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六
關燈
小
中
大
聽山東之诏,固當俾助于中興。
”《謝衣帶鞍馬表》:“褐衣褐見,莫陳漢戍之便宜;馬去馬歸,敢計塞翁之倚伏。
除大觀文判潭州,以言者奪職罷鎮,後複職仍判潭州,到任,謝表雲:“謂昔之銷印,重違白筆之公言;故今者剖符,庸示清衷之本意。
踦類雁門之複,夢成鹿野之真。
”又《謝複職表》雲;“華陽黑水,裂地而封;舊物青氈,從天而下。
”人皆傳誦。
鄭元樞惠叔知建甯日,因前所薦舒光改秩,後光以賄敗,公坐降兩秩,謝表雲:“視所以,觀所由,不加詳審;聽其言,信其行,竟堕欺誣。
迨茲累年,果爾連坐;亦羿有罪,于予何誅。
”又雲:“敢不勵《缁衣》好賢之心,謹推毂下士之禮。
期不墜于家世,庶少酬于國恩。
”蓋用鄭家事,尤為親切。
呂洞賓先生多遊人間,丁晉公通判饒州日,洞賓往見之,語公曰:“君狀貌頗似李德裕,他日富貴皆如之。
”公鹹平初與楊文公言其事,今已執政。
張洎家居,忽外有一隐士通谒,乃洞賓名姓。
洎倒屣迎見之,洞賓自言呂渭之後,四子溫、恭、儉、讓,讓終海州刺史,洞賓系出海州房,所任官唐史不載。
索筆八分書七言四韻留與洎,頗言将佐鼎席之意。
末句雲:“成功當在破瓜年。
”俗以破“瓜”字為二八,洎年六十四卒,乃其讖也。
滕宗諒守巴陵,回道士上谒,滕口占曰:“華州回道士,來到嶽陽城。
别我留何處?秋空一劍橫。
”回大笑而去。
呂有詩在人何極多:“三人嶽陽人不識,郎吟飛過洞庭湖。
”又:“飲海龜兒人不識,燒山符子鬼難看。
”又:“一粒粟中藏世界,二升鍋内煮山川。
”并見楊公《談苑》。
又:“賣墨年年到鼎州,無端知府問蹤由。
家居北鬥魁星下,劍挂南窗月角頭。
” 《東坡詩話》雲:“熙甯元年八月十九日,有道士過沈東老飲酒,用石榴皮寫絕句壁上,自稱回道人。
出門至石橋上,先度橋數十步,不知所在。
或曰此呂洞賓也。
詩雲:‘西鄰已富憂不足,東老雖貧樂有餘。
白酒釀來緣好客,黃金散盡為收書。
”此東坡倅錢塘之日。
今在石村沈家畫壁猶存所畫之像,藤蔓交蔽其體,惟面貌獨出。
餘往來苕、霅,屢見之。
其他如磨鐵鏡,舞畫鶴,設僧供于長沙,隐姓名于谷客,其異迹固多有之。
惟渡江以來,近在辛卯歲,嘗遊毗陵。
系青結巾,黃道服,皂縧、草履,手持椶笠,自題曰“知命先生”,自呼于市。
荊門守胡公傳聞其聲頗異,延之問命,先生曰:“公有壽,且得見次,不在清明前五日,即在清明後七日。
”至期,忽得報雲:“第二政已改受他郡。
”七日後,又得報雲:“見政有召命。
”胡始知其為異人,乃悟“知命”字皆從“口”,必是呂洞賓無疑,深恨不款延之。
日夜追想其狀貌,欲使畫工圖之,不可得。
及至荊門半載,忽一日,公廳肅客,有急足聲諾雲:“某知州府有書信,今且往某州下書,回途卻請回書。
”客退開書,通寒暄外無他語,有一軸信,開視,乃是南京石本呂公畫像,與在毗陵日所見衣巾狀貌無少異,公益歎慕。
胡後守滁州,為刻石以志其事。
餘乙亥歲為滁教,距辛卯歲五十餘年矣,以此知先生未嘗不遊人間,但世人少有仙風道骨,遇之者鮮矣。
華山狂子張元,天聖間坐累終身。
嘗作《雪》詩雲:“七星仗劍攪天池,倒卷銀河落地機。
戰退玉龍三百萬,斷鱗殘甲滿天飛。
”又《鷹》詩雲:“有心待搦月中兔,更向白雲頭上飛。
”其詩怪谲多類此。
韓魏公在鄜延日,元以策幹公,不用,後流落竄西夏,教元昊為邊患。
及公撫陝右,書生姚嗣宗獻詩雲:“踏破賀蘭石,掃空西海塵。
布衣能辦此,可惜作窮鱗。
”公曰:“此人若不收拾,又一張元矣。
”遂表薦官之。
又嘗題詩于關中驿舍雲:“欲挂衣冠神武門,先尋水竹渭南村。
