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部目錄

關燈
卷一文教部一學術 辨志張爾歧 民貴餘廷燦 養源篇宗稷辰 與曾子植書劉蓉 緻劉孟容書曾國藩 答劉孟容書曾國藩 答劉孟容書羅澤南 答友人論異教書李元度 國史儒林傳序阮元 正學論一程芳 正學論二程芳 正學論三程芳 讀書簡要說序彭士望 日知錄跋張杓 讀日知錄程芳 原才曾國藩 聖哲畫像記曾國藩 船山遺書目錄序鄧顯鶴 複賀耦庚中丞書曾國藩 書學案小識後曾國藩 勸學篇示直隸士子曾國藩 立言顧炎武 雜言(日知錄)顧炎武 與左逸民書魯一同 與左君第二書魯一同 與蔣瀛海書羅澤南 勸誡淺言四則曾國藩 澹泊明志論保泰符(肖嵒) 變化氣質論示弟 答張一衡書魏禮 書立命說辯後羅有高 功行錄序陸隴其 上李伯相言出洋工課書馬建忠 除不學之害(中國除害議二)徐勤 性理沈學 西學書目表序例 論實學何樹齡 西學書目表後序 中國學術辨 論讀書 學貴實用論保笑嵒 實學辨 勸學篇書後 書明夷待訪錄後 論中西文字辭語之異 續論中西文字 卷二文教部二經義 中庸論張爾岐 準孟上汪缙 準孟中汪缙 準孟下汪缙 論語說李度 說經(日知錄)顧炎武 中庸餘論李光地 玩易閣記劉蓉 詩序彙說序爵學禮 孟子要略序跋曾國潘 新定魯論語題辭锺文烝 今文孝經十八章為定本說艾承禧 六朝經師宗派并所著經注經說考姚文 大學言絜矩之道有合于萬國公法論 為臣不易說 讀孟子天時章講義 驅民論 孟子霸者章書後 孟子盡信章書後 孟子仁義富強辨 讀易坤卦解義 卷三文教部三史學 雜論史事(菰中随筆)顧炎武 論黃帝 汲黯論黃永年 範仲淹論黃永年 韓琦論 與郭筠仙中丞論通志體例書李元度 拟彙刊宋人及國朝人補曆代史表志序姚文 答東洋近出古書問姚文棟 瀛環志自序徐繼畬 日本國志凡例(甲申九月)姚文棟 皇朝通典(四庫全書提要) 皇朝文獻通考(四庫全書提要) 史學阙名 讀史記叢論 秦始皇焚書論 張耳陳餘論 淮陰将兵論 讀三國志 諸葛孔明論 中興四将論 論韓範籌邊三策 秦桧論 明嘉靖改制論 讀通鑒叢論 讀史叢論 史學源流考 卷四文教部四諸子 繩荀上汪缙 繩荀中 繩荀下 論中國學者将尚子書 釋老論 昭墨篇 述墨子為算法所出 黜韓篇 卷五文教部五字學 字學說 古今字學源流考 字學切韻異同考 中西字學問答 沈氏音書序 盛世元音原序 體用 字譜 文學 反切 書法 蒙古聲類表序 滿漢字音論 遼金元三史國語解(四庫全書提要) 拟上今方言表 卷六文教部六譯着 拟設翻譯書院議馬建忠 論譯書 翻譯泰西有用書籍議高鳳謙 繹書篇孫學修 論著書 著書益世論 卷七文教部七禮樂 天地合祭辨秦蕙田 郊祀分合議顧棟高 祭地祭社不同論秦蕙田 北郊配位議徐幹學 地壇配位徐幹學 請立雩壇疏徐以升 請舉秋報大典疏(乾隆十八年)龔學海 城隍考秦蕙田 考祀典正禮俗疏陶正靖 請酌定先師祀典疏王士祯 