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
關燈
小
中
大
虎教以右河而南必至。
鞅之蔔救鄭也,陽虎以《周易》筮之,曰:“宋方吉,不可與戰。
”乃止。
虎之事趙簡子見于《左傳》者如此,并無獲罪于趙之事也。
而《韓非子》又雲:陽虎逐于魯,疑于齊,而之趙。
趙簡子迎以為相,左右谏以為不可,簡主曰:“虎務取之,我務守之。
”遂執術以禦之,虎不敢為非,善事簡主,興主之強,幾至于霸。
則虎且有功于趙氏,豈有緻其攻圍之理?況虎事簡子多年,讵不能識,而誤認孔子為虎乎?匡之地,《風俗通》以為魯邑,《韻會》以為在陳留,亦皆非晉地,簡子又何從而要截之?則《外傳》之說亦妄也。
而匡人之有簡子,亦不經見,則《家語》之說亦不可信。
朱注但雲:陽虎曾暴于匡,孔子貌似陽虎,故匡人圍之。
洵乎斟酌盡善矣。
○執圭《論語》“執圭”,注謂諸侯命圭。
按《考工記》:“玉人之事,命圭九寸謂之桓圭,公守之;命圭七寸謂之信圭,侯守之;命圭五寸謂之躬圭,伯守之。
”鄭注:命圭者,天子所命之圭也,朝觐執焉,居則守之。
夫所謂朝觐者,諸侯親朝觐于天子也。
朝觐執,則非朝觐皆不得執也;非朝觐不得執,則諸臣聘問益不得執也。
又按《典瑞》及《玉人》彖圭璋八寸以ぽ聘,鄭注:彖,文飾也;衆來曰ぽ,特來曰聘。
賈疏謂:此上公之臣執以ぽ聘于天子也,侯、伯之臣宜六寸,子、男宜四寸。
凡諸侯之臣ぽ聘,不得執君之桓圭、信圭、躬圭,但彖文為飾耳。
據此,則諸侯之臣ぽ聘于天子,用彖圭也。
ぽ聘天子用彖圭,豈有聘鄰封反用命圭者?《聘禮》疏曰:臣出聘不用君之所執,所執皆降其君一等,其圭、璋彖之而已。
曰彖之者,即所謂彖圭也。
曰降其君一等者,公命圭九寸,彖圭則八寸,侯、伯命圭七寸,彖圭則六寸也。
然則惟諸侯親朝觐天子用命圭,其遣臣ぽ聘天子及聘鄰封則皆用彖圭。
《論語》注以聘問所執為命圭者,誤矣。
國君止一命圭,若用以聘問,倘一時分聘數國,又安得如許命圭耶?○亂臣十人“亂臣十人”,古本無“臣”字,唐開成石經亦尚無之。
考馬融、鄭康成注《論語》,皆雲有文母,而劉原父以為邑姜。
王西莊雲:蓋因唐時俗本誤添一“臣”字,子不可以臣母,故改邑姜也。
然《北史。
齊後婦傳論》雲:神武肇興齊業,武明追蹤周亂。
武明即神武妻婁氏也。
則以亂臣為邑姜,唐以前已有此解。
○彭祖即老聃《論語》“竊比老彭”,諸家注釋不一。
包鹹曰:老彭,商賢大夫。
《正義》謂即《莊子》所謂彭祖也。
王弼曰:老,老聃;彭,彭祖也。
按彭祖封于彭城,以久壽見稱,則老彭即彭祖明矣。
邢疏:一雲即老子也。
此其說蓋據《世本》、《史記》。
《世本》雲:彭祖姓名铿,在商為守藏史,在周為柱下史。
而《史記。
老子傳》曰:周守藏室之史也。
又《張湯傳》:老子為柱下史。
以是參證,知其為一人也。
按彭祖之述古不經見,而孔子嘗問禮于老聃。
又孔子答曾子問,動雲“聞諸老聃”,可見《論語》述古之老彭,即《禮記》問禮之老聃。
而或者謂彭祖在殷已極老壽,何由複至春秋時?彭則铿,聃則李耳,既為一人,何以兩稱?且彭國滅于殷末,聃名見于周末,若果一人,則相距數百年中,何以不經見?殊不知彭祖為颛顼元孫陸終第三子,事見《風俗通》,而屈原《天問》雲“彭铿斟雉,帝何飨”,王逸注謂:彭祖以雉羹進堯,而堯飨之也。
又《論語》疏亦謂堯時封于彭城。
是堯時已在禹、臯之列。
彼可以自唐曆虞、夏而至殷,獨不可自殷曆周乎?若以铿、耳名各不同為穎,古人原有一人數名而錯見者。
虞翻雲:彭祖名翦,則又不特名铿矣。
太史儋見秦獻公,言周、秦離合之說,史遷謂儋即老子也,則又不特名耳矣。
安在不可李、而铿不可耳乎?且《史記索隐》引商容以舌視老子,老子悟舌以虛存,齒以剛亡。
