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下攻守戰具
關燈
小
中
大
童頭,于其旁便處,分令壯士牽之翻倒,弓弩兩射,自然敗走。
敵若木驢攻城,用鐵蒺藜下而敦之。
其法,以熟鐵闊徑尺,長一尺二寸,四條縱橫布如蒺藜形,熔生鐵灌其中央,重五十斤,上安其鼻,連鎖擲下敦訖,以辘轳拘上。
若木驢上有牛皮并泥,敦着即舉。
速放火炬,灌油燒火。
凡敵攻城,多背旺相,起土為台。
我于城内薄築,長高于敵台一丈以上,即自然制彼,無所施力。
又于城上以木為棚,容兵一隊,作長柄鐵鈎、陌刀、錐、斧,随要便以為之備。
若敵攀女牆踴身,待其身出,十鈎齊搭掣入城中,斧刀助之。
城若卑地下,敵人壅水灌城,速築牆壅諸門及陷穴處,更于城内促圍周匝。
視水高中而闊,别築牆,牆外取土,高一丈以上。
城立立後,于牆内取土而薄築之。
精兵備城,不得雜役。
如有洩水之處,即十步為一井,井内潛通引洩漏。
城中速造船一、二十隻,簡募解舟楫者,載以弓弩鍬镬,每船載三十人,自暗門銜枚而出,潛往斫營,決彼堤堰。
覺即急走,城上鼓噪,急出兵助之。
敵有骁勇沖門入來,門内多穿坑阱,又于重牆内,卒出其不意,敵必旁走,自入阱中。
城門外簡擇健卒,貯備器具,看敵懈怠即開門,骁勇齊擊。
乘馳逐北,不得過二百步,緩急城上應接易為。
敵攻日久,衆巧俱施,蟻附緣城,不惜士衆,野無所得,糧路又絕,兵衆離心,将帥懈倦,必精兵擁守,防我城門。
我當乘間骁雄四出,與城上人應期,内外齊攻,專精與疲怠者尤絕。
必須審察,賊多僞謀。
其所穴之孔,于城内深門為坑,坑上安轉關闆橋。
若敵入來,得三、五十人後,啟發機關,自然先斃。
鐵菱,狀如鐵蒺藜,要路水中置之,以刺人馬。
陷馬坑,長五尺,闊一尺,深三尺。
坑中埋鹿角槍、竹簽,其坑似“亞”字相連,狀如鈎鎖,以草及細塵覆其上。
軍城、營壘、要路皆設之。
拒馬槍,以木徑二尺,長短随事,十字鑿孔,縱橫安險,長一丈,銳其端。
可以塞城中門巷、要路,人馬不得奔馳。
木栅,為敵所逼,不及築城壘,或因山河險勢,多石少土,不任闆堞,乃建立木為之,方圓高下随事。
深埋木根,重複彌縫。
其阙内重。
短為閣道。
外柱木重之,出四尺為女牆,皆泥塗之。
内七尺又立閣道,内柱上布闆木為棧,立欄杆。
于栅上縣門。
壅牆、濠塹、拒馬守,一如城壘法。
水槽,長二尺四寸,兩頭及中間鑿為三池。
池橫闊一寸八,縱闊一寸,深一寸三分。
池間相去一尺五分。
中間有通水渠,闊二分,深一寸三分。
三池各置浮木,木闊狹微小于池,筐厚三分。
上建立齒,高八分,闊一寸七分,厚一分。
槽下為轉關,腳高下與眼等。
以水注之,三池浮木齊起。
眇目視之,三齒齊平,則為高下準。
或十步,或一裡,乃至數十裡,目力所及,置照闆、度竿,亦以白繩計其尺寸,則高下、丈尺分寸可知。
謂之水平。
照闆,形如方扇,長四尺,下二尺黑,上二尺白,面闊三尺,柄長一丈,大可握。
度竿,長二丈,刻作二百寸,二千分。
每寸内小刻其分。
随向遠近高下立竿,以照闆映之。
眇目視三浮木齒及照闆,以度竿上尺寸為高下,遞而往視,尺寸相乘,則山崗溝澗水源,下高深淺,以分寸而度。
水戰之具,其船闊狹長短,随用大小。
