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南随筆卷一
關燈
小
中
大
時文施硯山【維翰】河東兇亦然篇,中股出比雲「河東吾股肱郡」,用季布傳語也。
對比雲「河東自古帝王都」,坊選疑其無出,遂句讀之。
按史記魏世家雲:「任西門豹守邺,而河内稱治。
」正義曰:「古帝王之都,多在河東、河北,故呼河北為河内,河南為河外。
」此作者所本,蓋以史記注對史記也。
顔之推雲:「讀天下書未徧,不得妄下雌黃。
」信哉! 諺雲:「急來抱佛腳。
」蓋言平時不為善,而臨難求救于佛也。
孟郊詩雲:「垂老抱佛腳,教妻讀黃經。
」可知此語自唐時已有之。
日知錄雲:「古詩:『誰能刻镂此,公輸與魯班。
』下一與字,竟以公輸魯班為二人,則不通矣。
」然餘觀朝野佥載雲「魯般者,肅州炖煌人。
莫詳年代。
巧侔造化,于涼州造浮屠,作木鸢,每擊楔三下,乘之以歸」雲雲,而「六國時,公輸般亦為木鸢以窺宋城」。
觀此,則公輸與魯般本有二人矣。
章中丞律,字鳴鳳,邑人也。
嘗以副都禦史出撫雲南。
時巡按其地者為何禦史某,其父昔以賣笠為業,章故性倨少禮,而尤以是輕何。
會何入谒,請講鈞敵禮,章益怒,寺門有兩石獅,命笠其首,蓋以禦史本豸冠,豸為獅類,所以戲之也。
何既入谒,章送之出,直至儀門外,謂何曰:「君不見獅子頭上戴笠乎?」何即雲:「獅子回頭便吃獐。
」以「獐」與章同音也,由是構怨益甚。
未幾,何以考察黜,而章還南京理院事。
何遂讦其入夷人賂,有奸贓。
按驗雖不盡實,然章竟以是免官。
明時錢塘江有航船舟子最橫,每至波濤險處,則謂一舟性命死生盡在吾手,辄索财物不已。
吾邑陳公虞山察為浙江按察使,聞其狀甚惡之。
遂潛行至江頭,僞為問渡者,既解維至中流,則舟子惡狀果如所聞。
公乃曰:「陳按察新政甚嚴,汝輩獨不畏乎?」舟子曰:「政雖嚴,那見有煮人鍋也?」公既歸署,則下牒錢塘尹,逮舟子至。
公乃設竈,置十大鍋,從壁後為竈門。
謂舟子曰:「此非所謂煮人鍋邪?」舟子乃悟向者問渡之人即按察公也。
遂置舟子于鍋中,而呼其妻至,謂曰:「竈門有十,不知何鍋有汝夫在,任汝擇一燒之。
幸不幸關乎命數,無怨我也。
」迨舉火,則适于其夫所置之鍋,于是遂死。
聞者鹹謂天道不遠,為之快心焉。
邑人王有德,善蔔,決人禍福不爽,古之蜀莊也。
少時貧甚,除夕幾不能舉火。
謂其婦曰:「吾聞城隍神甚靈,元旦第一人入廟焚香者必獲福,我明日有此意而無香與燭,奈何?」婦曰:「君無憂,我囊中尚有五文在,可以辦此。
」既寝,即夢神謂曰:「爾勿患貧,我廟中香爐下有錢三文,爾其往取之,衣食在是矣。
」有德覺而異之,天未明即起盥潄,急趨至城隍廟,人猶寂然也。
适有賣香燭者至,即以五文買之。
未幾而廟門啟,乃燃香燭入拜。
拜既畢,因夢中神語,試從爐足覓之,果得光背錢三文。
後世占者以錢代蓍,必用光背,神蓋命之以蔔也。
有德歸而習之,垂簾市門,日獲錢數百,遂植其産。
