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中部伍營陣
關燈
小
中
大
第三行戰鋒九人,次立第四行戰鋒十人,次立第五行戰鋒十一人。
次立并橫列鼎足,分布為隊。
隊副一人,于兵後立,執陌刀,觀兵士不入者便斬。
果毅領亻兼人及居後立,督戰,觀不入便斬。
并須先知左肩右膊行立依次。
諸每隊戰鋒五十人,重行在戰隊前。
布陣立隊訖,聞鼓聲發,戰鋒隊即入,其兩戰隊亦排後即入。
若戰隊等隊有人不同入,同隊人能斬其首者,賞物五十段。
别隊見不入人,能斬其首者,準前賞物。
唯駐隊人不得辄動。
凡與敵鬥,其跳蕩、奇兵、馬軍等隊、即須量抽人馬當之。
隊别量抽捉馬人,先定名字。
若臨鬥時,捉馬人有前卻,及應捉撩亂失次第緻失鞍馬者,斬。
若其賊退,步趁不得過三十步,亦不得即乘馬趁。
審知賊退,撩亂驚怖,可騎馬逐北,仍與諸隊齊進。
其折沖、果毅,當鬥之時,雖暫下馬,賊從敗退以後,即任騎馬檢校騰逐。
諸軍弩手,随多少布列。
五十人為一隊,人持弩一具,箭五十隻,人各絡膊,将陌刀棒一具。
各于本軍戰隊前雁行分立,調弩上牙,去賊一百五十步内戰,齊發弩箭。
賊若來逼,相去二十步即停弩,持刀棒從戰鋒等隊過前奮擊,違者斬。
如有共賊相持、守捉城邑,其弩手等即依弩式,看旗發用。
諸隊頭共賊相殺,左、右亻兼旗急須前進相救。
其左、右亻兼如被賊纏繞,以次行人急須前進相救。
其近救人及被賊纏繞,以次後行人參前急須進救。
其前行人被賊殺,後行不救者,仰押官及隊副使便斬。
但有隊被賊纏繞,比隊亦須速救。
臨陣不救者,皆斬。
凡将須使兵士簡靜,處分有序,将百萬之衆如領一人。
每軍定一官知高聲,營别有虞候差主帥一人知高聲,營四面各差一人知高聲,隊别亦定一人知高聲。
諸見賊聲高喧鬧者,仰押隊官及隊頭便斬。
押隊官、隊頭不斬者,即斬押隊官及隊頭。
諸軍将或在前,或在後,須傳聲喚隊及人者,仰押隊官自傳,兵士不得辄傳。
諸兵馬被賊圍繞,抽拔須設方計。
一時齊拔,賊即逐背揮戈,因此必敗。
其兵共賊相持,事須抽拔者,即須隔一隊抽一隊。
所抽之隊,去舊隊百步以下,遂便立隊,令持戈槍、刀棒并弓弩等,張施待賊。
張施了,即抽前隊。
如賊來逼,所張弓弩等人,便即放箭奮擊。
如其賊止不來,其所抽隊便過向前百步以下,遂便準前立隊,張施弓弩等待賊。
既張施訖,準前抽前隊,隔次立陣,即免被賊奔蹙。
其被抽之隊,不得急走,須徐緩而行。
如被賊相逼,即須回拒戰。
其隊頭、押官押後,副隊頭引前。
如有走者,仰押官、隊頭便斬。
違節度者,斬全隊。
諸兵馬發引,或逆泥溺,或阻山河,其路有須填補、有須開拓。
左、右虞候軍兵先,多于諸軍,取充虞候子。
右虞候先将此兵修理橋梁泥濘,開拓窄路。
左虞候排窄路,捍後,收拾闌遺。
諸戰銳等隊打賊敗,其駐隊隊别量抽骁健二十人逐北,其辎重隊遙叫作聲援,不得辄動。
跳蕩隊、奇兵隊趁賊退,不得過百步。
如審知賊徒敗散,仍須取機追逐。
諸軍馬拟停三、五日,即須去軍一、二百裡以來,安置烽。
如有動靜,舉烽相報。
其烽并于賊路左側逐要置。
每二十裡置一烽應接,令遣到軍。
其遊弈馬騎,晝日遊弈候視,至暮速即作食。
吃訖,即移十裡外止宿,慮防賊徒暮間見煙火,夜深掩襲捉将。
其賊路左右草中,着人宿止,以聽賊徒。
如覺來報,烽煙皆舉,烽遞報軍司知覺。
十騎以上,五十騎以下,即放一炬火,前烽應訖即滅火。
若一百騎以上,二百騎以下,即放兩炬火,準前應滅。
賊若五百騎以上,五千騎同,即放三炬火,準前應滅。
