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 書畫
關燈
小
中
大
餘,細密如紙者。
元絹及國朝内府絹俱與宋絹同。
勝國時有宓機絹,松雪、子昭畫多用此,蓋出嘉興府宓家,以絹得名,今此地尚有佳者。
近董太史筆,多用砑光白绫,未免有進賢氣。
禦府書畫 宋徽宗禦府所藏書畫,俱是禦書标題,後用宣和年号,“玉瓢禦寶”記之。
題畫書于引首一條,闊僅指大,傍有木印黑字一行,俱裝池匠花押名款,然亦真僞相雜,蓋當時名手臨摹之作,皆題為真迹。
至明昌所題更多,然今人得之,亦可謂買王得羊矣。
院畫 宋畫院衆工,凡作一畫,必先呈稿本,然後上真,所畫山水、人物、花木、鳥獸,皆是無名者。
今國朝内畫水陸及佛像亦然,金碧輝燦,亦奇物也。
今人見無名人畫,辄以形似,填寫名款,覓高價,如見牛必戴嵩,見馬必韓幹之類,皆為可笑。
單條 宋元古畫,斷無此式,蓋今時俗制,而人絕好之。
齋中懸挂,俗氣逼人眉睫,即果真迹,亦當減價。
名家 書畫名家,收藏不可錯雜,大者懸挂齋壁,小者則為卷冊,置幾案間。
邃古篆籀,如锺、張、衛、索、顧、陸、張、吳,及曆代不甚著名者,不能具論。
書則右軍、大令、智永、虞永興、禇河南、歐陽率更、唐玄宗、懷素、顔魯公、柳誠懸、張長史、李懷琳、宋高宗、李建中、二蘇、二米、範文正、黃魯直、蔡忠惠、蘇滄浪、薛紹彭、黃長睿、薛道祖、範文穆、張即之、先信國、趙吳興、鮮于伯機、康裡子山、張伯雨、倪元鎮、俞紫芝、楊鐵崖、柯丹丘、袁清容、危太素。
我朝則宋文憲濂、中書舍人燧、方遜志孝孺、宋南宮克、沈學士度、俞紫芝和、徐武功有貞、金元玉琮、沈大理粲、解學士大紳、錢文通溥、桑柳州悅、祝京兆允明、吳文定寬、先太史諱徵明、王太學寵、李太仆應祯、王文恪鏊、唐解元寅、顧尚書璘、豐考功坊、先兩博士彭嘉、王吏部穀祥、陸文裕深、彭孔嘉年、陸尚寶師道、陳方伯鎏、蔡孔目羽、陳山人淳、張孝廉鳳翼、王徵君穉登、周山人天球、邢侍禦侗、董太史其昌。
又如陳文東璧、姜中書立綱,雖不能洗院氣,而亦铮铮有名者。
畫則王右丞、李思訓父子、周昉、董北苑、李營丘、郭河陽、米南宮、宋徽宗、米元晖、崔白、黃筌、居寀、文與可、李伯時、郭忠恕、董仲翔、蘇文忠、蘇叔黨、王晉卿、張舜民、楊補之、楊季衡、陳容、李唐、馬遠、馬逵、夏珪、範寬、關仝、荊浩、李山、趙松雪、管仲姬、趙仲穆、趙千裡、李息齋、吳仲圭、錢舜舉、盛子昭、陳珏、陳仲美、陸天遊、曹雲西、唐子華、王元章、高士安、高克恭、王叔明、黃子久、倪元鎮、柯丹丘、方方壺、戴文進、王孟端、夏太常、趙善長、陳惟允、徐幼文、張來儀、宋南宮、周東村、沈貞吉、恒吉、沈石田、杜東原、劉完庵、先太史、先和州、五峰、唐解元、張夢晉、周官、謝時臣、陳道複、仇十洲、錢叔寶、陸叔平,皆名筆不可缺者。
他非所宜蓄,即有之,亦不當出以示人。
又如鄭颠仙、張複陽、鐘欽禮、蔣三松、張平山、汪海雲,皆畫中邪學,尤非所尚。
宋繡 宋刻絲 宋繡,針線細密,設色精妙,光彩射目,山水分遠近之趣,樓閣得深邃之體,人物具瞻眺生動之情,花鳥極綽約嚵唼之态,不可不蓄一二幅,以備畫中一種。
裝潢 裝潢書畫,秋為上時,春為中時,夏為下時,暑濕及冱寒俱不可裝裱。
勿以熟紙,背必皺起。
宜用白滑漫薄大幅生紙,紙縫先避人面及接處,若縫縫相接,則卷舒緩急有損,必令參差其縫,則氣力均平,太硬則強急,太薄則失力。
絹素彩色重者,不可搗理。
古畫有積年塵埃,用皂莢清水數宿,托于太平案扡去,畫複鮮明,色亦不落。
補綴之法,以油紙襯之,直其邊際,密其隟縫,正其經緯,就其形制,拾其遺脫,厚薄均調,潤潔平穩。
又,凡書畫法帖,不脫落,不宜數裝背,一裝背,則一損精神。
古紙厚者,必不可揭薄。
法糊 用瓦盆盛水,以面一斤滲水上,任其浮沉,夏五日,冬十日,以臭為度。
後用清水蘸白芨半兩、白礬三分,去滓和元浸面打成,就鍋内打成