停止封禅等議張玉書 昭代樂章恭紀張玉書 論鐘律疏(乾隆六年)張照 論樂律及權量疏(乾隆六年)張照 論樂陸世儀 國朝谥法考自序王士祯 鹵簿名物記陸耀 曆朝郊祀分合考姚文 遵議大禮疏(道光三十年)曾國藩 謹獻升祔大禮議張佩綸 遵旨複議升祔典禮疏李鴻章 遵旨妥議疏(附片)寶廷 遵旨謹陳管見疏(附片)張之洞 奏定文廟祀典記俞樾 複禮上篇淩廷堪 複禮中篇淩廷堪 請修禮書疏(康熙二十六年)陳紫芝 請厘定制度疏胡煦 冠禮考誤五則王懋竑 昏禮考誤五則王懋竑 複曾相國書劉蓉 複劉中丞蓉書曾國藩 唐宋卿大夫廟制考汪師韓 品官家祭之禮(會典) 家廟祭享禮略李光地 祔廟說邵長蘅 論祔祭孔繼汾 論昭穆孔繼汾 古今五服考異序汪 禮部頒喪服之制(大清會典) 父在不降母服說毛奇齡 承重孫說王應奎 庶孫不為生祖母承重說柴紹炳 繼母改嫁無服說邵長蘅 再醮不得為繼妻議曹續祖 祖父母在妻喪用杖議徐幹學 婦為舅姑服說華學泉 父妾無子服制義劉榛 妾服說陳祖範 答王山史書顧炎武 師服議萬斯同 師制服議杭世駿 父在為母斬衰三年說張錫恭 為人後者為所生服議上沈垚 為人後者為所生服議下 為人後者為本生祖父母服辨(可久處齋文鈔) 為人後者為本生祖父母服議 獨子兼承兩祧孫為祖父母服議 獨子兼祧兩房服制論王人定 論獨子兼祧之服俞樾 論為衆子婦之服俞樾 古人喪服之學(日知錄)顧炎武 丁憂交代(日知錄)顧炎武 期功喪去官(日知錄)顧炎武 武官丁憂(附論居喪宴飲日知錄)顧炎武 論吊喪毛齡 謝孝說 親喪不葬徐幹學 停喪不葬朱轼 停喪(日知錄) 火葬(日知錄)顧炎武 請禁停喪禀舒化民 墳茔禁步應遵定制疏駱秉章 丁憂定制片吳元炳 請嚴禁火葬積習疏錢廉 女教經傳通纂序任啟運 答昏禮問劉榛 答蔣信夫論喪娶書袁枚 三月廟見解吳定 與張鐵甫論昏禮書張士元 霍勒霍屯氏守義論李惺 歸葬于女氏之黨議 書應觀察所記張貞女事後俞樾 聚民論 宗法論一紀大奎 宗法論二紀大奎 宗法論三紀大奎 宗法論四紀大奎 宗法論五紀大奎 為人後者後大宗說吳定 複宗法議湯桂芬 卷八文教部八學校 古學校考程芳 教冑子論 重學校侯方域 正學論四程芳 會籌整頓鹹安宮官學章程疏(光緒八年)昌 請國學增設舉監疏(光緒十一年六月)王先謙 續陳苗民改裝暨整頓義學情形片(光緒九年)林肇元 口外七廳取進學額請援案辦理疏(光緒十年或作口外考取進學額請援案辦理疏)奎斌呂鳳岐 新設縣治請立學校疏(光緒十年)慶裕 學校論 興學校論 廣學校議 論學校為立國之本 論宜去學校積弊以興人材 中國州縣宜廣設中西學堂論 中國言語不同宜設同音書塾議 仿設師範學堂議 論宜效西法設立藝學 請推廣學校折李端棻 議覆李侍郎推廣學校折總理衙門 學校餘論 論新學部亟宜設立李提摩太 卷九文教部九書院 書院議袁枚 征滇士入書院敕(雲南通志) 再請改建南闱疏李發甲 改建船山書院片(光緒十一年)彭玉麟 請變通書院章程折胡聘之 