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 文教部五 字學

關燈
是也切韻者以二十六字為母而調以長五音短五音及五韻于是有順切者有倒切者有兩字切三字切四字切五字切六七字切者亦分喉舌唇齒鼻及輕重上下内外等音而百千萬億之音盡乎此百千萬億之字盡乎此矣 日本高文典冊悉遵用中國文字亦如高麗暹羅安南琉球等國之用中國文字者然至其本國文字則以五十字為母五字為一行分為十行其一即華音所謂加溪可級确其二即華音所謂灑西所卷索其三即華音所謂打地多的度餘七行第一字為揩他那哈麻拉瓦其下四字皆可照音類推然其中有變音者有不變音者有已變而可再變者此非按圖索之不能詳盡隻可約舉大概以例其餘矣然如華音之三十六字母所謂岡該幹歌等十二字及張岡康光等三十六字要皆繪圖始明即 國書之五十二字母十二韻母西字之二十六字母及長短五音五韻日本之五十字母及有變音無變音等字均須詳繪圖說始可類推非寥寥數言所能詳盡茲特陳切韻之要以見五大洲各國字體雖殊而所用反切之法則大同小異學者果按母求音就音切韻參互考訂神而明之則雖五大洲各國方言聲氣各有不同要不妨審音辨母諧聲等韻玩索而得之因述其略如此 中西字學問答 或曰昔人雲用夏變夷未聞變于夷者不圖今日之變于夷也予曰中國而不與泰西通商則已中國而欲與泰西通商非變法自強不可正慮其不急變不變又何患乎變客曰子所言者殆即郵政開礦鐵路數大端亦知西文将暢行于中國乎予曰子何所見而雲然也客曰近來通商各埠以及内地或設中西書塾或稱育材館或号儲才院鮮不以識西字為急務豈非西國文字一變而将與中國文字通行不悖乎予曰客喜言西國字亦能知其梗概否客曰歐洲通用臘丁文字即古羅馬國字也但其字音言語亦複不同所用字母雖僅二十有六而天下萬事萬物皆賴此以書之其字相并而成變化無盡用之之法以字調音定音成言積言成句或兩三字而調一音或五六音而成一言間有并之七八字以及十餘字者字分正草二體而正草之中又有大小之分其變态不讓中國之正草隸篆也予曰客誤矣中西書塾之設所以通方言明字義也不通方言無以達與國之情不明字義無以識翻繹之誤子乃謂西字可中國并謂西字之正草足與中國之正草隸篆相颉颃亦知中國字學之變化正有不可以一言盡者客請聞其說言次适有軒渠而入者則友人畢君修方也畢君為陽湖名下士博通籍書法尤出入晉唐遊迹所經求書者幾有紙貴洛陽之喻近以旅居滬北時相過從予以客語告并請竟其說畢君曰仆不敏從事于六法有年中國有二十三體厘為五十六種見于韋續序言者茲不贅及若史作大篆兼作籀文而文已稍變李斯增損大篆異同文變而為小篆王次仲作八分變乎古形者也程邈造隸書字皆真正變乎八分者也史遊急就章變而為解散隸體劉德升造行書複變而與正書相間流行迨張伯英草書出用以資赴急之需而其變遂極凡此諸家書苑菁萃一書載之極詳論之極當客亦取而讀之乎客又曰西人習字雖亦有優劣之分要不若中國之片紙隻字珍若球圖竊謂時事維艱尚武功而不尚文德三寸毛錐即使絕迹飛行亦複何裨于用畢君曰是不然右軍之言曰紙者陣也筆者刀鞘也墨者兵甲也水硯者城池也本領者将軍也心意者副将也結構者謀策也出入者号令也屈折者殺戮也學書須凝神研慮預想字形大小筋相連亦猶臨陣者必先審地勢何處可以藏鋒何處可以整隊何處可以橫沖一氣呵成庶首尾可以策應昔锺元常之臨池也每作一波常三過折每作一點常隐鋒而為之每作一橫畫如列陣之排雲每作一戈如百鈞之弩發每作一努如危鋒之墜石屈折如鋼鈎每作一放縱似驚蛇之透水如龍之蜿蜒語雲筆陣同于兵陣斯言真不謬也雖然兵無常陣字無常體靈變要恃乎一心中國字學之變化如此中國固未嘗不變者惜迩來變通成法仍小變而非大變貌變而非真變外變而非内變斯固不得不為謀國者一籌其所以變之之道也 