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六 地輿部一 地球事勢通論

關燈
不急他變而先事三要夫國之盛衰系于人才而人才之出沒系于學術故工商器械者政治之餘事耳使學術不明本源未立則國是未定人心不一所學非所用所用非所學以言變法适自害耳欲強其國豈易易乎日本自德川氏并政七百餘年威權最盛君徒守府有如綴疣日事幹戈學術微息國統之危不絕若尋而山東天皇立營孔子之廟用儒臣源光國編大日本史立将軍傳家臣傳而隐示尊王統斥武門之意至仁孝天皇時處士蒲生作山陵志以寓尊王作不恤諱以寓攘彜源松苗作國史略山縣昌貞着柳子十三篇倡正名之義賴襄作日本政記日本外史自是以後學述大變是非既定春秋尊攘之義益明而維新之治即基于此矣此學術之變者一學術既變人心自正無學校以養之則虛而弗實弗适于用也日本舉國分七大學區自明治四年立文部省頒定學制分設諸校有外國語學校有小學校有中學校有師範學校有專門學校有東京大學校其中分法學理學文學三部而東京醫學校焉此外有工部大學校有海陸軍兵學校有農學校有商學校有工學校有女學校校既立條理畢備矣尤恐諸生之隘于見聞而域于一國也有書籍館博物館新聞紙以廣其知識延西士聘教習派遊曆以精其藝舉國之大上而士夫下而婦孺無學弗有無人弗學三十年來聲明文物之盛幾等埒于泰西矣此學校之變者一夫學校為體科舉為用用之弗行體将安立中國自同治以來同文館武備堂制造局船政廠諸學校沿邊直省亦既略為創立矣然帖括之制不改弓石之技不變緩急倒置習用異途故數十年來事變一起無一才一藝能收其用者日本自變法以後其取士之法多本于泰西三月而小試教師為之糾察焉周年而大試教長為之監臨焉及其卒業也知府事縣令為之親試之其學成者則給以證書由小學而升諸中學由中學而升諸專門之學既卒業矣則由東京大學校校長試之而給與稱号他日仕進之階即于此而定矣其尤異者則派遣外國遊學歸則拔之顯要今之執政諸臣皆由斯來也故一國之士所學皆他日所用也一國之官所用皆昔日所學也分途别用各盡其長有乏才之患而無遺才之患此科舉之變者一有此三變日本自強之故既博深而切明矣然則世之變法者亦何憚此三變之法而甘為人弱哉日本亦果何操此三變之術而卒能自強哉雖然其能不能之勢變不變之故觀于一國之士氣而知之矣日本古昔皆封建之制其環列小諸侯以數百計門下食客充積于國中輕死生尚任俠甚有戰國之風方其幕府之專肆也則倡尊王之說以傾之強鄰之要挾也則倡攘彜之說以拒之立鎖國之黨數幕府之罪至于刺大老攻使館殺朝臣雖伏屍流血幽锢流竄不可勝計而其激憤之志愛國之誠不因此而小渝也故武門之權上不能奪而處士可以削之神武之統上不能定而處士可以安之易舊俗變西法開國會定自主諸政事上不能成亦惟處士可以倡之嗚呼何士氣之昌耶何士權之重耶何國家與處士關系之切耶吾觀于日本而吾心懼矣吾觀于中國而吾心傷矣故有以變法之說進者吾且與之言三變有以三變之說進者吾且與之言士氣 觀日本情形記 美人撲爾打附 日本距今十五年前計其出進口貨價不過六千五百萬元至千八百九十五年即去年出進口貨價寔計二億六千五百三十七萬二千七百五十六元比較諸十五年前增加二億元更細别之日本輸出美國之貨值五千六百萬元輸出法國值二千二百萬元輸出中國值九百萬元輸出香港值千八百萬元輸出英國值八百萬元由是觀之日本産貨之半為美國所購也然在前年中日本購于美國貨價僅九百二十三萬三千六十元購于英國貨價五千三百五萬五千二百二元即謂日本以所得于美國之貨價轉購英國産貨亦無不可也 日本産業發達真可吃一驚譬如江河決長堤千裡橫流直入歐美之市矣在昔年日本所輸出貨物惟有少量之生絲及茶而已然在今日則多種多量至如絹巾亦為近年出口要品今将千八百八十七年至去年日本所輸出絹巾及生絲實數開列如左 絹巾              生絲類 千八百八十七年  百十四萬六千二百八十元     十三萬五千二百二十二元 千八百八十八年  百廿三萬三千八百廿七元     二十五萬八千○三十三元 千八百八十九年  二百十萬四千四百五十九元    六十二萬三千四百五十六元 千八百九十年   二百五十一萬六千九百四十六元  百十六萬七千八百六十八元 千八百九十一年  二百八十一萬一千八百二十元   百七十六萬三千七百十六元 千八百九十二年  三百四十九萬四千四百十七元   四百四十三萬四千○七十八元 千八百九十三年  三百八十九萬九千六百四十六元  四百○七萬四千九百九十三元 千八百九十四年  三百六十二萬八千一百二十八元  四百三十九萬九千四百九十四元 千八百九十五年  五百三十九萬九千九百五十五元  九百九十九萬七千八百四十六元 可知日本所出口生絲類居十之七絹巾居五之三在十五年前日本絲劣于意大利絲數等今則采用近世機器名聲藉甚足證日本工人智識技術之進步矣又觀日本洋火出口在千八百八十四年不過二千七百九十一元至去年則有四百六十七萬二千八百十一元矣試問其銷路英印度三百十八萬八千七百十六函一函納百四十四個中國四百四十萬一千四百五十一函香港八百九十萬四百四十二函美國二萬函及澳洲布國亦有銷日産洋火雲日本工業近來驟進者為綿絲紡績及織機業自此業進步之後日本不惟減少外國進口綿絲且有輸出外國之勢即如前年輸出中國者得價五百五十萬元輸出美國者得價百萬元亦不為少也試更舉日本近年所紡缫之錘數按列于左 千八百九十一年即明治二十四年      紡錘總數三十一萬七千○九十五個 千八百九十二年即明治二十五年      紡錘總數三十三萬八千三百○八個 千八百九十三年即明治二十六年      紡錘總數三十四萬○二百五十五個 千八百九十四年即明治二十七年      紡錘總數四十七萬五千九百九十二個 千八百九十五年即明治二十八年      紡錘總數五十三萬一千七百五十七個 及至前年底其數增加至六十三萬二千百三十個現時之增加就中計之為三十五萬二千四百二十七以是推至本年年底必出百萬錘之上可知也至于百萬錘以上仍有加增與否則按左表之紡工增加且參考以男工女工賤價服勞之事可以知其大略焉 千八百九十一年  