議覆開辦京師大學堂折管理官書局大臣 議覆整頓各省書院折 陝西創設格緻實學書院折(附片) 議覆皖撫籌添學堂折總理衙門 拟設天津中西學堂章程禀盛宣懷 江南儲材學堂章程(附合同式) 湖南時務學堂公啟 湖南時務學堂學約十章 卷十文教部十藏書 蘇省設局刊書疏 覆奏設立官書局折 開辦官書局奏折孫家鼐 論英國倫敦博物院書樓 廣書籍以惠士林論 論中國宜廣設藏書院 論泰西書院藏書之盛 卷十一文教部十一義學 推廣中西義學說韓文舉 論義塾宜嚴定塾規 拟各城鄉宜添設義塾論 論富人宜創設中西義塾 論義塾得失 西學宜增義塾論 拟改義塾為時務學堂說 卷十二文教部十二女學 論女學 婦學三則章學誠 論女學堂 論中國欲人人識字必先以婦女識字為始并推言婦女不讀書之害(或作論婦女不讀書之害) 論中國宜設立女學校 中國宜廣建女塾議 中國宜廣建女塾議 中國宜以切音字振興女塾說 拟勸金陵都人士創開女學堂啟 論母教關系于一生 卷十三文教部十三師友 師說夏之蓉 取友論 與友人論師書錢大昕 座師門生辨康乃心 歐陽生文集序曾國藩 友說姚文棟 十三間樓校書記張文虎 遊說張海珊 南遊記(節錄)孫嘉淦 重儒官議馮桂芬 戒谕學官李棠階 江甯府學記曾國藩 勸置學田說張之洞 論古今師道之異孫多士 論端士習以崇師道為先孫诜 卷十四文教部十四教法 論幼學 童蒙藝塾說韓文舉 治始于鄉說韓文舉 鄉學篇孫學修 除無教之害(中國除害議四)徐勤 萬木草堂小學學記 六朝論 戒子孫李光地 僮仆日知錄顧炎武 訓子瑣言牛作麟 送弟之江序(松陵文錄)莊慶椿 筆記十二則曾國藩 卷十五文教部十五報 論報有益于國事 日報論 論日報之益 開設報議 論通民情莫善于日報 論日報大有關于商務 論中國宜官設日報 擴充報務議 論都中創行公報事 新聞紙論 算學報(四則)黃慶澄 卷十六地輿部一地球事勢通論 論南洋事宜書藍鼎元 台灣始末偶紀(附靖海侯施琅傳)魯之裕 論今南洋各島國吳曾英 五印度形勢(遊曆刍言)黃楙材 騰越邊徼黃楙林 西域形勝 蒙古源流(四庫全書提要) 地球大勢公論總序徐勤 總論亞洲徐勤 中國盛衰關于地球全局徐勤 地運趨于亞東論劉桢麟 歐亞氣運轉機論張壽波 論地球全局動力阙名(附) 論歐洲政治(英人)阙名(附) 論歐洲現情(日人)阙名(附) 論丙申年列國情形(日人)阙名(附) 日本安政以來大事略述阙名 論日本宜變更國政(日人)阙名(附) 論日本自強之故徐勤 觀日本情形記(美人)撲爾打(附) 論英國海外政策(俄人)阙名(附) 論德國外交(日人)阙名(附) 論德國海軍及殖民政策(日人)阙名(附) 暹羅考(英人)浮乃(附) 論西伯利亞水利(日人)阙名(附) 俄人國勢酷類強秦論陳熾 論俄國不能混一亞東徐勤 俄國外政策史(俄人)斯哥利哥布斯奚(附) 論俄國日強 論俄法同盟實情(美人)瘀斯地是(附) 論歐洲各國不宜助突厥(英人)阙名(附) 英國下議院議論土亂及英國應如何辦法 土耳其論(日人)碌堂(附) 