁卯八月十二日,崇天門傳胪,賜進士右榜第一人阿察赤、左榜第一人李黼,皆肄業國學日新齋,餘授業生也。
是日京尹設鼓樂旗幟導二狀元入學謝師,拜餘明倫堂。
榜眼劉思誠、探花郎徐容,嘗因同年黃晉卿、彭幼元從予遊,亦拜其側。
其馀進士以門生禮來拜謝者不計其數”雲雲。
據此則元時狀元之拜祭酒,似因曾在國學肄業,故有謝師之禮。
其不由國學肄業者,或不在此例。
以後遂相沿為故事,凡成進士者,無論肄業與否,俱行拜謝之禮耳。
(《明史。
選舉志》:國初,宋納、吳為國子監祭酒,曆科進士多出太學。
而戊辰任亨泰廷對第一,太祖召納褒賞,撰題名記,立石監門。
辛未許觀亦如之。
進士題名碑由此不絕,此又可想前明新進士拜國子監之由。
而監中立進士題名碑,亦以進士多由監中中式者,故創此制,其後遂沿為成例,凡新進士每科須立碑監中也) ○座主見門生禮門生之禮,漢與六朝各别,說見“門生”條内。
至舉子中式者對座主稱門生,則自唐始。
《唐書》:權德輿門生七十人,推沈傳師為顔子。
又《權璩傳》雲:宰相李宗闵,乃父門生也。
《蕭遘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