男工二千五百三十九人    女工五千三百九十一人 千八百九十二年  男工四千○八十九人     女工一萬○三百三十三人 千八百九十三年  男工五千○五十一人     女工一萬四千二百四十六人 千八百九十四年  男工六千一百六十四人    女工一萬九千二百八十四人 千八百九十五年  男工八千一百二十九人    女工二萬六千九百二十九人 工價以東京為最高男工一日平均二十三錢女工十一錢八厘大阪男工一日平均十七錢女工十錢雲至于設置紡缫工于上海與日本其利益孰大是亦商務會可以發問之題目也英國領事具報其本國曰上海有容易得棉花之利便又比日本工人價低賤智腦雖不足然有腕力忍耐馴順各種好處可以壓倒日本紡績業矣然餘所見則異此中國工人其馴順不能過于日本觀檀香山制糖業現斥中人而用日人可以證之工價亦未必低賤也加以日本議會近已議定全免棉花進口稅然則日本紡缫業殆蒸蒸日上未知所極矣按日本貨币一錢約為中國制錢十文 餘之抵日本非為觀政治情形何如而欲視察其産業何如日本産業寔為吾國之勁敵也吾國除繭絲之外未有能杜絕日本輸進之工業者其勢滔滔似洪水逆行然我國所輸進日本者貨物甚微互相比較不過如九牛之一毛耳攙奪利權甚為可慮嘗考日本十年以前紡織不過五萬元閱十年至千八百九十五年其額竟至二千三百萬元比十年前幾逾四十倍如火柴一項十年前所值不過六十千而前年所輸出額已有四百七十萬元日本近以廉省之工業輸進美國不啻如潮勢洶湧末由禁壓也又日本缫絲之盛駕夫美人如絹巾一類數年以來日本所輸進者一億萬枚查此等絹巾日本女工每日五錢之工價便可造出他如麤氈及席之類價廉工省美國亦不逮也計前年所輸進者至七萬元矣經營商務者可不先防敗績哉 抑吾泰西為文明之邦日以智力互相角逐故不能無争雄競長之志我國祗知驅逐華人為境外而于日本則雲煙過眼視之殊不可解矣查日本機業者已有一百萬人迩來操作傭工奚止過半若夫利用最新之機器恣其織紡則為我勁敵不待智者而知矣且各公司所役使之女工皆黾勉從事不敢告勞樂事勸工尊君親上日本之崛起東洋非偶然也 論英國海外政策 俄人阙名附 古來抱雄圖欲一統宇内者不乏其人或有一豪傑欲成其志者若亞力山大成吉思汗帖木兒郎拿破侖之倫是也有一國人民欲統一他國而不遂者昔羅馬國民是也既平定遠方之國版圖愈大統治愈難勢不得不分封親族舊故于所新得之地而治其民然距本國既遠鞭長莫及為其所封者亦竟至脫其羁絆而自立如亞剌比人土耳其人鞑靼人西班牙人等當學羅馬人故智而亦不遂者由邦域隔絕不便交通也如此等國民知識亦遠在羅馬人之下數等且其文明之度時有不及所征服之國民者也則一統之不遂固宜然耳 英人欲混一地球其政策則異是其意欲播行自國言語寔施政法興貿易制造業而握其全權也而于所得屬地之人民則予以自由之權而收其利益也故一言以蔽之則曰在欲舉世界之利益囊括于一己而已此英人之志也英人極蔑視他國人謂為野蠻必待己轄治之然後開化故以殄滅他國人為不背道德為教門所不責環球水居三之二彼等以為欲稱霸于全球必當先制海上今日海面威權毋有出其右者矣故英人立混一世界之志比諸羅馬人亞剌比亞人之土耳其人之時頗易易也雖其地散在四方不能集中一大兵力如羅馬諸國而其人懷抱混一世界之志而為國民之先覺者甚不殆非羅馬以下諸國之可以比也 英國之在地球扼要害之地嚴設防備巧通氣脈猶之撒開蜘蛛網而包全球者然其細心銳思寔為可懼今以全球陸地為一億二千五百萬乃至一億三千萬方爾斯得其間可居之地為九千萬爾斯得而在其四千萬爾斯得内屬英國之臣民者寔有三億八千萬人又舉全球鐵路電輪船之利四分之而英人寔有其三其在歐洲者不待言在歐洲以外之地營此等之業之公司寔有二十九所而英人所立者二十有二人所立者三然英人猶不以為足現欲架電通太平洋之底經由加拏大至澳大利亞又通海底直至印度木爾劉等之地方 英人畜混一世界之奢願在距今百五十年以前而所策必中所欲必得征印度略北握海上之權力恣意監禁外國船舶矣一千六百五十一年所發布之航海條例欺吾俄寔甚故吾俄皇于一千一百七十年發一宣言書危機一發雖幸未幹戈相見英之視俄為隐然一勁敵始于此及北諸洲之獨立又法國戰事起英人姑就斂抑漸悟獨恃兵力之不能得志而始思雜以權術矣維也納之會各國使臣徒見于歐洲目前之利害而未顧将來更甚之利害有在歐洲外者獨英國早相機而多占要害之地而其利收諸今日也當一千八百八十年間俄國有版圖二十萬方爾斯得然多是荒碛無人之地法國略有印度支那之小部及突泥斯拏古米馬達加斯加德國得亞非利加四屬地及小島三四耳而英國所占有者寔倍彼三國所得之地試指數之曰木爾弩島之北部曰紐桂尼島曰斐日諸島曰緬甸有四百萬人口曰馬來隅島之半部曰暹羅曰克什米爾曰喀什爾之南部曰喀斐理士登之一部是等皆英人所之占有其它尚有柏林島傍邊及亞剌比亞沿岸一帶之地英人之染指者極為不焉 英人之于亞非加利也形勝之地無不占有屢以此觸犯法德兩國而曾不介意如彼欲強奪達即士伯即之事尚在人耳目矣英人又見亞利加之地以尼加拉虞運河開通之期在即欲得一沖要之地于其旁邊情熾如燃前年注目于尼加拉虞東岸藉名布教簡派宣教師矣于晃達拉士無故而以兵力拓境矣于威尼結兒借口于境界不明派探檢隊以将占有金礦及阿米那河口矣然皆為國執門綠律旨以抗之故不能奏功然猶有将奪土爾耳島于伯拉士爾國之意亦無故而加兵矣 英人近十六年間所占踞之地固已不少而其民則心懷忿怨時思乘隙而動特逼于威焰不敢遽發耳夫英國之外務大臣及其理外事之官較諸他國未見殊異而收效顧倍焉者亦有由也試詳陳如左 一由欲擴張己國之版圖者甚衆也他國舉外交殖民之二事一任諸外務省及殖民省英則自殖民地之各官并各公司以及海軍将校各艦船長下至民人無不同心并力不待人之指使日以辟屬地廣商埠為己任雖外務大臣顧全邦交或申明他人之權利不可侵犯與國之條約不可僭越而相距既遠在外諸人既已奪取人土地即不難造作虛言所謂欲加之罪何患無固英人之長技矣又當軸之意亦未嘗不以巧取豪奪為事特其措施略有緩急之不同耳試舉一事以證之曩沙爾士勃雷侯曾宣言于衆曰今日之治象進于大同宇内各國宜偃武修文弛兵甲藏幹戈示天下以不複用然無幾時而英兵一隊已越眉公河侵入印度中國之北部  