沈氏音書序 國惡乎強民智斯國強矣民惡乎智盡天下人而讀書識字而斯民智矣德美二國其民百人中識字者殆九十六七人歐西諸國稱是日本百人中識字者亦八十餘人中國以文明号于五洲而百人中識字者不及二十餘人雖學校未昌亦何遽懸絕如是乎吾鄉黃君公度之言曰語言與文字離則通文者少語言與文字合則通文者多中國文字多有一字而兼數音則審音也難有一音而具數字則擇字也難有一字而數十撇畫則識字也又難日本國志三十三嗚呼華民識字之希毋亦以此乎或曰天下之事理二一曰質二曰文文者美觀而不适用質者适用而不美觀中國文字畸于形宜于通人博士箋注詞章文家言也外國文字畸于聲宜于婦人孺子日用飲食質家言也二端對待不能相非不能相勝天之道也抑今之文字沿自數十年以前未嘗一變篆文楷草寫法小異不得謂文字之變而今之語言則自數十年以來不啻萬百千變而不可以數計以多變者與不變者相遇此文言相離之所由起也古者婦女謠詠編為詩章士大夫問答着為詞令後人皆以為極文字之美而不知皆當時之語言也烏在其相離也孔子在楚翻十二經見莊子徐無鬼篇詩春秋論語孝經齊儒魯儒各以其音讀之亦如英法俄德各以其土音翻切西經又烏在其相離也後之人棄今言不屑用一宗于古故文章爾雅訓詞深厚為五洲之冠然颛門之士或乃窮老盡氣不能通小學而山海僻壤百室之族知書者往往而絕也是以中國文字能達于上不能逮于下文言相離之為害起于秦漢以後去古愈遠久離愈遠學文愈難非自古而即然也西人既有希臘拉丁之字可以稽古以待上才複有英法德各國方音可以通今以逮下學使徒用希臘古字而不濟以今之方音則西人文言之相離必與吾同而識字讀書者之多亦未必有以加于中國也稽古今之所由變識離合之所由興審中外之異知強弱之原于是通人志士汲汲焉以諧聲增文為世界一大事吾所聞者有劉繼莊氏有龔自珍氏頗有所述造然世無傳焉吾師南海劉長素先生以小兒初學語之聲為天下所同取其十六音以為[母](毋)自發凡例屬其女公子編篡之餘未獲聞也而朋輩之中湘鄉曾君重伯錢塘汪君穰卿皆有志于是業鹹未成去歲從萬國公報中獲見門盧戆章所自述凡數千言又從達縣吳君鐵樵見蔡毅若之快字凡四十六母二十六韻一母一韻相屬成字聲分方向畫别粗細西國報館用以記聽議院之言者即此物也 餘于萬國文字一無所識音韻之學未嘗問塗瞢然無以測諸君之所長也然竊竊自喜此後吾中土文字于文質兩統可不偏廢文與言合而讀書識字之智民可以日多矣沈學吳人也無字邃于西文究于名理十九年而著書五年而書成名曰盛世音元其自言也曰以十八字母可切天下音欲學其技半日可通其簡易在五大部洲一切文字之上謂盧君之法泥于古不如已也餘告以蔡君法則謂畫分粗細不适于用法未密亦不如已也餘于盧君書未得見蔡沈二家則其法同皆出于西人或沈君更神而明之有所蜀犬得欤然吾之寡學終無以測諸君之短長也沈君以年少覃心絕藝思以所學易天下常以西人安息日在海上之一林春茶樓挾技以待來者而授焉其亦有古人強聒不舍之意乎沈君屬以書入報中其書文筆未盡雅馴質家之言固如是不能備求也至其言論多有透辟銳達為前人所未言者嗚呼不可謂非才士也已以先原序登其書與法俟諸别簡世之君子或願聞諸 盛世元音原序 