商容,殷纣時人,而以舌悟老子,是殷末已稱老子也。
《老子内傳》雲:武王時為柱下史。
是周初已為史官也。
臨海廟有周成王飨彭祖三事鼎,鼎足篆“東澗”二字,是成王時或猶稱彭祖也。
幽王時三川震,伯陽甫曰:“周将亡。
”唐固謂伯陽甫即柱下史老子,王弼亦謂伯陽甫姓李名耳谥聃,周守藏室之史也。
是又見于西周之末矣。
《玉清經》雲:老子以周平王時見衰遂去。
是又見于東周之初矣,又安在數百年中絕不經見乎?然則合諸書以觀,彭、聃一人,确有明證。
此公直自陶唐時迄于周末,入關為關令尹喜著《道德》五千言而去,莫知所終。
《史記》所稱百六十馀歲,或二百餘歲,《神仙傳》所稱七百六十七歲、八百三十八年,及張守節所稱曆十二王、曆三十一王,《論語》疏所雲壽七百歲者,猶第各就所傳而分記之,實未嘗統計其年壽也。
或又曰:唐荊川雲:莊生以吐故納新、熊經鳥伸歸之彭祖,而不及老子,其論老子聞風于古之道術,又絕不及長生吐納事,明其各自為一家也。
今雲一人,何以操術之不同乎?曰:不然。
方其為彭祖也,精意于養生治身,服水精,餐雲母,《神仙傳》述其言曰:“服藥百裹,不如獨卧”,近世道家修煉,實本于此。
人徒以五千言中無此術,遂謂道家者流僞托于老子,而不知正其始之所有事也。
及為老子,則涵茹道德,淹貫典禮,猶龍之歎,且乎有儒者氣象矣。
不甯惟是,《後漢書。
襄楷傳》:老子入西域為浮屠,天神遺以好女,堅卻不受,曰:“此但革囊盛血耳。
”又《齊書。
顧歡傳》記老子入關之天竺維衛國,乘日精入國王夫人淨妙口中,已而降生,佛道由是興焉。
是又開佛氏法門矣。
然則此公方且神奇變化,出沒于三教之間,疊遷屢變而未有已也。
曰:史傳所載彭、聃各著延生之異,豈有一人而數生者?曰:吾正以其誕生而證之也。
《風俗通》雲:陸終娶鬼方氏女貴,久孕不育,啟左脅,三人出焉,啟右脅,三人出焉,彭祖則左脅所出也。
而《元妙内篇
鞅之蔔救鄭也,陽虎以《周易》筮之,曰:“宋方吉,不可與戰。
”乃止。
虎之事趙簡子見于《左傳》者如此,并無獲罪于趙之事也。
而《韓非子》又雲:陽虎逐于魯,疑于齊,而之趙。
趙簡子迎以為相,左右谏以為不可,簡主曰:“虎務取之,我務守之。
”遂執術以禦之,虎不敢為非,善事簡主,興主之強,幾至于霸。
則虎且有功于趙氏,豈有緻其攻圍之理?況虎事簡子多年,讵不能識,而誤認孔子為虎乎?匡之地,《風俗通》以為魯邑,《韻會》以為在陳留,亦皆非晉地,簡子又何從而要截之?則《外傳》之說亦妄也。
而匡人之有簡子,亦不經見,則《家語》之說亦不可信。
朱注但雲:陽虎曾暴于匡,孔子貌似陽虎,故匡人圍之。
洵乎斟酌盡善矣。
○執圭《論語》“執圭”,注謂諸侯命圭。
按《考工記》:“玉人之事,命圭九寸謂之桓圭,公守之;命圭七寸謂之信圭,侯守之;命圭五寸謂之躬圭,伯守之。
”鄭注:命圭者,天子所命之圭也,朝觐執焉,居則守之。
夫所謂朝觐者,諸侯親朝觐于天子也。
朝觐執,則非朝觐皆不得執也;非朝觐不得執,則諸臣聘問益不得執也。
又按《典瑞》及《玉人》彖圭璋八寸以ぽ聘,鄭注:彖,文飾也;衆來曰ぽ,特來曰聘。
賈疏謂:此上公之臣執以ぽ聘于天子也,侯、伯之臣宜六寸,子、男宜四寸。
凡諸侯之臣ぽ聘,不得執君之桓圭、信圭、躬圭,但彖文為飾耳。
據此,則諸侯之臣ぽ聘于天子,用彖圭也。
ぽ聘天子用彖圭,豈有聘鄰封反用命圭者?《聘禮》疏曰:臣出聘不用君之所執,所執皆降其君一等,其圭、璋彖之而已。
曰彖之者,即所謂彖圭也。
曰降其君一等者,公命圭九寸,彖圭則八寸,侯、伯命圭七寸,彖圭則六寸也。
然則惟諸侯親朝觐天子用命圭,其遣臣ぽ聘天子及聘鄰封則皆用彖圭。
《論語》注以聘問所執為命圭者,誤矣。
國君止一命圭,若用以聘問,倘一時分聘數國,又安得如許命圭耶?○亂臣十人“亂臣十人”,古本無“臣”字,唐開成石經亦尚無之。