門性府矣是地固法國版圖英所嘗承認者也又英之騎兵一隊挾鎗八百及大炮四門推溫都肯都爾門士為将進擊脫即士佛爾之地時脫民方娛樂太平沙爾士勃雷侯雖檄回在門性英兵送交都爾門士于法院而侯亦遂為衆所排擠不安于位而舉奢吾巴靈以伐之矣奢吾巴靈固好大喜功與諸人意氣相投者也英國多有此等人喜自任外交之事彼種之人之特性也苟有可進取之機或為将來有益之事則必有人焉出而任其責而無待當軸之指揮試證以近事當阿富汗斯坦謝絕英之駐使也英政府猶欲駐使臣于喀不爾者再而卒無成一千八百四十年英國之駐使梭爾諸那苦那今及士官并守護兵為阿富汗人所殺越千八百七十九年駐使梭爾雷斯喀爾雷又為所殺由是英漸疑亞富汗之背英又疑其背英而向俄适彼時亞富汗王欲興機制造局購機器于英英機器師披吾者督機器自英來漸為亞富汗王所信任出入宮中遂陰為英政府通消息久之益親任得男爵遂至辦理英公事俨如政府所派駐使矣又如中國海關總稅務司非中人而寔為英人赫德也亦甚為中國所信任而始終謀不利于俄當中日交戰公使屢經交疊而赫德未曾離其位地也在交戰前曾遙管朝鮮海關今朝鮮雖不屬中國而于彼猶若有所關涉苟于中于鮮可為俄不利者彼必竭力為之甚至如近日虛傳俄國包藏禍心将有大欲于中國想必彼之所為也又如李鴻章為賀俄皇加冕而來是英人所不喜也其來俄為何事又英人所亟欲知也迨聞李侍醫英人耶爾榮爾同行之信于是乎英新報私相慶幸謂有傳遞消息之人矣又如維尼日兒方有違言在該地之火車遂忽然停止該鐵路本屬英公司故英政府商議特為此舉以制其地人民之死命也英之占人土地踞人要害其所藉為口寔者曰欲保護英與印度之商務也曰擴張英國之版圖寔出于保全大局之心也曰為同彼都爾門士保護英國之婦人女子也甚或曰是出于人之酬謝也乃至他人費盡心力方得一地英初未幹預其事而亦必分潤而後已假使英于他國奪有新地固未見其分潤于人也又如基督教徒為土耳其虐待英從未措意近日驟聞其虐遇亞爾密年人之狀遂忽起恻隐之心藉意大利之援越那那呢爾士海峽而占倨君士但丁意果何居耶尤可笑者法人于烏加吾大地方頗有權力英人惎之乃強彼地之黑奴受洗禮以為新教徒而目不受洗禮者為相敵舊教徒遂将親附法人之黑奴加驅逐其計慮尤出人意表也 英之所以橫行四表所向無敵者恃其路輪船電之多也鐵路輪船姑置不論至其播弄敵國巧構機械則全恃電矣其電報或發自上海或倫敦以及各地毋不張皇其悚人聽聞否則全系子虛烏有之談以中傷敵國或加以侮奪千篇一律不勝屈指其各日報所登俄事約二十則中有十八則亦率類是不獨俄國陰受其損即他國亦為所不加細察互相傳播不知冥冥之中已為英所熒惑矣即如俄與中國締約欲藉西伯利亞以通歐洲之消息英即大播謠诼彼其意特欲保護彼所特有之那爾子爾耶電耳夫俄于中國及日本設立己所特有之電固今日之急務也寔不欲再蹈我兵進入倉唔士的福和奴時之覆轍也 英于五洲各地增長勢力有一秘訣焉當同盟之際所奉為準繩者即離間策也凡戰務将起不問其于歐洲于印度于埃及又不問其于中部阿非利加于木爾尼昔亞諸島英必竭其全力離間敵之黨與以為己之同盟雖擲巨萬黃金而無悔及當交戰之日則埃及之他昔亞也亞剌比亞之将校也印度之王族也毋非英之爪牙也若夫在賄賂難行之歐洲則又巧為播弄藉電音以施其詭計近日俄法交密英所深忌又逆知俄不易搖動遂向法傾注全力讒謗俄國又作虛構之辭以嘲法曰法與俄相交結是自列為第二等國又曰舊教與希臘教有相咀唔之意英國駐巴黎使臣及在聖彼得訪事之人為最甚其傾陷之法已無所不用矣 英國素來不喜與他國同盟苟與他國同盟則早已将所得之利益預為計及而斷不肯将己之利益讓與他人當其同盟時早知他國之無遠慮卓識特籠絡之使為我用而已證以近事如與意大利同盟蓋欲藉意之援以鞏固其在地中海之勢力俾得獨享其利也英雖于地中海占踞蘇士奇爾勃爾埃及米爾得及衣土不爾得等意尚未足也猶欲得打得爾斯猶欲放逐土耳其人于恢爾得島外猶欲拒希臘人上陸以占踞全島猶欲得在衣土不爾得對岸衣爾弗之地車不爾耶布得山辟地雄心未知所底顧念法國警戒匪懈遂欲樹意之援以厚集其力意信英之甘言先得亞比斯尼亞遂為之效死力所得不償所費今既助英跋扈于地中海吾知彼地中海不久将化為英之沼池意國必悔為所绐然已晚矣 英此時同盟之友除意而外更有猶太人焉如恪得斯爾得蘇爾士門的非爾等之富豪皆願為英之心膂此等人在倫敦所發之命令足以驅使宇内之猶太人而助成英之志願其勢力寔可謂偉且大矣猶太之史家以謂昔時人民離猶太寔經過今之俄國及瑞典之地與士幹亞尼比亞人相混而入英籍為英國史乘以前之民又英首相尼斯爾尼者猶太種人也其所著羅斯爾書名有雲若英之俊傑娶猶太人之女為妻則英國将來其強殆将不可測猶太之神學家謂世界将來必以大并小分為二國俄在一方英在一方而其後英必滅俄即可再興猶太國此基于亞斯啟爾之豫言第三十八章第三十九章及默示錄第二十章者也 英與他國交戰全不見有義俠之舉動是可為駭異之一特質也不問何等陋劣之手段與殘酷之方法苟足以挫敵勢者悉用之不遺餘力近二十年來百方教唆德國生事于俄故僞稱德兵之強天下無敵然德俄之交際固日加親密也遂又教唆日本使與俄為敵彼以為日本人未解英之深意必信其忠告也其陋劣如此若夫英國新報之诟罵煞得郎斯不亞爾人民驅使黑奴馬得彼爾亞人如犬彘殲滅殆盡其殘酷亦豈忍言哉要之英國占倨之方日進一日昨得寸土今增尺地與法與俄既窺破英人包藏禍心近德國亦寔諸南部亞非利加之地矣英人确知他國不能合力圖己故敢于出此也雖然物極必反理有固然他日必有襲英人之故智施諸英國者靜以待之可耳 以上皆俄人所論也其闡發英人之心事幾無遺蘊然試問俄人數百年來果無蠶食鲸吞之事乎果未曾得寸地增尺土乎古語有之曰知人則明自知則闇俄人有焉若使作此論之人與英人互相駁辨舉二國之心術傾倒出之亦千古之大痛快事也 論德國外[交](史) 日人阙名附 