元絹及國朝内府絹俱與宋絹同。
勝國時有宓機絹,松雪、子昭畫多用此,蓋出嘉興府宓家,以絹得名,今此地尚有佳者。
近董太史筆,多用砑光白绫,未免有進賢氣。
禦府書畫 宋徽宗禦府所藏書畫,俱是禦書标題,後用宣和年号,“玉瓢禦寶”記之。
題畫書于引首一條,闊僅指大,傍有木印黑字一行,俱裝池匠花押名款,然亦真僞相雜,蓋當時名手臨摹之作,皆題為真迹。
至明昌所題更多,然今人得之,亦可謂買王得羊矣。
院畫 宋畫院衆工,凡作一畫,必先呈稿本,然後上真,所畫山水、人物、花木、鳥獸,皆是無名者。
今國朝内畫水陸及佛像亦然,金碧輝燦,亦奇物也。
今人見無名人畫,辄以形似,填寫名款,覓高價,如見牛必戴嵩,見馬必韓幹之類,皆為可笑。
單條 宋元古畫,斷無此式,蓋今時俗制,而人絕好之。
齋中懸挂,俗氣逼人眉睫,即果真迹,亦當減價。
名家 書畫名家,收藏不可錯雜,大者懸挂齋壁,小者則為卷冊,置幾案間。
邃古篆籀,如锺、張、衛、索、顧、陸、張、吳,及曆代不甚著名者,不能具論。
書則右軍、大令、智永、虞永興、禇河南、歐陽率更、唐玄宗、懷素、顔魯公、柳誠懸、張長史、李懷琳、宋高宗、李建中、二蘇、二米、範文正、黃魯直、蔡忠惠、蘇滄浪、薛紹彭、黃長睿、薛道祖、範文穆、張即之、先信國、趙吳興、鮮于伯機、康裡子山、張伯雨、倪元鎮、俞紫芝、楊鐵崖、柯丹丘、袁清容、危太素。
我朝則宋文憲濂、中書舍人燧、方遜志孝孺、宋南宮克、沈學士度、俞紫芝和、徐武功有貞、金元玉琮、沈大理粲、解學士大紳、錢文通溥、桑柳州悅、祝京兆允明、吳文定寬、先太史諱徵明、王太學寵、李太仆應祯、王文恪鏊、唐解元寅、顧尚書璘、豐考功坊、先兩博士彭嘉、王吏部穀祥、陸文裕深、彭孔嘉年、陸尚寶師道、陳方伯鎏、蔡孔目羽、陳山人淳、張孝廉鳳翼、王徵君穉登、周山人天球、邢侍禦侗、董太史其昌。
又如陳文東璧、姜中書立綱,雖不能洗院氣,而亦铮铮有名者。
畫則王右丞、李思訓父子、周昉、董北苑、李營丘、郭河陽、米南宮、宋徽宗、米元晖、崔白、黃筌、居寀、文與可、李伯時、郭忠恕、董仲翔、蘇文忠、蘇叔黨、王晉卿、張舜民、楊補之、楊季衡、陳容、李唐、馬遠、馬逵、夏珪、範寬、關仝、荊浩、李山、趙松雪、管仲姬、趙仲穆、趙千裡、李息齋、吳仲圭、錢舜舉、盛子昭、陳珏、陳仲美、陸天遊、曹雲西、唐子華、王元章、高士安、高克恭、王叔明、黃子久、倪元鎮、柯丹丘、方方壺、戴文進、王孟端、夏太常、趙善長、陳惟允、徐幼文、張來儀、宋南宮、周東村、沈貞吉、恒吉、沈石田、杜東原、劉完庵、先太史、先和州、五峰、唐解元、張夢晉、周官、謝時臣、陳道複、仇十洲、錢叔寶、陸叔平,皆名筆不可缺者。
他非所宜蓄,即有之,亦不當出以示人。
又如鄭颠仙、張複陽、鐘欽禮、蔣三松、張平山、汪海雲,皆畫中邪學,尤非所尚。
宋繡 宋刻絲 宋繡,針線細密,設色精妙,光彩射目,山水分遠近之趣,樓閣得深邃之體,人物具瞻眺生動之情,花鳥極綽約嚵唼之态,不可不蓄一二幅,以備畫中一種。
裝潢 裝潢書畫,秋為上時,春為中時,夏為下時,暑濕及冱寒俱不可裝裱。
勿以熟紙,背必皺起。
宜用白滑漫薄大幅生紙,紙縫先避人面及接處,若縫縫相接,則卷舒緩急有損,必令參差其縫,則氣力均平,太硬則強急,太薄則失力。
絹素彩色重者,不可搗理。
古畫有積年塵埃,用皂莢清水數宿,托于太平案扡去,畫複鮮明,色亦不落。
補綴之法,以油紙襯之,直其邊際,密其隟縫,正其經緯,就其形制,拾其遺脫,厚薄均調,潤潔平穩。
又,凡書畫法帖,不脫落,不宜數裝背,一裝背,則一損精神。
古紙厚者,必不可揭薄。
法糊 用瓦盆盛水,以面一斤滲水上,任其浮沉,夏五日,冬十日,以臭為度。
後用清水蘸白芨半兩、白礬三分,去滓和元浸面打成,就鍋内打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