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
關燈
小
中
大
一醫者曰:“非服附不效。
”左右駭笑,醫曰:“行年六十三,不服附耶?”餘曰:“此柴胡證也。
”亟取人參和柴胡煎熱,俟呼醫者。
茅君仲一到,亦曰當服柴胡,餘出煎熱者示之。
三日疾退,目尚多澀,食已則困,不喜啖魚肉,時有饋梨者,乃取一顆啖之,覺意快,再啖一顆,醒然。
晚食後亦如之,凡啖梨百五十餘顆,熱證悉平。
《本草》載趙鄂事陳衍,《本草》載張杲醫說十便方,煮梨湯皆雲去熱,不可以為果子藥,忽之。
諸香藥香達氣,藿香達表,乳麝木香走經絡,沈香趨下,皆香氣芳烈。
使諸藥快營衛一切滞氣。
或曰:蜂臘無美味,人以為珍果。
予曰:飲食固取美味,然亦有取其治療者,《本草》:土蜂子去風毒,久服令人悅白,功用甚多。
或雲:蜂虿有毒。
餘曰:蜈蚣、蛇、蠍皆愈風良劑,何獨之蜂疑之。
宣和間築順州,得枸杞宿根,形如獒狀,獻厚陵。
高疏寮四世祖闶初為太學直學。
蜀人雷姓者嘗受《易》于高,每同出入,至一銀鋪,因與其家厚善,鋪家感其意,問曰:“尊官豈無所須。
”雷曰:“無他,欲得公鍛銀鼎,當以白金百笏為謝。
”鋪家駭不敢受,強委之,既畢,鋪家曰:“鼎己相贈,敢問何用?”雷曰:“此鼎日幹水銀五十兩。
”又嘗至一小藥鋪家,往還甚熟,因告以欲得鋪前藥招如何,婦人曰:“尊官畫一新者見贈,便取舊底去。
”雷贈以金,将舊畫去,畫一新者遺之,皆莫知其故。
雷曰:“但看吾人他日享用此不盡。
”隆冬,張其畫于密室,終日溫然。
乃六丁鑽火圖神筆也。
(案:此條大典裂作二條,今改正) 米元章不喜韓馬。
有周百範者,以龍眠二馬換大防《樓公白集》,大防曰:“古有以妾換馬者,以書換馬自攻愧始。
”正似王晉卿欲取東坡海石,錢穆父王仲至謂:“不可許坡,請易以韓幹二散馬。
”晉卿難之,穆父欲兼取。
蔣穎叔欲焚畫碎石。
世上雅事,何時無之,論議紛紛,不及書馬。
兩從不作難也。
然晉卿以韓馬“照夜白”易米芾家顔書,朱巨川告劉泾,又以硯山一石易韓馬。
夫晉卿重于易海石而不靳博顔書,顔書貴矣,元章複以易硯石,又常以韓馬雜它物易劉泾《貞觀禦史内史官奴帖》,數捐韓馬以貿易,好嗜自有異耶。
米氏《畫史》記馬佳本不定為韓,止雲:“唐人妙手,且譏世俗見馬,即命為曹韓筆,宜其不甚愛重也。
” 聖人不知後世有佛教,今看說底話已為佛教設,如“明明德”,足了,又添個“新民”,似又足了,又添個“止于至善。
”聖人教人之意,其遠如此。
佛教隻說一句“明心見性”便了。
果齋先生雲。
《楞嚴經》雲:烏從來黑,鹄從來白。
人天本豎,畜生本橫。
白非洗成,黑非染造。
從八萬劫,無複改移。
郗皇後妒忌,性酷,及終後,化為蟒。
帝為忏罪,今之梁皇忏是也。
符丕時,徐義為慕容永所獲,械埋其足。
義誦《觀音經》至夜中,土開械脫,于重禁之中若有人導之者,遂奔楊期,以為洛陽令。
李主好佛,太祖遣僧為間,号小沙彌,導以奢侈,着幹紅袈裟,李主雲:“佛亦莫不如此。
”小沙彌雲:“陛下不讀《華嚴經》,不知佛富貴。
”此逛敵語也。
庸僧不知出處,拈出作話頭。
韓建治華州,患僧雜犯者衆,欲貸不可,盡治恐傷善類,乃擇有道行者為僧正,訓治之,而非其人反為所憚,久乃悟,判牒雲:“本置僧正,欲要僧正,僧既不正,何用僧正,使僧自正。
”傳者雖笑,以為适中理。
撫州一祠宇,守亟命掀拆,梁木壓殒凡六七人。
池州梁昭明祠,累錢為幡。
守绐語邦人,欲集蟠錢為神請封典。