近時百年以來歐洲列國之情形于上半截則見其馬騰兵立屢困憊于奔命矣至于下半截則不複見此武揚之壯觀唯列國包藏雄心譬如錐在囊中權謀術數行于外交之上于無事之日耳德國崛起稱雄于一時其宰相有俾斯麥者外司三國同盟之命内養自強之根本于是乎其國隆隆日盛及俾斯麥挂冠而去其外交亦為之一變矣請先論俾斯麥之外交政策而後及嗣後之外交可乎夫德國之外交政策者即俾斯麥之外交政策也俾斯麥确立外交之政策以為其國是在千八百七十年普法争戰之後是德國以此戰興其國家也德國外交政策其始本未出于一定全賴俾斯麥奮奇策妙計以經綸一時請嘗舉其二三焉千八百五十九年有意大利之役德人拟援奧而擊法而俾斯麥不聽乃反而用之注意援法是其用機變之一也千八百六十六年有六個禮拜争戰之起法國頗有培本自強之意俾斯麥阻之使拿破侖三世不能進退自由以洩其憤恨是其用機變之二也當訂結伯拉若條約之時法國頗幹涉于其間曰插入德國南部諸洲自主外交之事仍如往日之文法國意以為德國必不聽也乃俾斯麥欣然甘諾出于意料之外于是乎法國有得意之色焉不知俾斯麥早已與南部諸洲訂結攻守同盟之約矣是其用機變于外交之三也俾斯麥外交之政策雖如此然未有一定之标的也俾斯麥急于圖國家之統一故未及确立外交政策一定之法也及有德法之役始有德國外交标的斷斷乎行其外交政策矣何謂其外交政策曰結俄而孤法是也今夫德國立國于歐洲之中而東于俄俄之強四方所畏懼也又與法相為境法國亟于複仇之念不可阻止則與歐洲列國結親為最得計也如再能與俄訂和親之約則優于得英意奧等之奧援萬萬矣于是德國交親于俄國百年膠漆二國相歡如魚有水而德國收利于其間矣當德之逼奧拟奪喝兒士大尹之時俄不啻守局外中立之約又沮拿破侖三世所執之幹涉政策以使德得其志又當德法相争之時亦不啻守局外中立之約又使奧守中立之約又使希臘斥法國所贈之賄是皆俄國所以為德國謀也德法戰罷之明年俄皇亞曆山的二世與奧皇夫蘭是士約殺跌往訪德皇于德京相林此一會也雖未公訂同盟之約然三皇外交之政策遂已出于一途且定議雲俄奧二皇自非事關其國之利害休戚則須援德國以防禦法使法不得逞志複仇于德也且俄國斯時亦漸有将興隆之勢俾斯麥意謂一意結俄可免憂危既一定其政策而後将見之于寔際當其初不過欲收效于模棱之間及時勢漸變友邦亦日乃知須亟結俄好其時歐洲列國頗不慊于德國即奧國進退亦任俄人所指使英國亦有抑德揚法之意意國人民亦不親德如志士卡兒波兒地極論宜援法國以鼓舞其國民矣然俾斯麥不以介意卒然而起遂與俄結親先是德國贊奧國排斥俄人住在洪葛利地方俄人頗痛恨德國俾斯麥本知之故勸德皇往卡諾都沙而會見俄皇以圖和親且說雲英法有将和親之意是非歐洲之福也遂與訂結密約而列國未之知也即去年十月始漏洩于世上者是也俾斯麥既翻弄俄國于外交之上以訂和親于是乎将立制法之策乃沮奧意法三國之和親千八百七十九年九月德皇維廉第一複訪俄皇于是俾斯麥說奧以利害且言奧國本有所應得于伯林條約之利乃訂結德奧條約謂如俄國攻擊德或奧之時必聯二國向之其餘列國攻擊德或奧之時則不被攻擊之一國必守局外中立也俾斯麥于一方則與俄訂和親而又于一方則訂如此之約于奧豈不極權變之人乎是時奧國之與俄不相親故奧國好訂此種之約本無足怪然非俾斯麥洞悉其機微則何能成其志又何足以備俄而孤法乎及得尼斯之事起德國又引意國進德奧之盟即三國同盟之事是也三國既訂親則俄久為德國藥籠中物矣法國孤立無援亦極矣意者俾斯麥之政策至此即完矣乎 德國民亦喜俾斯麥所行之外交政策謂是德國之外交政策也雖俾公罷官其政策必依然不變更也及俾斯麥罷相卡伯裡稗襲其位國民意中亦謂舊令尹之政策必為新令尹所繼紹也豈意新相所行之政策全異于俾公之舊哉新相卡伯裡稗以疏俄親英為政策而重視三國同盟則不異于前相不惟不異且較前相尚有過之無不及之勢焉奧國屢疑德所為将不利于己問其意向卡伯裡稗每對言明晰不複有疑義證以行事奧亦知其無他矣又與意奧及比利時等訂結通商條約頗重其交親然其于俄也則拒其拟接續俄德密約之事是其志謂三國同盟可重而俄不足重可知耳又于三地巴兒及維久蘭土之事則訂結英德條約頗讓于英豈非其親英之證乎要之新相卡伯裡稗所行之政策全異俾公所嘗行即謂之舉俾公三十年所經營而附之于一水泡亦無不可也及卡伯裡稗罷相喝很魯郝為相而德國外交似複無标的其初為相也拟離間英法于起端埃及之事頗設計于其間而法國總統亞諾刀敏于機謂今日構端于英國不惟非國之福亦足以亂歐洲和局于是德國所希冀之事半多咀唔而英法反增親矣又以三地巴兒之事與英确執異端屢張虛勢又見俄法有親惴惴懼栗急媚俄人不複顧往日之仇于是俄法德三國聯盟幹涉東方之事助虐而成虐不複知有天下之公義矣德人舉國側目交譏其不能誠以其拟親俄而寔不能親俄法陰嗤其所為名聲不揚莫此為甚然其人一意孤行不顧一時之毀譽迩來舉措日益非令人杞憂更甚以三地巴兒之事言之則一逢英國之盛論強議即挫廢沮喪無複往日之志氣其親俄之策為法國所防阻奧意之親亦漸疏于是乎志氣索寞不能自平及革雷得事起則張虛勢示空威欲以洩其不平之意嗚呼豈料嘗破法樹霸于歐洲之德國其末路乃如是乎今通曉德國情形者必謂德之結俄即其福利莫大焉由俾斯麥善成其事此豈有遺議者哉俾斯麥本以禦外侮為至念當其國人阋牆之時屢苦言于議院之中遂至結親于俄國于是德俄專約成德法之戰俄國守局外之例中立而不動豈非為有此約乎或評俾斯麥雲彼所欲為之事毋不為所欲為又善施巧計反勁敵為至交即使通詞峻拒責問同盟而人尚不敢生離背之心如使他人居俾斯麥之任以當其樞軸則必至紛糾錯亂不可複收拾昭昭可見非其人生具奇才妙善轉環烏能使與德有隙之俄皇而引為密友非世之雄才而能如是乎然盛名之下鬼瞰其門民心漸厭其所立政策德皇亦稍思安逸于是乎外交嚴峻之形一變而為柔弱之态俾斯麥挂冠既去國民讴歌新政不乏其人凡疵議其所行政策而與之為難者亦間出曰彼之政策雖雲鞏固國本以保維和局其寔乃阻國家之進運以使國家陷于危地者矣今試其所為彼之求親于輕窕不足為賴之俄國與賣國何以異夫奧意果有何過乎英果由何義乎結一俄而招三國同盟之不悅且其政策多不從殖民上留意極其民弊所至非矛盾之府則歸昧之鄉耳假使其常在相位則恐遂至賣德國也是可異矣又論客年俾斯麥暴露秘密條約雲有國家者于外交之上凡一切内情宜如何秘密嚴守不待論而自明矣德俄密約此何等事可輕露哉即為一人計不為國家計亦不應如是乃彼則竟暴露于天下而不悔焉豈非破政治家之德義乎如此則何足以稱有政治家之義乎意者老夫耄矣無能為也人至耄年志氣衰亂緻有此也不然豈複有因私怨而累及國家之大事哉或又雲俾斯麥暴露德俄專約有二由焉其一為不慊于今德皇及德相所為之政策其一為俄皇到德不過訪俾斯麥之故也其前說姑置不論至其後說則未必無深意在焉雖然以俾斯麥之智何不悟其間之消息也聞此次俄皇本有過訪俾斯麥之意而恐聳動外國耳目或緻密約漏洩故不訪耳俾氏不解俄皇深意所在怨俄皇謂俄方利用法之赀本援法為心腹其意将以德英為敵也乃不暇細思精慮忽将往時之秘密條約暴露以快一時之私憤然不複思失信于俄兼使奧意懷疑大可慮也德人評俾斯麥如此雖然彼何人哉彼其相業如此之盛烏有如此之陋哉以餘觀之彼寔慨德國現時外交政策之不振故出于矯激之舉耳且夫俄國本懷虎狼之心與之者宜知所警焉則俾相之為此舉欲以聳動列國之耳目而一變歐洲之情形也察其心術未嘗不胚胎于公義悠悠之口未免淺之乎測俾公矣 