卻将
”《謝衣帶鞍馬表》:“褐衣褐見,莫陳漢戍之便宜;馬去馬歸,敢計塞翁之倚伏。
除大觀文判潭州,以言者奪職罷鎮,後複職仍判潭州,到任,謝表雲:“謂昔之銷印,重違白筆之公言;故今者剖符,庸示清衷之本意。
踦類雁門之複,夢成鹿野之真。
”又《謝複職表》雲;“華陽黑水,裂地而封;舊物青氈,從天而下。
”人皆傳誦。
鄭元樞惠叔知建甯日,因前所薦舒光改秩,後光以賄敗,公坐降兩秩,謝表雲:“視所以,觀所由,不加詳審;聽其言,信其行,竟堕欺誣。
迨茲累年,果爾連坐;亦羿有罪,于予何誅。
”又雲:“敢不勵《缁衣》好賢之心,謹推毂下士之禮。
期不墜于家世,庶少酬于國恩。
”蓋用鄭家事,尤為親切。
呂洞賓先生多遊人間,丁晉公通判饒州日,洞賓往見之,語公曰:“君狀貌頗似李德裕,他日富貴皆如之。
”公鹹平初與楊文公言其事,今已執政。
張洎家居,忽外有一隐士通谒,乃洞賓名姓。
洎倒屣迎見之,洞賓自言呂渭之後,四子溫、恭、儉、讓,讓終海州刺史,洞賓系出海州房,所任官唐史不載。
索筆八分書七言四韻留與洎,頗言将佐鼎席之意。
末句雲:“成功當在破瓜年。
”俗以破“瓜”字為二八,洎年六十四卒,乃其讖也。
滕宗諒守巴陵,回道士上谒,滕口占曰:“華州回道士,來到嶽陽城。
别我留何處?秋空一劍橫。
”回大笑而去。
呂有詩在人何極多:“三人嶽陽人不識,郎吟飛過洞庭湖。
”又:“飲海龜兒人不識,燒山符子鬼難看。
”又:“一粒粟中藏世界,二升鍋内煮山川。
”并見楊公《談苑》。
又:“賣墨年年到鼎州,無端知府問蹤由。
家居北鬥魁星下,劍挂南窗月角頭。
” 《東坡詩話》雲:“熙甯元年八月十九日,有道士過沈東老飲酒,用石榴皮寫絕句壁上,自稱回道人。
出門至石橋上,先度橋數十步,不知所在。
或曰此呂洞賓也。
詩雲:‘西鄰已富憂不足,東老雖貧樂有餘。
白酒釀來緣好客,黃金散盡為收書。
”此東坡倅錢塘之日。
今在石村沈家畫壁猶存所畫之像,藤蔓交蔽其體,惟面貌獨出。
餘往來苕、霅,屢見之。
其他如磨鐵鏡,舞畫鶴,設僧供于長沙,隐姓名于谷客,其異迹固多有之。
惟渡江以來,近在辛卯歲,嘗遊毗陵。
系青結巾,黃道服,皂縧、草履,手持椶笠,自題曰“知命先生”,自呼于市。
荊門守胡公傳聞其聲頗異,延之問命,先生曰:“公有壽,且得見次,不在清明前五日,即在清明後七日。
”至期,忽得報雲:“第二政已改受他郡。
”七日後,又得報雲:“見政有召命。
”胡始知其為異人,乃悟“知命”字皆從“口”,必是呂洞賓無疑,深恨不款延之。
日夜追想其狀貌,欲使畫工圖之,不可得。
及至荊門半載,忽一日,公廳肅客,有急足聲諾雲:“某知州府有書信,今且往某州下書,回途卻請回書。
”客退開書,通寒暄外無他語,有一軸信,開視,乃是南京石本呂公畫像,與在毗陵日所見衣巾狀貌無少異,公益歎慕。
胡後守滁州,為刻石以志其事。
餘乙亥歲為滁教,距辛卯歲五十餘年矣,以此知先生未嘗不遊人間,但世人少有仙風道骨,遇之者鮮矣。
華山狂子張元,天聖間坐累終身。
嘗作《雪》詩雲:“七星仗劍攪天池,倒卷銀河落地機。
戰退玉龍三百萬,斷鱗殘甲滿天飛。
”又《鷹》詩雲:“有心待搦月中兔,更向白雲頭上飛。
”其詩怪谲多類此。
韓魏公在鄜延日,元以策幹公,不用,後流落竄西夏,教元昊為邊患。
及公撫陝右,書生姚嗣宗獻詩雲:“踏破賀蘭石,掃空西海塵。
布衣能辦此,可惜作窮鱗。
”公曰:“此人若不收拾,又一張元矣。
”遂表薦官之。
又嘗題詩于關中驿舍雲:“欲挂衣冠神武門,先尋水竹渭南村。
卻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