後其孫曰俞,中崇祯癸未科進士,而曾孫澧與之同榜。
父子連镳,邑人稱為「雙王」雲。
王餘姚中恬,中天啟丁卯科鄉榜,再上公交車不第,祈夢于韋蘇州廟,夢神與一等子,未解所謂。
迨至崇祯癸未,與子蘭陔比部中同榜進士,而夢始驗。
後中恬為浙之餘姚令,而蘭陔适知金華府。
金華與餘姚相距一衣帶水,逼除迎父至官舍,團圝度歲,亦宦遊僅事也。
錢圓沙先生【陸粲】晚年極喜出遊,芒鞋竹杖,蹩躄裡巷間,門人間亦随其後。
先生貌既魁梧,衣冠又複古雅,路人多屬目之,先生辄與拱手。
門人問曰:「彼何人斯?」先生曰:「不知也。
」「然則何以與之拱手?」先生曰:「人既目歸于我,而我不與為禮,彼得無怒我邪!」此老蓋猶有前輩風流也。
世俗新婦歸甯,其夫與之同往,謂之「雙轉馬。
」按:左傳宣公五年:「秋九月,齊高固來逆叔姬。
冬,來,反馬也。
」杜注雲:「禮,送女留其送馬,謙不自安。
三月廟見,遣使反馬。
高固遂與叔姬俱甯,故經傳具見以示譏。
」此即雙轉馬之始。
近人讀書,句讀多不能精審。
如左氏襄三十年傳「绛縣人或年長矣」,當以绛縣人或為句,猶雲:「绛縣或人也」,此系倒字法。
今人或以「绛縣人」三字讀斷,或以七字連讀,皆非是。
又昌黎祭十二郎文:「教吾子與汝子,幸其成;長吾女與汝女,待其嫁。
」按:「幸其成」、「待其嫁」二語本自相對,今人誤以「待其成長」為句,則「長」字既與上「教」字不對針,而下句亦不成句法矣。
又昌黎柳子厚墓志「勇于為人,不自貴重顧藉,謂功名可立緻,」「顧藉」猶「顧惜」也。
即昌黎上鄭相公啟「無一分顧藉心」之語可證,則「顧藉」二字,當連上「不自貴重」為句無疑。
至于左傳宣二年:「去之,夫。
」國語「野處而不昵」等處之誤,近人已有言之者,故不複贅。
吾邑聚奎塔之建,始事于觀察蕭公。
其後錢某因鄉人戴老之夢,遂矢願鸠工,而其資實無所出。
乃言于邑令,凡邑中有以人命告官者,不用按律拟罪,惟罟其家赀,自百兩以至千兩,罰助建塔。
其說以為藉此功德,可以拔死者之苦,可以贖生者之罪,一舉兩得,謂之塔議」。
即壽考令終者,亦或借端興辭,以造塔為詐局,邑中嘩然,以塔為「大屍親」雲。
改嫁,女子失節事也。
而葉水心翁誠之墓志雲:「女嫁文林郎嚴州分水縣令馮遇。
遇死,再嫁進士何某。
」捕盜,賤役也。
而徐武功張南坡墓志雲:「世為公家弭盜。
」蓋古人尚質,作文務得其實,凡今世所恥言而必隐諱其事者,在古人往往于墓志中見之。
雲麾将軍碑石,蕪沒良鄉驿舍,裂為柱礎。
明内鄉陳蔭知宛平縣,以他石易之,辇貯邑署,名其齋曰「古墨」,當時以為佳話。
長洲王雅宜工草書,嘗養疴吾邑白雀寺,以所書镌石,人稱白雀帖。
字迹飛舞,吾家弇州司寇極稱之。
今石在賓湯門内質庫中,以所刻字面土作階除用。
倘有好事如陳蔭者,以他石易之,而辇貯得其所,讵非亦一佳話? 博物志雲:「澹台子羽之子,溺死于江。
弟子欲收葬之,子羽曰:『蟻蝼何親,魚鼈何仇!』遂不收葬。