夫俾斯麥為德今皇所黜免爾來德皇之政策往往與俾斯麥所設施相背馳殊懷怏怏久矣當是之時俄國尚欲續舊盟更訂密約而德國内閣斥絕之豈非使俾斯麥積年之苦心歸之幻泡影乎然則其蓄不平之心亦豈足快哉且夫近時法國與俄訂和親交情極密有将淩德之色矣彼之公忠于國不堪憤慨則怨俄之念又必生矣前者俄皇之巡遊歐洲也駐跸于法頗久國中無處不到屢與總統歡語又引見其外務大臣總統即福兒外務大臣即亞諾得也而法民亦歡呼迎送俄皇和氣藹然其到德也止駐跸于伯林即德京也且并不訪問俾公之家俾公意謂俄意在疏德故有此也雖然之數者本私情耳俾斯麥本懷匡正國家之志再造德國寔由彼一手之功也豈如是之大英傑人肯以私情誤國家之大計哉無亦必有所觀于時勢也其所訂之密約尤不宜秘之于今日秘之于今日是徒招各國之疑惑甚非國家之福也要之俾斯麥暴露密約猶是彼晚年之權術耳如德國政治家有眼光如炬者則必能悉其意所在必毋以渠之心為嫉妒也餘故曰難俾斯麥者是即損德國威望之人也抑俾斯麥嘗結和親于俄又訂盟于奧意其所施政策止于至善固一定不變者也夫德之于法謂親俄則可以無憂矣然不思俄本毋信朝變暮改是俄之常也則德更申盟于奧意亦似不得已也夫殖民政策德國之所以得有今日豈果由誰之功乎不言而明矣俾斯麥外交之策其善如此及至卡伯裡維與喝邊魯哈二相所以外交之政策則無有一定宗旨故頓挫敗折無善之可稱德奧意三國之盟亦益欲解而英國交情冷如潑水往日所孤之法今也則固将稱霸于歐洲而德國殖民之政策不振之甚他日之事殆不忍言焉于是乎中道沮喪改其常節媚于宿仇遂釀成遼東幹涉之事贻天下之笑柄俄法拍手笑曰豎子何為且不止此一事也又欲訂親于英亦為所拒斥抑何其失計之甚也天下大勢強并立曰兵曰商同出于戰英德皆以商務立國不同其利德所得即英所失也英人曰德欲親我是欲奪我利耳倘我據有海關稅之利權沮礙德貨進我本國及印度等各屬地殖民地則德将出于何途乎尚欲以親我乎兩國利害之懸如此矣而與結和親不如決優劣于寔力也議論紛紛大率類是然則英德結親亦不足相益也明矣甚矣今日德國外交之不振誠非吾人意料所及也近則雖以意國之小而力微猶且輕視德國奧亦欲結俄而德喝邊魯哈方寸頗亂心緒亦惡亦将挂冠而去要之俾斯麥之外交固皆有一定之見而為此矣自俾公挂冠而去德國外交之政無複有意旨之足觀嗚呼為德國民人者豈能無今昔之感乎 論德國海軍及殖民政策 日人阙名附 德國一千八百六十六年始創海軍以歐洲論惟德國為最新設天下所知亦列國所注視也海軍員弁數雖未能驟及英法俄之多然于德奧意三國中則其霸權已自意國移德國矣意國雖有堅艦兵隊然其财政紊亂不能養成海員又不能制造新艦漸漸背馳時勢德國于是乎得骎骎焉崛起稱霸矣此近時之事也夫德國代意國稱霸于歐洲英國所大不利者也德不為英友邦久矣今不獨不為友邦而甯為其勁敵哉意則雖未為英之盟國而意氣交孚有素亦非一日之故譬猶春女含情而未露言矣德國海軍自一千八百七十二年以後日有進步洵可驚歎查該國議院稱其海軍之經費于一千八百七十二年後較前增多五倍餘在一千八百七十年分北部德國同盟州支出百二十萬一千磅而至一千八百八十五年國中海軍費赀又增一倍為二百七十萬九千磅至維廉二世登祚之時則為二百七十萬磅至昨年分則為四百三十一萬五千磅而本年則為六百四十五萬磅今皇即位之後纔閱九歲耳然增多新艦者八十六隻今皇及海軍大将麥兒紅氏猶以為未足将更要求議院造新艦顧滔滔天下其服膺麥漢大佐之海軍教訓者豈止一英國哉麥漢氏英國海軍大佐嘗撰海軍權力論風行歐洲名聲着于四方近德國民稍不悅德皇所欲為故德國政府将欲期之四年制造戰艦四隻大巡洋艦六隻小巡洋艦六隻及水雷艇三十六隻議院亦不贊成之國民漸知德國欲争海上之霸權于英國而戰端将啟塗毒生靈也議院中所見異辭不欲贊成德皇及其閣臣所立策豈無所由來哉近時德國轉輸搬運貨物之業大興亦所以欲擴張其海軍也自千八百七十年至千八百九十六年其船舶噸數已加二倍通商貿易又加四倍雖未能及英國所為而于法已足以輸其一籌也雖德國船舶噸數未及英國然英國船上人員尚間有以外國人充補者德則絕無一異國充船上人員之人是英所以遜德之一也又德國船舶速力在十九海裡之上者九隻而英國僅有七隻耳是英所以遜德之二也德國輪船公司受保護銀于其政府而英國不然是英國所以遜德之三也德皇銳意欲興盛海軍如此經綸天下政策之所出實主持者不過一二親信之人其人為誰則麥是牙兒男爵所策畫者多也 麥是牙兒男爵持論雲我德國人欲奪有天下之大利必預備足護水陸兩軍兵力以培養元氣是則不可不确然建樹天下經綸之策奚待論哉喝邊魯哈公亦斷言雲我國備具至大強力海軍今夫在内則足以備防禦之用在外則足以赴國家之急以保護德國貿易倘不能完備海軍将何所恃乎哉二公所論如此經綸天下政策者必于地球上到處保護德國利權又于到處保護德國貿易使敵國海軍不可向迩以師船為體以商船為用欲行此政策必不可不求完備本國至大強力之海軍也 德國除南部亞非利加及東部亞非利加等之一部外屬地無多未有殖民之利且此二地者唯不過有通商之利權非真能移其人民殖其種族以為其屬土也故迩來積年蓄志欲創覓一殖民地為其屬土然其人口年年減色不能增多所志未遂萬不能與英俄年年能增擴其殖民屬地者比也然則德國将來果能求殖民地于何處乎今試屈指數之 一曰南洲夫南洲之地疆廣地肥産物饒多德國殖民于此業已流入伯拉西耳及亞兒甚丁等意者将來必開境于四方也南諸小邦屢失政内讧外患無有已時德國見之豈不挾雄心于其間哉雖然如德國儗并吞此等諸小洲則必啟釁端于國是非大擴其海軍莫能徐行南侵之策德國籌之審矣現時雄圖相望虎視耽耽皆欲奪其屬土南洲諸共和國介乎其間獨擁地球之富饒此豈諸雄國所能忍默者矣然則德國謀染指于此富饒之地亦豈諸雄國所不知哉意者德國亦不必犯國之逆鱗而罹其害于不測也 