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

關燈


     李昭遘修撰,自河中移知晉州雲:母夫人年八十矣,事姑二十年,惟梳發髻,姑亡始戴冠。

    今士大夫家子婦三日已冠,而與姑宴飲矣。

     呂文穆薄遊一縣,胡旦随父宰邑,客有譽呂舉其詩雲:“挑盡寒燈夢不成。

    ”胡笑曰:“乃是一渴睡漢耳。

    ”呂明年中甲,寄聲胡曰:“渴睡漢狀元及第矣。

    ”胡答曰:“待我明年第二人及第,輸君一籌。

    ”次榜果中首選。

     舉子以巨軸獻胡旦,旦覽之曰:“旨哉旨哉。

    ” 王介得知常州,劉貢甫以語谑之,介曰:“貢甫非豈弟君子乎?”貢甫曰:“雖非豈弟君子,卻是打爺知州。

    ”常州風俗毆父,有橋名曰“打爺橋”。

     “白黑簡心”,此《東漢書》語也。

    或以命謝師直之告,譏其好弈也。

     蔡立知江州,後娶崔氏,生一女。

    前妻一子娶袁毂之女,病瘵而死,憑于崔氏之女。

    凡語言皆怨其後母之薄也,雲人死皆有一蟲轉以付人,以與崔氏之女。

    又以其先亡母勸之,令勿自殘賊親戚,今不與矣。

    其始已議攢殡,袁氏雲:“吾無兒女,它日誰葬我者,不如焚我也。

    ”比至火作之時,袁氏所憑之語,忍痛之聲聞于外焉。

     沈文通說故三司副使陳洎卒後,婢子附語雲:“坐下葬父母,當得為貴神。

    今為賤鬼,足胫皆生長毛。

    ” 福州奏販鹽賊,謀者四五人,從者四十人。

    大理斷官趙衍,審刑詳議祝谏,盡斷死罪。

    衍尋卒,臨命自語曰:“冤枉殺人。

    ”祝谏通判楊州,未幾亦卒。

     知江州瑞昌縣畢從範,素健無所苦。

    一夕會客,客前燭皆明,惟從範前燭數易屢滅,是夕暴病卒。

    蓋陰氣先有所薄爾。

     知虔州朝議李大夫自雲:凡二十五子,今所有一子也。

    其母以屢失子,于病風作時齧臂志之,比再生子,齒痕隐然在其臂。

    乃知輪回再生之說為不誣爾。

     太祖建隆六年,議改元語。

    宰相勿用前代舊号,改元乾德。

    後于内人鏡背有乾德之号,學士陶谷曰:“此僞蜀年号也。

    ”太祖由是益重儒士。

     國家開寶中錢文曰:“宋通元寶”,至寶元中則曰“皇宋通寶”,近世錢文皆著年号,惟此二錢不然者,以年号有寶字故也。

     太宗時,宋白、賈黃中、李至、呂蒙正、蘇易簡五人同拜翰林學士承旨,扈蒙贈詩雲:“五鳳齊飛入翰林。

    ”其後皆為名臣。

     禦史台故事:三院禦史言事,必先白中丞。

    自劉子儀為中丞,始榜台中禦史有所言:“不須先白中丞。

    ”至今如此。

     真宗雖以文詞取士,然必視其器識。

    每賜進士及第,必召高第三四人并列于庭,更察其形神磊落者,始賜第一人及第。

    或取其所試文詞有理趣者,徐《鑄鼎象物賦》雲:“足惟下正,讵聞公饣束之欹傾;铉乃上居,實取王臣之威重。

    ”遂以為第一。

    蔡齊《置器賦》雲:“安天下于覆盂,其功可大。

    ”遂以為第一。

     故事:學士在内中院吏朱衣雙引。

    太祖朝,李為學士。

    太宗在南衙,朱衣一人前引,因去其一。

    往時學士入劄子不著姓,但雲學士某。

    盛度、丁謂并為學土,遂著姓以别之。

    後皆著姓。

     呂文穆公蒙正為相,有朝士藏古鑒能照二百裡,欲因弟獻以求知,公曰:“吾面不過子大,安能照二百裡?”聞者歎服,以為賢于李衛公遠矣。

     唐人奏事,非表非狀者謂之榜子,亦曰錄子,今謂之劄子。

     真宗臨軒策士,夜夢下有菜一苗甚盛,與殿基相高。

    及折第一卷是乃蔡齊,上見其容貌曰:“得人矣。

    ”特诏執金吾七人清道自齊始。

     範仲淹字希文,知開封府事,決事如神,京師謠曰:“朝廷無憂有範君,京師無事有希文。

    ”每奏事多陳治亂,曆诋大臣不法。

    言者以仲淹離間君臣,落職知饒州。

    寶元中,元昊叛,上知其才兼文武,起師延安,日夕訓練精兵。

    賊聞之曰:“無以延州為意,今小範老子腹中有數萬甲兵,不比大範老子可欺也。

    ”戎人呼知州為老子,大範謂雍也。

    後知慶州時,王師定川之敗,議點鄉軍,仲淹令刺其手,及兵罷還慶路,皆複得為農。

    上以四路諸招讨委之仲淹與韓琦,謀必欲收複靈夏橫山之地,邊上謠曰:“軍中有一韓,西賊聞之心骨寒;軍中有一範,西賊聞之驚破膽。

    ”元昊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