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關燈
小
中
大
亻巽促轼行,二獄卒就直之,即時出城登舟,郡人送者雨泣。
頃刻之間,拉一太守如驅犬雞。
此事無頗目擊也。
呂申公作相,宋鄭公參知政事,呂素不悅範希文。
一日希文答元昊書,錄本奏呈,呂在中書自語曰:“豈有邊将與叛臣通書,又雲奏本如此,又不知真所與書中何所言也。
”以此激宋,宋明日上殿果入劄子,論希文交通叛臣。
既而中書将上呂公讀訖,仁宗沉吟久之,遍顧大臣無有對者,仁宗曰:“範仲淹莫不至如此。
”呂公徐應曰:“擅答書不得無罪,然謂之有它心則非也。
”宋公色沮無辭。
明日,宋公出知揚州,又二年希文作參知政事,宋尚在揚,極懷憂撓,以長書謝過,雲為忄佥人所使。
其後宋公作相,薦範純仁試館職。
純仁尚以父前故,辭不願舉。
蘇子瞻随皇甫亻巽追攝至太湖蘆香亭下,以柁損修牢,是夕風濤傾倒,月色如晝。
子瞻自惟倉卒被拉去,事不可測,必是下吏所連逮者多,如閉目身入水,頃刻間耳。
既為此計,又複思曰:“不欲辜負老弟。
”弟謂子由也,言已有不幸,則子由必不獨生也。
由是至京師,下禦史獄。
李定、舒、何王臣雜治之,侵之甚急,欲加以指斥之罪。
子瞻憂在必死,掌服青金丹,即收其餘窖之土中,以備一旦當死,則并服以自殺。
有一獄卒仁而有禮,事子瞻甚謹,每夕必然湯為子瞻濯足,子瞻以誠谒之曰:“轼必死,有老弟在外,他日托以二詩為訣。
”獄卒曰:“學士必不至如此。
”子瞻曰:“使轼萬一獲免,則無所恨;如其不免,而此詩不達,則目不瞑矣。
”獄卒受其詩,藏之枕中。
其一詩曰:“聖主寬容德似春,小臣孤直自危身。
百年未了先償債,十口無依更累人。
是處青山可藏骨,他年夜雨獨傷神。
與君世世為兄弟,更結人間未了因。
”其後子瞻谪黃州,獄卒曰:“還學士此詩。
”子由以面伏案,不忍讀也。
子瞻好與子由夜話,對榻卧聽雨聲,故詩載其事。
子瞻既出,又戲自和雲:“卻對酒杯渾似夢,試拈詩筆已如神。
”子瞻以詩自被劾,既作此詩,私自罵曰:“猶不改也。
” 皇甫亻巽追取蘇轼也,乞逐夜所至,送所司案禁。
上不許,以為隻是根究吟詩事,不消如此。
其始彈劾之峻,追取之暴,人皆為轼憂之,至是乃知轼必不死也。
其後果然。
天子聰明寬厚,待臣下有禮。
而小人迎望,要為深刻,如亻巽類者,可勝計哉。
有人問秀州崇德縣民長官清否,答曰:“漿水色。
”言不清不濁也。
秀州華亭鶴,胎生者真鶴也,形體緊小,不食魚蝦,惟食稻粱,人喂以飯則食之。
其體大、好食魚蝦、啄蛇鼠者,鹳合所生,乃卵生也。
食稻粱者雖甚馴熟,久須飛去。
惟食魚蝦者不能去耳。
河豚瞑目切齒,其狀可惡,不中度多死,棄其腸與子,飛鳥不食,誤食必死。
登州瀕海人取其曰肉為脯,先以海水淨洗,換海水浸之,暴于日中。
以重物壓其上,須候四日,乃去所壓之物,傅之以鹽,再暴乃成。
如不及四日,則肉猶活也。
太守李大夫嘗以三日去所壓之物,俄頃肉自盆中躍出。
乃知淪之不熟,真能殺人也。
松江鲈魚,長橋南所出者四腮,天生脍材也,味美肉緊,切不終日色不變。
橋北近昆山,大江入海,所出者三腮,味帶鹹,肉稍慢回,不及松江所出。
虢石重重紫白相間,以筆描紫上,緩手剖之,紫去白見,随意所欲作何物象。
至于林木亦可以藥筆為之,以手試之,有參差龃龉者,皆僞物也。
枇杷須接乃為佳,果一接核小如丁香,荔枝再接遂無核也。
京師有畜鐵鏡者,謂人曰:“此奇物也,以照人手,則指端見有白氣,以氣之長短,驗人之壽夭。
”好事者乃以厚價取之。
既而詢之博物者,曰:“此造作也。
”蓋磨鏡時,隻以往手無以來手,則照指自見其端有如氣者耳。
相船之法,頭高于身者謂之望路,如是者兇。
雙闆者兇,隻闆者吉,隻闆謂五闆七闆,雙闆謂六闆八闆,以船底闆數之也。