二曰中國及土耳其德國垂涎于此二國久矣六都維都男爵常雲德國得殖民地于中國及土耳其斯足以強國而富民也何以獨注意于此二國哉諸雄相向二國瓜分之日已不在遠也虞連斯伯度報者德國殖民黨所賴以發其議論者也嘗着論雲割斯密兒那地方于土耳其以屬德國然恐為俄法所阻也德國垂涎于中國非一朝夕之故往歲即言千八百九十五年也其幹涉日本之事亦為此也麥是亞兒男爵嘗論于議院雲中國瓦解之日近矣我德國不可不先幹預以成其志則唯在備大海軍以力待之耳德人頻用權謀術數欲以奪舟山島為得屬地于中國之起點其意欲效英人經營印度之謀也雖然中國之大豈不能敵一莫色兒鎗哉德用莫色兒式鎗故雲爾今夫日本及莫國并以中國為好市場其貿易極殷盛則豈能袖手旁觀一任德國所為哉然而德國在中國之貿易未能驟及日英之殷盛思欲步其後塵出于此策抑不得已也 三曰求荷之歡心夫德國夙窺東印度欲與荷蘭聯盟者久矣故常汲汲迎都蘭士巴兒之意厥有二故其一為求好荷蘭人皆知之其一則欲阻礙英國伸其權利以扶植其勢力于南非洲也然英人謂我國現有殖民地于澳洲及馬來半島非一日矣何物侵國即指德敢欲假蘭屬為基本以出于我東印度乎苟有如此者則我英人惟有以幹戈沮止耳要之英國殖民政策在今日地球之上不免與德國相抵牾德國于未奪南洲中國及東印度之前為英國者必力争先着輸赢勢所必至由是觀之有國家者擴充海軍以立富強豈偶然哉 四曰德國何故欲開地于海外乎德國經世家謂我國于大陸之中即指歐洲大陸也未嘗懷不足之念也然其所以欲開地于海外為備俄也俄人現有二百萬人分往巴兒地克諸洲而德人分住在奧國者約千萬人則俄國一旦崛起西向而前其必與德人不相容明矣千八百六十六年時德國武斷黨士人等首倡宜合并莫黑亞及西列西亞之議此策果成則恐危德國也必矣何則俄人直下即進卡巴西安使奧國孤立于俄人重圍之中此豈德國之福哉德人西向瑞典則法奧二國必阻德志即向丹麥亦然欲親丹麥則必與俄相背也然則德國宜乘勢而窺者獨有和蘭所患法人不肯贊成耳德國艦隊自魯都的兒當即荷蘭之地也至英國海岸數點鐘即可達彼德國欲合并他國英國豈能毫毋知覺然則德國不能增擴屬土于大陸此其所以将開新屬土于海外也 暹羅考 英人浮乃附 方暹羅之未侵于法也有地約二十八萬方裡而我歐之人鮮能知其詳者良以暹羅雖濱海之國而不附近于航海東行之孔道地僻則探究為難也至于今日而歐洲人之耳目焉屬于暹羅有所希冀于其國也考暹羅國史本非不振之國觀其遠适異域研究學術亦非無教化之邦暹羅鄰近諸國如肯蔔提亞嘗越海而并安南其強盛可知而今已墟矣安南緬甸向皆自主之國而相繼淪滅惟暹羅卓然有以自立嗟乎興衰存敗皆在人為苟能有志何謀不遂彼自負先見之輩俱逆料暹羅之将盡今固何如乎 暹羅向例國中賦稅不由官理而任人包辦國家着有定數其人苟能如數獻納則征收之權即歸諸其人之掌握國家不複顧問是乃衰世之政百弊之薮夫人而知之者也所以暹人不畏難不瞻徇毅然決然以整頓課稅為當務之急國家之有課稅者所以集一國之财為一國之用也暹人亟亟變法以圖自強設不加以整頓則将何所藉以行其新政乎暹人于此思之深而得其故矣諸稅課現已派員督理各員皆有定祿包辦之風以漸而去近今定有新例抽收漁稅亦派員主之予以定祿不準包辦如此則寔征寔解而浮收中飽之獘除矣此非紙上空談鋪張揚厲暹人實能行之也今稅務各員受祿者百二十位高者五人月俸暹銀二百四十圓合之金磅每年百八十磅次者八人每年百二十磅其餘則皆每月百磅包辦稅務者尚有四百人因三年期限未滿不能中止以失信于此輩然不久必盡變為官辦也暹廷曾向印政府商請撥調熟谙稅務者數人為暹廷之用有二人已應其聘每人年俸八百磅暹廷可資其助以行其志矣征收監守及稽查帳目三事各有專司征收由省中委員承辦收得之由委員解送十七處總局每總局有分局二三處暹羅稅課以地稅為大宗地稅之中分為二類田畝荒蕪人民稀少之處則就其已耕者征之其餘一豁免若夫田畝墾辟人民繁盛之區則不論已耕未耕皆盡征之惟稅數則較輕也暹羅以雷計地每二十方法寔唔一法寔唔長六英尺為一雷合法國黑克太埃積一萬方米得而成一黑克太埃合英畝二畝四七一六分之一錢曰賽棱一賽棱值四本士阿尤梯亞之北多沃壤未耕之地連類而征之每雷一賽棱其南多廢田僅征其已耕者每雷一賽棱有半耕種之利舉其中數每雷可獲暹銀二十的格而約為暹米十五袋之值地稅以外如樹木番茹各種蔬菜甘蔗皆有稅值百而抽其九米無稅若載運出口則有稅百姓年二十以上五十以下者每年納丁口稅六的格而房屋之在暹京者抽其租金百分中之九鴉片稅每年三兆的格而酒以米釀每年約可抽二兆的格而賭舍本亦有報國家之今暹政府顧念國體悉予革除而籌他以補其缺自四月以迄于今日各省賭舍之封閉者多至三四百家魚稅每年十萬的格而入總數每年約有二十四至二十七兆的格而陸軍水師之官俸及各項用每年約需二十一兆的格而 礦務 一千八百九十一年之季暹羅有礦十一處準他國人開采諸礦産金煤及寶石占地甚廣有多至百五十英方裡者然此十一處中辦無成效者八處其餘三處創辦伊始所獲亦尚不足以償所費是年暹羅國家設立礦務局以英人摸勒及司密司二君為總辦辦既設此局始有頒發執照準人尋礦開礦之例惟開礦地有所限不能如前之多占請領執照及出賃各礦之文憑皆納費于礦務局自一千八百九十五年以來收數暢旺增于前者三倍 暹羅錫礦開采已久産錫之處均在麻來由一帶一千八百九十三四兩年出口之錫不及四千噸槟榔嶼暹錫價值舉其中數每英約需墨西哥銀四十元零五角計是年出口總數約有四百八十萬元約合英金五十三萬磅 暹人于姜太崩地方近處鑿取紅寶石及藍寶石已閱多年其貴重者大都販至印度坎爾喀搭求售所可惜者寶石非重笨之物易于匿盜故該處所産未能得其寔數苟使善為經理則後望之大未可量也暹羅金礦雖創辦未久而土人僅就礦之面層稍稍采取者則已數百年于茲矣歐洲人曾有試采石層中金者而皆無成效可夫金固自在也彼辦而無成者于該處天氣之不同工作之所宜及他關系緊要之事初未嘗深求而有得也煤礦已于麻來由之西海邊尋得暹人設立公司以董其事煤層之厚薄與夫煤質之優劣尚未探明故莫或知其究竟然逼近五金礦産之處苟有佳煤則收利必廣而緻富必速他日暹羅之饒足安見不與産金産煤各國相伯仲者哉 