波蘭滅亡記阙人 過波蘭記(日人)阙名(附) 巴西風土記(日人)阙名(附) 朝鮮敝政論(英婦)德人比拾(附) 歐洲六大國紀聞 論法越與英緬大勢 卷十七地輿部二各國志 中亞細亞地圖考 論亞細亞各國 歐洲各國開辟非洲考 奧大裡亞諸埠考 越南國紀略 日本國緣起 日本疆域考 日本地勢軍實考 英國緣起 論日本新得島嶼 論印度興衰并英人治理之始 規印度以制英論 法國緣起 論法拓屬地情形 德國緣起 俄國緣起 俄國疆域考 俄羅斯疆域考 紀俄國得地之廣 奧土國緣起 意大利國緣起 日斯巴尼亞國緣起 瑞國緣起 比利時國緣起 土國緣起 荷蘭國緣起 美國緣起 美利堅國考略 論火奴魯魯島國歸入美利堅版圖事 卷十八地輿部三地利 讀史方輿紀要序顧祖禹 論江南 論山東 論山西 論河南 河南關塞形勢說(豫乘識小錄)朱雲錦 汴洛二都說(豫乘識小錄) 汴城建置說(豫乘識小錄)朱雲錦 洛陽險要說(豫乘識小錄)朱雲錦 論湖廣 荊州論儲大文 襄陽谕儲大文 長城顧炎武 請總督移駐州疏(河南通志)王士俊 論輿地之學(十七史商榷)王鳴盛 地圖說(豫乘識小錄)朱雲錦 與曾節帥論東南戰守情形羅澤南 長江津要十三則(長江圖說)馬征麟 繪地圖議馮桂芬 附繪地圖法 論貴州境插花情形啟胡林翼 奉省邊務南北路均應添設地方官以資治理疏(光緒三年)崇厚 昌圖廳拟請升為府治添設廳縣教佐各官疏(光緒三年)崇厚 綜論各省形勢 論長江下遊形勢 卷十九地輿部四風俗 曆化風俗(日知錄)顧炎武 論滇邊風氣未開 論中西同俗 中西異俗論 北海東京風土考 日本名勝風俗考 日本氣候風俗考 印度國俗考 俄國風土人情述 馬達加司加風土記 卷二十地輿部五水道 陝西水道圖說(會典) 泾渠志論 泾渠志後序王太嶽 甘肅水道圖說(會典) 河南水道圖說(會典) 賈魯河說(豫乘識小錄) 安徽水道圖說(會典) 江西水道圖說(會典) 江西水道考(江西通志) 浙江水道圖說(會典) 福建水道圖說(會典) 湖北水道圖說(會典) 湖南水道圖說(會典) 四川水道圖說(會典) 雲南水道圖說(會典) 西藏水道圖說(會典) 雲南三江水道考張機南 貴州水道圖說(會典) 廣西水道圖說(會典) 廣東水道圖說(會典) 盛京圖說(會典) 奉天府圖說(會典) 吉林水道圖說(會典) 黑龍江圖說(會典) 西甯青海圖說(會典) 伊水道圖說(會典) 江蘇水道圖說(會典) 富良江源流考(甲申閏五月作)範本禮 金沙江源流考(西徼水道)黃楙材 鴉龍江源流考黃楙材 瀾滄江源流考黃楙材 潞江源流考 槟榔江考黃楙材 禹貢黑水考 恒河考上黃楙材 恒河考下黃楙材 印度河黃楙材 西域圖說黃楙材 巨文島形勢阙名 拟複淮水故道章程丁顯 導淮捷議 導淮補議丁顯 導淮别議丁顯 直隸水道圖說(會典) 順天府水道圖說(會典) 畿南河渠通論(畿輔通志) 卷二十一地輿部六水利 饬修渠道以備水利檄(乾隆二十年)陳宏謀 中州水利疏(乾隆八年)碩 