造屋主人不恤匠者,則匠者以法魇主人,水上銳下壯,乃削大就小倒植之,如是者兇。
以皂角木作門關,如是者兇。
許敏,明州人,張唐卿榜
頃刻之間,拉一太守如驅犬雞。
此事無頗目擊也。
呂申公作相,宋鄭公參知政事,呂素不悅範希文。
一日希文答元昊書,錄本奏呈,呂在中書自語曰:“豈有邊将與叛臣通書,又雲奏本如此,又不知真所與書中何所言也。
”以此激宋,宋明日上殿果入劄子,論希文交通叛臣。
既而中書将上呂公讀訖,仁宗沉吟久之,遍顧大臣無有對者,仁宗曰:“範仲淹莫不至如此。
”呂公徐應曰:“擅答書不得無罪,然謂之有它心則非也。
”宋公色沮無辭。
明日,宋公出知揚州,又二年希文作參知政事,宋尚在揚,極懷憂撓,以長書謝過,雲為忄佥人所使。
其後宋公作相,薦範純仁試館職。
純仁尚以父前故,辭不願舉。
蘇子瞻随皇甫亻巽追攝至太湖蘆香亭下,以柁損修牢,是夕風濤傾倒,月色如晝。
子瞻自惟倉卒被拉去,事不可測,必是下吏所連逮者多,如閉目身入水,頃刻間耳。
既為此計,又複思曰:“不欲辜負老弟。
”弟謂子由也,言已有不幸,則子由必不獨生也。
由是至京師,下禦史獄。
李定、舒、何王臣雜治之,侵之甚急,欲加以指斥之罪。
子瞻憂在必死,掌服青金丹,即收其餘窖之土中,以備一旦當死,則并服以自殺。
有一獄卒仁而有禮,事子瞻甚謹,每夕必然湯為子瞻濯足,子瞻以誠谒之曰:“轼必死,有老弟在外,他日托以二詩為訣。
”獄卒曰:“學士必不至如此。
”子瞻曰:“使轼萬一獲免,則無所恨;如其不免,而此詩不達,則目不瞑矣。
”獄卒受其詩,藏之枕中。
其一詩曰:“聖主寬容德似春,小臣孤直自危身。
百年未了先償債,十口無依更累人。
是處青山可藏骨,他年夜雨獨傷神。
與君世世為兄弟,更結人間未了因。
”其後子瞻谪黃州,獄卒曰:“還學士此詩。
”子由以面伏案,不忍讀也。
子瞻好與子由夜話,對榻卧聽雨聲,故詩載其事。
子瞻既出,又戲自和雲:“卻對酒杯渾似夢,試拈詩筆已如神。
”子瞻以詩自被劾,既作此詩,私自罵曰:“猶不改也。
” 皇甫亻巽追取蘇轼也,乞逐夜所至,送所司案禁。
上不許,以為隻是根究吟詩事,不消如此。
其始彈劾之峻,追取之暴,人皆為轼憂之,至是乃知轼必不死也。
其後果然。
天子聰明寬厚,待臣下有禮。
而小人迎望,要為深刻,如亻巽類者,可勝計哉。
有人問秀州崇德縣民長官清否,答曰:“漿水色。
”言不清不濁也。
秀州華亭鶴,胎生者真鶴也,形體緊小,不食魚蝦,惟食稻粱,人喂以飯則食之。
其體大、好食魚蝦、啄蛇鼠者,鹳合所生,乃卵生也。
食稻粱者雖甚馴熟,久須飛去。
惟食魚蝦者不能去耳。
河豚瞑目切齒,其狀可惡,不中度多死,棄其腸與子,飛鳥不食,誤食必死。
登州瀕海人取其曰肉為脯,先以海水淨洗,換海水浸之,暴于日中。
以重物壓其上,須候四日,乃去所壓之物,傅之以鹽,再暴乃成。
如不及四日,則肉猶活也。
太守李大夫嘗以三日去所壓之物,俄頃肉自盆中躍出。
乃知淪之不熟,真能殺人也。
松江鲈魚,長橋南所出者四腮,天生脍材也,味美肉緊,切不終日色不變。
橋北近昆山,大江入海,所出者三腮,味帶鹹,肉稍慢回,不及松江所出。
虢石重重紫白相間,以筆描紫上,緩手剖之,紫去白見,随意所欲作何物象。
至于林木亦可以藥筆為之,以手試之,有參差龃龉者,皆僞物也。
枇杷須接乃為佳,果一接核小如丁香,荔枝再接遂無核也。
京師有畜鐵鏡者,謂人曰:“此奇物也,以照人手,則指端見有白氣,以氣之長短,驗人之壽夭。
”好事者乃以厚價取之。
既而詢之博物者,曰:“此造作也。
”蓋磨鏡時,隻以往手無以來手,則照指自見其端有如氣者耳。
相船之法,頭高于身者謂之望路,如是者兇。
雙闆者兇,隻闆者吉,隻闆謂五闆七闆,雙闆謂六闆八闆,以船底闆數之也。
造屋主人不恤匠者,則匠者以法魇主人,水上銳下壯,乃削大就小倒植之,如是者兇。
以皂角木作門關,如是者兇。
許敏,明州人,張唐卿榜