前烽應訖,即赴軍。
若慮走不到軍,即且投山谷,逐空方可赴軍。
如以次烽候視,不覺其舉火之烽,即須差人急走告知。
賊路既置.烽,軍内即須應接,又置一都烽,應接四山諸烽。
其都烽如見煙火,急報大總管雲:“某道煙火起。
”大總管當須嚴備,收拾畜生,遣人遠探。
每烽令别奏一人押一道烽,令折沖果毅一人都押。
烽台,于高山四顧險絕處置之,無山亦于孤特平地置。
下築羊馬城,高下任便,常以三、五為準。
台五丈,下闊二丈,上闊一丈,形圓。
上建圓屋覆之。
屋徑闊一丈六尺,一面跳出三尺,以闆為上覆,下棧屋。
上置突竈三所,台下亦置三所,并以石灰飾其表裡。
複置柴籠三所,流火繩三條,在台側近。
上下用屈膝梯,上收下乘。
屋四壁開觑賊孔及安視火筒。
置旗一口、鼓一面、弩兩張、抛石、壘木、停水甕、幹糧、麻蘊、火鑽、火箭、蒿艾、狼糞、牛糞。
每晨及夜平安,舉一火;聞警,因舉二火;見煙塵,舉三火。
見賊燒柴籠。
如每晨及夜平安火不來,則烽子為賊所捉。
一烽六人:五人為烽子,遞知更刻,觀視動靜;一人烽率,知文書、符牒、轉牒。
馬鋪,每鋪相去三十裡。
于要路山谷間,牧馬兩匹,與遊弈計會。
有事警急,煙塵入境,即弈馳報探。
土河,于山口賊路橫斷道,鑿闊二丈,深二尺,以細沙散土填平。
每日檢行,掃令淨平。
人馬入境,即知足迹多少。
遊弈,于軍中選骁果、谙山川泉井者充。
常與烽、鋪、土河計會交牌,日夕邏候于亭障之外,捉生問事。
其軍中虛實舉用,勿令遊弈人知。
其副使、子将,并從軍行人取善騎射者兼。
令人枕空胡祿卧,有人馬行三十裡外,東西南北皆響見于胡祿中,名曰地聽。
則先防備。
夫軍城及野營,行軍在外,日出、日沒時,撾鼓一千捶。
三百三十捶為一通。
鼓音止,角音動。
吹十二聲為一疊。
角音止,鼓音動。
如此三角三鼓而昏明畢。
次立并橫列鼎足,分布為隊。
隊副一人,于兵後立,執陌刀,觀兵士不入者便斬。
果毅領亻兼人及居後立,督戰,觀不入便斬。
并須先知左肩右膊行立依次。
諸每隊戰鋒五十人,重行在戰隊前。
布陣立隊訖,聞鼓聲發,戰鋒隊即入,其兩戰隊亦排後即入。
若戰隊等隊有人不同入,同隊人能斬其首者,賞物五十段。
别隊見不入人,能斬其首者,準前賞物。
唯駐隊人不得辄動。
凡與敵鬥,其跳蕩、奇兵、馬軍等隊、即須量抽人馬當之。
隊别量抽捉馬人,先定名字。
若臨鬥時,捉馬人有前卻,及應捉撩亂失次第緻失鞍馬者,斬。
若其賊退,步趁不得過三十步,亦不得即乘馬趁。
審知賊退,撩亂驚怖,可騎馬逐北,仍與諸隊齊進。
其折沖、果毅,當鬥之時,雖暫下馬,賊從敗退以後,即任騎馬檢校騰逐。
諸軍弩手,随多少布列。
五十人為一隊,人持弩一具,箭五十隻,人各絡膊,将陌刀棒一具。
各于本軍戰隊前雁行分立,調弩上牙,去賊一百五十步内戰,齊發弩箭。
賊若來逼,相去二十步即停弩,持刀棒從戰鋒等隊過前奮擊,違者斬。
如有共賊相持、守捉城邑,其弩手等即依弩式,看旗發用。
諸隊頭共賊相殺,左、右亻兼旗急須前進相救。
其左、右亻兼如被賊纏繞,以次行人急須前進相救。
其近救人及被賊纏繞,以次後行人參前急須進救。
其前行人被賊殺,後行不救者,仰押官及隊副使便斬。
但有隊被賊纏繞,比隊亦須速救。
臨陣不救者,皆斬。
凡将須使兵士簡靜,處分有序,将百萬之衆如領一人。
每軍定一官知高聲,營别有虞候差主帥一人知高聲,營四面各差一人知高聲,隊别亦定一人知高聲。
諸見賊聲高喧鬧者,仰押隊官及隊頭便斬。
押隊官、隊頭不斬者,即斬押隊官及隊頭。
諸軍将或在前,或在後,須傳聲喚隊及人者,仰押隊官自傳,兵士不得辄傳。