今日議時事者非周禮複古即西學更新所說如異所志則一莫不以變通為懷如官方兵法農政商務制造開礦學校餘則以變通文字為最先文字者智器也載古今言語心思者也文字之難易智愚強弱之所由分也上古結繩之世文風未啟黃帝垂裳制形象數器物以便民生蒼颉制六書以代結繩文物漸昌明矣文篆隸字體代變曆數千年幾盡失制字精英大都删繁就簡畏難趨便然亦人性使然事理必至 大清 列聖禦世風氣大開萃萬國之冠裳通五洲之輪艦極從古未有之世界啟從古未有之變局中外相形中國不啻羲皇上人最绌者文字一學太西切音中國象形故也自蒼颉造字至今四千五百餘年分字部之法有三一事類一音韻一筆畫字部多至五百四十四至少亦二百一十四共計字體四萬九百餘字士人常用者惟四五千字非誠讀十三經不得聰明非十餘年工夫不可人生可用者有幾次十年因是讀書者少融洽今古橫覽中外者更少既文事淩夷外患動當此痛巨創深之際莫不欲自強為計竊謂自強陳有三一歐洲列國之強羅馬失道歐洲散為列國列國所以強有羅馬之切音字也人易于讀書則易于明理理明利獘分晰上下同心講求富強二美洲之強其所以強由歐人遷居其地大都讀書種子今格緻富強與歐洲并駕齊驅者亦切音字為之切音字易達彼此衷曲上下無隔膜三俄國日本之強俄皇彼得幼肄習歐洲一切富強事銘之心筆之書身登大寶新政隆然今天下畏之日本通商二十載奮然興者勇于師也上下莫不以呂方美新為志今天下敬之二國之自強其勢由上藉本國切音字翻繹太西富強書令民誦讀者也三者莫不以切音字為富強之源中國人民居天下三分之一人民既衆宜識字之法更便不然多多者皆蠢蠢之輩雖具耳目如無見聞統計華人數百兆每年生死相比百人多一人一年增三四百萬十年增三四千萬即多兩省之人不速為計何以教養變通文字則學校易廣人才崛起有曰切音易于寫讀者理也獨象形目治切音耳治目治無耳治之廣遠耳治無目治之恒久利害相抵也餘曰象形恒久豈以其象耶字形代變意會者多欲真恒久非圖畫不可字非圖畫字各有音漢文以邊旁為訓诂者若幹部與格緻大相剌謬不足為義考字義之源隻三詳文學性理篇既字義三源安知不可用法成之詳書法篇字音有六千二百八十不同單音詳反切篇是更要于字義何止千倍西字不作字義隻以字義連句讀通行天下足證字音勝字義字義難載字音漢文音随地而變義不少變字音盡載字義觀西字彙可證是切音字不獨廣遠兼能恒久 或曰然則假彼國之切音字切中國之音可否餘考中國之方音最多最亂歐洲方音不大遠殊尚不能合切各成字母英文不切法音法文不切俄德丹音其字母亦不能相通歐人每議合數國音使之同文卒至今日無成其筆畫亦并不省捷數十字母有并兩三字為一母者三仄四聲茫然聲音不及筆畫又便轉不如用象形字雖寫讀較難而意義尚易判别也中國音同義異之字頗多用其切音字理所不可或謂為富強計不在另創新字一切效法泰西用洋文者洋文漢文者漢文可也餘謂欲深通格緻力求富強非兼通漢文洋文不可盡驅國人學洋文勢所不能必賴出洋之徒譯其書翻其語注以漢文授子弟然漢文不能注西字音者甚多且快慢脫節輕重失序在在皆是漢文一字各随方音而異欲其惠于後學得乎是生為華人欲兼數國之文須白尚在塾中欲其精一藝得乎餘恐中國風氣一變勞逸之心生利獘之見明以洋文較漢文寫讀之易利用之大不百年讀漢文者無矣國中有一變更将棄如敝屣如此則富強未得中國之方音滅矣中國之文字廢矣上以埃及巴西為鑒下以印度日本為鑒千古之精英盡失良可歎也然則漢文處今日有不得不變之勢又有不能遽變之情為之奈何天下無不可考之理無不能為之事餘闡詳體用得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