礦務章程系礦務局總辦模君辦司君模君今已職司君推升為總辦所拟由暹羅議政處會議甚詳悉今已蒙暹王批準允行頒為定例各礦之所産以百分中之十分報國家 硬木商務 暹羅商務以米及硬木兩項為大宗暹産硬木雖亞于緬甸産而久為世所稱許初暹人不察有其利而不知所以興之近年始恍然大悟且恐樹藝之道不講而山林之利将非我有也于是乎講求樹藝數年前餘至坎爾喀搭問于印度掌山林之官緬甸硬木商務何如答曰緬甸硬木之興必待暹羅硬木林之敗方今暹羅硬木漸漸損壞再閱十年當無複存者既至其時餘等可以獨擅其利矣今雖竭力與争而尚不足以敵之迨其澤竭魚盡之日彼之憂而我之利也其時适有暹國親王與餘同在坎爾喀搭餘引該印官與之相見該印官即以其所告餘者告之暹親王聞之遄返故國決意整頓以圖補救一千八百九十五年暹羅國家借材于印度植務局該局遣司勒哀特往應之司君辦理植務遊刃有餘暹羅國家悉以梗木林事聽其指揮并予以監督之任于是暹産硬木木商視之與緬産等購者不複于緬産暹産之中有所區别英國向用緬産不惜價值略昂而現漸為暹産所奪法國國家亦喜用暹産并派人往暹就地購辦因之出口之數年增一年千八百九十三年出口二萬四千五百噸九十四年三萬七千噸九千五年六萬二千噸三載之中而所增逾倍可謂盛矣今暹羅工不足用大都因自林運木至河需工甚巨也林距水道愈遠則轉輸愈難所幸者有象力可資暹象勤且敏非徒曳車并能推木為用之廣莫以尚矣 測量工程 英人末克埃息前曾任事于印度測量局受暹人之聘辦理測量事務已十六年暹王以測地為要務于此注意切一甚千八百八十一年末克埃息測量自濱角至摸兒面電線路八十二三兩年畫定江湄界址八十四年批剌克界務定妥而英暹兩國麻來由界務亦詳細測定是年始招生學習測量以末君為之教習就學者約二十人其後暹王量為推廣以太子故宮改作測量學堂學生增至百名左右教習八人中有歐洲人三其五則暹人也有某英人精于測量亦将應聘為測量學堂總教習一千八百八十六年我英取緬甸暹人與法人約于兩國東北邊界守望相助于是暹人測量羅盎潑赉潑盎省以畫清疆界至九十三年法人侵暹前約始廢近于濱角一帶分段繪圖實測以重畿輔之地 法律 愛暹羅者莫不以變法律為當務之急良以暹律流弊孔多聽訟者無所秉式以求公允今暹人亦知法律為立國之本意欲采用西律以救其弊 一千八百九十三年英暹條約之第八條載江湄省英暹兩國人交涉之案由暹王派員會同英官辦理故即于是年設會審署于江湄自開辦案件以來無龃龉扞格之患署中以暹律辦案英領事倘莅署會訊可從其便涉訟之人若以該署所斷為不公準其上控于濱角惟須經領事允許耳 牢獄 昔暹羅苛待獄囚慘無天日諸囚蜷伏之處殆非人類所可居暹王恻然憫之為之改建獄舍布置悉遵西法慕西國令囚學習手藝之善也亦令教囚以攻金攻銀制器洗衣等藝而氣象于是乎一新此特其造端耳而已一變以至于是可謂盛矣 奴隸 今王未即位以前暹羅奴分二類一因戰事被擄為奴其後嗣即仍祖父之舊雖欲自脫而不能一則因負債之故自售其身及其眷屬于債主而為之奴既為奴即永為債主所驅使不得另謀他業然暹羅雖有買奴之習尚勝于阿非利加黑奴舊律向有禁止虐奴之條也及王即位即頒例二條一此後祖父之事不得累及子孫奴生子女皆有自主之權二此後無論被擄負債不得為奴 教養 暹人向以祭司長為師童蒙就學祗口授而無書今則學者必有小學讀本四五種如算學地志等類其教養之費皆國家供之祭司長不得收取束修每歲僅可受禮物一二次而已每年年終暹政府派員查視各學以稽其教授學習之勤惰具報政府 先王設一學堂于宮苑以教宗室及貴爵子弟延美國博士麥克法來恩為之教習今王初即位另建一學堂于宮外命名曰蘇南達拉雅今已改為女學校有英國女士暨出洋女學生數人主講席此外又有學堂一所以教世家子弟延品學兼優之毛蘭脫君為總教習 一千八百九十六年正月我英與法人約不許侵犯暹地亦不容他國侵犯之暹羅賴此東西二鄰之力實非淺鮮此約若能永守弗失則暹羅之内治固而商務盛矣比利時商務之興根于國無外患易暹羅而為東方比利時餘蓋有厚望焉暹政府有比員一員向在比政府供職而為暹廷所用已五年于茲矣暹王信任之倚之如左右手王此次出遊命執政諸大臣攝政比員與焉夫治人治法二者本相需而行法生于人有治人不患無治法人能用法有治法尤貴有治人暹羅有今王暹國之福暹民之幸也 論西伯利亞水利 日人阙名附 黑龍江者俄國之險要而西伯利亞通運之路也西伯利亞之殖民專賴黑龍江烏蘇裡江及耶亞河以為通商之路然此等河道每歲涸竭又黑龍江下流冰消甚遲來往之船有數月不能行是為可憾耳又如悉爾格河烏蘇裡河及黑龍江上流水淺頗難行舟且黑龍江口亦水淺不能進巨舶故不得不謀浚河底自千八百八十六年以來特将該江所行船舶抽稅以充疏浚之赀其稅銀每歲約一萬二千羅蔔以從前經營之觀之是等稅銀未足經營完善唯先探江底危岩怪石而除去之耳然東方大局日急河路之開通益不容緩故西伯利亞鐵路委員稽查具狀于千八百九十三年七月三十日得支出七萬羅蔔委工部大臣踏勘自木古爾福士蓋至哈巴爾弗思若約一千七百九十維而士得維而士得當中國二裡細查行船之便否自貝加爾湖上米爾士維亞至黑龍江上遊鐵路及自維而拉而士得古港至哈巴爾弗思若悉查之所查有二要事一鐵路工竣之日輪船來往黑龍江以接西伯利亞鐵路其利害若何一轉運貝加爾鐵路工程所需材料利便與否于是工部采此議以千八百九十四年派踏勘委員于黑龍江舉工程師伯爾士多爾維士為之長假以二年成其事并屬稽查應用之工程及監督之法雲 千八百九十四年前黑龍江水道已經黑龍輪船公司及采金公司立意經營政府亦嘗助其經營以成其事至二十有餘年亦未嘗緻意于改易航路之事唯株守舊态襲用古形之小輪船故其運赀亦貴然當軸者亦漸知其當改新也乃謀于其地之富人更興黑龍輪船貿易公司給保護使營悉爾格河烏蘇裡河且定黑龍江船往來之期于千八百九十四年開辦目下往來諸河者計有輪船五十五隻小船七十三隻而所載貨物有九十三萬二千普得一普得當日本四貫三百六十一目六分溯千八百八十六年往來輪船隻有三十七隻搭載貨物隻有四十八萬普得兩者比較其進步已不少矣且新輪船公司既與舊公司相競于是運赀之價亦減計搭客價約視舊時三分之二運貨價約視舊時三分之一至于文武各官兵士囚徒及移民往來所收之費不過舊時三分之一雲 