」此與莊子列禦寇篇「在上為烏鸢食,在下為蝼蟻食,奪彼與此,何其偏也」語意正同。
子羽
對比雲「河東自古帝王都」,坊選疑其無出,遂句讀之。
按史記魏世家雲:「任西門豹守邺,而河内稱治。
」正義曰:「古帝王之都,多在河東、河北,故呼河北為河内,河南為河外。
」此作者所本,蓋以史記注對史記也。
顔之推雲:「讀天下書未徧,不得妄下雌黃。
」信哉! 諺雲:「急來抱佛腳。
」蓋言平時不為善,而臨難求救于佛也。
孟郊詩雲:「垂老抱佛腳,教妻讀黃經。
」可知此語自唐時已有之。
日知錄雲:「古詩:『誰能刻镂此,公輸與魯班。
』下一與字,竟以公輸魯班為二人,則不通矣。
」然餘觀朝野佥載雲「魯般者,肅州炖煌人。
莫詳年代。
巧侔造化,于涼州造浮屠,作木鸢,每擊楔三下,乘之以歸」雲雲,而「六國時,公輸般亦為木鸢以窺宋城」。
觀此,則公輸與魯般本有二人矣。
章中丞律,字鳴鳳,邑人也。
嘗以副都禦史出撫雲南。
時巡按其地者為何禦史某,其父昔以賣笠為業,章故性倨少禮,而尤以是輕何。
會何入谒,請講鈞敵禮,章益怒,寺門有兩石獅,命笠其首,蓋以禦史本豸冠,豸為獅類,所以戲之也。
何既入谒,章送之出,直至儀門外,謂何曰:「君不見獅子頭上戴笠乎?」何即雲:「獅子回頭便吃獐。
」以「獐」與章同音也,由是構怨益甚。
未幾,何以考察黜,而章還南京理院事。
何遂讦其入夷人賂,有奸贓。
按驗雖不盡實,然章竟以是免官。
明時錢塘江有航船舟子最橫,每至波濤險處,則謂一舟性命死生盡在吾手,辄索财物不已。
吾邑陳公虞山察為浙江按察使,聞其狀甚惡之。
遂潛行至江頭,僞為問渡者,既解維至中流,則舟子惡狀果如所聞。
公乃曰:「陳按察新政甚嚴,汝輩獨不畏乎?」舟子曰:「政雖嚴,那見有煮人鍋也?」公既歸署,則下牒錢塘尹,逮舟子至。
公乃設竈,置十大鍋,從壁後為竈門。
謂舟子曰:「此非所謂煮人鍋邪?」舟子乃悟向者問渡之人即按察公也。
遂置舟子于鍋中,而呼其妻至,謂曰:「竈門有十,不知何鍋有汝夫在,任汝擇一燒之。
幸不幸關乎命數,無怨我也。
」迨舉火,則适于其夫所置之鍋,于是遂死。
聞者鹹謂天道不遠,為之快心焉。
邑人王有德,善蔔,決人禍福不爽,古之蜀莊也。
少時貧甚,除夕幾不能舉火。
謂其婦曰:「吾聞城隍神甚靈,元旦第一人入廟焚香者必獲福,我明日有此意而無香與燭,奈何?」婦曰:「君無憂,我囊中尚有五文在,可以辦此。
」既寝,即夢神謂曰:「爾勿患貧,我廟中香爐下有錢三文,爾其往取之,衣食在是矣。
」有德覺而異之,天未明即起盥潄,急趨至城隍廟,人猶寂然也。
适有賣香燭者至,即以五文買之。
未幾而廟門啟,乃燃香燭入拜。
拜既畢,因夢中神語,試從爐足覓之,果得光背錢三文。
後世占者以錢代蓍,必用光背,神蓋命之以蔔也。
有德歸而習之,垂簾市門,日獲錢數百,遂植其産。
後其孫曰俞,中崇祯癸未科進士,而曾孫澧與之同榜。
父子連镳,邑人稱為「雙王」雲。
王餘姚中恬,中天啟丁卯科鄉榜,再上公交車不第,祈夢于韋蘇州廟,夢神與一等子,未解所謂。