勝人多少,皆以米為率,一人重米二石。
其楫、棹、篙、橹、帆、席、ㄌ、索、沈石、調度,與常船不殊。
樓船,船上建樓三重,列女牆戰格,樹幡,開弩窗、矛穴,置抛車、□石、鐵汁,狀如城壘。
忽遇暴風,人力不能制,此亦非便于事。
然為水軍,不可不設,以成形勢。
蒙沖,以生牛皮蒙船覆背,兩廂開掣棹孔,前後左右有弩窗、矛穴,敵不得近,石矢不能敗。
此不用大船,務于疾速,乘人之不及。
非戰之船也。
鬥艦,船上設女牆,可高三尺,牆下開掣棹孔。
船内五尺,又建棚,與女牆齊,棚上又建女牆,重列戰敵。
上無覆背,前後左右樹牙旗、幡幟、金鼓。
此戰船也。
走舸,舷上立女牆,置棹夫多、戰卒少,皆選勇力精銳者。
往返如飛鵬,乘人之不及。
金鼓旗幟列之于上。
此戰船也。
遊艇,無女牆,舷上置槳床,左右随大小長短,四尺一床。
計會進止,回軍轉陣,其疾如風。
虞候居之。
非戰船也。
海鹘,頭低尾高,前大後小,如鹘之狀。
舷下左右置浮反,形如鹘翅翼,以助其船,雖風濤漲天,免有傾側。
覆背上,左右張生牛皮為城,牙旗金鼓如常法。
此江海之中戰船也。
軍行遇大水,河渠溝澗,無津梁舟筏,以木罂渡。
用木縛罂,受二石,力勝一人。
罂間闊五寸,底以繩勾聯,編槍于其上,形長而方,前置拔頭後置稍,左右置棹。
又用槍筏:槍十根為一束,一束一人,四千一百六十六根,即成一筏,皆去鑽刊,以束為魚鱗次,橫檢而縛之。
可渡四百一十六人。
以此為率,用少用濟。
又用蒲筏,以蒲九尺,圍颠倒成束十道,縛以束槍為筏。
量長短多少,無蒲亦用葦筏,量大小以濟人。
又用挾ㄌ,以善遊者系小繩先浮渡水,次引大ㄌ。
于兩岸立大橛,急定ㄌ,使人挾ㄌ浮渡。
大軍,可為數十道。
敵若木驢攻城,用鐵蒺藜下而敦之。
其法,以熟鐵闊徑尺,長一尺二寸,四條縱橫布如蒺藜形,熔生鐵灌其中央,重五十斤,上安其鼻,連鎖擲下敦訖,以辘轳拘上。
若木驢上有牛皮并泥,敦着即舉。
速放火炬,灌油燒火。
凡敵攻城,多背旺相,起土為台。
我于城内薄築,長高于敵台一丈以上,即自然制彼,無所施力。
又于城上以木為棚,容兵一隊,作長柄鐵鈎、陌刀、錐、斧,随要便以為之備。
若敵攀女牆踴身,待其身出,十鈎齊搭掣入城中,斧刀助之。
城若卑地下,敵人壅水灌城,速築牆壅諸門及陷穴處,更于城内促圍周匝。
視水高中而闊,别築牆,牆外取土,高一丈以上。
城立立後,于牆内取土而薄築之。
精兵備城,不得雜役。
如有洩水之處,即十步為一井,井内潛通引洩漏。
城中速造船一、二十隻,簡募解舟楫者,載以弓弩鍬镬,每船載三十人,自暗門銜枚而出,潛往斫營,決彼堤堰。
覺即急走,城上鼓噪,急出兵助之。
敵有骁勇沖門入來,門内多穿坑阱,又于重牆内,卒出其不意,敵必旁走,自入阱中。
城門外簡擇健卒,貯備器具,看敵懈怠即開門,骁勇齊擊。
乘馳逐北,不得過二百步,緩急城上應接易為。
敵攻日久,衆巧俱施,蟻附緣城,不惜士衆,野無所得,糧路又絕,兵衆離心,将帥懈倦,必精兵擁守,防我城門。
我當乘間骁雄四出,與城上人應期,内外齊攻,專精與疲怠者尤絕。
必須審察,賊多僞謀。
其所穴之孔,于城内深門為坑,坑上安轉關闆橋。
若敵入來,得三、五十人後,啟發機關,自然先斃。
鐵菱,狀如鐵蒺藜,要路水中置之,以刺人馬。
陷馬坑,長五尺,闊一尺,深三尺。