銅陵丞攝郡幕,
”左右駭笑,醫曰:“行年六十三,不服附耶?”餘曰:“此柴胡證也。
”亟取人參和柴胡煎熱,俟呼醫者。
茅君仲一到,亦曰當服柴胡,餘出煎熱者示之。
三日疾退,目尚多澀,食已則困,不喜啖魚肉,時有饋梨者,乃取一顆啖之,覺意快,再啖一顆,醒然。
晚食後亦如之,凡啖梨百五十餘顆,熱證悉平。
《本草》載趙鄂事陳衍,《本草》載張杲醫說十便方,煮梨湯皆雲去熱,不可以為果子藥,忽之。
諸香藥香達氣,藿香達表,乳麝木香走經絡,沈香趨下,皆香氣芳烈。
使諸藥快營衛一切滞氣。
或曰:蜂臘無美味,人以為珍果。
予曰:飲食固取美味,然亦有取其治療者,《本草》:土蜂子去風毒,久服令人悅白,功用甚多。
或雲:蜂虿有毒。
餘曰:蜈蚣、蛇、蠍皆愈風良劑,何獨之蜂疑之。
宣和間築順州,得枸杞宿根,形如獒狀,獻厚陵。
高疏寮四世祖闶初為太學直學。
蜀人雷姓者嘗受《易》于高,每同出入,至一銀鋪,因與其家厚善,鋪家感其意,問曰:“尊官豈無所須。
”雷曰:“無他,欲得公鍛銀鼎,當以白金百笏為謝。
”鋪家駭不敢受,強委之,既畢,鋪家曰:“鼎己相贈,敢問何用?”雷曰:“此鼎日幹水銀五十兩。
”又嘗至一小藥鋪家,往還甚熟,因告以欲得鋪前藥招如何,婦人曰:“尊官畫一新者見贈,便取舊底去。
”雷贈以金,将舊畫去,畫一新者遺之,皆莫知其故。
雷曰:“但看吾人他日享用此不盡。
”隆冬,張其畫于密室,終日溫然。
乃六丁鑽火圖神筆也。
(案:此條大典裂作二條,今改正) 米元章不喜韓馬。
有周百範者,以龍眠二馬換大防《樓公白集》,大防曰:“古有以妾換馬者,以書換馬自攻愧始。
”正似王晉卿欲取東坡海石,錢穆父王仲至謂:“不可許坡,請易以韓幹二散馬。
”晉卿難之,穆父欲兼取。
蔣穎叔欲焚畫碎石。
世上雅事,何時無之,論議紛紛,不及書馬。
兩從不作難也。
然晉卿以韓馬“照夜白”易米芾家顔書,朱巨川告劉泾,又以硯山一石易韓馬。
夫晉卿重于易海石而不靳博顔書,顔書貴矣,元章複以易硯石,又常以韓馬雜它物易劉泾《貞觀禦史内史官奴帖》,數捐韓馬以貿易,好嗜自有異耶。
米氏《畫史》記馬佳本不定為韓,止雲:“唐人妙手,且譏世俗見馬,即命為曹韓筆,宜其不甚愛重也。
” 聖人不知後世有佛教,今看說底話已為佛教設,如“明明德”,足了,又添個“新民”,似又足了,又添個“止于至善。
”聖人教人之意,其遠如此。
佛教隻說一句“明心見性”便了。
果齋先生雲。
《楞嚴經》雲:烏從來黑,鹄從來白。
人天本豎,畜生本橫。
白非洗成,黑非染造。
從八萬劫,無複改移。
郗皇後妒忌,性酷,及終後,化為蟒。
帝為忏罪,今之梁皇忏是也。
符丕時,徐義為慕容永所獲,械埋其足。
義誦《觀音經》至夜中,土開械脫,于重禁之中若有人導之者,遂奔楊期,以為洛陽令。
李主好佛,太祖遣僧為間,号小沙彌,導以奢侈,着幹紅袈裟,李主雲:“佛亦莫不如此。
”小沙彌雲:“陛下不讀《華嚴經》,不知佛富貴。
”此逛敵語也。
庸僧不知出處,拈出作話頭。
韓建治華州,患僧雜犯者衆,欲貸不可,盡治恐傷善類,乃擇有道行者為僧正,訓治之,而非其人反為所憚,久乃悟,判牒雲:“本置僧正,欲要僧正,僧既不正,何用僧正,使僧自正。
”傳者雖笑,以為适中理。
撫州一祠宇,守亟命掀拆,梁木壓殒凡六七人。
池州梁昭明祠,累錢為幡。
守绐語邦人,欲集蟠錢為神請封典。
銅陵丞攝郡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