初舊公司之立政府曾與訂約國家歲撥常款保其利息而國家征發兵勇皆由該公司輸送至是約期已滿而新公司适立舊公司抗議雲約既滿國家保息之銀既不支給則運送兵勇之事亦當改章頗費商量于是新公司初立而續設西伯利亞鐵路之議尚未全定故政府與該公司訂約每月開行三次然未足以應今日之用也黑龍江等處興旺之速實出意外他日西伯利亞鐵路西部線與黑龍中部地方既已連絡而黑龍江之船隻如來往次數不多則于沿道商務甚為阻礙為政府者不可不留意也今來往此江之船雖頗增而其所經行之地方亦益廣故猶見其不足計現時船數僅足敷搬運西伯利亞鐵路材料之用至于搭客運兵裝載貨物則已日不暇給此間之損耗已不少矣是因鐵路工事之進步而阻黑龍地方之興利也為今之計宜兩途并進鐵路事務局另設輪船于黑龍江為運鐵路材料之用待鐵路既成之後其船轉賣諸陸軍省亦可或供黑龍江畔所設海關之用亦可而公司之船專為搭客運貨之需以增此地之繁盛此上策也近來松花江船道既通大能助黑龍江之航運使益擴張矣俄國船舶通行松花江之利權基于愛珲條約第一條而确定于聖彼得堡條約第十八條也至其行船章程中國政府向皆托言商議未定懸宕不理夫俄船來往松花江之關系誰不知之松花江為俄國制造物品之銷路誰不知之又為西伯利亞鐵路貨物集散之地誰不知之然昨年俄國駐京公使以好語斡旋而中國政府遂許其航行該江得以自由矣于是乎俄商得溯該江抵三姓伯都納等之地買家畜谷類及其它貨物矣 東部西伯利亞通行内地之小輪船其利便已如此矣若開其沿海諸港直航海外則其利更大也即義勇艦隊一節可必證之初黑龍江商民欲入俄購貨物須二三月始達自義勇艦隊既開則五十日或七十日即抵彼地矣又向者由莫斯科運載貨物經西伯利亞達烏港須一年或二年今則兩月即能達矣故黑龍江地方之人民向因轉運不便不能不購外國貴價之物今則來往既易可以購俄國賤價之物其得利已不少矣義勇艦隊既開大有裨于烏蘇裡移民之事薩哈連島殖民可以增加烏港可益繁盛而此各處地方之務亦益鞏固其利誠大矣 義勇艦隊既開雖甚為利便黑龍地方亦因此逐年繁盛然其措置則猶有未盡善者數端焉一曰運赀過貴也二曰每月開行無定期也三曰輪船速率甚小也四曰裝載貨物辦法條規不明未有與黑龍江輪船公司交送貨物之成約也五曰除烏港之外未有分局于黑龍沿途之要地也是等皆該艦隊所未為盡善也然當軸亦頗知此弊有革新之意于千八百九十四年增加航海次數為一年十二次昨年又改為十六次又折減其運赀十之一又增加烏港分局常年經費設置分局于尼古拉弗思苦哈巴爾弗思苦不拉哥士正思苦等地可謂力謀改善矣然更有數事當辦者一曰使黑龍地方官與該艦隊悉心經營務使阿的士與黑龍兩處商務逐漸發達也二曰節縮該艦隊春期休航待烏蘇裡鐵路屆哈巴爾弗思苦開每月一次定期航海也三曰使該艦隊與黑龍江輪船公司氣脈相通以聯絡商務也四曰造輕便之巡洋船自大洋黑龍江以通航尼古拉弗思苦及哈巴爾弗思若之間使軍事商務兩得其利也五曰自烏港至阿可子思苦及至哈唔薩喀等處向之每年開行二次者今宜增其次數使此等荒蕪遠隔之地可以日即繁榮也 黑龍地方商辦之航海公司以西伯利約弗公司為翹楚該公司海外航路往來于朝鮮日本中國諸港者八次于鞑靼海峽者七次于烏港及彼得帝灣内諸港者百次以上前年哈比爾阿弗亦嘗僦該公司船航海二次矣諸公司之勤其事固無所間然也且西伯利鐵路既設其氣象既異于昔則該公司之業亦當更加擴充惟政府與該公司所定之約運赀過貴則于該地方之利益兩不兼容者也要之西伯利亞鐵路工事人以為僅于陸路大有關系不知東方航海業亦因此而繁盛也此俄人擴張航運設置商港于日本海等處所以急不容緩也義勇艦隊之辦法雖有可觀而未可徒藉此一道也且現在船數亦未能與他國争衡故為俄人者宜速俟西伯利亞鐵路竣工之後不獨留意于陸上而必須争雄于海上也至于設置商港之事前年既經讨尋稽查則其實見施行當不久矣 俄人國勢酷類強秦論 陳熾 天道善變者也地道不變者也人道應變者也乃有地隔數萬裡時閱數千年人分數十種而運會所值形勢所成一東一西若合符節者何哉豈天道亦窮于變乎始而終終而複始者天運也盛而衰衰而複盛者地運也合而分分而複合者國運也然則天也地也人也亦運而已矣中國之與歐洲各國交涉也自俄羅斯始而先有南懷仁利瑪窦等挾儀器東來以天算見重中國道光之季五口通商各國出利堅船以兵威相脅當日之智士即知泰西各國不足為患為害中國者獨俄羅斯至以俄比戰國之秦中外明哲無異辭者通商六十年來與中國為難者英法日本而已德美俄奧無聞焉幾疑昔日之言不驗矣然英法為難者因越緬壤土毘連也日本則同洲鄰敵之國也德美奧義無相連之屬地自商務教案外他無所争惟俄人接壤比鄰自黑龍江以迄西藏長至三萬餘裡而敦盤玉帛從未以細故失和豈俄人之情敦信義笃邦交果異于歐洲諸國哉黑海之戰英法諸國助土攻俄後乃限禁俄船不許出君士但丁海峽銳氣既挫蓄養需時西顧方勞東封遂緩猶之五國擯秦之舉秦兵不敢出函谷關者十五年也此其類秦者一也西向不得志始決計改道而東然中亞細亞諸部落皆土耳其之屬國勁悍好鬥騎隊尤所擅長後顧增憂豈遑遠土倚英援不能滅土惟有漸翦其羽翼以自固其藩籬得寸則俄之寸也得尺則俄之尺也得其地不足以富得其人則足以強此俄所以西扼波斯南侵阿富汗東抵中國新疆盡收敖睪基發諸回部以掃除東道猶之秦人閉關謝客滅國五十遂霸西戎且取蜀以為外府也此其類秦者二也秦并六國之時大勢既成滅國奪地惟利是視無理可言故各國斥以虎狼詈以無道而當其始固卑禮厚币甘言以事人者也以東帝奉齊以兄弟約楚交歡趙魏結好韓燕俄人歐亞聯交措詞各極其微妙使歐亞各國之君相陰入玄中此其類秦者三也秦地北鄰胡貉西界戎南連庸蜀皆有沙漠山谷之阻東面以争中原如虎負嵎莫敢撄其鋒者俄地背負北海雄據兩洲南向以臨天下攻人則易人之攻之也則難此其類秦者四也秦自孝公以來繼體之君皆陰狠沈鸷祖孫父子一德一心休兵息民坐緻強大不與山東諸國争王争霸以自竭其力自弊其财俄自大彼得至今家法相傳堅忍如一兼弱攻昧取亂侮亡見利則趨見害則避外如遲緩内實堅完此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