懷遠水利志(懷遠縣志)李兆洛 重修豫章溝議張九 兩浙水利詳考(浙江通志) 詳陳浙江水利情形疏(雍正三年)黃叔琳 湖北水利論(湖北通志) 籌辦湖北水利疏汪志伊 湖南水利論(湖廣通志) 灌堰水利考(四川通志) 修浚滇省海口六河疏鄂爾太 毗陵水利議邵長蘅 敷奏江南水利疏(雍正五年)鄂爾泰 開泰淮通丹陽河議程京萼 三吳水利贅言錢泳 請廣淮北水利疏(乾隆七年)顧琮 覆奏淮海築圩情形疏(乾隆十六年)高斌 揚州水利論(揚州府志) 敬籌淮揚水患疏(康熙六年)王明德 三吳水利略徐旭旦 奏浚三江水利疏(乾隆二十八年)莊有恭 再陳吳淞江應浚條議張宸 議浚吳淞江書張世友 開白茆議陶貞一 浚白茆記蔣伊 開白茆議王應奎 常熟水利說陶貞一 滬城水利考褚華 嘉寶水利論(節錄)張崇傃 劉河節省銀兩撥挑七浦等河疏林則徐 驗收劉河挑工疏林則徐 驗收蘇松太等處水利疏林則徐 鹽城豐縣二處借項修築河堤疏 西北水利議許承宣 京東水利議陳黃中 敬陳水利救荒疏(乾隆九年)柴潮生 覆黎河帥論北方水利書(山右集)程含章 查勘畿南水利情形疏(雍正三年)朱轼 京東水利情形疏(雍正四年)朱轼 京西水利情形疏朱轼 邦畿水利事宜沈聯芳 開治水田有益國計民生議林則徐 直隸土性宜稻有水皆可成田議林則徐 曆代開治水田成效考林則徐 禁占墾礙水淤地議林則徐 論水利顧炎武 論溝洫陸世儀 與李覺庵論圩田書方苞 複制府議農田水利書晏斯盛 請通查興修水利狀(乾隆元年)陳宏謀 請開溝洫疏(乾隆二十七年)湯世昌 溝洫事宜示(乾隆二十三年)陳宏謀 田制溝洫(水器稻種附)林則徐 畿輔水利推行各省議林則徐 興水利議馮桂芬 勸谕泾陽諸縣士民條約劉蓉 淮北水利說丁顯 兩修都江堰工程紀略序序強望泰 籌防襄河堤工疏林則徐 查勘江漢堤工疏林則徐 遵旨查明據實縷陳疏(光緒四年)彭玉麟 大修廣肇兩屬圍堤工竣繪圖奏明立案疏(光緒十二年)張之洞 修築潮屬韓江圍堤片張之洞 量行溝洫之利陳斌 請減谷價興水利疏(乾隆十二年)趙青藜 井利說王心敬 通查井泉檄陳宏謀 勸民間開溝除潦示(道光二年)賀長齡 請水利責成佐貳疏(乾隆六年)陳宏謀 劄吳翥堂觀察蔣士铨 捐助新安渑池水利銀兩業已開工試辦并拟章程請示禀金福曾 東澱水道清理完竣疏(光緒十一年)李鴻章 卷二十二地輿部七河工 全河備考葉方恒 論賈讓治河奏靳輔 論賈魯治河靳輔 禹貢錐指論河 治河論裘日修 黃河南趨議上鐵制軍劉台鬥 安東改河議(道光六年)張井 河防述言張霭生 治河要論靳輔 治淮黃通海口疏(康熙十三年)慕天顔 查辦豫省泉源河道疏(乾隆三十年)李宏 覆奏黃河治淤情形疏(嘉慶四年)吳璥 勘海口籌全河疏(嘉慶十五年)百齡 論河工與諸大臣書(嘉慶十七年)百齡 治黃治清四條疏百齡 請防要工固湖堤疏(嘉慶十一年)莫瞻菉 籌河工全局利病疏(乾隆二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