諸兵馬被賊圍繞,抽拔須設方計。
一時齊拔,賊即逐背揮戈,因此必敗。
其兵共賊相持,事須抽拔者,即須隔一隊抽一隊。
所抽之隊,去舊隊百步以下,遂便立隊,令持戈槍、刀棒并弓弩等,張施待賊。
張施了,即抽前隊。
如賊來逼,所張弓弩等人,便即放箭奮擊。
如其賊止不來,其所抽隊便過向前百步以下,遂便準前立隊,張施弓弩等待賊。
既張施訖,準前抽前隊,隔次立陣,即免被賊奔蹙。
其被抽之隊,不得急走,須徐緩而行。
如被賊相逼,即須回拒戰。
其隊頭、押官押後,副隊頭引前。
如有走者,仰押官、隊頭便斬。
違節度者,斬全隊。
諸兵馬發引,或逆泥溺,或阻山河,其路有須填補、有須開拓。
左、右虞候軍兵先,多于諸軍,取充虞候子。
右虞候先将此兵修理橋梁泥濘,開拓窄路。
左虞候排窄路,捍後,收拾闌遺。
諸戰銳等隊打賊敗,其駐隊隊别量抽骁健二十人逐北,其辎重隊遙叫作聲援,不得辄動。
跳蕩隊、奇兵隊趁賊退,不得過百步。
如審知賊徒敗散,仍須取機追逐。
諸軍馬拟停三、五日,即須去軍一、二百裡以來,安置烽。
如有動靜,舉烽相報。
其烽并于賊路左側逐要置。
每二十裡置一烽應接,令遣到軍。
其遊弈馬騎,晝日遊弈候視,至暮速即作食。
吃訖,即移十裡外止宿,慮防賊徒暮間見煙火,夜深掩襲捉将。
其賊路左右草中,着人宿止,以聽賊徒。
如覺來報,烽煙皆舉,烽遞報軍司知覺。
十騎以上,五十騎以下,即放一炬火,前烽應訖即滅火。
若一百騎以上,二百騎以下,即放兩炬火,準前應滅。
賊若五百騎以上,五千騎同,即放三炬火,準前應滅。
前烽應訖,即赴軍。
若慮走不到軍,即且投山谷,逐空方可赴軍。
如以次烽候視,不覺其舉火之烽,即須差人急走告知。
賊路既置.烽,軍内即須應接,又置一都烽,應接四山諸烽。
其都烽如見煙火,急報大總管雲:“某道煙火起。
”大總管當須嚴備,收拾畜生,遣人遠探。
每烽令别奏一人押一道烽,令折沖果毅一人都押。
烽台,于高山四顧險絕處置之,無山亦于孤特平地置。
下築羊馬城,高下任便,常以三、五為準。
台五丈,下闊二丈,上闊一丈,形圓。
上建圓屋覆之。
屋徑闊一丈六尺,一面跳出三尺,以闆為上覆,下棧屋。
上置突竈三所,台下亦置三所,并以石灰飾其表裡。
複置柴籠三所,流火繩三條,在台側近。
上下用屈膝梯,上收下乘。
屋四壁開觑賊孔及安視火筒。
置旗一口、鼓一面、弩兩張、抛石、壘木、停水甕、幹糧、麻蘊、火鑽、火箭、蒿艾、狼糞、牛糞。
每晨及夜平安,舉一火;聞警,因舉二火;見煙塵,舉三火。
見賊燒柴籠。
如每晨及夜平安火不來,則烽子為賊所捉。
一烽六人:五人為烽子,遞知更刻,觀視動靜;一人烽率,知文書、符牒、轉牒。
馬鋪,每鋪相去三十裡。
于要路山谷間,牧馬兩匹,與遊弈計會。
有事警急,煙塵入境,即弈馳報探。
土河,于山口賊路橫斷道,鑿闊二丈,深二尺,以細沙散土填平。
每日檢行,掃令淨平。
人馬入境,即知足迹多少。
遊弈,于軍中選骁果、谙山川泉井者充。
常與烽、鋪、土河計會交牌,日夕邏候于亭障之外,捉生問事。
其軍中虛實舉用,勿令遊弈人知。
其副使、子将,并從軍行人取善騎射者兼。
令人枕空胡祿卧,有人馬行三十裡外,東西南北皆響見于胡祿中,名曰地聽。
則先防備。
夫軍城及野營,行軍在外,日出、日沒時,撾鼓一千捶。
三百三十捶為一通。
鼓音止,角音動。
吹十二聲為一疊。
角音止,鼓音動。
如此三角三鼓而昏明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