迨至崇祯癸未,與子蘭陔比部中同榜進士,而夢始驗。
後中恬為浙之餘姚令,而蘭陔适知金華府。
金華與餘姚相距一衣帶水,逼除迎父至官舍,團圝度歲,亦宦遊僅事也。
錢圓沙先生【陸粲】晚年極喜出遊,芒鞋竹杖,蹩躄裡巷間,門人間亦随其後。
先生貌既魁梧,衣冠又複古雅,路人多屬目之,先生辄與拱手。
門人問曰:「彼何人斯?」先生曰:「不知也。
」「然則何以與之拱手?」先生曰:「人既目歸于我,而我不與為禮,彼得無怒我邪!」此老蓋猶有前輩風流也。
世俗新婦歸甯,其夫與之同往,謂之「雙轉馬。
」按:左傳宣公五年:「秋九月,齊高固來逆叔姬。
冬,來,反馬也。
」杜注雲:「禮,送女留其送馬,謙不自安。
三月廟見,遣使反馬。
高固遂與叔姬俱甯,故經傳具見以示譏。
」此即雙轉馬之始。
近人讀書,句讀多不能精審。
如左氏襄三十年傳「绛縣人或年長矣」,當以绛縣人或為句,猶雲:「绛縣或人也」,此系倒字法。
今人或以「绛縣人」三字讀斷,或以七字連讀,皆非是。
又昌黎祭十二郎文:「教吾子與汝子,幸其成;長吾女與汝女,待其嫁。
」按:「幸其成」、「待其嫁」二語本自相對,今人誤以「待其成長」為句,則「長」字既與上「教」字不對針,而下句亦不成句法矣。
又昌黎柳子厚墓志「勇于為人,不自貴重顧藉,謂功名可立緻,」「顧藉」猶「顧惜」也。
即昌黎上鄭相公啟「無一分顧藉心」之語可證,則「顧藉」二字,當連上「不自貴重」為句無疑。
至于左傳宣二年:「去之,夫。
」國語「野處而不昵」等處之誤,近人已有言之者,故不複贅。
吾邑聚奎塔之建,始事于觀察蕭公。
其後錢某因鄉人戴老之夢,遂矢願鸠工,而其資實無所出。
乃言于邑令,凡邑中有以人命告官者,不用按律拟罪,惟罟其家赀,自百兩以至千兩,罰助建塔。
其說以為藉此功德,可以拔死者之苦,可以贖生者之罪,一舉兩得,謂之塔議」。
即壽考令終者,亦或借端興辭,以造塔為詐局,邑中嘩然,以塔為「大屍親」雲。
改嫁,女子失節事也。
而葉水心翁誠之墓志雲:「女嫁文林郎嚴州分水縣令馮遇。
遇死,再嫁進士何某。
」捕盜,賤役也。
而徐武功張南坡墓志雲:「世為公家弭盜。
」蓋古人尚質,作文務得其實,凡今世所恥言而必隐諱其事者,在古人往往于墓志中見之。
雲麾将軍碑石,蕪沒良鄉驿舍,裂為柱礎。
明内鄉陳蔭知宛平縣,以他石易之,辇貯邑署,名其齋曰「古墨」,當時以為佳話。
長洲王雅宜工草書,嘗養疴吾邑白雀寺,以所書镌石,人稱白雀帖。
字迹飛舞,吾家弇州司寇極稱之。
今石在賓湯門内質庫中,以所刻字面土作階除用。
倘有好事如陳蔭者,以他石易之,而辇貯得其所,讵非亦一佳話? 博物志雲:「澹台子羽之子,溺死于江。
弟子欲收葬之,子羽曰:『蟻蝼何親,魚鼈何仇!』遂不收葬。
」此與莊子列禦寇篇「在上為烏鸢食,在下為蝼蟻食,奪彼與此,何其偏也」語意正同。
子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