坑中埋鹿角槍、竹簽,其坑似“亞”字相連,狀如鈎鎖,以草及細塵覆其上。
軍城、營壘、要路皆設之。
拒馬槍,以木徑二尺,長短随事,十字鑿孔,縱橫安險,長一丈,銳其端。
可以塞城中門巷、要路,人馬不得奔馳。
木栅,為敵所逼,不及築城壘,或因山河險勢,多石少土,不任闆堞,乃建立木為之,方圓高下随事。
深埋木根,重複彌縫。
其阙内重。
短為閣道。
外柱木重之,出四尺為女牆,皆泥塗之。
内七尺又立閣道,内柱上布闆木為棧,立欄杆。
于栅上縣門。
壅牆、濠塹、拒馬守,一如城壘法。
水槽,長二尺四寸,兩頭及中間鑿為三池。
池橫闊一寸八,縱闊一寸,深一寸三分。
池間相去一尺五分。
中間有通水渠,闊二分,深一寸三分。
三池各置浮木,木闊狹微小于池,筐厚三分。
上建立齒,高八分,闊一寸七分,厚一分。
槽下為轉關,腳高下與眼等。
以水注之,三池浮木齊起。
眇目視之,三齒齊平,則為高下準。
或十步,或一裡,乃至數十裡,目力所及,置照闆、度竿,亦以白繩計其尺寸,則高下、丈尺分寸可知。
謂之水平。
照闆,形如方扇,長四尺,下二尺黑,上二尺白,面闊三尺,柄長一丈,大可握。
度竿,長二丈,刻作二百寸,二千分。
每寸内小刻其分。
随向遠近高下立竿,以照闆映之。
眇目視三浮木齒及照闆,以度竿上尺寸為高下,遞而往視,尺寸相乘,則山崗溝澗水源,下高深淺,以分寸而度。
水戰之具,其船闊狹長短,随用大小。
勝人多少,皆以米為率,一人重米二石。
其楫、棹、篙、橹、帆、席、ㄌ、索、沈石、調度,與常船不殊。
樓船,船上建樓三重,列女牆戰格,樹幡,開弩窗、矛穴,置抛車、□石、鐵汁,狀如城壘。
忽遇暴風,人力不能制,此亦非便于事。
然為水軍,不可不設,以成形勢。
蒙沖,以生牛皮蒙船覆背,兩廂開掣棹孔,前後左右有弩窗、矛穴,敵不得近,石矢不能敗。
此不用大船,務于疾速,乘人之不及。
非戰之船也。
鬥艦,船上設女牆,可高三尺,牆下開掣棹孔。
船内五尺,又建棚,與女牆齊,棚上又建女牆,重列戰敵。
上無覆背,前後左右樹牙旗、幡幟、金鼓。
此戰船也。
走舸,舷上立女牆,置棹夫多、戰卒少,皆選勇力精銳者。
往返如飛鵬,乘人之不及。
金鼓旗幟列之于上。
此戰船也。
遊艇,無女牆,舷上置槳床,左右随大小長短,四尺一床。
計會進止,回軍轉陣,其疾如風。
虞候居之。
非戰船也。
海鹘,頭低尾高,前大後小,如鹘之狀。
舷下左右置浮反,形如鹘翅翼,以助其船,雖風濤漲天,免有傾側。
覆背上,左右張生牛皮為城,牙旗金鼓如常法。
此江海之中戰船也。
軍行遇大水,河渠溝澗,無津梁舟筏,以木罂渡。
用木縛罂,受二石,力勝一人。
罂間闊五寸,底以繩勾聯,編槍于其上,形長而方,前置拔頭後置稍,左右置棹。
又用槍筏:槍十根為一束,一束一人,四千一百六十六根,即成一筏,皆去鑽刊,以束為魚鱗次,橫檢而縛之。
可渡四百一十六人。
以此為率,用少用濟。
又用蒲筏,以蒲九尺,圍颠倒成束十道,縛以束槍為筏。
量長短多少,無蒲亦用葦筏,量大小以濟人。
又用挾ㄌ,以善遊者系小繩先浮渡水,次引大ㄌ。
于兩岸立大橛,急定ㄌ,使人挾ㄌ浮渡。
大軍,可為數十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