考馬融、鄭康成注《論語》,皆雲有文母,而劉原父以為邑姜。
王西莊雲:蓋因唐時俗本誤添一“臣”字,子不可以臣母,故改邑姜也。
然《北史。
齊後婦傳論》雲:神武肇興齊業,武明追蹤周亂。
武明即神武妻婁氏也。
則以亂臣為邑姜,唐以前已有此解。
○彭祖即老聃《論語》“竊比老彭”,諸家注釋不一。
包鹹曰:老彭,商賢大夫。
《正義》謂即《莊子》所謂彭祖也。
王弼曰:老,老聃;彭,彭祖也。
按彭祖封于彭城,以久壽見稱,則老彭即彭祖明矣。
邢疏:一雲即老子也。
此其說蓋據《世本》、《史記》。
《世本》雲:彭祖姓名铿,在商為守藏史,在周為柱下史。
而《史記。
老子傳》曰:周守藏室之史也。
又《張湯傳》:老子為柱下史。
以是參證,知其為一人也。
按彭祖之述古不經見,而孔子嘗問禮于老聃。
又孔子答曾子問,動雲“聞諸老聃”,可見《論語》述古之老彭,即《禮記》問禮之老聃。
而或者謂彭祖在殷已極老壽,何由複至春秋時?彭則铿,聃則李耳,既為一人,何以兩稱?且彭國滅于殷末,聃名見于周末,若果一人,則相距數百年中,何以不經見?殊不知彭祖為颛顼元孫陸終第三子,事見《風俗通》,而屈原《天問》雲“彭铿斟雉,帝何飨”,王逸注謂:彭祖以雉羹進堯,而堯飨之也。
又《論語》疏亦謂堯時封于彭城。
是堯時已在禹、臯之列。
彼可以自唐曆虞、夏而至殷,獨不可自殷曆周乎?若以铿、耳名各不同為穎,古人原有一人數名而錯見者。
虞翻雲:彭祖名翦,則又不特名铿矣。
太史儋見秦獻公,言周、秦離合之說,史遷謂儋即老子也,則又不特名耳矣。
安在不可李、而铿不可耳乎?且《史記索隐》引商容以舌視老子,老子悟舌以虛存,齒以剛亡。
商容,殷纣時人,而以舌悟老子,是殷末已稱老子也。
《老子内傳》雲:武王時為柱下史。
是周初已為史官也。
臨海廟有周成王飨彭祖三事鼎,鼎足篆“東澗”二字,是成王時或猶稱彭祖也。
幽王時三川震,伯陽甫曰:“周将亡。
”唐固謂伯陽甫即柱下史老子,王弼亦謂伯陽甫姓李名耳谥聃,周守藏室之史也。
是又見于西周之末矣。
《玉清經》雲:老子以周平王時見衰遂去。
是又見于東周之初矣,又安在數百年中絕不經見乎?然則合諸書以觀,彭、聃一人,确有明證。
此公直自陶唐時迄于周末,入關為關令尹喜著《道德》五千言而去,莫知所終。
《史記》所稱百六十馀歲,或二百餘歲,《神仙傳》所稱七百六十七歲、八百三十八年,及張守節所稱曆十二王、曆三十一王,《論語》疏所雲壽七百歲者,猶第各就所傳而分記之,實未嘗統計其年壽也。
或又曰:唐荊川雲:莊生以吐故納新、熊經鳥伸歸之彭祖,而不及老子,其論老子聞風于古之道術,又絕不及長生吐納事,明其各自為一家也。
今雲一人,何以操術之不同乎?曰:不然。
方其為彭祖也,精意于養生治身,服水精,餐雲母,《神仙傳》述其言曰:“服藥百裹,不如獨卧”,近世道家修煉,實本于此。
人徒以五千言中無此術,遂謂道家者流僞托于老子,而不知正其始之所有事也。
及為老子,則涵茹道德,淹貫典禮,猶龍之歎,且乎有儒者氣象矣。
不甯惟是,《後漢書。
襄楷傳》:老子入西域為浮屠,天神遺以好女,堅卻不受,曰:“此但革囊盛血耳。
”又《齊書。
顧歡傳》記老子入關之天竺維衛國,乘日精入國王夫人淨妙口中,已而降生,佛道由是興焉。
是又開佛氏法門矣。
然則此公方且神奇變化,出沒于三教之間,疊遷屢變而未有已也。
曰:史傳所載彭、聃各著延生之異,豈有一人而數生者?曰:吾正以其誕生而證之也。
《風俗通》雲:陸終娶鬼方氏女貴,久孕不育,啟左脅,三人出焉,啟右脅,三人出焉,彭祖則左脅所出也。
而《元妙内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